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民俗馆欢迎您!

雁南飞smith

<h3>一座精神家庙,守护着潮汕先民的“根脉”;一部展示潮汕恢弘历史的“百科全书”,就在府城民俗馆,地址:位于湘桥区意溪镇北桥路中段石牌村,<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对外开放9:00~17:00欢迎您!</span></h3> <h3>建馆意义:俯下身子,怀着虔诚的心,欣赏旧物之美,领略先民智慧。打造民俗文化知识共享平台,改变传统博物馆“高冷”现象。集文化、建平台、净化人心,教化一方。</h3> <h3>本馆分为以下七个板块:“农耕器具”、“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古书报刊”、“声影留芳”、“牌匾楹联”、“潮州红色教育基地”等,共收集各类实物近万件,其中多件为一级藏品。以展示潮州先民生产和民族文化为主线,突出反映潮州民俗的特色文化和生产、生活习俗。</h3> <h3>奇石馆门口这对联“茶烟轻结翠,花雨细流香”体现了潮人追求美好生活,敢于拼搏,乐于享受的高尚情操。</h3> <h3>走进一楼奇石馆,<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感叹大自然鬼</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斧神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琳琅满目、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种奇石,</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有讲解员为您介绍。</span></h3> <h3>正宗的潮州蜡石(黄金蜡),吸引着来自香港的亲友团,上面刻着选堂(饶宗颐老先生)的二个字“康夫”。</h3> <h3>这块“一石成山”的奇石,是来自安徽的灵璧石,俗称响石。该石净重二吨,实为少见。</h3> <h3>灵璧石在唐朝可以用来奏乐。这个用石头做成的琴,发出清脆的声音,任何乐器都很难听到的,被称为人间奇琴。</h3> <h3>自从开馆以来,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学生走进府城民俗馆,内地、外地、外国都有,足见民俗文化源长流远。</h3> <h3>弥勒佛,佛教称大乘菩萨,是民间最为崇敬喜欢的佛像之一。</h3> <h3>这是清末的牌匾“耕读传家”。在潮汕地区许多古旧住宅的匾额上,很难见到这四个字。</h3> <h3>这些农耕器具,中老年朋友可以看到曾经使用和认识的古代用具,回忆起孩童时的故事。<span style="line-height: 1.8;">青少年在这里可以认识到这些静默斑驳的古代用具,看到先辈们生活的缩影,与现代生活做个比较,珍惜现在美好生活。</span></h3> <h3>风柜:是鼓风扬去不饱满的谷物和杂质。在这里可以学到俗语和故事……“雄风吹粟冇在前,急水流沙粗在后”,这是有名的对子。</h3> <h3>谜台:别具一格,用馆里的东西做成的谜语,使民俗文化和谜语联成一体。</h3> <h3>有幸邀请了《新编潮州十五音》的郑雪侬老师举行讲座。</h3> <h3>郑老师朗朗上口、击木知音解读十五音中的八个声调、十五个声母、四十个韵母的声调拼字音方法。在人类历史文化语言的长河中,只有潮州话自成一音,部分潮州土音自成一字,演变发展,传承有序,延用至今。</h3> <h3>潮州成人礼~出花园。它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传统民俗。“出花园”的日子,一般是在农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或七月初七。也有的人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请人择日举行。</h3> <h3>据饶宗颐先生总纂的《潮州志》中的《潮州风俗志》(分志)引自钱塘陈坤《岭南杂事诗》的注解:“生子虑难育者,辄请禄神到家供奉。俟此子十六岁时(俗多在十五虚岁),请道士以纸为园,设列盆花,令此子坐其中,道士扮花公花妈为之喧诵,既毕,遣出,焚园,谓之出花园,乃罢禄神之祀”</h3> <h3>未成年的孩子一直生活在灿烂温馨而又朦胧的世界里~花园里,到了十五岁,他就必须告别这一孩提时代 从此进入成年人的行列~即“出花园”。</h3> <h3>潮汕“出花园”礼俗蕴含了多重意义:</h3><h3>一是通过拜别“公婆母”仪式,让孩子正式宣告孩童时代结束,从此必须逐渐学会和明白世情俗理。</h3><h3>二是答谢“公婆母”一直以来的暗中庇护,让孩子心怀感恩。</h3><h3>三是通过筵请族亲,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及长辈们对自己的养育与呵护,心存孝悌;</h3><h3>四是通过整个出花园的仪式,让孩子明白自己已经长大,已经是大人,必须负起责任,,为家庭做出贡献。</h3><h3>五是通过各种好意头的行为、食物,让孩子向先古圣贤看齐、学习,今后能出类拔萃,成为栋梁之材。</h3> <h3>公婆椅。</h3> <h3>民俗文化源远流长。</h3> <h3>在众乡的日常用品中,学生们正在找爷爷奶奶那个年代的“冰箱”。</h3> <h3>上年纪的人,这些东西看起来很亲切。</h3> <h3>中国是礼仪之邦,“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形成了纷繁复杂的传统习俗。这栩栩如生的画面,再现历史,倍感亲切。</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是清朝一家三代的拜寿场景,目的教育年轻一代,从小养成尊老敬贤与仁义礼智孝的关系。</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从这个栩栩如生的蜡像,教育年青一代不论做什么事,都要记住二个字“对眼”;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注重礼仪和礼节。</span></h3> <h3>潮州传承红色基因展馆,目的主要是能唤醒潮人以及青少年学生对革命先烈的纪念,更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h3> <h3>革命足迹:挖掘建国史,了解中国崛起之路。</h3> <h3>中国共产党历史、邓小平文选。</h3> <h3>1949.10.1新中国成立啦!每年国庆日的报纸,<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分成四个专栏:国庆日、党代会、人大、政协会议等,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重大节日的当日新闻报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这</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里都收藏着。甚至解放后至今每一天报纸,</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都</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可以查到,令人赞叹的是:</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为代表的系列老报纸,保存完整,在潮汕地区实为少见。</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古书籍、潮州歌册同样吸引着游客。</h3> <h3>潮州书刊专区</h3> <h3>一眼能观几十年发生的重要事件,您信吗?在这老报纸区域,上面贴的是:每半年发生的重要事件:自1949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为代表的一大批系列老报纸。它可以当传家宝一样世代流传,让后代子孙牢记先辈的创业艰辛,喝水不忘挖井人,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另外告诉您个好消息:府城民俗馆可以为您搜寻出生日当天的原版老报纸哦!</h3> <h3>各种票证琳琅满目,让人回味无穷。</h3> <h3>潮州嵌瓷在明代出现,到了清末用于装饰建筑物或庭园室内,后来发展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h3> <h3>这里开设了红桃粿、陶艺、珠绣体验区等体验活动。</h3> <h3>学做红桃粿。</h3> <h3>陶艺制作。</h3> <h3>学做珠绣。</h3> <h3>每人收获一件珠绣工艺品。</h3> <h3>三楼宴会厅,可以举行大型讲座、学术交流、婚庆宴席、推广产品、整合资源等,能容纳1200人用餐,这里有舞台和大屏幕可以高歌。</h3> <h3>刚刚落幕的潮州市围棋赛就在这里举行的。</h3> <h3>结束语:府城民俗馆藏品之多,真的让人赞叹;收藏者无私奉献,真是让人佩服!府城民俗馆是潮汕民俗的守护人,致力于打造有趣、生动、学习民俗知识的共享平台。“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学者共同进行深度挖掘和研究传承,更好体现潮俗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服务社会,提高人民幸福感。温馨提示:府城民俗馆承接以下内容:婚庆、团建、聚会、旅游、体验等,联系电话:13076492703许先生。<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潮州

民俗馆

府城

民俗文化

民俗

花园

报纸

孩子

潮汕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