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攝影 覃保来</h3><h3>编辑 瑪 麗</h3> <h3><br></h3><h3><br></h3><h3><br></h3><h1><font color="#ff8a00">纪念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胜利40周年</font></h1><h3><font color="#ff8a00"><br></font></h3><h1><font color="#ff8a00">祭奠41军122师对越自卫还击战英勇牺牲的战友</font></h1><h3><font color="#ff8a00"><br></font></h3><h1><font color="#ff8a00">谨以此篇献给对越自卫还击战牺牲、负伤和活着归来的战友</font></h1><h3><br></h3> <h3>镜头前,战地记者覃保来一脸冷峻,站在断壁残垣的战场 紧握56式冲锋枪</h3> <h3><br></h3><h3><br></h3><h1>引言</h1><h3><br></h3><h3>在对越自卫还击战朔江战役攻坚战中,历时二十八天残酷壮烈的日日夜夜里,一位个子不高,身背一支56式冲锋枪,挎着照相机,跟随11个尖兵连穿插作战,参加大小战斗24次,4次负伤不下火线,用相机拍下近500幅战地图片,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战地摄影任务,荣立战功。</h3><h3>战后被推选为战斗英雄模范代表,参加中央英模报告团,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br></h3><h3><br></h3><h3>他就是41军122师366团政治处宣传干事覃保来</h3><h3><br></h3><h3>覃保来,湖南邵阳人,17岁应征入伍,18岁入党。在部队14年,历任战士、排长、宣传干事。1979年2月17日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为战地记者,2015年,在湖南邵阳病逝。</h3><h3><br></h3><h3><br></h3><h3>尽管这场战争已过去40年。但看到这张照片时,还是会让读者为他当年在战场上的那股英雄气势所震撼!为之敬佩。</h3><h3><br></h3><h3>为了拍摄更真实,战场上,他把死亡抛之身后,勇敢无惧,向前,再向前靠近目标抓拍。他的战地图片,为后者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料记录。</h3><h3><br></h3><h3>覃保来是这场对越作战中众多战地记者的优秀代表,出类拔萃的佼佼者。照片中的他一身胆气,无所畏惧!</h3><h3><br></h3><h3>他在回忆中说道:“战场上枪林弹雨,血肉横飞,情况千变万化。对于我这样的摄影记者,挎着个照相机,特别引人注目。在拍照时,往往会有所专注摄影目标而忽略自身隐蔽,很容易成为敌人重点打击的目标。这就需要你有不怕死的勇敢精神,这样才能在战场上拍到第一线战斗的真实镜头。”</h3><h3><br></h3><h3>(摘自《让历史告诉未来》P414 作者 曾沙)</h3><h3><br></h3> <h3>41军122师366团战地记者覃保来在前线</h3> <h3><br></h3><h3><br></h3><h3>为纪念覃保来这位勇敢顽强不怕死的战地记者,特别整理编辑他生前写下的战场回忆及战地图片。</h3><h3><br></h3><h1><font color="#010101">原文呈现:</font></h1><h3><font color="#ff8a00"><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月19日的清晨,在攻打朔江592高地的战斗中,我正伏在一块石头旁边准备拍摄我尖刀坦克与越军37高炮激战时的壮观场面。</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突然,在我身前身后同时落下两颗敌人射过来的迫击炮弹,敌人的另一挺高射机枪也一个劲地用平射方式向我隐蔽的地方扫射,打得我满脸满身全是泥土和石渣,照相机镜头里也全是尘土。为把我们英雄的坦克激战时的镜头拍下来,我迅速转移了一个地方,吹干净镜头上的尘土,冒着敌人的密集枪弹,将照相机猛然举过土坎,连拍了两张坦克摧毁越军高炮阵地的照片,这天的上午,战斗打得更加激烈,我跟随部队冲上592高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时,我366团7连正在向主峰进攻,在这主峰上,有敌人2挺高射机枪和数挺轻重机枪组成的密集火力网,封锁了7连通向主峰的唯一的一条小路。为了夺取战斗的胜利,7连的勇士们正不顾一切,前仆后继地向主峰冲击。战士们那种勇往直前不怕死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促使我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一战斗场面记录下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可是,由于我手中的相机是一台海鸥4A120双镜头照相机,而我隐蔽的地方杂草太多,挡住了我的镜头。为了拍下这激烈场面,就只有爬到左侧一块石头上去,才能依托到一个好角度。就在我爬到石头上刚按下相机快门抢拍到一张照片时,立即就被主峰暗堡里的敌人发觉,只听到一声怪啸,一串机枪子弹沿着我的军帽呼啸着穿过去。我急忙按下快门,又拍了一张敌堡被炸飞上天的镜头,然后把照相机和枪往怀里一抱滚下两米多高的乱石,我的身体还没着地,刚才隐蔽的那块大石头已被第二梭高射机枪子弹打掉了一大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时只觉得我的右腿有点发麻,原来右腿上不知道什么时候钻进了一颗子弹,军裤已被血染红了一大块,我顾不得疼痛端起冲锋枪,一口气向刚才敌人打枪的方向扫了三梭子弹,然后通过战友帮忙用小刀将腿肉里的子弹头撬了出来。我赶紧往伤口的地方缠了个急救包,并在战友们火力的掩护下,跟随向山上攻击的战友冲上主峰,拍下了敌人被歼,我军把红旗插上主峰的镜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月21日,我跟随366团9连攻打了坂涯越军246团后方指挥所的山洞。该山洞是越军经多年打造的一个天然石洞,虽然只有100多米高,但洞里是上中下三层互相连通,有三个大洞口和数十个小洞口,它的三面都是开阔地,就像一尊恶魔,扼守在朔高战略公路上。</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面对这样的天险岩洞,我和9连和7连的战友在此浴血奋战了一天,到傍晚时,才攻占了山脚的主洞口,把敌人压进了山洞里。我和9连3排的战友刚冲到洞口,洞内的越军就端着Ak47冲锋枪凶猛地冲了出来,顺手一梭子,将从洞内冲出的3名越军全给撂倒。洞内的敌人不甘心,继续拼命往外反冲锋,企图再次夺回主洞口。</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9班长指挥全班在洞口与敌人展开激战,这时,夕阳穿过云层,将一缕阳光射进山洞,我连忙端起挂在胸前的相机连按了几张,其中还抓拍到一个从洞内冲出来的越军被我战士击毙往下载倒的镜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月27日,我跟随366团5连攻打那排东侧名叫那杭舎的越军346师的一个军火库,这个军火库是建在7个经过改造过的天然山洞内,越军有一个加强排守卫。敌人依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用互为犄角的轻重交叉火力封锁了山洞前的开阔地和所有的通道。</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和3排的战士一起,在我方炮火和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利用流水沟和土坎运动到离主洞仓库口只有十几米远的地方,一起向据守在乱石岗上的敌人投手榴弹,我及时拍下了两张战友们向敌人洞口投掷手榴弹和火箭筒手用40火箭弹摧毁敌弹药库洞口机枪工事的镜头。突然,敌人几个从未暴露的暗火力点中的轻重机枪,一起咆哮起来,密集的子弹疯狂地扫向我们,把我们几个靠近洞口的人压在浅浅的水沟里,抬不起头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连长伍桂来见情势危急,立即指挥重机枪排和82无后座力炮排,快速运动到正面一道土坎下,亲自操起一挺机枪猛烈射击,用猛烈的火力压制敌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为了抢拍到这位在19日战斗中,荣立二等功的连长亲自打机枪的镜头,我征得指导员郑桂球的同意,趁着敌人火力被我军压制的间隙,从水沟中一个驴打滚翻到一道田埂下,迅速向伍连长的机枪阵地运动过去。当我沿着田埂爬到一片开阔地边沿时,我身后山头上敌人一个从未暴露过的暗火力点又向我突然开火,子弹像雨点般落在我身边,把我的军装和照相机包穿了两个洞。我灵机一动,顺着敌人的枪声倒在地上,敌人见我不动了,以为我被击中,便把机枪移向另一个方向,趁着这个机会,我迅速滚到另一条干沟里,等敌人醒过神把机枪口再调过来追击我时,我已经运动到伍连长身后的土坎下,拍下了连长英勇战斗的的镜头。经过整整一天的战斗,5连终于全歼了山洞的守敌,捣毁了越军这个大型的军火库。</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整整28天的自卫还击战中,我曾多次遇险,4次受伤,每次都在战友们舍生忘死的救援下转危为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所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来自战斗最激烈的火线实况,全是战友们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终身难忘这些英勇的战友们。</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只是最感遗憾的是,我在战场上使用的海鸥4A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在场上使用起来太不方便了,不但每換一次胶卷只能拍12张照片,而且取景对焦上快门都极为困难,离敌人近了来不及拍,距离稍远一点又拍不到,特别是在激烈的战斗中,只能凭经验和感觉按快门,许多激烈的战斗场面没有拍下来,有些当时是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拍了,但胶卷冲出来却只有模糊一片。</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摘自《让历史告诉未来》P414 作者 曾沙)</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br></h3> <h3>41军122师366团战前誓师大会</h3> <h3>122师366团政委王克林(右1)在前线战场,正与有关团队领导研究战场态势,部署下一步行动。</h3> <h3>366团一营前线指挥所领导班子在坂洋后山,研究下一步作战部署。</h3> <h3>366团2营6连领导班子正在研究战况,准备向预定目标快速穿插</h3> <h3>1979年2月17日15时,122师366团工兵炸毁越军设置在108号界碑我国一侧的石墙,5连尖兵班翻山越岭首先出境,向越南南散之敌发起进攻。图为尖兵班战士背着沉重的装备攀越陡峭的山崖</h3> <h3>1979年2月 17日11时,我部队在街得村遭到越军阻击,为确保366团主力按时穿插到朔江,团指挥所命令7连夺取街得无名高地,消灭敌人的机枪火力。</h3><h3>覃保来背着相机紧随出击的7连3排刚接近山垭口,突然,躲藏在山洞内的越军疯狂地冲了出来企图歼灭3班,双方相距约10米距离。</h3><h3>这时的越军看到覃保来手拿照相机,就径直向他扑过来。千钧一发之际,7连3排战士先敌开火,当即歼灭了2名越军,其余逃进了一旁的山洞。</h3><h3>这是越军向覃保来冲过来的一瞬间被他迅速抓拍的画面,也是出境后的第一场战斗冒险拍下的镜头。</h3> <h3>1979年2月17日,122师366团2营5连从106号界碑出境打开口子。3营担任主攻,天刚亮,3炮连连长曾维信(前1)带着全连人员出境占领发炮阵地,用炮火支援3营进攻。</h3> <h3>据3营营部书记朱传禄的回忆:</h3><h3><br></h3><h3>凌晨2时,团主力向边境隐蔽前进,3时到达进攻出发阵地。总攻打响后,2营5连于5时从106号界碑突破打开口子,8时攻占了南散,歼敌10余名,掩护团主力开始穿插。团主力以3营8连为先头,于8.30分出境,9时左右进至朗郭村附近。</h3><h3><br></h3><h3>8连1排进至越南朗郭村南侧山垭口,遭敌两侧火力阻击,连主力即从朗郭东侧迂回,进至让涌村东北无名高地时,遭敌人侧石山攻击近2小时,8连几次组织冲锋,因地形不利及敌人火力猛烈而无法攻下。这时,副营长柳利林带着9连及时赶到并接替8连战斗。8连则沿左侧正准备绕过朗郭村时也遭到敌人攻击,只好对峙。</h3><h3><br></h3><h3>正在3营调整战斗部署时,加强在我团指挥的副师长宋文华等首长率团指挥所赶到前沿,3营长姚焕伦向团指挥所报告了战斗经过,并指出当面地形对我不利,我火力和兵力都无法展开,请示是否绕过朗郭村,摆脱这股敌人的纠缠,从8连方向向敌纵深发展,以保证部队按时穿插到坂洋,保障师主力攻占朔江。</h3><h3><br></h3><h3>这一建议当即遭到宋副师长的否决,并强令3营立即攻下朗郭村,保障团主力通行。营长无奈,只好令司号兵吹起冲锋号,副营长柳利林亲自率领9连冒着弹雨向山垭口下面村庄冲去,但终因敌火猛烈,部队在狭长地形无法展开,伤亡很大。副营长也在冲锋中壮烈牺牲。跟随他的营部通信员小陈和电台话务员小王受伤,9连不得不撤了回来。</h3><h3><br></h3><h3>战斗仍在对峙,此时此刻,整个大部队被挡在了朗郭村的附近和周围。时间对于广大官兵来说是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时间拖得越长越对我部队实施穿插不利。</h3><h3><br></h3><h3>(摘自《让历史告诉未来》P233 作者 曾沙)</h3> <h3>3营副营长柳利林身负重伤被抢救回来,营部卫生所欧医生(左)和医务人员全力抢救包扎,最后还是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1979.2.17下午14时</h3> <h3>1979年2月17日14时多,122师366团6连接替8连任务前,指导员黄胜发在朗郭东北面向6连战士作战斗动员,准备向让涌进攻。</h3> <h3>我军战士正向山上敌人猛烈射击</h3> <h3>战地卫生员正在给负伤的战士作伤口止血包扎</h3> <h3>1979年2月18日早上,天刚蒙蒙亮,雾还未散去。122师366团2营6连全连奉命在山脚下集合,团政委王克林亲自到6连作战斗总结和政治动员,并宣布连干部调整名单。</h3><h3>2月17日,连长肖皓牺牲,副连长负伤。任命3排长曾维发为连长,指导员黄胜发职位不变;3排长由7班长黄传贤担任;7班长由副班长胡可源担任;7班副由战士沈国初担任。</h3><h3>根据连队2月17日的战斗情况,宣读向上级报请荣立三等功人员名单:龙启飞、黄传贤、胡可源、周习祥、陈锡联、谢树宝、王跃进。</h3><h3>表彰完毕,团要求6连就地待命,编为团的预备队,负责民兵民工及后勤人员的安全保卫工作。</h3> <h3>1979年2月18日11时,366团3炮连迫击炮奉命在15分钟内发射90多发炮弹,对反冲击之敌实施压制射击。</h3> <h3>366团2营6连奉命去安府阻击从朔江南逃的越军。这是在敦张后山朗索地域出发时,新任连长曾维发给战士们下达战斗命令。</h3> <h3>1979年2月18日下午,366团3营进攻让涌村东面时,遇上该村正躲避战乱的越南村民。跟随3营行动的一位越语翻译,正在向村民询问了解当地附近周边情况。这些村民经我翻译解释后,不但打消了对我军及战争的恐惧,还很认真地倾听解答了翻译提出的问题。</h3> <h3>1979年2月19日早上,在坂洋大无名高地,366团7连3排在偷袭敌人第一道堑壕后,继续向第二道堑壕进攻。</h3> <h3>我366团战士向敌人阵地射击</h3> <h3>1979年2月19日,366团5连5班战士在592高地攻击越军阵地时,被战地记者覃保来抓拍到的镜头。</h3> <h3>我366团战士正在攻击山上的敌人</h3> <h3>1979年2月19日攻打坂洋592高地后,366团5连战士靳少忠(左2)与战友在押送俘虏途中</h3> <h3>这是为数不多的坦克配合步兵作战的照片。它真实记录了41军坦克团3营的坦克正在向战区快速开进,奉命搭载步兵向朔江守敌作最后攻击。这些上了坦克的指战员们,在冲往朔江县城短短的路程中遭受了重大伤亡。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一去就再没能回来,英勇牺牲!</h3> <h3>122师366团战士在被41军坦克团3营7连摧毁的敌37高炮残骸上留影</h3> <h3>122师政治部主任刘少杰(右2),366团政委王克林(右3),炮兵27团副团长王海(右4)与率领“前观组”深入敌后完成侦察任务的副营长吴志平(左3),在朗索山坡366团指挥所合影。1979.2.21</h3> <h3>1979年2月21日,366团9连攻下坂涯越军246团后方指挥所的一个主洞口后,连长汪德金正在部署下一步战斗。</h3> <h3>366团9连9班长在坂涯西山一个洞口,击毙向洞外反冲击的越军,枪声响起,越军应声倒地一瞬间被抢拍到的镜头。1979.2.21</h3> <h3>1979年2月22日,366团以部分兵力反戈一击,经两昼夜战斗,肃清了坂涯西山西北侧地域残敌,毙敌5名,俘敌12名,缴获一批武器弹药。</h3> <h3>1979年2月22日,366团3营指战员们在越军藏匿的山洞外,研究攻洞的战斗准备。</h3> <h3>我战士接近敌洞口深挖“地老鼠” 1979.2.22</h3> <h3>参加清剿残敌的366团7连3排抓获越军246团士兵 1979.2.22</h3> <h3>战士用火和烟加辣椒粉,对山洞进行烟熏火攻后,战士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进洞清剿搜索残敌。</h3> <h3>1979年2月26日,366团5连在那杭舍村,用重机枪猛烈封锁敌山岩洞口</h3> <h3>1979年2月26日下午,366团2营炮连副指导员刘和拱在越南安乐附近的一个村子里,给又饥又渴的越南老太婆送水送干粮。</h3> <h3>1979年2月27日,366团5连在那杭舍地域清剿残敌。图为我火箭筒手正向越军驻守的山洞发射火箭弹,这是发射后瞬间抓拍到的镜头。</h3> <h3>1979年2月27日,加强122师指挥的41军副军长于海学(左2)与师长于新义(左3)、师政治部主任刘少杰(左4)及师指挥所部分成员,下到基层连队检查指导,听取战况汇报。</h3> <h3>不畏艰险,勇敢前行的民兵民工运输分队</h3> <h3>我民兵持枪守卫着原越军246团驻扎在敦张村的前线指挥所。被我军攻打占领后,此处成了122师指挥机关的所在地。</h3> <h3>敦张,一个很小的村庄,位于三面环山的一个三角形的小盆地里。我平孟到越南朔江再往高平去的公路由西向南经过盆地。从胡志明展览馆和让涌公安屯,分别往南伸出的简易公路,也在这里与平高公路相连接。</h3><h3>因此,敦张在朔江东面群山中成为了一个交通枢纽所在地,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敦张口,其军事价值仅次于朔江。</h3><h3>在敦张的南侧,有一座海拔高约350米的大无名高地,像一只卧着的猛虎俯瞰着敦张口。在高地北侧的两条山腿,像一双虎爪伸到了公路的附近,高地上的越军火力,可以直接控制山下的平高公路。在大无名高地与公路之间,有一片近200米宽的稻田地,在稻田中还有一条宽20米、深约1米的小河。</h3><h3><br></h3><h3>(摘自《让历史告诉未来》P338 作者 曾沙)</h3> <h3>支前民兵民工到达敦张村口时,好奇的民兵弯下身来拾捡地下的东西。原来散落在地下的是越南人用来放映的电影胶片,已被炮弹炸得七零八落。</h3> <h3>撤军回国的军车正驶过越南朔江天险,向广西平孟开来</h3> <h3>车载12.7毫米,高射机枪沿途跟随保护,给正在回撤的部队多了一份安全保障</h3> <h3>英雄归来</h3><h3>122师366团前线指挥所人员合影。副团长彭清国(前排左2)、政治处副主任王祖月(前排左1)等</h3> <h3>英雄归来</h3><h3>366团政治处领导与各部门人员合影。前排左起:刘群勇、欧阳家槐、丁明镇、邹石友、梁金荣等</h3> <h3>英雄归来</h3> <h3>122师366团政委王克林紧握着李进彬的手,对他被授予“战地英雄”光荣称号表示热烈祝贺</h3> <h3>“战斗英雄”李进彬,在广西靖西荣劳中学的英模报告会上,给学生讲述自己在战场上赤手空拳夺机枪的惊险故事。</h3> <h3>中央慰问团慰问亲人解放军</h3> <h3>慰问亲人解放军 诗朗诵</h3> <h3>慰问亲人解放军 舞蹈《洗衣歌》</h3> <h3>女高音歌唱家邓玉华演唱电影《地道战》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h3> <h3>慰问亲人解放军 表演双人舞</h3> <h3>慰问亲人解放军 器乐合奏</h3> <h3>高山下的花环 </h3> <h3>沉痛悼念牺牲的战友 </h3> <h3><br></h3><h3><br></h3><h1>编后语</h1><h3><br></h3><h3>编辑这篇文章,总有迟到之感。<br></h3><h3><br></h3><h3>没有机会当面采访覃保来,详细听他讲述战地拍摄经过,更重要的是无法获取更多的珍贵战地图片和史料,编辑时常常感到一筹莫展,唯恐编辑有误。</h3><h3><br></h3><h3>他走了,走的匆忙,走的太早。<br></h3><h3><br></h3><h3>覃保来这位勇敢无惧的英雄记者,离开战友已三年多。战争的创伤,过早地透支了他的健康,他的过早离世,令人扼腕痛心。<br></h3><h3><br></h3><h3>编辑英雄记者覃保来的故事留下许多遗憾!他生前的个人资料无法采集更多,留下的战地图片也仅限书上的52张,有限的资料无法全面展开铺叙。</h3><h3><br></h3><h3>他留下的一张张震撼心魂的战地图片,让战友,让读者看得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真正体悟了什么叫“勇敢不怕死” 这五个字!唯一留存给广大读者缅怀的战地影像,成了我们后人心中的旷世之作。</h3><h3><br></h3><h3>在纪念对越自卫还击战40周年之际,我们还能通过覃保来拍下来的照片立马就可看到这场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的战争。真正展现了一代军人浴血南疆,永恒不朽的历史画面。</h3><h3><br></h3><h3>美篇全部文字及图片均来自《让历史告诉未来》。感谢作者曾沙给予编辑极大的热诚帮助;感谢122师战地记者刘林楷的关心编辑,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指导,避免出现误笔;感谢123师战地记者陈朝荣,为使编辑图片更清晰,(因为无法得到图片原版)用他的话说:“奋斗了一整晚,用扫描机一张一张地扫描,才得以清晰还原画面。” 陈老记者76岁高龄,身体不适,不顾一切地帮助完成,他的新闻专业精神,为之敬佩感动。在此深表谢意!<br></h3><h3><br></h3><h3><br></h3> <h3>1979年,邓小平、华国锋等国家领导人接见战地记者</h3><h3>第四排左起:覃保来(左5小个子)</h3><h3> 照片由55军战地记者马文荣提供</h3><h3> 1979.5</h3> <h3>1979年5月,在北京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地摄影汇报会的广州军区摄影记者:左起覃保来、马春玉、谢富生、马文荣、李永安、段秋生、邱运新、黄慕超</h3><h3> </h3><h3> 照片由55军163师战地记者李永安提供</h3><h3> 1979.5</h3> <h3>2013年,与广州战友聚会留念 右起:覃保来、廖俊章、刘林楷、曾沙</h3> <h3><br></h3><h3><br></h3><h1><font color="#ff8a00"> 勇者已逝 仍显英雄本色</font></h1><h3><font color="#ff8a00"><br></font></h3><h1><font color="#ff8a00"> 愐怀英雄战地记者覃保来</font></h1><h3><font color="#ff8a00"><br></font></h3><h3><font color="#ff8a00"><br></font></h3> <h3><br></h3><h3><br></h3><h1><font color="#ff8a00"> 致敬!</font></h1><h1><font color="#ff8a00"> 为保卫祖国</font></h1><h1><font color="#ff8a00"> 保卫改革开放和平环境的勇士</font></h1> <h3><br></h3><h3><br></h3><h3><br></h3><h3> 2019年1月27日完稿</h3><h3> 2019年2月16日再次修改完稿</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