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漫步纱縠气自豪,微风拂面荡心涛。</h3><h3> 红砖褐瓦竹相映,步入忽觉还宋唐。</h3><h3> 雕花碑刻怜风骨,曲径回廊绝世尘。</h3><h3> 香墨流芳千古在,名篇佳作万年存。</h3> <h3> “东坡诗词传千古,三苏翰墨永流芳”。1月19日,高县实验一小一百多名师生前往四川眉山三苏祠,开展“弘扬三苏文化,传承东坡精神"的游学活动。</h3> <h3> 寒冷的冬日阻挡不了孩子们研学的热情,我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学校,期待着这次别样的旅行!</h3> <h3> 导游老师让同学们交流此次研学最期待的部分,吴晓强老师还激情地教大家诵读祭文。</h3> <h3> 在车里,同学们也不闲着,大家轮流唱歌、讲笑话、讲故事……四个多小时的车程,不知不觉就过去了。</h3><h3> 午餐时间到,看着这美味可口的饭菜,我们大块朵颐,酣畅淋漓地吃了起来!</h3> <h3> 饱餐一顿后,我们稍作休息,便排着整齐的队伍前往三苏祠。</h3> <h3> 三苏祠地处眉山市中心城区西南纱縠行南街,占地由原来的苏家五亩园扩大至现今的104亩。祠堂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祠内楼台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供奉有三苏及子孙、女眷塑像,有苏宅古井、木假山堂、洗砚池、荔枝树等苏家遗迹;有苏轼手迹刻石100多通,是蜀中最富盛名的人文景观。</h3> <h3> 开营破冰,让孩子们很好地了解了研学旅行的意义和本营规则。</h3> <h3><br></h3><h3> 拜 三 苏</h3><h3>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h3><h3> “击鼓、鸣钟,祭拜仪式正式开始。”学生满怀追思,神情庄严肃穆。学生代表周秉锐饱含深情地诵读了《祭苏轼文》,声音高亢嘹亮,尽情表达着对先贤的怀念和仰慕。随后,学生代表向东坡先生敬献高香,全体师生四鞠躬,以示对先贤的敬仰。</h3><h3><br></h3><h3><br></h3> <h3> 诵 三 苏</h3><h3> 吾读长短句 最爱是苏辛</h3><h3> 接着全体师生在飨殿前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吟唱《水调歌头》来告慰先贤。</h3> <h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豪放旷达的东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是老当益壮,充满爱国情怀的东坡。</h3> <h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思念亲人,怀揣美好愿望的东坡。同学们神情庄重,激情澎湃,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表达着对先贤的崇敬之情。</h3> <h3> 游 三 苏</h3><h3>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h3><h3> 在导游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三苏祠。</h3> <h3> 三苏祠庭院内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小桥频架,曲径通幽,堂馆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错落有致,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之称。徜徉于三苏祠庭院,是一种极为惬意的享受,独特的环境氛围不由得不使人遐想连篇。</h3> <h3> 大家循着先贤的脚步参观了三苏祠,三苏用历史事实诠释了"是父是子"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悌"。孩子们都很认真学习三苏文化,一边听导游讲解,一边认真地记笔记。</h3> <h3> 转向“披风榭”,此处有东坡盘陀像。冬日的阳光下,苏东坡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蓬蓬然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我们纷纷和他拍照留念!</h3> <h3> 最嗨的要数营火晚会。孩子们手拉着手,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在开心快乐中结束了今天的研学旅行!</h3> <h3> 累了一天,兴奋了一天的孩子们回到宾馆,迫不及待地洗漱准备睡觉了!没想到惊喜来了,带团的老师们给他们送来了美味的面包、牛奶,让他们觉得温暖无比!感谢导师们的精心组织和细心照顾!谢谢你们!</h3> <h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实验一小坚信最好的课堂在路上,一路的风景和阅历就是生命里最好的财富。不囿于书本,不桎于课堂,激活和传承三苏精神,培养孩子们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争做最优秀的小学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