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成长叫逼迫

神鞋

<p class="ql-block">这里其实是我害怕的地方。因为最近几年,只要与此联系的关键词都是:高压,紧张,熬夜,生病。可是,自己专业成长之路上每一个明显的进步都在这里留有痕迹,它一遍遍的告诉我:其实你还可以更好一点点。会不会怕着怕着就爱上了这里呢。</p><p class="ql-block">寒冬,我们湘渝培训班班主任高级研修班重庆湖南共100名同学,如期来到了这个被大家笑称的“苦寒之地”。说它是苦寒之地,是因为它远离城中心,交通不便,除了自然风景可看,你不可能有翘课外出玩耍的条件。</p><p class="ql-block">心里早就有“被虐”的思想准备,这样的培训会一直烧脑,也不会让你的手脚收着不动。只说一件事,描述我被“虐”的过程和收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3><br></h3><h3> 中标</h3><h3>项目组训前发布了前置作业。每人提交一份经验萃取报告,一份培训方案。这两份作业都是与我们本次课程相关,也与培训考核相关的。1月15号晚上8点,次日执教《实践经验萃取方法与路径》的黄佑生老师电话我,征求我的意见,能不能用我的作业在他的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我说可以。接下来他要我把我的案例故事用PPT呈现出来,然后温馨提醒:学友们会讨论这个案例,并且提出改进意见,这会让人心里有个坎,但相信我能过去。我说您都已经打预防针了,我有被拍砖的心理准备了。被送上课堂当“小白鼠”,这算不算一种逼迫?</h3><h3> </h3> <h3><br></h3><h3> 第二稿</h3><h3>为了应付任务而提交的第一稿经验萃取报告,题目是《团队建设力:培训班班主任必备能力》,从我的培训实践、实践反思、课程模型、案例呈现,案例很多个,a4纸若干张。按照黄老师说的先讲故事,再从故事中提炼经验,我把第一稿推翻重新开始。一直到凌晨,第二稿用了34张幻灯片,题目改为《嗨,就这样开始吧——团队建设活动实践反思与经验萃取》。</h3><h3>16日上午,我分享前说,从被黄老师“抓”到进行分享这件事,我学到了两招:一是要提高前置作业的质量,一定要认真对待学员作业,并且要让他们知道导师认真的看了他们的作业,二是一定要充分利用学员生成性的资源,因为这些资源是最好的培训素材,它来源于学员服务与学员。只不过呢,你在跟学员沟通时注意,如果是当正面的案例来进行分析,那学员会有成就感,如果是有可能遭到比较多拍砖的案例,那提前跟学员打好预防针并及时鼓励,让她有贡献感。</h3><h3>黄老师规定的分享时间是15分,我叽里呱啦应该讲了半小时, 接下来分析讨论环节,学友说从故事和案例里看到宁乡的培训好精彩啊,但是,从经验萃取的角度来看,只有做法,没有经验,素材太多,眼花缭乱,没有结构,逻辑不清,题目也不符合逻辑。</h3><h3>其实,学友讲的这些问题,我自己也隐约有 感受,但是不知道怎么做。这个时候我就感受到了黄老师这堂课“先行后知”的理念,你先自己做,然后大家帮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他课堂的“干货”,你必须认真听,反复琢磨。</h3><h3>团队一起讨论你的案例,给你提建议,促进改进,这算不算一种逼迫?</h3><h3> </h3> <h3><br></h3><h3> 第三稿 </h3><h3>黄老师肯定是想检验他的教学效果。16日下午还在上课时,他留言 “ 胡老师,今天上午的教学魔人了,您修改后再发我看一下,看结构整出来没 ,你需要点外力点拨”。我说晚上重新修改发给他看。我反复看他课堂上讲的双ts模型,尝试着用这个模型来萃取经验,目标怎么确定、用什么案例来呈现、怎样深挖经验、怎样结构化呈现,几个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说起来容易,想起来纠结。</h3><h3>此刻其他同学应该也是对照白天所学,修改着,苦恼着,纠结着,零点左右我看到了,有人发室友挑灯夜读的图片。我不是一个人在熬夜!哈哈!这种研修氛围,是不是一种逼迫?</h3><h3><br></h3><h3>17日清早我才把课件弄完发给了黄老师。按照双ts模型的要求分三个版块呈现,题目改为《提升团建活动设计力与组织力助推研修增值》,案例2个,ppt26张。他这天满满一天的重要会议,我想应该没有时间看我作业了。有些人之所以令人敬佩,是因为他们总有一种精神让你感动,中午空隙时间,我收到了黄老师留言“ 比昨天要清晰、深度。但你们分享是8分钟吧?这么多内容估计要20-30分钟。 要忍痛割爱,讲一个点就可以了”。</h3><h3> </h3> <h3> 第四稿<br></h3><h3>此时,正好我们单位黄校长来中心开会,午饭后空隙来我们宿舍,我像看到了救命稻草,连水都没有来得及给她喝就让她帮我出主意。将近两个小时,我们圈圈画画,删删改改,最后题目定为《培训班团队建设活动设计与组织三步曲》,嗯,确实更聚焦了。开发工具单2个,案例2个,幻灯片22张。</h3><h3>到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满足只完成任务了,我得做精彩,这算不算自我逼迫?</h3><h3> </h3> <h3> 第五稿<br></h3><h3>黄老师得了很严重的感冒,身体状态不好。</h3><h3>17日晚上7点多的时候,我纠结了一下,还要不要去打搅他,还是厚着脸皮把第四稿发给了他。看到他的QQ头像是不在线状态,心里居然庆幸,他没有提意见的机会了。我也不要再改了。过了一会儿,黄老师电脑上线发过来了意见:结构清晰多了,大家听后也会有收获。要忍痛割爱,1.能否用一个案例贯穿,而不是用两个项目的案例;2.能否减为10张以内幻灯片,讲几张精要的。不要想着全部倒给大家,只要把您最重要的东西分享给大家即可。只有8分钟噢,8分钟,22张幻灯片,必定眼花缭乱。 ”</h3><h3><br></h3><h3>长篇不易,短文更难,按照要求,又冥思苦想,第五稿最后剩下案例一个贯穿始终,幻灯片14张。我发现,删除了这么些张,对我的主题没有任何影响。原来,萃取就是拼命做减法,减到只剩精华。除了精简PPT内容,我还必须凝练语言,8分钟的时间,容不得你说半句废话。</h3><h3>整完材料,我开始咳嗽…</h3> <h3>一图看清我的受虐过程😜</h3><h3>对于用结构图说明事情的方法,我已疯魔😂</h3> <h3>展示</h3><h3>18号是考核的日子,整整一天,培训考核按照“实践经验萃取”,“培训方案解读”“课程开发介绍”分三个场地进行。</h3> <h3>我第一个分享。三位专家评审,两台摄像机,一教室的学友。汇报在规定时间内结束,黄老师点评说“有优秀培训者的亲和力,是个成功的经验萃取案例,你可以依据此开发一门课程”,吉林教育学院的陈睿老师说,阐述理性有余,讲故事时再感性点点就好了。<br></h3><h3>“以考促训”的策略能提高培训效果,关键是要一体化设计,从前置作业的自我探索,到课程专家的专业引领,到培训考核的内容要一致,达到“学做用”的效果。</h3> <h3>果然没有打破来省中心就生病的规律,讲完后,我咳嗽得更厉害了,开始发烧。</h3> <h3>你参加过什么样的培训,一个不落的,让学员真刀真枪站在讲台中央,面对专家评审汇报自己的研修成果,而且要求目标明确,案例阐述,深挖经验,学理支撑,结构化呈现。你参加过什么样的培训,集中研修结束就能撰写出一篇论文,开发一门新课程。这次,我可能做到了!</h3><h3>谢谢各种外力的逼迫,也欣慰自己的不放弃成长。</h3> <p class="ql-block">时隔两年的今天(2021年11月)我兑现自己的目标,在省级刊物上将经验萃取的论文发表了。开发的团队建设课程也由单纯的团建活动组织升级为培训者课程:《教师学习活动设计的双线合力》。两种课型,在省内外共计组织、分享几十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