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i><font color="#b04fbb"> 纪念平津战役胜利七十周年</font></i></b></h1> <h1><i style=""><font color="#ff8a00" style=""><b> 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专辑</b></font></i></h1> <h1>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一日,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不久,中央军委下达了全国统一番号的命令。原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原东北野战军第八纵改称第四十五军,八纵所属的二十二师、二十三师、二十四师分别改称为一三三师、一三四师和一三五师。原二十四师所属第七十团、七十一团和七十二团分别改称为四零三团、四零四团和四零五团。</h1> <h1> 十一月二十四日,四零四团在师的编成内,由辽宁丁来屯出发,跨过辽河、大凌河,经盘锦、石山站、锦州、新台边门、梨树沟门,十二月十一日从冷口过长城,再经建昌营、迁安、丰润、玉田,历时二十二天,长途跋涉一千五百华里,于十二月十五日到达天津宝坻地区,参加天津战役。</h1><h3> </h3> <h3> </h3> <h1> 四零四团团长 冰野,原名王紹富。</h1><h1> 四川宣汉人。</h1><h1> 一九三三年参加革命。</h1><h1> 历任延安留守兵团警备三团参谋;冀中三十一团副团长兼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热辽纵队二十七旅副参谋长、副旅长;东北野战军八纵二十四师七十二团政治委员;八纵二十四师七十一团团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团长;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副师长;海军训练基地副司令员;海军工程学院副院长。</h1><p><br></p> <h1> 政治委员卜占亚 天津蓟县板桥人。</h1><h1> 一九一八年五月出生, 一九三六年参加革命,一九三八年入党。</h1><h1> 历任连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团长;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七十一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政治委员;四十五军一三五师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一三五师副政治委员;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五十四军一三四师政治委员;四十二军政治部主任;四十二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湖南省军区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省委书记;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h1><p><br></p> <h1> 副团长苏文瑞。</h1><h1>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任独立一团二营副营长;一九四九年一月任东北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副团长;一九四九年三月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副团长。</h1><h1> 离休前系湖北省军区顾问。</h1><p><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副政治委员 梁大门</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山西平遥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九一六年出生,一九三八年参加山西新军决死纵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历任冀热辽军区二十七旅七十一团政治处主任;热辽纵队二十七旅七十一团政治处主任;热东分区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冀热辽军区第十八旅二团政治处主任;东北野战军八纵二十四师七十一团政治处主任;东北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政治处主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南军区四十五军一三五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五十四军一三五师政治部主任;志愿军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副政委、政委;成都军区五十四军一三五师政委;54军政治部主任;五十四军副政治委员;昆明军区五十四军政治委员;武汉军区五十四军政治委员;湖北省军区政治委员。</span></h1><p><br></p> <h1> 参谋长 张进,</h1><h1> 历任连长,;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一营营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团长;志愿军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团长;成都军区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参谋长;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副师长;武汉军区五十四军一六一师师长。</h1><p><br></p> <h1> 政治处主任张家水(暫无照片)</h1><p><br></p> <h1> 政治处副主任 赵希武</h1><h1> 历任冀热辽军区独立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七十一团政治处副主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政治处副主任;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政治委员;志愿军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政治委员;五十四军一三五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成都军区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副政治委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司长。</h1><p><br></p> <h1> 十二月十五日,四零四团奉命进至津西铁路、公路要冲 ——武清地区。二十日十四时从武清出发,经一夜急行军,于二十一日凌晨抵达白滩头大桥,遇敌阻击,我即对敌发起攻击。攻占白滩头大桥后,四零四团又接到命令:由津南直插津东南交通要道白塘口。二十二日拂晓,四零四团进至白塘口,全团随即挖掘战壕、掩体,构筑工事,随时准备阻击由天津向塘沽逃窜之敌。两天后,上级又有新的命令:把既设阵地移交友军,移师北上。就这样,四零四团又随师主力原路返回,绕至津东北的欢坨村。仗还没有开打,部队已经几乎绕着天津走了一圈。</h1><p> </p> <h1> 根据军首长的命令,一三五师受领了以下作战任务:在军的编成内担任第一梯队主攻任务。从民权门突破,并由王串场向位于市中心的金汤桥攻击前进,与西突击集团友军会师金汤桥,完成分割天津守敌的战役首期目标。</h1><h1> 为此,师决心:以四零三团为第一梯队,任务是在民权门打开突破口,团主力则直插金钢桥。</h1><h1> 四零四团为第二梯队,从民权门突破口进入战斗,经王串场迅速向纵深穿插,以最快的速度抢占金汤桥,完成与友军会师的任务。</h1><h1> 四零五团为师预备队,从突破口进入战斗后,沿突破口右侧向金汤桥方向发展进攻。</h1><p class="ql-block"><br></p> <h1> 金汤桥是一座横跨在天津城内海河上的大铁桥。它是我军东、西两个突击集团向心突击的会合点,也是敌人重兵扼守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敌人在金汤桥附近的每一条街道上都设有多道路障;敌人把每座房屋都改造成明碉暗堡,并依托这些明暗火力点组织了密如蛛网的交叉火力射击网。大桥被敌人称作“模范工事”,号称“固若金汤”,金汤桥因此而得名。守敌企图以海河作为其防御体系中的天然屏障,并依托他们精心构筑的火力点以及各种路障,扼守金汤桥,负隅顽抗,阻止我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前进。</h1><p class="ql-block"><br></p> <h1>金汤桥旧貌。</h1> <h1> 为顺利完成突破民权门的任务,师在第一次现地勘查中明确了战前各团任务:</h1><h1> 四零三团负责从孙庄子右方起到范家祠堂敌外围据点左侧至民权门敌主阵地前挖掘战壕;四零四团和师警卫营从孙庄子左方起沿赵沾里村庄北侧直向民权门敌主阵地前沿挖掘战壕;四零五团做夺取范家堡敌外围据点的准备。</h1><h1> 一九四八年 十二月二十六日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四零四团团长冰野、政委卜占亚率所属各部有关人员多次在既占阵地上,昼夜反复观察敌情,勘察地形,并组织部队开展军事民主,集思广益,并找来从天津城里逃出来的群众了解情况,研究确定作战方案。</h1><h1> 为在进攻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隐蔽接敌,团组织部队利用夜暗掩护挖掘交通壕。在冰冻三尺的严寒条件下,群策群力,部队采取了用镐刨、锤砸和药炸(在敌夜间打炮时利用炮弹的爆炸声做掩护,使用炸药炸开冰冻层)的方法,成功挖掘了长达三千多米、壕深和壕宽都在两米以上的交通壕,一直挖到了民权门下。</h1><p class="ql-block"><br></p> <h1>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上午十时,天津总攻打响后,我四零三团仅用三分钟就杀开了民权门,而友军一三三师突破受阻。</h1><p class="ql-block"><br></p> <h1> 军长黄永胜是位久经沙场、有着丰富作战指挥经验的优秀指挥员。他以敏锐的战场洞察力,迅速抓住了这稍纵即逝的战机,立即调整了原定作战部署:</h1><h1> 急命一三五师二梯队立刻从民权门突破口加入纵深战斗,并以最快的速度抢占金汤桥;同时又急令一三三师、一三四师、一五八师以及配属的炮兵、坦克兵马上转兵民权门,从已经打开的突破口进入天津市区,再向各自预定目标发展进攻,加速扩大胜利。</h1><p class="ql-block"><br></p> <h1> 此时,一三五师前指指挥员、副师长吴瑞山命令四零四团快速通过民权门突破口,以一部兵力协同四零三团巩固与扩大突破口,主力迅速勇猛穿插金汤桥。</h1><h1> 一月十四日十四时,四零四团到达突破口,并于十五时三十分加入战斗。</h1><h1> 四零四团一营由营长吕作绪、教导员郝子义带领下进入突破口,并立即向王串场方向攻击前进,与兵力、火力均占优势的反扑之敌展开了激烈战斗。</h1><h1> 战斗中, 营长吕作绪带领一营三连、教导员郝子义率领重机枪连,连续打退了敌人六、七次反扑,并趁机夺取了敌人六个碉堡。三连七班班长宋生带领全班六名战士,顽强固守突破口。他们在孤守无援、弹药告罄的极端艰险情况下,以顽强的战斗意志、熟练的战术手段坚守阵地一昼夜,先后打退了敌人从一个班到两个连兵力的七次反扑,歼敌二百余人,自己无一伤亡。战后,宋生荣立三大功,并获得“毛泽东奖章”,并被军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一九五零年,宋生到北京参加了全国第一次英模大会。</h1><h1> 三连在打退敌人反扑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突破口。在向敌纵深发展战斗中,三连在团参谋长张进带领下,在向南打到刘家场坊、接应一三三师未果而返回的过程中,沿途又歼灭敌人百余名,由此扩大了从王串场到铁路宿舍之间约六百米的突破口。战后三连被授予“勇猛迅速”锦旗一面。</h1><h1> 在夺占王串场的战斗中,一营在营长吕作绪、政治教导员郝子义的带领下,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一路拼杀。该营一连在伤亡达一百一十二人、仅剩二十六人的情况下仍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战至十八时,四零四团攻占了王串场,并于二十二时将守敌七十八团八连全部肃清。十五日一时,四零四团又占领了长江造纸厂。</h1><h1> 至此,民权门长达八百米纵深的敌防御体系被我完全突破。</h1><p class="ql-block"><br></p> <h1> 四零四团从民权门加入战斗后,其主力二营、三营不顾敌人正面、侧面多重火力的威胁,兵分两路,像两把锋利的钢锥,直插金汤桥。他们都想第一个冲上金汤桥,把胜利的红旗插上桥头,与兄弟部队会合,完成分割敌人的任务。</h1><h1> 十五日三时,该团二营、三营均进至金钟河大街一线。经过激战,守敌溃逃。</h1><p><br></p><p><br></p> <h1> 就在一营为巩固与扩大突破口与敌激战正酣时,副团长苏文瑞带领团军务股副股长贾理等人,指挥着三营从金钟河大街经陈家沟、娘娘庙大街一线向金汤桥猛扑过去。</h1><h1> “ 同志们,冲啊!杀到金汤桥和友邻部队会师!”三营营长这前进的号令,鼓舞着勇士们奋力前进。七连冲在全营的最前面,连长张玉田则带着通信员冲在连队最前头。这时,正面、两侧的敌人不断以猛烈火力阻止他们前进。在一个丁字路口前,敌人设置的一道大型矩马挡住了七连前进的道路,同时还有十多个敌宪兵向他们射击。连长张玉田从通信员手里接过冲锋枪向敌人射击,通信员则在连长的掩护下迅速跃进到矩马前把它炸掉了。正当连长和通信员准备继续前进时,突然有三十多个敌人从旁边的街道窜了出来。危急关头,四班正好拍马赶到,他们一阵手榴弹招呼,把敌人打退了。</h1><h1> 这时,指导员马振海右手提着驳壳枪,左手握着手榴弹,带领着六班从旁边插到了前面。当进到一个岔路口时,遇到四个敌人。敌人喊到:“干什么的?”指导员机智地回答说:“自己人。”敌人接着又喊到:“你们先过来一个人。”指导员示意六班就地隐蔽,自己握紧枪,走了过去。当接近敌人的时候,敌人突然发现来的人戴着狗皮帽子,大声喊到:“他们是共军!”敌人端起枪就想射击。说时迟那时快,指导员马振海抬起驳壳枪,“啪!啪!”两枪先撂倒了两个敌人剩下的敌人扭头就逃跑了。</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1> 当他们前进到一个三岔路口时,一阵密集的枪声响起,密集的弹雨打得七连勇士们抬不起头来:一个地堡出现在他们面前,地堡的枪孔里喷射着机枪射击的火舌。面对着这只拦路虎,必须马上把它解决掉。马占海和刘班长以娴熟的战术动作,利用敌人射击死角匍匐接敌。当他们爬到暗堡前时,马占海掏出一颗手榴弹,从暗堡的射击孔塞了进入。不料,手榴弹竟被狡猾的敌人又扔了出来,所幸爆炸的手榴弹没有造成我方战士的伤亡。愤怒的刘班长在战友们猛烈火力掩护下,又向暗堡里扔进去一颗反坦克雷。“轰隆”一声巨响,暗堡顿时灰飞湮灭,暗堡里的敌人也被炸上了天。</h1><p class="ql-block"> </p> <h1> 正当马占海带领部队突进到一个交叉路口时,从右侧敌暗堡中突然射出一串子弹。几十年后,二排长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那一幕:枪响过后,指导员马占海用手捂住胸口,踉踉跄跄地走了两步,而后就摔倒在地。战友们冲上来要给他包扎伤口,马占海挣扎着用微弱的声音说了一句话:“代替我指挥。”随后就闭上了眼睛。</h1><p><br></p> <h1> 指导员的牺牲更加激起了全连官兵的愤怒和斗志。</h1><p><br></p> <h1> 二班副班长王青山立刻指挥爆破组相李全顺首先炸掉路口的那个母堡,扫清这只拦路虎。</h1><h1> 李全顺背着两根爆破筒,利用夜暗掩护向母堡爬去。当他接近到距敌堡十多米处时,他投出一颗手榴弹,并借着手榴弹爆炸的黑烟冲到了母堡跟前。他把一根爆破筒从母堡的射击孔里塞了进入。可是狡猾的敌人又把爆破筒推了出来,正在被往外推出来的爆破筒冒着白烟,滋滋作响的。这时,李全顺顾不得那么多了,他赶紧一个脚步窜了上去,用尽全身力气,使劲把即将爆炸的爆破筒硬给塞了回去。随着一声巨响,敌堡被炸掉了一半,李全顺的脸上、手上四处负伤,门牙也被炸掉了。当李全顺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的时候,暗堡里又吐出了一道火舌:原来敌人在这个母堡中间加了一道隔墙,第一次爆破只把母堡的一半炸掉了,而另一半却毫发无损。</h1><h1> 李全顺火了,他随即取下背上的另一根爆破筒。为了防止敌人再次把爆破筒推出来,他先把爆破筒的导火索拉开,而后再把爆破筒从枪眼里捅了进去。一声巨响,母堡里的十多个敌人全部被炸死在里面。此时,李全顺看见桥头左侧那个暗堡还在射击,他忍着伤痛,抓起一颗反坦克手雷,爬到那个暗堡前,用手里的反坦克手雷把顽抗的敌人送上了西天。</h1><p> </p> <h1> 这时,一个连的敌人又嚎叫着冲了过来,王青山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正准备和战友们一起冲过去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的时候,背后传来了一阵机枪扫射声。原来是三排的战友赶到了。敌人的反扑被打退了。</h1><p><br></p> <h1> 经过长距离的奔袭和激战,王青山他们四人都已经精疲力尽了。这时候,从桥左前方一个大院里又窜出十多个敌人,企图夺回桥头阵地。王青山对战友们说:“同志们,大家沉住气!我们虽然人少,但是我们一定要守住阵地!”当敌人爬到离他们只有二十来米的地方时,王青山一声口令,四名勇士一起投弹,当即炸死七、八个敌人,剩下的敌人连滚带爬地逃了回去。李全顺、金宝善趁机爬到敌人尸体堆里,捡回来十多颗手榴弹,大家高兴极了。</h1><p><br></p> <h1> 没过多久,又有大约一个排的敌人开始反扑过来。敌人一边射击,一边狂叫:“抓活的!”“共军弟兄,快投降吧!”王青山大喝一声:“老子让你们尝尝铁疙瘩的厉害!”大家把手榴弹一股脑地扔向敌人。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冲在前面的十多个敌人见了阎王,但跟在后面的敌人仍然继续扑了过来。李全顺抓起一根爆破筒朝敌人扔了过去,敌人被炸了回去。这时候,他们仅剩下一颗手榴弹,王青山的枪里也没有了子弹。王青山鼓励大家说:“不要怕,我的枪上还有刺刀,敌人来了我们就跟他们拼!人在阵地在,阵地不能丢!”</h1><h1> 敌人的第四次反扑开始了。这次敌人出动了大约一个连的兵力,大有势在必得的架势。王青山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正准备带领大家与敌展开最后的血战时,他们的身后突然传来了猛烈的机枪扫射声:原来是二排的勇士们赶到了。敌人的反扑被打退了,阵地守住了。</h1><p><br></p> <h1> 当桥头激战正酣时,在桥东头南侧的一座大楼里也响起一阵密集的枪声。原来在这座楼里,有敌人司令部的一个警卫营被三排包围了,但敌人拒不投降。</h1><h1> 七班长试图带着全班沿着楼梯往上冲,但由于敌人封锁得很厉害,冲不上去;守敌拼命往下冲,企图夺路而逃,被詹殿友在楼梯下全部打了回去,楼梯上堆满了敌人的尸体。</h1><h1> 三排长经过一番观察,命令两个战士带上十几颗燃烧弹,顺着敌人的尸体往上爬,而后把燃烧弹扔进了大楼里面。随着燃烧弹的爆炸,大楼里火光冲天,烈火熊熊,黑烟滚滚。敌人被烧得哇哇乱叫,玩了命地往楼下冲。三排的勇士们守在楼梯口,瞄准窜下来的敌人射击,敌人下来一个就被打死一个。有的亡命之徒则干脆从窗户往楼下跳,结果又被摔死了不少。这股敌人最后全部被我消灭。</h1><p> </p> <h1> 十五日五时三十分,七连终于攻占了金汤桥。 随着血染的战旗在金汤桥头高高飘扬,七连的勇士们胜利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和兄弟部队会师金汤桥、对天津十三万守敌实施分割的战役穿插分割”的战斗任务。</h1><h1> 战斗过程中,七连共歼敌一百八十余人,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斗打响前全连有一百多名精兵强将,战斗结束后仅剩下二十四人!</h1><h1> 此战全连涌现了三大功荣立者四人,两大功荣立者七人,一大功荣立者二十人。</h1><h1> 战后,四十五军授予该团七连“金汤桥连”光荣称号,一三五师授予他们“抢占金汤桥”锦旗一面。</h1><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战斗是惨烈的,胜利是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为了纪念解放天津时牺牲的勇士,天津人民又把金汤桥称之为“占海桥”,以此纪念血染沙场的勇士 ——马占海和他的战友们。</b></h1><p><br></p> <p> </p><p> </p><h1> 七连是一个有着光荣战斗历史荣誉的连队。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七连在热东分区驻地腰路沟阻击敌人时,英勇奋战,在友邻部队配合下,俘敌二百多名,被师授予“猛打猛冲”锦旗一面。</h1><h1> 一九四九年十月,七连在湖南境内进行的衡(阳)、宝(庆)战役中,攻得勇猛,守得顽强,连续打退敌人两个营规模的分路进攻,歼敌一百六十七名,被师授予“猛攻能收”锦旗一面。</h1><h1> 一九五三年七月,该连在朝鲜我志愿军实施的金城反击战中,坚守阵地四天四夜,以草根、牙膏、小便等充饥解渴,英勇地打退了敌人从一个排到两个营兵力的三十六次反扑,歼敌约七百余人,击毁敌坦克一辆。战后全连荣立集体一等国际功,王占山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一级国旗勋章”,并于一九五七年参加了全军英模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h1><h1> 一九七九年二月,七连在参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二月二十一日,七连在班占西侧长形高地进攻战斗中英勇顽强,全连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突击英雄连”荣誉称号。</h1><p><br></p><p><br></p><p><br></p><p><br></p><p> </p> <h3> </h3><h3><b><font color="#ff8a00"> </font></b></h3> <h1> 说到金汤桥,就不能不提到另外一个英雄连队——四零四团二营四连。</h1><p><br></p> <h1> 民权门突破口打开后,四零四团二营、三营相继从突破口加入战斗,分别沿突破口左右两侧向金汤桥猛插。</h1><h1> 战斗中,营长刘宝臣不幸牺牲,二营在继任营长邓金贵、教导员赵举指挥下继续遂行既定战斗任务。</h1><h1> 此时,副营长刘兴旺率领四连冲在最前面。四连连长李宝同、指导员赵瑞指挥四连勇士们不顾敌人正面、侧面三个方向火力的威胁,在完全陌生的地形上、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向着金汤桥迅速、坚定、勇猛地穿插。“坚决完成穿插任务,争当抢占金汤桥的英雄”,这个信念深深地扎根在四连每一名指战员的心里,并成为激励他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奋勇争先的力量。</h1><h1> 当四连发展到金钟河大街一个十字路口时,一座红色碉堡挡住了他们的前进道路。这时,陈凤山抱起十五斤重的炸药包冲了上去。随着一声巨响,碉堡被炸塌了,一个排的敌人全被压死在废墟里。战士严云在战斗中冒着敌人的火力的严密封锁下,不怕牺牲,以灵活熟练的战术动作,在战友们的掩护下炸掉了敌人的碉堡,战后荣立一大功。</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部队通过铁桥后,一座带有白灰色围墙的房子出现在四连面前。墙上到处都有枪眼,敌人躲在墙后从这些枪眼里向外猛烈射击。排长问道:“谁去把墙炸开?”陈凤山跑上来说到:“我去!”当陈凤山接近墙跟时,他被敌人发觉了。敌人把手榴弹扔了过来,陈凤山的脚被炸伤了。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终于把墙炸开了。部队顺利地冲了过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残敌退到屋里,陈凤山又一次爆破,把敌人消灭了。当部队继续向金汤桥前进时,班长不幸负伤了,陈凤山立刻把全班组织起来,随连主力继续猛插。</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四连的勇士门插到金汤桥桥头时,发现敌人在桥头修筑了十分坚固的防御工事。副营长刘兴旺与李宝同连长、赵瑞指导员合计了一下,认为如果强攻,不仅伤亡会很大,而且成功夺桥的成功率也不会高,因此他们研究决定智取。</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精心挑选了陈凤山来完成这个任务。陈凤山原是一个贫苦农民,后来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在解放锦州的战斗中被我军俘虏。经过教育,陈凤山自愿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由于作战转换时间仓促,天津攻坚战打响的时候,陈凤山身上依旧穿着被俘时的国民党军服。连长李宝同和指导员赵瑞决定让陈凤山走在最前面,玩个“真假美猴王”,迷惑敌人。守桥的敌人根本没有想到我军会这么快就打到金汤桥边,加之当时天还没亮,敌哨兵看见一群模糊的人影远远地向金汤桥头走来、而走在最前面的人从军服上看似乎是自己人的时候,他以为是从前线撤回来的自己人,因此连问都没有问一声就把四连放了过去。就这样,四连兵不血刃地第一个冲上了金汤桥,而陈凤山就成了把红旗插上金汤桥的第一人。</span></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接下来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原来, 当四连刚刚踏上金汤桥,突然接到通信员传达的团部命令:令四连先从金汤桥上撤下来,迂回到桥的另一侧后,再沿海河河岸向金汤桥进攻,与从对面发起进攻的友邻部队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全歼金汤桥守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四连再次迂回攻击到金汤桥桥头时,后来赶到的三营七连已经与守桥之敌接火并陷入激战,七连伤亡很大。四连立即投入战斗与七连并肩作战,战至五时三十分,金汤桥东桥头的守敌约一百八十多人被我全部歼灭。担任从西向东突击金汤桥的我军西集团友邻部队也夺占了金汤桥西桥头。我四野东、西两个突击集团胜利会师金汤桥,实现了四野首长对天津守敌“拦腰切断”的战役首期目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战后进行战评时,围绕着“金汤桥连”是授予四连还是七连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按照战前首长的指示精神:谁先到达金汤桥,“金汤桥连”的称号就授予谁。由于四连最先到达金汤桥,把“金汤桥连”授予四连是无可厚非的。但七连在夺占金汤桥桥头时与敌发生激战,全连一百多人最后仅剩二十四人,七连指导员也牺牲在桥头。经过反复权衡,四十五军根据四零四团上报的战评结果,授予七连为“金汤桥连”荣誉称号;授予四连“勇猛穿插”荣誉称号,给第一个登上金汤桥的四连战士陈凤山记三大功,并授予“毛泽东奖章”。</span></p><p> </p><h1> </h1><p> </p><p> </p><p> </p><p> </p> <h1> 四零四团攻占金汤桥后,又沿着海河东岸向北攻击前进,攻占了金刚桥东北的天津市财政局及以北的天纬路,歼灭了敌六十二军一部和敌八十六军一个团。</h1><p> </p> <h1> 在天津战役中, 四零四团共歼敌六千七百六十人。战后:</h1><h1> 四零四团受到军首长通令嘉奖,</h1><h1> 军授予七连“金汤桥连”称号(其锦旗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h1><h1> 军授予四连“勇猛穿插”锦旗一面,</h1><h1> 师授予七连“强占金汤桥”锦旗一面,</h1><h1> 师授予一连“英勇机动”锦旗一面,</h1><h1> 师授予三连“英勇顽强”锦旗一面。</h1><h1> 与此同时,全团还涌现出大批战斗英雄和功臣,其中荣立三大功并获得毛泽东奖章的有:</h1><h1> 三连七班长宋生,二连副连长刘长海,四连战士陈凤山,七连班长詹殿友、班长李连廷、副班长王青山,九连班长孙青等。</h1><h1> 战斗中,四零四团二营营长刘宝臣、管理股长肖振乾、民运干事于广云、特务连连长潘玉海、一连连长王玉艺、三连副指导员马之道、五连指导员韩林德、七连指导员马占海等一千余名勇士,为天津人民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h1><h1> 英雄不死,英魂永存</h1><h1>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英名吧!</h1><p class="ql-block"><br></p> <h1> </h1>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附一:关于金汤桥连的话题。</i></b></h1><p><br></p> <h1><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金汤桥连”究竟应该授予四连还是七连?</i></h1><p><br></p> <h1> 一九六八年,笔者入伍来到了四零四团二营四连。在这里,笔者看到了这样一本书,书名叫《荣誉史册》。</h1><p class="ql-block"> </p> <h1> 这是一本由一三五师政治部于一九六五年编撰的、记录该师光荣历程的史料性集册。该书在“挺进关内,参加平津战役”一章中收录了这样两篇文章:一篇是“金汤桥连”,记录的是七连如何血战金汤桥并最终攻占金汤桥的。而另一篇名为“第一名登桥英雄陈凤山 金汤桥上插红旗”的文章,说是四连的陈凤山带领着另外三名勇士,第一个冲上了金汤桥。</h1><h1> 话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按照当时战前动员时的约定,哪个连最先占领金汤桥,“金汤桥连”的荣誉称号就授予哪个连。那么,为什么四连第一个登上金汤桥,但“金汤桥连”的锦旗没有授予四连,而是授给了七连呢?</h1><h1> 原来情况大体是这样的:</h1><h1> 在向金汤桥穿插时,四连不顾敌人正面、左右两侧三面火力的威胁,以最快的速度插到了金汤桥。由于夜间视线不良,加之我军突击速度太快,也大大出乎敌人的预料,陈凤山一行四人当中还有仍然穿着国民党军装的解放战士,所以当他们接近桥头堡时,敌人并没有开枪阻击,而只是盘问了一下:“你们是哪部分的?”。陈凤山他们机智地回答说:“我们是自己人,刚从前面撤下来的!”守敌信以为真,也就缩回桥头堡里去了。就这样,陈凤山他们绕过了敌人的桥头堡,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迅速地插到了金汤桥。</h1><h1> 可是,几乎与四连同时抵达桥头堡的七连却因头上戴着的狗皮帽子而被桥头堡里的敌人发现了:“他们是共军!”随着激烈的枪声响起,一场惨烈的短兵相接就这样在七连和依托桥头堡顽抗的守敌之间展开了。最终七连是付出了指导员牺牲、全连伤亡七十多人的代价才夺占了金汤桥。</h1><h1> 在战后做战斗总结、评功授奖时,团首长认为,四连第一个登上金汤桥,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他们到达金汤桥时,因为没有被守桥之敌识破而迅速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没有经过激战就占领了金汤桥。而七连却是在经过与桥头守敌激战、七连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包括指导员的牺牲)之后,把桥头堡的守敌全部歼灭的。如果说四连是最先冲上金汤桥,而七连则是以全歼守桥之敌而确保金汤桥被我牢牢地控制住的。权衡再三,,团首长最终还是决定向上级报请把“金汤桥连”的荣誉授予七连;与此同时,也向上级报请给予四连“勇猛穿插”锦旗的奖励,并承诺在日后写战史时认定四连是第一个冲上金汤桥的。</h1><h1> 就这样,四连与“金汤桥连”失之交臂。然而历史却不会忘记四连的登桥英雄。时隔十五年之后,135师政治部在编撰师史“荣誉史册”时,除了选登了一篇关于“金汤桥连”的文章,同时还特意收录了一篇名为“第一名登桥英雄陈凤山 金汤桥上插红旗 ”的回忆文章,再次对四连第一个登上做了文字上的肯定。</h1><p><br></p><p> </p> <h1><font color="#ff8a00"><b><i>附二: 四零四团群英谱</i></b></font></h1> <h1> 白力峰 曾用名 白万年。</h1><h1> 一九二一年四月出生,陕西绥德南关白家沟人。</h1><h1> 一九三七年在绥德师范入党,一九三八年进入抗大学习,一九三九年赴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同年,随一一五师转进山东,参加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一系列战斗。一九四五年在杨(得志)、苏(振华)纵队参加解放热河的战斗。</h1><h1> 历任学员,抗大区队指导员,热东分区组织科长,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一九四六年四月调任独立团任政治处副主任,同年六月二十七日在辽宁山嘴子遭敌袭击时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七岁。</h1><h1> 白力峰是独立团组建后牺牲的第一位团级干部,到任时间仅两个月。 </h1><p class="ql-block"><br></p> <h1> 贾理 时任四零四团军务股副股长。</h1><h1> 辽宁铁岭乌巴海村人。</h1><h1> 一九二六年九月出生,一九四五年八月入伍,一九四五年九月入党。</h1><h1> 历任冀热辽军区独立团测绘员;独立团侦察参谋、作战参谋;东北野战军八纵二十四师七十一团军务股副股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五军四零四团军务股副股长、股长;中南军区四十五军一三五师侦察科长;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副参谋长;志愿军二十兵团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副参谋长;成都军区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参谋长;武警学院副院长。</h1><p><br></p> <h1> 吕作绪 时任四零四团一营营长。</h1><h1> 山东掖县人。</h1><h1> 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一九三九年入党。</h1><h1> 历任县大队大队长;东北野战军八纵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一营营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一营营长;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副团长;志愿军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副团长;成都军区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团长。</h1><p class="ql-block"><br></p> <h1> 郝子义 时任四零四团一营教导员。 </h1><h1> 陕西绛县人。</h1><h1> 一九二四年出生,一九四五年八月入伍,一九四六年一月入党。</h1><h1> 历任冀热辽军区独立团一营战士;热辽纵队二十七旅七十一团排长;第十八分区(热东分区)独立团一营营部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八纵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一营二连指导员;东北野战军八纵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一营教导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一营教导员,四零四团政治处主任;五十四军一三五师文化速成学校政治委员;志愿军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政治委员;成都军区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政治委员;五十四军政治部宣传处处长;五十四军政治部文化处处长;武汉军区五十四军一六二师政治部副主任。</h1><p> </p> <h1> 耿志刚 </h1><h1> 曾任冀热辽军区测绘参谋,特务一团参谋长;冀热辽军区二十七旅七十一团副参谋长;热东分区独立团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七十一团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八纵二十四师七十一团副团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团长;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参谋长;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参谋长;志愿军二十兵团五十四军一三四师副师长;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副师长;成都军区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师长;54军参谋长;昆明军区五十四军副军长;武汉军区五十四军副军长;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装备部副部长。</h1><p><br></p> <h1> 陈述 原名李殿华</h1><h1> 河北保定涞水石亭村(今石亭镇)人</h1><h1> 一九二一年农历八月二十四日出生,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一九四零年三月参加入党,一九四零年十月参加八路军。二等乙级残废军人。</h1><h1> 抗日战争时期,一九三八年一月任抗日同盟军四支队战士;一九三九年八月任抗日人民自卫军指导员;一九四零年三月经区委书记王溪芝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零年十月抗日人民自卫军正式编入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从此正式参加八路军,开始了北战南征的戎马生涯。此后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分区 房(山)、涞(水)、涿(州)抗日联合县第五区武委会主任;晋察冀军区冀热察挺进军第七团四连连长;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教导队学员;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情报总站站长;晋察冀军区十一分区特务连连长。</h1><h1>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热辽军区独立一团一营副营长;冀热辽军区二十七旅七十一团一营副营长;冀热辽军区第十八分区(热东分区)独立团作战参谋;热东分区独立团二营营长;冀热辽军区十八旅团副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八纵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八纵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作战科长;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四十五军一三五师作战科科长;中南军区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三团副团长、团长;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零三团团长。</h1><h1>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历任志愿军二十兵团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零三团团长;解放军锦州炮兵学院学员;志愿军五十四军一三五师炮五四二团长;志愿军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副师长;志愿军五十四军一三五师炮兵司令员。</h1><h1> 朝鲜撤军回国后,历任成都军区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副师长、师炮兵主任;陆军五十四军军炮兵副主任、炮兵主任;昆明军区五十四军军副参谋长;武汉军区五十四军副参谋长;武汉军区炮兵副司令员。</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五五年授予中校军衔,一九六零年晋升为上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一九八八年七月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零零二年八月三日八时四十分,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在武汉市洪山区湖北省军区吴家湾干休所逝世,享年八十一岁。</span></p><p class="ql-block"> </p> <h1> 赵举 时任二营教导员。</h1><h1> 原名张昭举,山东梁山县人。</h1><h1> 一九二三年农历八月出生,一九四一年八月入伍,一九四二年五月入党。</h1><h1> 历任八路军宛平县大队二中队战士、通信员;晋察冀军区十一军分区机关直属特务连通信排班长、特务连支部书记;特务一团一营二连副连长;热东分区独立团特务连指导员;东北民主联军十八旅独立二团特务连指导员;东北野战军八纵二十四师七十一团直属队协理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二营教导员;中南军区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三团副参谋长、参谋长;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零三副团长兼参谋长;志愿军二十兵团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副团长;志愿军五十四军一三四师四零零团团长;一三四师参谋长;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员;成都军区一三零师副师长、师长;昆明军区五十四军一三零师师长;武汉军区五十四军参谋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h1> <h1> 孟同聚 河北大城县人。</h1><h1> 一九二六年二月出生,一九四零年十二入伍,一九四三年六月入党。</h1><h1> 历任战士;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处长;坦克五师副师长。</h1><p class="ql-block"><br></p> <h1> 王传隆 山东临朐人。</h1><h1> 一九二四年五月出生,一九四五年八月入伍,一九四九年十月入党。</h1><h1> 历任冀热辽军区独立团排长;东北野战军八纵二十四师七十团副连长、连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三团一营代理营长;四零四团作战参谋;一三五师炮五四二团团长;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副师长;五十四军副参谋长。</h1><h1> 荣立一大功,国际三等功。</h1><p class="ql-block"><br></p> <h1> 王传隆生前保存的立功证书</h1> <p class="ql-block">刘兴旺 曾用名 刘景文</p><p class="ql-block"> 河北省博野县新圩村人。 一九二二年月出生,一九三七年十月年参加八路军。</p><p class="ql-block"> 历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二分区警卫团战士、班长、排长;冀热辽军区二十七旅七十一团二连排长;东北民主联军二十四师七十一团四连副连长;东北野战军八纵二十四师七十一团四连连长;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二营副营长;一三五师教导队队长;一三五师四零四团三营营长。</p> <h1> 赵瑞 时任 四零四团四连政治指导员。荣立一大功。</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历任东北野战军八纵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二营四连指导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二营四连指导员;团政治委员;五十四军一三五师政治部副主任;师副政治委员。</span></p><h1> </h1><p class="ql-block"><br></p> <h1> 宋生 </h1><h1> 时任 四零四团一营三连七班长,三大功荣立者,战斗英雄。</h1><h1> 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一营三连战士;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一营三连副班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一营三连七班长;三连副排长;中南军区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连长;志愿军二十兵团五十四军一三五师 四零四团连长;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副参谋长;武汉军区五十四军162师副参谋长。</h1><p class="ql-block"><br></p> <h1> 陈凤山 时任一三五师四零四团四连战士。</h1><h1> 第一个登上金汤桥的勇士, 三大功荣立者,毛泽东奖章获得者。</h1><p class="ql-block"><br></p> <h1> 严云 时任一三五师四零四团四连战士。</h1><h1> 天津战役中一大功荣立者。</h1><h1> 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县人。</h1><h1> 一九xx年出生,一九四x年入伍,19××年入党。</h1><h1> 历任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七十一团四连战士;第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四连战士;</h1><p class="ql-block"><br></p> <h1><b><font color="#ff8a00"><i>附三: 404团历史沿革</i></font></b></h1> <h1> 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h1><h1> 八月十一日,朱德总司令命令:“现驻河北、热河、辽西边境之李运昌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h1><h1> 根据党的指示,一九四五年八月中、下旬,由高光鉴同志负责在沈阳组建部队。九月五日,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进至沈阳,高光鉴当日与李运昌部韩凯、曾克林取得联系,受命将所建部队编为冀热辽军区特务团,并于九月六日在沈阳召开了成立大会。军区任命南品微团长,高光鉴为政治委员,刘海潮为参谋长。下辖参谋处、政治处、供应处、特务连、青年连、机炮连以及一营、二营、三营、四营,还有驻新民县新编营。全团共计四千多人,一水儿的日式装备。</h1><p class="ql-block"><br></p> <h1> 一九四五年十月初,冀东军区派贾子华、王泽卫等干部带军区警卫营部分人员到我团,把我团分编为特务一团和特务二团,并对团的领导班子做了调整:</h1><h1> 特务一团由贾子华任团长,王泽卫任政治委员,高光鉴任副政治委员。率一营全部,二营、三营、新民县新编营、团参谋处、政治处、供应处各一部以及特务连、机炮连、青年连,共计三千二百多人。</h1><h1> 特务二团则由南品任团长,率四营全部,三营大部,二营、新民县新编营、团机关各一部组成,继续留守沈阳。</h1><h3> </h3> <h1> 一九四五年十月中旬,特务一团主力奉命经新民、黑山开赴锦榆线(锦州——山海关铁路线)执行锦州守备任务。到达锦州后,晋察冀军区指派韦统泰、耿志刚、陈述、张进等三十四名干部(其中政工干部六人)加强特务一团团、营、连各级机构的领导。韦统泰任副团长,陈述任一营副营长。</h1><p class="ql-block"><br></p> <h1>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底,特务一团在朝阳经过二十多天的休整,奉命改编为冀热辽军区二十七旅七十一团。此时,由延安教导二旅、警卫一旅调来田长江、芦冠东、梁大门、赵希武的三十余名干部加强领导。田长江任团长,芦冠东任政委,贾子华任副团长,韦统泰任副团长兼参谋长,高光鉴任副政委,梁大门任政治处主任,耿志刚任副参谋长,陈述任一营副营长。</h1><h1> 一九四六年一月,冀热辽军区在辽宁古山镇改为热辽纵队,七十一团也随之改为热辽纵队第二十七旅七十一团。同年四月,热辽纵队第二十七旅与原热东分区合并,改称冀热辽军区第十八分区(又称热东分区)。七十一团在辽宁凌源县叨尔登与热东分区警卫营合编为热东分区独立团,原来的三个营缩编为一营、二营(欠六连),原热东分区独立营编为三营,共计一千五百余人。田长江任团长,芦冠东任政委,韦统泰任副团长兼参谋长,梁大门任政治处主任,耿志刚任副参谋长。此时,由冀鲁豫军区调来白力丰、周子珍等十几名同志,白力丰任政治处副主任(一九四六年六~七月间在山嘴子遭敌突袭牺牲)。</h1><h1>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在大城子辽西支队改称独立一团。独立团改成独立二团,同时抽调建昌支队一个连补充编为独立二团二营六连,全团一千七百余人,团长陈运春,政治委员刘江亭。原七十团二营扩建为独立三团。</h1> <h1> 照片说明:七十一团改编为热东独立团时团部部分人员合影</h1><h1> 拍摄时间:一九四六年四月</h1><h1> 拍摄地点:辽宁省凌源县叨尔登</h1><h1> 第一排左起:</h1><h1> 1.祝宝山 技师</h1><h1> 2.陈述 团作战参谋(一参谋)</h1><h1> 3.贾理 团作战参谋(二参谋)</h1><h1> 4.耿志刚 团副参谋长</h1><h1> (后任参谋长)</h1><h1> 5.张臣湖 参谋</h1><h1> 7.刘建秋 (通信参谋)</h1><h1> 8.王子洋 (三营)</h1><h1> 第二排左起:</h1><h1> 1.杨志远 (参谋)</h1><h1> 2. 田长江 (团长,戴狗皮帽子者)</h1><h1> 4.贾子华 (副团长,穿大衣者)</h1><h1> 第三排右1: </h1><h1> 韦统泰(副团长,背靠窗户者)</h1><p class="ql-block"> </p> <h1> 一九四七年五月,热东分区改称冀热辽军区十八旅,独立二团改称为十八旅二团。同年八月一日,冀热辽军区前指及所属部队,奉命在辽宁海城县组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十八旅随即改称为第八纵队二十四师。十八旅二团改为七十一团,团长陈运春,政委刘江亭。从此该团正式由地方部队升格到野战军行列。随后,七十一团在上级编成内,先后参加了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八面城新式整军、辽沈战役中攻克锦州、辽西会战等一系列战斗。</h1><p class="ql-block"><br></p> <h1> 照片说明:一九四六年五月,热河分区独立团部分干部在山嘴子的合影。</h1><h1> 前排右起</h1><h1> 1.梁志坚</h1><h1> 2. 白力峰 (一九四六年六月牺牲)</h1><h1> 3. 韦统泰</h1><h1> 4. 耿志刚</h1><h1> 5. 芦冠东</h1><h1> 后排右起:</h1><h1> 4.张海生(三营营长)</h1><h1> 5. 陈 述</h1> <h1>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一日,东北野战军改称为第四野战军。第八纵队改称为四十五军,八纵二十四师改称为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八纵七十一团在辽宁海城改称为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这个团虽然组建较晚,组建时部队成员成份较杂,但经过整训和实战锻炼,进步较快,作战能力明显提升,逐渐成为师的主力团之一。</h1><p class="ql-block"><br></p> <h1> 一九五二年十月,四十五军一三四师、一三五师与四十四军一三零师合编,改称五十四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改称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h1><h3></h3> <h1> 一九六九年十月下旬,陆军第一三五师四零四团由云南下关市宾川县调防到河南安阳市北郊。</h1><h1>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十五日,陆军第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改称为陆军第五十四军一六二师四八五团。</h1>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附四:四零四团历任团主要领导一览表</i></b></h1><p class="ql-block"><br></p> <h1><b><i><u><font color="#ff8a00">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传统永远不忘!</font></u></i></b></h1> <h1> 二零一九年四月十日,六百多名第四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后代齐聚津门,纪念平津战役胜利七十周年。缅怀革命先烈,缅怀我们亲爱的父亲、母亲。</h1><p class="ql-block"><br></p> <h1> 原四十五军(八纵后代)从第4野战军的摇篮 ——白山黑水之间,从第四野战军前进脚步的最后落脚点——粤秀岭南,从富庶天下的四川盆地,从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中原大地,从赤县神州的心脏——北京,汇聚到父辈们当年浴血奋战的战场 ——天津,追寻父辈们的足迹,缅怀为人民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h1><p class="ql-block"><br></p> <h1> 四十五军首任军长黄永胜之子合影。</h1><h3></h3> <h1> 四十五军首任政治委员邱会作儿子邱路光、儿媳肖潇(左)、女儿肖靖。</h1><p class="ql-block"><br></p> <h1> 庄严的军礼,是后代们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也是儿女们对我们的父亲、母亲的深深地怀念!</h1><h1> </h1><p class="ql-block"><br></p> <h1> 八纵(四十五军)后代联谊会部分成员(从右至左)蓝海(副会长)、丁克林(名誉会长)、韩东军(会长)、李赤民(秘书长)</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 李赤民</p><p class="ql-block">祖籍: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石亭镇。</p><p class="ql-block">出生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县松岗镇。</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二年二月十六日出生,一九六八年二月入伍,一九六九年四月入党,一九七零年六月提干。</p><p class="ql-block"> 历任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零四团二营四连战士、班长;五十四军一六二师四八五团二营四连一排长、副连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军事大队四队二区队学员;五十四军一六二师四八五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武汉后勤学校训练部军事教研室教员;武汉高级后勤学校训练部军事教研室、电化教研室教员;军事经济学院教务部参谋。</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四年因工作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p> <p class="ql-block"> 本文所用部分老前辈照片及文字资料,由老前辈家人提供。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