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需要养花的精神

李娟

<h1>  每一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到健硕成长都是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我虽未为人父母,通过养花,我想养人比养花工程大多了!如此常想,我便从网上买了各种花籽来体会育人的艰辛过程!</h1><h1> 每次相遇绝不是都属偶然,有人说:“前世的一千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前世的一千次擦肩而过,才换来今生的一次相识;前世的一千次相识,才换来今生的一次相知。”所谓的缘分都是相遇相惜的结晶。当老师的,哪一个不是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都有恨铁不成钢的难言之隐,也有侧夜难眠的牵挂,更有丰收时喜悦!前两天浏览搞笑段子,看见教师节有人给老师送化妆品被拒绝,有人给老师送购物卡被拒绝,有学生送录取通知书老师满是骄傲地接下。我常想教书育人和养花虽然不是同一件事情,但是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h1><h1> 养花播种的过程就好比刚刚接手一个入学的孩子。花种子入土需要选择季节,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才能生根发芽破土而出。孩子初来咋到,也是这样,从陌生到熟悉,从离开父母的怀抱到慢慢独立也是需要有人精心栽培的。从网上买来种子后,我得思考到底要水培还是土培,最后播种前还特意在网上搜索了资料,根据每种花的特性选择种植方式,比如睡莲我选择了水培,在种子育芽期间得用20到30摄氏度的水浸泡,每天坚持换水,一个星期出芽。接下来要准备更大的容器为它后期成长铺垫。移栽后小芽非常脆弱,又得保证阳光还不能直晒,慢慢地日子过了半月,它长出小叶后就不那么费心了,因为它已经适应了生长环境,靠自己独立成长了。我只需要偶尔往容器中补水即可!养花如育人,他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只是学生会用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花只能用生长或死亡来和人做有效沟通!通过养花,我想学生的教育或许也应该像养花一样,不用太多的语言去表达,当一切外界条件适合的时候它便会茁壮生长。作为老师我们需要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这些条件可以是他生病时的一杯热水,也可以他无助时的耐心安慰,也可以是他顽皮时的一个抚摸。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改变学习作息时间,当他们内心意识到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效果比预期好得多;等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了,当老师的就只需要偶尔加点“水”,他们就能独立健康成长了!</h1><h1> 当老师,我是不赞成事无巨细就请家长的,也有很多学生向我表达对某些老师有意见的原因,他们原话是这样说的“我都大了,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父母在家那么辛苦,什么事都告诉她,我脸放哪里”,我不能完全苟同学生的话,但是试想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想着当年的我们是否也讨厌过老师成为报告机?在姜芸著的《婚姻是女人一生最大的投资》一书中有这样经典的一段“ 再烦,也别忘记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再苦,也一定要坚持。再累,也要呵护身体。再忙,也别忘记享受生活”。有时候或许是我们太急于希望学生成为我们心中想要的样子所以忘了微笑和语气,到最后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样子!人的成长都是需要过程的,有时候我们对待学生犯错需要像对待以“死亡”相抗衡的花儿一样有点耐心,或许有时候我们又需要像《优秀班级管理的智慧》一书中寻找适合每种“花”成长的方法。我很赞同《口才制胜,开口才能打动人》一书的作者提出沟通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必要条件的观点。</h1><h1> 育人如养花,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要花很多心血,自从我把学生当花来养后,改变了以往的班级管理模式,自然而然工作也轻松了很多。每个学生犹如每种花种,需要为他的成长学习配备适合它自己的条件,这就需要老师事先摸清楚他的家庭背景、个人爱好等作充分了解,才能配套实施方法。刚入学的学生,不管是幼儿园还是高中或大学生,每个人对新的生活都会充满美好的愿景,当老师不要过早给学生贴标签,趁着学生心中充满期望,一股劲帮助他们培养学习习惯、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学习落下的基础知识。当他们能独立在这个环境生活并喜欢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茁壮成长的路了!</h1><h1> 把育人当作养花,在“花”茁壮成长时要细心观察,确保中途折腰,当“花”枯萎时要适当补充“养分”,当花它含苞待放时,要加油鼓劲那些羞怯的盛开。不需要天天陪伴,却需要时时牵挂;不需要时刻批评,却需要偶尔提醒!如果能把育人当养花工作来做,老师心情会改变很多,偶尔暗自神伤,偶尔惊喜万分。将爱和耐心当作养分,静等花开!</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