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

子荷

<h3>  人老了都喜欢回忆往事,我也不例外,经常会想想过去的事情。趁现在还有点记忆能力,编辑了这本《我爱我家》音乐相册,旨在真实的记录我已走过的人生轨迹和家人的点滴生活掠影。不夸张、不粉饰、不评论,把客观真实的情况记录下来,传递下去。(张复荣)</h3><h3><br></h3> <h3>这是老家的祖屋,由太公张德本建造。在这座老屋里传下了相富公,相阡公;传下了父亲业敦、姑姑来秀和叔叔业政;传下了复铮、复荣、复钟三兄弟和招秀、福秀、招娣三姐妹及庆生三姊妹根发四姊妹等后人;业政叔传下四发、五发、石发三兄弟及后人和聪秀、普秀、满秀三姐妹。我1948年6月24日酉时〈农历〉出生在这里,曾用名复镕,小名金石。在这里生活了17年,17岁离开这里,投笔从戎。</h3> <h3>老家老房子原貌。父亲张业敦,小名七长生;母亲陈长女,圹兜下人。他们在这栋房子里生活了一辈子。抽烟、打草鞋、肺结核是父亲在我脑子里留下的最深印象。从1960年患上结核病后基本上失去了劳动能力,唯一能做的就是放牛打草鞋了,田里的农活基本上干不了。为了帮助父亲打草鞋,我经常为他捶稻草(稻草要捶软后才能用),父亲把打好的草鞋挑去银坑圩上卖,换取煤油(点灯用)、食盐等生活必需品,还有供我读书。如果卖不出去,我就得饿饭读书。我饿饭读书在银坑中学出了名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的病因无钱医治,越来越重,整整病了十年,于70年去逝。父亲病危时我请假回来了,他走的头一天晚上我和他还同睡一个房间。哥哥主事料理父亲的后事,做了法事,把父亲安葬后我重返部队。母亲的命更苦,父亲生病后,田里家里的活都落在她身上,直到哥哥辞去南昌工作回来后才得以减轻。母亲60岁左右得了直肠癌,后转移到子宫,我带她到兴国、赣州人民医院检查,因是晚期无医,受尽苦难!于1972年病逝。那时我在老挝,没有送到终尽到孝,万分遗憾!他们的一生是本份老实艰难困苦的一生。</h3> <h3>全家福,2018年9月24日,农历戊戌年中秋节摄于赣州。题字:家严古稀乐,芝兰绕膝欢</h3> <h3>前排左起:易敬辉、张云丽、肖芳英、张复荣、张渝和易心远;后排左起:易志昊(易敬辉侄子)、张韬、易玮。</h3> <h3>我们这个家始建于1974年6月2O日云南省金平县,在我所在的367部队结的婚。</h3> <h3>这是结婚证原件。婚后于1975年生子张渝,1979年生女张云丽。</h3> <p class="ql-block">本人张复荣,生于1948年8月18日,农历6月24日酉时。65年8月入伍,70年提干,70年1月入党。65年7月银坑中学初中毕业,被录取到上饶通信兵学校学习无线电报务专业,中专学历。68年2月毕业分配至昆明军区后勤23分部112兵站第3供应站,奉命赴越南奠边府执行援越抗美任务,同年9月底回国。72年7月至74年4月赴老挝执行援老抗美任务。74年4月至75年4月在23分部教导队任教员。75年5月至82年12月在昆明陆军学校任教员、参谋、教研室副主任等职。82年12月转业到赣十中先后任副校长、副书记、书记、校长兼书记等职。98年8月调赣五中任校长、书记。02年退居二线,08年6月正式退休。</p> <h3>1962年7月平安小学毕业后升入银坑中学,没戴过红领巾。读中学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初三〈1〉班劳动委员,班团支部委员,校学生会劳动部长。参加过选飞。这是班团支部合影,我站在后排左4。</h3> <h3>1965年7月于都县银坑中学初中毕业,这是初三〈1〉班全班毕业照,我站在第三排左起第6.</h3> <h3>初中毕业后被录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上饶通信兵学校学习无线电报务专业,这是录取通知书原件。在背面上方留有哥哥收到本通知书后写下的两行字:7月29号下午已去,7月30号上午收。说明我人先去了县里报到,通知书后到家。</h3> <h3>上饶通校的代号是总字431部队,分在三中队四班任副班长,后又调12班任班长。这是录取通知书正文原件。名字中“荣”字多写了个金字旁,是错别字。</h3> <h3>这是入伍后的第一张照片</h3> <h3>这是入伍教育时瞻仰上饶集中营时的留影</h3> <h3>在校期间还选派参加过1966年10月1日北京国庆观礼,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晚上在天安门广场看焰火。这是在天安门城楼前留影。</h3> <h3>1968年2月通校毕业分配到昆明军区后勤第23分部112兵站(367部队)第三供应站,随部队赴越南奠边府执行援越抗美任务,担任无线电报务员,历时7个月,于同年9月底回国。这是出国和回国必经之路:金平县那发中越友谊桥。那时没手机,相机也很少,很遗憾,没有留下照片。</h3> <h3>回国后,先后在第二供应站、367机关管理科工作,这是业余娱乐,我学会了弹琴,拉二胡的叫苏业堂(湖南人),吹笛子的叫胡小青(武汉人),都是好战友。</h3> <h3>和战友苏业堂合影</h3> <h3>送战友退伍</h3> <h3>这是367部队报务集训队第四期集训毕业时(1971年9月7日)的合影,我在里面任教员,这是我首次担任教员,以后就与教员结下了不解之缘。</h3> <h3>1972年7月至1974年4月又一次出国,随367部队第一供应站赴老挝孟洪执行援老抗美任务,历时一年七个月。这是在老挝孟洪漫水桥上留影。母亲就在72年年底去逝的,很遗憾,那时正在国外,身不由已!没有见上最后一面,过后才知道,也许这就叫忠孝难以两全吧。</h3> <h3>这是战友们在老缅边境的河边留影,河对面是缅甸国。</h3> <h3>赴老挝参战的江西老乡在老缅边境留影</h3> <h3>我边上这位叫徐来生,湖北人,一同赴老挝参战,这是1974年元旦在老挝民居前合影。他是我教会弹琴的唯一一位弟子,悟性不错。</h3> <h3>74年5月至75年4月在23分部教导队任报务教员。75年5月调昆明军区通信训练大队任教员,代号160部队,后改为35066部队,再后并入昆明陆军学校。住宜良县汤池。先后任教员、训练处参谋、报务教研室副主任等职。办了家属随军,后因安排不了家属工作而放弃随军并于82年12月转业。这是在住处合影,墙上的孔雀画出于本人拙笔。</h3> <h3>75年张渝出生,曾多次随母亲到部队探亲。</h3> <h3>这是77年建军节时母子到部队探亲在部队大门口留影,拱形门上“热烈庆祝建军节五十周年”的字出于本人之手,因喜欢书法,在部队和地方经常写宣传标语、会标等。</h3> <h3>不知道说了句什么</h3> <h3>坐在喷水池上蛮得意的</h3> <h3>1982年12月转业。先联系安排在赣州市农行,后改安在沙河乡任管委会副主任即后来的副乡长,我不乐意,请求改派,后又改安在赣州市第十中学任副校长,从此与教育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h3> <h3>在赣十中先后任副校长、副书记、书记、校长兼书记等职。兼教高中政治课,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参加过全省高完中校长培训班,并获全班99位校长中唯一一篇优秀论文奖。参加过赣州地区干部理论大专进修班学习,遗憾的是因病而中途停学,导致未修完大专。在十中期间获奖不少,可见工作还算努力。完成了从军人到百姓、从管兵到管知识分子的转变。对得起党对得起政府和人民。这是任赣州市第十中学校长的任命书原件,署名者龚运连是时任赣州市市长。赣十中是一所二类完中,后改为赣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后又改为赣州实验中学。</h3> <h3>1998年8月调赣州市第五中学任校长(见文件复印件),2001年8月任该校书记,2002年2月因年龄限制(一刀切)退居二线,在家休息,直至2008年6月正式退休。赣五中是一所百年老姿格完中,后改为赣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赣州市职业中专,省重点职高。</h3> <h3>老伴,肖芳英,赣州市章贡区水南镇南桥村肖承仪之长女,1950年8月16日,农历7月14日生,小学文化,1971年参加工作,1996年病退。1974年6月20日结婚,生一子一女,子,张渝;女,张云丽。</h3> <h3>参加工作时拍的第一张照片</h3> <h3>带儿子到部队探亲</h3> <h3>2018年摄于家中客厅</h3> <h3>2018年摄于家中客厅</h3> <h3>儿子,张渝,小名,路生,曾用名,张瑜。生于1975年11月7日,农历10月初5日,赣三中高中毕业。2007年5月27日与刘新玉结婚(离异),生一子:张韬,现住赣州市黄金家园。现就职在赣州市福海建材有限公司。</h3> <h3>张渝100天照</h3> <h3>张渝在赣三中读高中时的照片</h3> <h3>与王鹿合影</h3> <h3>与陆宇飞合影</h3> <h3>女儿,张云丽,生于1979年6月3日,农历五月初九日。高中毕业。2004年1月1日与赣州市精选厂易展峰之长子易敬辉结婚,生二子:易玮、易心远。小两口在吉安市青原区贸易广场经营电缆电线生意。住吉安市青原区鸿翔江誉小区自购房。</h3> <h3>云丽100天照</h3> <h3>女婿,易敬辉,生于1976年1月16日。2004年1月1日与张云丽结婚,生二子:易玮、易心远,夫妇在吉安共同经营电缆电线生意。</h3> <h3>赣州战友在三江大酒楼欢迎龙光伟战友返赣省亲</h3> <h3>与战友龙光伟在赣州市三江大酒楼合影</h3> <h3>幸福一家人</h3> <h3>母子情深,</h3> <h3>人小胆大!</h3> <h3>韬韬在小天使幼儿园毕业</h3> <h3>老伴抱着的是外孙易心远</h3> <h3>张韬、易玮兄弟俩很亲密</h3> <h3>两父子,很亲密</h3> <h3>韬韬在玩无人机</h3> <h3>云丽在赣十中留影</h3> <h3>云丽在章江北大道</h3> <h3>未完,请看续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