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号课程记录

樊晶晶

<h3>寒假班16-25号课程简介: 一、课型:8节名著导读课、8节阅读生成.。 二、我们的课程设置: 1、 中外文学结合,节选精彩篇章,吸引儿童阅读兴趣,并且把方法引入篇章中,留足空间孩子自己运用方法高效阅读。 2、 在课程中让学生自己读出、勾划出、品析出精彩语句。在此过程中引出一些阅读方法。同类推荐,同类书籍都可运用这些阅读方法。 3、 辅助手段——学具、各类表格及问题卡片的设置,在学习中不经意带入一定的考点,让孩子们有个初步印象以及能够初步自己理清比较长的文章的脉络和提纲。 4、 “听说读写”的自然结合。在课表中没有作文课。但是孩子们在讨论中自然生成了一些想法感慨,均可落笔于自己的文章中。 5、 课堂的动静分区。</h3> <h3>三、 关于教学设计:以16--18号三天课程课堂情况为例。 1、内容的教学: 第一天:(1)名著导读《中华上下五千年》。讲述“孔子周游列国”和拜师礼。以此引出“仁义礼智信”的“仁、礼”篇。同时了解古代拜师礼增强孩子们第一天开课的仪式感。(2)发放《西顿动物记》,对本书有一个初步了解。节选精彩篇章吸引学生兴趣,出示问题卡片走进本书。当天作业为:阅读本书两个故事。 第二天:(1)导读课《中华上下五千年》“信”篇。同时讨论古今文化的差异及古文化的传承,再次对中国文化有一定对认识和感慨。(2)拿出关于《西顿动物记》第一篇的问题卡片和道具,检验孩子们前一天阅读的情况。接着通过孩子们的回忆教师画出“角色名片”,紧接着让孩子们分成4队,根据我说的方法小组合作画出自己昨天阅读过有一个初步印象文章的“创意角色名片”,为第二篇文章梳理脉络且快速对文章主角有一个认识和定位,同时说明本文“写实”手法。此时有孩子提问:写实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形象,那写是不是有写虚?顺势带出虚构的人、物童话形象等。然后拿出一张喜羊羊一张熊大的图片(由于年龄段的问题,没有把“写实写虚拓展过多”。只做部分孩子熟悉的说明)。与此同时既然孩子们提到了“写实”“写虚”“虚实结合”。因而让他们根据动画形象画一张“角色名片”。以此检验方法是否掌握了。 (3)有几个孩子提出这个方法是否可以用在写作文中。说道:要是我想写一个我最喜欢的朋友,就可以画一张“人物角色名片”,这样提纲和脉络就很清晰了。对于孩子们的说法我表示特别开心,原本以为将这个方法引入到生活和作文得到第三天,没想到第二天就有孩子自己想到了。于是我趁机以真人为实例,让孩子们口述“角色名片”。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孩子们还未见疲态。因而今天和第一天一样,没有多少时间给孩子们自习写作业了。 第三天: 《中华上下五千年》引出“义、智”篇。讨论分享感受。今天孩子们的思 路基本上都打开了,话匣子停不住。为此我问了一个问题“中华传统美德是什么?”(这样一个题目是贯穿学生阶段都会考的一个热点话题作文,每个年龄段考试方式字数要求不同) <br></h3> <h3>然后用思维导图对孩子们的想法进行引导,最终落笔成文。这样一篇作文是孩子们由分享《中华上下五千年》“仁义礼智信”篇中的小故事、主人公品质的品读后生成的。(目前初步成文,下周一二将会教孩子们如何自评、他评。) 分别生成了“家风正气”“优秀传统美德”的不同角度作文: 1、《奇怪的社会现象》,围绕学校看到不节约粮食、乱丢乱扔的现象,进而感叹:管好自己感染身边人。 2、《漂亮衣服争宠记》,联系这两天所讲的“写实写虚”,孩子让自己的衣服当主角进行着对话,在对话中我们感受到孩子乐于助人的爱心。 3、《我的姥姥》,将姥姥日常生活对自己节俭但是对我和妹妹大方,自己感冒不舒服不在意,但是对我和妹妹每时每刻都关注在意,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看出外婆对自己的爱,同样自己对外婆的感恩。 4、《杜甫,我想对你说》,孩子通过名著导读课中我分享杜甫的小故事,对杜甫特别感兴趣,在前两天对谈话中我纪录了他对想法,因而在落笔成文时,孩子能够因杜甫对爱国而爱他。 5《我给奶奶洗头发》详细描写奶奶过生日我给奶奶送惊喜——为奶奶洗一次头发(平时都是父母帮我洗,我也想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懂得了传统美德之一——-孝顺。 6、有两位同学写的是节约粮食、不浪费,一位同学写的在古文经典中学会的做人道理——珍惜时间、诚实守信,一位同学写的红军战士爱国、两位同学写的感恩父母,一位同学写通过自己存零花钱的过程,明白节约花钱把钱花在有价值事物上。。 所有的初稿我会在今明两天进行旁批,下周的周一二三利用下课时间,再跟孩子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之后家长想看成稿的,可以等课程结束后查看。</h3> <h3>(2)、要素等教学。阅读小说除了记住故事,更重要等是再书中获得力量和丰富的情感,这对作文同样重要。 1、《西顿动物记》让学生了解写实,了解动物拥有自己的情感。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也许对于猎人牧民而言它是狡猾残忍的,可是对于它的伙伴,它是聪明机智勇敢的。 2、在《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导读过程中,由孩子们感兴趣的小典故开启“仁义礼智信”篇。让孩子们自然联系古今文化,感受传统美德。 (3)策略的教学:问题卡、预测、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联想、提问、小组合作探究、图像化、联系生活等。</h3> <h3>教学小建议:</h3><h3>1.在以后的阅读中,孩子们在家遇到人物动物形象鲜明立体性格较突出的文章、书籍时,均可以让孩子尝试使用“角色定位名片法”。能够让孩子准备的梳理文章的梗概。</h3><h3>如:《西游记》《三国演义》《西顿动物记》《格列佛游记》《海底两万里》《故宫里的大怪兽》《好心眼儿巨人》《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穿着靴子的猫》等。都适合孩子们阅读。</h3><h3>2.形式多样的积累和亲子互动比赛。例如:寒假及下学期的阅读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读完书后为人物做“角色名片”,也可以家长做好名片后不说书名和人物名字,让孩子猜一猜,另外根据阅读的难度和孩子阅读量决定家长是否从旁协助设计问题卡片启发引导。</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