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崔嵬和欧阳红缨导演的故事片《小兵张嘎》,于1963年上映,一下子就轰动全国。人们非常喜爱勇敢、机灵、调皮的小主角张嘎子的形象。之后的几十年间,曾经多次在电视上重播,无论孩子还是大人,几乎百看不厌,反正我是不知道反复看了多少次了!</h3> <h3>大概是80年代初的一天,我在路上碰见天津市农科院的李书记(名字记不清了),我们站在路边说话,他忽然告诉我,他认识小兵张嘎的原型,我不由得大吃一惊!因为我知道,河北安新县有一位叫赵波的雁翎队员,被称为小兵张嘎的原型模特儿,怎么天津又出来一位呢?于是就要他马上带我去看看这个人。</h3> <h3>在天津市河西区下瓦房的一处居民楼里,我见到了这位老人。个子不高,偏瘦,两眼炯炯有神。他的名字叫燕秀峰,是宁波道中学的锅炉工。经过一番长谈,我才了解到他既英雄又曲折的历史,感叹不已,更由衷地敬佩!</h3> <h3>燕老于1924年出生在河北省任丘县(市),白洋淀边上的一个村子里,从小父母即亡故了,是一个苦孩子。1937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刚刚13岁的他就参加了抗日队伍,成为一个英勇无畏的小兵。</h3> <h3>他机智勇敢,年龄小,经常担任侦查任务。由于他太机灵了,战友们都称呼他“嘎子”,燕秀峰的大名反而没人知道了。他在革命队伍里迅速成长起来,他的枪法很准,在战斗中曾经消灭了不少敌人,仅他亲手处决的汉奸特务即有100多人。他的亲舅舅带他一起参加了革命队伍,可是后来叛变投敌了,燕嘎子亲手枪毙了他。谈到这一情节时,燕老情绪比较低沉,他说,当时思想斗争很激烈,因为父母死的早,娘舅是他最亲的亲人了,对他有养育之恩。反复思量之下,最终还是民族大义战胜了私人亲情,毅然决然执行了锄奸任务!因为燕老的英勇无畏,当地的日伪军、汉奸特务畏之如虎,给起了个“阎王”的外号。</h3> <h3>1944年,晋察冀边区授予燕秀峰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这可真是了不得啊,一般的功劳是得不到的!著名作家魏巍写了一个长篇散文《燕嘎子》,在冀中地区树立了一个光辉典型。</h3> <h3>解放战争时期,燕老已经是解放军的一名排长了。天津解放前夕,为了给大军扫清外围障碍,燕老参加了进攻王庆坨的战斗,结果身负重伤,被送回老家养伤。等他养好伤到天津找部队时,找不到了。好不容易找到部队留在天津工作的一位干部,他告诉燕老,部队整编后番号变了,大军已经南下,你找不到了,不如进工厂当工人吧。燕老说,那时候进大工厂当工人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于是就被安排进了帆布厂。十几年时间里,工作变了几次,最后到宁波道中学当了锅炉工。</h3> <h3>燕老从来没有对人说起过他的光荣历史,没有向党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甘于过平凡清贫的生活。谁知道文革当中 ,有人说他历史不清楚,是叛徒特务。结果把老爷子惹火了,要求造反派拿出证据来。造反派派人调查后,回来说,可了不得了,没有抓出叛徒特务来,反而找到一个大英雄!</h3> <h3>我没有想到的是,燕老跟大作家魏巍还有联系。为了拍好燕老的专题片,我和燕老专程赴北京采访这位著名的军旅作家。此时的魏巍是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我们在军区大院后面的将军楼见到了他。</h3> <h3>魏巍说,燕嘎子的英雄事迹是真实的,儿童文学作家徐光耀写小说《小兵张嘎》时,肯定会从燕秀峰的身上吸取不少素材,因为“嘎子”这个外号是他专有的。在白洋淀周围及全国各地还有赵波等无数抗战小英雄,他们都会是作家创作时的模特儿。作为中文系毕业的人,这个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我还是知道的,安新县的赵波老前辈肯定也是小兵张嘎的生活原型之一。</h3> <h3>魏巍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作家,他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这个无上光荣的称号,从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身上。</h3> <h3>我于80年代初摄制的电视专题片《他是小兵张嘎》播出后,一直默默无闻的燕老一下子火了,我去看望他时,老爷子还埋怨我,“你可给我找事了,来采访的记者,请我去做报告的学校、部队、单位太多了,接待不过来!”我暗暗说,你个老同志,嘴上埋怨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看你的精神头儿,比我第一次见你时强的太多了!</h3> <h3>自从燕秀峰的英雄事迹被发现后,组织上给他落实了政策,按照团职干部离休待遇,使他的晚年生活得到了保障。</h3> <h3>因为纪念天津解放70周年,我想到了这位与天津战役有一定关系的老英雄。今天查资料,才知道老爷子已经于2010年去世了,谨以这个美篇作为献给老英雄的一瓣心香吧……</h3> <p class="ql-block">敬爱的燕老英雄,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您的艺术形象将永远被一代一代后人铭记,是他们最生动的教科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