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马拉喀什机场到——到达摩洛哥的第一站</h3> <h3> 非洲在我儿时的认知范畴内,就是荒凉的沙漠和炎热的代名词,她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她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远方。</h3><h3>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奥斯卡获奖影片《卡萨布兰卡》(也称北非谍影),让我知道了摩洛哥这个国家。 </h3><h3>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东接阿尔及利亚,南部为撒哈拉沙漠,西濒浩瀚的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 </h3><h3> 摩洛哥是阿拉伯世界在非洲最西北端的国家,伊斯兰教是摩洛哥的国教。99%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主要为逊尼派;其余人口信奉基督教和犹太教。</h3><h3> 2018年初,看了一部名为《红海行动》的国产巨片,瞬间被那浩瀚沙漠的壮观场景所震撼,于是决定去那远方的国度,看看儿时认为那神秘的撒哈拉沙漠。来到了三毛笔下的摩洛哥撒哈拉沙漠。</h3> 马拉喀什 <h3> 马拉喀什是摩洛哥南部地区政治中心,以红色的城市而闻名于世,是摩洛哥历史上最重要的古都之一,中世纪时曾两度为摩洛哥王朝的首都。在阿拉伯语里,“马拉喀什”意为“红颜色的”,它位于国境南部,地处沙漠边缘,是进入撒哈拉沙漠的起点。马拉喀什林木葱郁,花果繁茂,以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幽静的园林驰名于世,被誉为“摩洛哥南方明珠”。</h3><h3> </h3> <h3> </h3><h3> 杰马夫纳(jemaa Fna)广场,是全球唯一还在使用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广场,又称不眠广场,是阿拉伯人社区的主广场,有着世界上最壮观的集市风景。这是夕阳下的杰马夫纳广场,从照片可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到了晚上,那绝对是人声鼎沸,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也是斩游客的圣地~~~</h3> <h3> </h3><h3> 库图比亚清真寺。清真寺的宣礼塔高67米,外表富丽堂皇,是北非最优美的建筑之一。库图比亚清真寺的独到之处在于,当年修建尖塔时,在粘合石块的泥浆中拌入了近万袋名贵香料,使清真寺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迄今依然香味扑鼻,因而又有“香塔”之称。可惜的是清真寺不对非穆斯林开放,我们只能看看外观。</h3> <h3><br></h3><h3> 阿里·本·尤素福神学院,马拉喀什主要观光景点之一,是摩洛哥为数不多对外开放的神学院,只是我们去的时候正在内部整修,没开放,照片是来自网络的。 </h3> <h3><br></h3><h3> 在摩洛哥神学院比比皆是,著名的阿里·本·尤素福神学院没去成,在老城麦地那游览时遇见一家神学院的门开着,于是在外面观望了一下,正巧一学生出门,顺手拍了一张照。神学院里面很干净,请仔细看一下,这人是手上拿着鞋,光脚从里面走出来的。</h3> <h3><br></h3><h3> 马约尔花园是由法国艺术家马约尔先生Jacques Majorelle打造并定居在了这里。走进马约尔花园,随处可见这种令人魅惑的蓝色。花园内,繁复的阿拉伯风格窗户和明黄色窗帘,映衬在蓝色墙面上格外醒目。这种高饱和度的蓝色也被称做马约尔蓝。</h3><h3> 正真使这座花园被世人所知,是因为它的第二任主人——伊夫·圣·罗兰,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个YSL。伊夫·圣·罗兰和他一生的挚友 Pierre Bergé 在1966年第一次来到马拉喀什这个花园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就买下了马约尔曾经居住的房子,并加以更好的打理。这座花园深深影响着YSL先生的生活和工作,著名的YSL Bleu Majorelle 蓝色指甲油和蓝色包包,色彩灵感都来自这座花园。</h3> <h3><br></h3><h3> 萨阿德王朝陵墓,墓室内的雕刻蛮精致的,这里安葬着约66名萨阿德王族成员。陵墓入口的外面是一个花园,安葬着约100名苏丹的士兵和他的随从。</h3> <h3><br></h3><h3> 巴迪皇宫建于16世纪,由萨阿德王朝曼苏尔苏丹所建。这里曾经是无与伦比的宫殿,如今只剩下四周残存的城墙。在现存的一楼有一个影室,影片循环播放,还原了皇宫原来的面貌。</h3> <h3><br></h3><h3> 这是一个可以被太阳暴晒的地方,我们在38℃的高温下,顶着炎炎烈日,来看这皇宫破屋残墙,居然还走完全场并能拍照留念,忽然觉得挺佩服自己的~~~~😅<br></h3> <h3><br></h3><h3> 巴伊亚王宫,建于十九世纪末,在当时是摩洛哥最大最宏伟的宫殿建筑。这座宫殿是当时苏丹国首相的私人宅院。是一座精美的阿拉伯式建筑,天井和花园随处可见,但与之前我在西班牙参观的阿尔罕布拉宫相比,觉得也就一般般啦,像是微缩简版的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h3> <h3>王宫的花园</h3> 去沙漠的路上 <h3> 从马拉喀拉去撒哈拉沙漠,要翻越北非最高大的山系阿特拉斯山脉,其中有10多个海拔达到了4000米的山峰,沿途风光也不错,有文化遗产、大峡谷、也有被称为非洲好莱坞的影视基地等。<br></h3> <h3><br></h3><h3> 翻山越岭,去沙漠的路,蜿蜒曲折,我们向沙漠迈进。</h3> <h3><br></h3><h3> 在路上休息时,看到一辆很拉风的车,看车牌是从欧洲开来的车。</h3> <h3><br></h3><h3> 路过漂亮的峡谷。</h3> <h3><br></h3><h3> 途经阿伊特·本·哈杜村。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阿伊特·本·哈杜村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远看像堡垒,我们叫它堡垒村。现在原村里的人被迁到对面建了新村,阿伊特·本·哈杜村现在很多都是小贩和商人驻扎的地方。</h3> <h3><br></h3><h3> 从高处看古老的村落</h3> <h3><br></h3><h3> 有不少的电影曾在这里一带地区取景拍摄过,不远处有一个影视基地,被誉为非洲的好莱坞。</h3> <h3><br></h3><h3> 电影《红海行动》曾在此取景</h3> <h3><br></h3><h3> 清晨日出时的美景。摩洛哥的网络通讯不算落后,价格也便宜,5G流量使用期限一个月的上网套餐只需50迪拉姆(折合人民币约35元左右)。路上随处可见这样的通信设施。</h3> <h3><br></h3><h3> 即将进入沙漠时路边的景色,土地已开始慢慢的变荒漠了。</h3> 撒哈拉沙漠 <h3><br></h3><h3>清晨,沙漠营地的大门口静静的。</h3> <h3><br></h3><h3> 营地内通往帐篷的路上,铺着地毯,种着沙漠绿植,很漂亮</h3> <h3><br></h3><h3> 布置得温馨浪漫的营地餐厅</h3> <h3><br></h3><h3> 营地的服务休息区,夜晚会点上篝火,营地的主人们会和游客们一起狂欢。</h3> <h3><br></h3><h3> 休息中的骆驼,即将驮着我们去沙漠的深处看风景。</h3> <h3><br></h3><h3> 这是我第二次骑骆驼,第一次是在内蒙古的沙漠里。顺便科普一下,摩洛哥的骆驼是单个驼峰的,个头比较小些,中国的骆驼是双个驼峰的,个头大些。</h3> <h3><br></h3><h3>驼影</h3> <h3><br></h3><h3>金色的大沙漠</h3> <h3><br></h3><h3>日落时分的沙漠</h3> <h3><br></h3><h3>在沙漠看日落</h3> <h3><br></h3><h3>留下脚印,带走美景。</h3> 菲斯 <h3> 菲斯,是摩洛哥一千多年来宗教、文化与艺术中心。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规模的典型中世纪风格的城市之一,于198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区,据说老城的麦地那是世界上最大的麦地那。 菲斯古城是摩洛哥的第一座皇城,17公里长的城墙基本完好,保留着浓厚的阿拉伯色彩。作为中世纪城市的经典,菲斯也是阿拉伯民族的精神所在地。</h3> <h3><br></h3><h3> 布日卢蓝门,从这里是进入菲斯老城的城门之一,也是菲斯老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旅游观光必打卡之处。</h3> <h3><br></h3><h3>充满阿拉伯色彩的各种建筑,这门特别漂亮。</h3> <h3><br></h3><h3> 在落日时晚霞的映衬下,看建在半山腰上的菲斯古城,美美的。</h3> <h3><br></h3><h3> 在非斯所有景点中,除了皇宫和陵墓,其它基本都非斯老城的麦地那中。商店开在狭窄的街道内,在麦地那中行走,犹如穿梭在迷宫里。街道两旁的商铺门口挂满了各色商品。我们去的早,大批团队的游客不多,能看到道路的深处。</h3> <h3><br></h3><h3> 菲斯号称是摩洛哥的皮具之都,商店门口挂满的格式皮包。</h3> <h3><br></h3><h3> 店铺内陈列着极具阿拉伯民族特色的精美的灯具,仿佛有种被阿拉丁神灯带着走进了一千零一夜神话世界里的感觉。</h3> <h3>精美的工艺品</h3> <h3>非洲鼓</h3> <h3>出售各种香料的店铺和购物的游客。</h3> <h3><br></h3><h3> 穿梭在老城麦地那狭窄街道中熙熙攘攘的游客。</h3> <h3><br></h3><h3> 看街道的顶棚,你就知道这街道有多狭窄,不过这路灯也是很漂亮的。</h3> <h3><br></h3><h3> 在这狭窄的街道内,车是无法通行的,运输基本靠毛驴,赶驴的摩洛哥阿凡提大叔。</h3> <h3><br></h3><h3> 在菲斯,除了游览老城区的景点,其实新城也不错的,这是城市道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宽敞大气,两边高大的像椰子树的植物,是盛产于摩洛哥的椰枣树。</h3> 舍夫沙万 <h3> 舍夫沙万是因蓝色而出名的小镇,是世界三大蓝城之一。与我曾去过的希腊的蓝城圣托里尼相比,那里的蓝是单一的,而这里的蓝色太丰富了,深的、浅的、浓的、淡的......仿佛上帝不小心将蓝色的调色盘打翻在了这里。</h3> <h3><br></h3><h3> 在舍夫沙万城堡博物馆上面,俯瞰舍夫沙万小城。</h3> <h3><br></h3><h3> 这里是舍夫沙万的网红拍照点,游客络绎不绝。为了拍张照,得等好长时间。</h3> <h3>一家幼儿园的门口</h3> <h3>小镇上随处可见的各种蓝色</h3> <h3><br></h3><h3> 舍夫沙万是喵星人的天堂,乃至于整个摩洛哥哪哪都是猫。在摩洛哥狗狗是不受待见的,很少看见狗狗。</h3> <h3><br></h3><h3> 来一张在舍夫沙万唯一不见蓝色的照片,夜色中小镇广场上的清真寺。</h3> 拉巴特 <h3> 拉巴特是摩洛哥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位于摩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临大西洋,与非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同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h3><h3> 拉巴特濒临大西洋,有不少海滨浴场,是旅游、消夏的好地方。游人参观的名胜有:穆罕默德五世墓、乌达亚城堡和舍拉废墟等。</h3> <h3><br></h3><h3> 马路建在大西洋岸边上,宽敞整洁,景色也美。</h3> <h3>海滨浴场</h3> <h3><br></h3><h3> 到底是首都,这街道胡同是我在摩洛哥走过的最为干净整洁的地方。</h3> <h3><br></h3><h3> 庄严的穆罕默德五世墓。穆罕默德五世他被摩洛哥人民称为“独立之父”。1956年,在穆罕默德五世的努力下,结束了长达44年之久的保护制,获得了独立。</h3> <h3><br></h3><h3> 穆罕默德五世墓内,墙上和顶上的精美雕刻,非常的华丽。</h3> <h3><br></h3><h3>骑在马上的卫兵,守护着陵墓</h3> <h3><br></h3><h3> 哈桑塔和哈桑大清真寺遗址,是拉巴特的象征。哈桑塔原计划是要建成86米高问鼎世界最高的宣礼塔。随着苏丹Abu Yusuf Yaqub al-Mansur逝世而全面停工,宣礼塔实际建成高度44米,约是计划高度的一半。哈桑大清真寺据说毁于1775年一场以里斯本为震中的著名大地震,从仅存的300多根大石柱仍可想象其昔日的雄伟。</h3> <h3><br></h3><h3> 舍拉废墟遗址。景区的一处为罗马遗址,远处可见的宣礼塔为穆斯林遗址。古罗马和伊斯兰清真寺在这里静静的对望着,感觉很是奇妙。如今宣礼塔的顶上已成了非洲鹤的安乐窝,可以看到许多非洲鹤筑巢并栖息在上面。</h3> <h3>残存的建筑</h3> <h3>拉巴特的农贸集市</h3> <h3><br></h3><h3> 农贸市场上出售的仙人掌果,个头足有鸭蛋大,清甜可口,有机会去摩洛哥的朋友们不妨买些尝尝。</h3> 卡萨布兰卡 <h3>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位于摩洛哥西部大西洋沿岸,是摩洛哥历史名城,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临海,树木常青,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是北非著名的旅游城市。</h3> <h3><br></h3><h3> 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摩洛哥王国的卡萨布兰卡市区西北部,坐落在伊斯兰世界最西端。清真寺的建造与已故国王哈桑二世有着直接关系。1987年8月动工修建,耗资5亿多美元,占地面积9公顷。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来。整个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是北非最现代化的、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之后。</h3> <h3>在海岸边看清真寺</h3> <h3>夜色中的清真寺</h3> <h3><br></h3><h3> 进入清真寺首先看到的就是这漂亮的门和窗,也聚集着大批的摄影者。</h3> <h3><br></h3><h3> 大厅华丽,地上一尘不染,参观清真寺必须脱鞋入内。</h3> <h3>屋顶上精美的雕刻</h3> <h3>清真寺的大门之一</h3> <h3><br></h3><h3> 墙外花岗石和马赛克组成的装饰图案,精致漂亮。</h3> <h3>介绍了那么多摩洛哥风光,本作者也露个脸吧</h3> <h3><br></h3><h3> Rick’s cafe是仿照着电影《卡萨布兰卡》里的场景还原的,也就是先有的电影,后建的咖啡馆,其实里面与电影场景相去甚远,拥挤、很小的。消费蛮高的,是我在摩洛哥消费最高的一处。如今已成了很多人必去的景点。其实,如果没有打算在这里消费的话,没必要必须去。这里距离必去的哈桑二世大清真寺很近,Rick’s cafe可以顺便打卡一下。</h3> 后记 <h3> 游完卡萨布兰卡后,即将结束摩洛哥之旅,在离开之前,说说与旅行有关的事,讲讲有趣的,吐槽糟糕的。</h3> <h3><br></h3><h3> 摩洛哥的住</h3><h3><br></h3> <h3> 在这狭窄破旧的街道深处,在这不起眼的门里面,你能想象得出会是什么景象吗?</h3> <h3> 这就是门里面的景象。真是别有洞天啊!这是摩洛哥的 Riad,是来摩洛哥必须要住一下的酒店 , Riad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意为庭院,是摩洛哥传统建筑风格之一,现在多指摩洛哥风格民居。这种民居通常高2-3层,中间都有一方庭院,所有的窗户都朝庭院方向打开,外部看上去非常私密,连入口都非常隐蔽,往往设在隐蔽的一角,寓意“财不外漏”。庭院一般上不封顶,采光和通风都非常好,院子中间是马赛克或者大理石的喷泉,即可消暑,又是每日朝拜者净身的水源,庭院四角种着橘子树或者柠檬树。一层被称为Salon,以会客为主;二、三层则为卧室,四层设屋顶花园,大概就是最常见的Riad房间布局了。</h3> <h3> 在Riad的屋顶花园餐厅,吃一顿摩洛哥风味的早餐,也算是一种体验吧。</h3> <h3> </h3><h3><br></h3><h3> 摩洛哥的吃</h3><h3> 摩洛哥的特色塔吉锅(左上图),有鸡肉、牛肉、羊肉、蔬菜等各式塔吉锅,不过确实不太好吃,唯一的一次在住处Riad,酒店的厨师做的鸡肉塔吉,蛮好吃的。倒是摩洛哥的各种饮料不错,首推的是薄荷茶,你入住Riad酒店,店主迎接你的第一个礼节,就是用银质(左下图)的茶壶,给你沏一壶热的薄荷茶,配以糖或些许小糕点,喝第一口或许你会不习惯,但慢慢的你会喜欢上它的。再有就是摩洛哥的果汁,有橙汁、石榴汁等等,纯水果鲜榨,价廉物美,值得一尝。不过想满足你的中国胃,去那就去找chinese餐厅,在摩洛哥有很多中国餐厅,找它不难。</h3> <h3> </h3><h3> 海鲜,在拉巴特等沿海城市,坐在海边,吃一顿海鲜是不错的选择,价格也实惠。</h3> <h3><br></h3><h3> 有趣的</h3><h3><br></h3><h3> 这是我们所住Riad酒店的钥匙挂饰,每家都有各自的特色,挺有趣的,不能收集实物,拍照留个纪念。</h3> <h3><br></h3><h3> 在酒店内,看到以身着民族服饰的柏柏尔人男女图像,作为WC的标识,挺有意思的。</h3> <h3> 摩洛哥的货币,纸币为20、50、100、200迪拉姆,硬币有10、5、2、1、和2分之1迪拉姆</h3> <h3><br></h3><h3><br></h3><h3> 最后,吐槽一下</h3><h3> 摩洛哥的城市,普遍比较脏,苍蝇非常的多,街道上充满着人的汗味、体味和香料的混合味道。在摩洛哥,坐出租车是有表不打表的,是要讨价还价的,一般从三分之一谈起,要是车少的时候,你就乖乖地挨斩了。</h3> <h3><br></h3><h3> 出外旅游挨斩被坑是常有的事,但是被银行忽悠挨斩却是头一遭。去摩洛哥旅游需用欧元或美元兑换摩洛哥货币迪拉姆,我们在机场内银行设立的货币兑换处兑换迪拉姆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说:兑换200欧元以上汇率比较划算(1欧元=约10.8迪拉姆),只要办张银行卡押金300迪拉姆(押金再离境时可退回),再存入1000迪拉姆,购物时可以拉卡。然后,麻烦来了,在摩洛哥普遍用现金,基本不用信用卡,存在卡内的钱只能找ATM机取钱,但是ATM机是用的阿拉伯语和法语,晕啊看不懂(没文化苦啊),好不容易找到一台带英语的ATM机,这1000迪拉姆的钱算是取出了,可还有300迪拉姆的押金就惨了,离开摩洛哥时,去银行货币兑换处退押金,这时被告知这不是押金,是卡的工本费,呵呵被狠狠的坑了一下😓,算是支援非洲建设吧!朋友们,去摩洛哥千万别再被忽悠办银行卡啦~~~</h3> <h3><br></h3><h3> 摩洛哥游从马拉喀什的不眠广场开始,途径撒哈拉沙漠、菲斯古城、蓝城舍夫沙万、首都拉巴特、卡萨布兰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到最后机场被坑,算是结束了。我的旅行秀也就此告一段落啦。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去看看非洲的大草原。非洲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