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难忘的校门</span></p> <h1>一、学校简介<br>林东师范建于1952年2月,校址在巴林左旗林西县,取名林西师范。<br>1953年8月迁址到昭盟公署所在地林东镇,改名为昭乌达盟林东师范学校。</h1><h3></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莘莘学子</span></p> <h1>1954年,学校全体教职工国庆节于校门前合影。</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身着鲜艳的蒙古族服装的学生们</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校校徽</span></h1> <h1>1955年,昭盟公署从林东迁到赤峰。<br>1963年,经内蒙古人民政府批准,把蒙汉合办的师范学校改为民族师范学校,招收蒙古族学生,用纯蒙语授课。<br>1976年,学校建立了蒙汉文印刷厂。</h1><h3></h3> <h1> 校办工厂车间一角</h1> <h1>1972年,全体教职工合影</h1> <h1>1982年,学校将中师学制改为四年,建起了办公楼。<br>1984年,学校改为赤峰市林东师范学校。<br>1985年初,学校教学楼交付使用。</h1><h3></h3><h3><br></h3> <h1>1992年,学校全体教职工合影</h1> <h1>2000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林东师范由普师改建为民族艺术师范学校。<br>2006年9月,赤峰市政府决定将林东艺术师范并入赤峰蒙古族中学,林东上京高级中学迁入该校。<br>半个世纪以来,林东师范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毕业生已逾万人。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可谓“民教艺苑百花香,老校新姿育桃李”,所以林东师范被光荣地誉为“昭乌达民族教育之摇篮”。</h1><h3></h3><h3></h3><h3><br></h3> <h1>二、林东师范历任校长<br>1、1952年2月至1955年7月:丁秉玲<br>2、1955年8月至1965年12月:都布新巴雅尔、孟克毕力格、德格吉呼、李延宗、刘兰廷<br>3、1966年1月至1978年12月:鲍田增、徐瑞等<br>4、1979年1月至2006年7月:达木林、刘兰廷、德格吉呼、季俊生、塞西、徐荣喜、乌云巴图、王少华、德钦等</h1><h3></h3><h3><br></h3> <h1>第一任校长丁秉玲(左)</h1> <h1>三、学生学习生活及校园环境</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师指导学生作物理实验</span></p> <h1>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h1> <h1> 学生的生物实验课</h1> <h1> 学生在图书室阅读</h1> <h1> 课外活动–––排球</h1> <h1>学生文艺队表演安代舞</h1> <h1>实习生在实习学校</h1> <h1> 团旗下的宣誓</h1> <h1>餐厅师傅辛勤为学生服务</h1> <h1> 新建的餐厅</h1> <h1>别致的校门及具有民族风格的办公楼</h1> <h1>宿舍楼、餐厅及操场一角</h1> <h1>绿荫下的艺术长廊</h1> <h1>绿树掩映的图书室楼</h1> <h1> 宣传栏一角</h1> <h1> 操场一角</h1> <h1> 碧草如茵的校园</h1> <h1>林东民族艺术师范学校欢迎你们</h1> <h1>弹起我心爱的马头琴塑像</h1> <h1> 教学楼及操场一角</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毕业的季节</span></h1> <h1>四、学校文化一瞥</h1><h3></h3> <h1> 学校自编的教材</h1> <h1>学校编辑出版的《林东师范学校简史》</h1> <h1>学校编辑出版的《林东师范毕业知名人士》</h1> <h1>五、永远的别离</h1><h3></h3> <h1>2006年9月,永远的别离–––林东师范,上京高级中学成立。</h1> <p class="ql-block">(本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人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