《羞涩年华》

麟州瓷人

<h3>刚刚从陕北来到韩城县,地道的陕北娃,不爱说话,羞羞达达的就象一棵涩涩青苹果。</h3><h3> 那是个秋的季节,单位还没有盖好宿舍,我们分散在周围的村庄里,租的老乡的房子,大通铺一个房子住七八个人,都是从家乡来的。每天一早起来经过一片柿子园,金黄色的柿子很诱人,柿子树被果实压的树枝很底,顺手摘了两个,看看没人上去一口,啊呀!一股涩涩的味道好像长在了嘴里,怎么吐就是吐不尽。第二天,房东大妈给我们端来一大碗热呼呼柿子,我问了一声;大妈涩不涩?大妈说娃这是我们喔过的柿子,好吃不涩。原来树上的柿子摘下来不能吃,要加工过才能吃。</h3><h3> 星期天休假,我们三五成群去城里转,七八里路程说说笑笑就进城了。古老的县城南北一条街,两边商铺林立,滿滿的一股花椒的味道,街上当地人穿着大档裤子,头上扎个手帕,街上的食堂吃饭的人最多的就是饸饹面,不管怎样也来上一碗吧,一大碗饸饹红红的辣椒,谁想辣子在老家里也吃,一碗下去我的妈呀!这辣子辣的我脸红的象个猴屁股,汗珠子一个劲的往下流,泪水也下来了真是羞人了!</h3><h3> 后来的生活告诉你;每天的菜就是辣子为主,早上一个馍2分钱的辣子掰开馍一夹,一碗玉米糊汤,到了晚上还是馍夹辣子一碗酱油汤。确开心的是每天能吃白馍了。那年代只有在这产麦区一日三饨都是白馍,老家吃的可大部分都是杂粮。最使人受不了的是夏季的热,年轻人受不了汗流夹背,热的晚12点前睡不着,提一壶水上屋顶上没有一点风,一个大裤叉,光着上身真是象在蒸锅里一样。</h3><h3> 村子里都有水塘,就是下雨流进去用来洗衣服的地方。热的不成就到水塘里洗澡,人家小媳妇一见我们来洗澡,端着满盆的衣服就走了。为什么不在单位上洗呢?问着了,韩城缺水,单位每天用一辆消防车来拉水供应生活用水,建设时期环境很艰苦。</h3><h3> 几十年过去了,羞涩的年华平平淡淡地走过了,没有留下一点点浪花,没有一点点浪漫的痕迹。从司马迁的故居经过,在周人回府的石桥上慢步,跨过鲤鱼跳龙门的上禹口铁链桥。留下的只有韩城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影响着我的后半生。</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