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主题名称: 瓶罐总动员</h3><h3>主题来源:《体验式学习与发展课程》</h3><h3> 小班上册</h3><h3>主题实施对象:民族幼儿园小二班</h3> 缘起 <h3>主题缘起:</h3><h3>瓶罐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之物,获取方便、种类丰富。小班幼儿天生对瓶瓶罐罐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喜欢尝试打开盖子,瞧瞧里面藏着什么;喜欢滚滚瓶罐,快乐地和它追逐、奔跑;喜欢把瓶罐当成砖块搭楼房,一次次尝试怎样才能搭得越来越稳、越来越高;更喜欢把小玩意儿装进瓶罐,然后摇晃瓶身,听瓶罐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因此,我们将主题切入点由原先魔术瓶和百变箱缩小为瓶瓶罐罐。</h3><h3></h3><h3><br></h3><h3></h3> 目标调整 <h3>主题目标(原有):</h3><h3>1.乐意参加制作活动,发展撕纸、折纸、团纸和涂画的技能。</h3><h3>2.喜欢用纸盒、纸箱、瓶子、罐子等材料进行有趣的游戏,体验做做玩玩的快乐。</h3><h3>3.在做做玩玩中,发展动作的协调性。</h3> <h3>主题目标(调整后):</h3><h3>1.喜欢和各种瓶罐做游戏,享受游戏和变废为宝的乐趣</h3><h3>2.认识各种各样的瓶罐,初步了解瓶罐的用途和特性</h3><h3>3.乐意用瓶罐进行各种操作活动,有参与动手和表现的愿望</h3> 内容再构 <h3>主题内容的编排,沿循的一定是“儿童的逻辑”――由可见可描述的经验到未见但可被推论的经验,由离生活近的经验到离生活远的经验,由感性的经验到相对理性的经验……秉持这样的原则,我们继续审读主题内容。<br></h3><h3><br></h3> <h3>主题脉络图(原有)</h3> <h3><b> 教师的思考</b></h3><h3>我们发现:</h3><h3>问题1――原内容编排中,虽有两个科学活动,但是都只关注瓶罐整体没有仔细研究瓶罐的种种不同。</h3><h3>问题2――原编排更多走的是“领域”线,即将不同领域的活动穿插,缺少“内在经验线”的连贯。</h3><h3>问题3――由问题2所致,内容编排跳脱度比较大,有时即便相邻的两个活动,也呈现“无关联、无逻辑”状态。</h3> <h3><b> 教师的思考</b></h3><h3>我们的调整:</h3><h3>1.以“先近后远”为主旨,从幼儿最熟悉的点进入主题,就是“我认识的瓶罐宝贝”切入。</h3><h3>2.以“层层递进”为原则,分三个阶段从收集到变化,再从变化到游戏。</h3> <h3>主题网络图(调整后)</h3> 主题环境 <h3>主题环境:</h3><h3>创设“瓶罐总动员”主题墙,结合主题活动将幼儿探索过程和部分作品拍成照片,并配合少量文字展示在主题墙上,引发幼儿互动交流的欲望:</h3><h3>1.瓶罐大收集:将幼儿收集到的各类瓶罐拍成照片张贴在主题墙上,引导他们按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h3><h3>2.瓶罐变变变:展示幼儿的各种瓶罐作品,如瓶罐印画、瓶罐手工等</h3><h3>3.瓶罐小游戏:以照片的形式呈现幼儿参与的各类瓶罐游戏,如搭瓶罐高楼、玩洒水画等。</h3> 资源解读 <h3><b>绘本资源</b></h3> <h3><b>社区资源</b></h3> <h3>大超市</h3> <h3>大花圃</h3> <h3>小家庭</h3> <h3><b>幼儿园资源</b></h3> <h3>幼儿园</h3> <h3>小二班</h3> 儿童解读 <h3> 孩子们对瓶罐的认识有多少呢?</h3><h3> 我们一起来看看</h3><h3>蓝雨洁:瓶子就是圆圆的。</h3><h3>蓝巧雅:它的盖子也是圆圆的。</h3><h3>钟宇涵:罐子是长长的。</h3><h3>蓝雨洁:还有的是爱心形呢。</h3><h3>叶怡萱:有的是绿色的,有的红红的。</h3><h3>雷潇雅:有的是透明的。</h3><h3>大宝说:有黄黄的、橙橙的,还有红红的。</h3><h3>张李可说:一个小,一个大。</h3><h3>郑子涵说:有的高的,有的矮的。</h3><h3>蓝允言说:有的是有颜色的,有的是没颜色。</h3><h3><br></h3> 主题实施 <h3>主题实施 </h3><h3> 瓶罐是孩子们手中最有趣的玩具,百玩不厌,其乐无穷!本主题分为三个层次打开。首先,从“瓶罐大收集”入手。亲子共同收集家中的各种瓶罐。通过看看、摸摸、敲敲、摇摇、搭搭,尝试探究和体验各种瓶罐的形状、色彩、质地等外在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充分的感官接触、互相交流比较,了解瓶罐的用处和差异;尝试给瓶罐排序,通过操作游戏活动,激发幼儿乐于了解、熟悉并探索身边物品的兴趣。</h3><h3></h3><h3>接着,进入第二层次“瓶罐变变变”。通过用多种材料装饰瓶罐、制作瓶偶宝宝、探索敲击奶粉罐等活动,让瓶罐们摇身一变,成为有趣的魔术师、瓶盖超人,让幼儿充分感受动手改造瓶罐的乐趣。</h3><h3>最后,进入第三层次“瓶罐小游戏”部分,让幼儿在游戏中与瓶罐进行亲密互动。咕噜咕噜学瓶子滚一滚,罐子盖子对对碰……</h3> <h1><b> 童言趣语</b></h1> <h3>提议:我们给自己可爱的瓶罐宝宝取个名字吧?</h3><h3>暖暖:我的瓶子宝宝有个大肚子,我想叫它“胖胖”。</h3><h3>蓝巧雅:我的瓶子宝宝很漂亮,我叫她“小花”。</h3><h3>蓝雨洁:我的瓶子宝宝最大是妈妈。</h3><h3>陈雨欣:我带的瓶子宝宝会唱歌。</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亲子制作</b></h1> <h3>通过亲子创作,幼儿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更有自信,为后续独自创作铺垫经验。</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大熊!快醒醒!》</b></h1> <h3>“叫醒”的潜在含义是尽情地敲击。幼儿可以通过尽情地敲击,来充分满足个性的自我需求。故事中主人公大熊,激发了幼儿叫醒兴趣,使得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充满兴致地参与,不仅感受了瓶罐音色的不同,也体验了音乐的节奏,满足了自身情绪的宣泄和情感的发展。</h3><h3></h3><h3></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盖盖超人》</b></h1> <h3> 将瓶盖拟人化,赋予其有趣的超人角色,更能吸引幼儿对瓶盖的用途的了解。简单的故事情节和简短扼要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不同瓶盖的用途。</h3><h3>蓝允言:有的盖子是按下去才可以。</h3><h3>兰子恒:我的是转进去的。</h3><h3>陈星萌:水杯的盖子是连着的,按下去就可以。</h3><h3>蓝雨洁:啤酒瓶的盖子有刺会割手嘞。</h3> <h3>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寻找匹配的瓶盖,在动手中进一步加深印象,激发操作兴趣。</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瓶罐印画》</b></h1> <h3>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自己发现瓶罐形状与印画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幼儿提供探究空间,使幼儿有机会获得实践经验。</h3> <h1><b> 主题延伸</b></h1> <h3>延伸到个别化学习中,孩子们把彩色汤圆夹进了罐子,把颜料装进各种瓶瓶罐罐。高的罐子最多装几个,矮的又是多少。在透明的瓶子中颜色什么样,在有色的瓶子中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在瓶瓶罐罐中探寻数量关系和色彩变化其乐无穷。</h3> <h1><b> 户外游戏</b></h1> <h3>学着瓶子罐子滚滚滚,还要带着它们一起走。有的用腿夹住,有的用脖子夹住,有的背靠背夹着走……瓶子罐子的游戏在不断发生,孩子们很是欢喜。</h3> 主题衍生 <h3>主题衍生:</h3><h3> 美丽总是令人向往的。毕加索曾说过:“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孩子的视角、能力、表现都是独特的,我们希望孩子能通过感受、体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地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创造出童趣之美。创造美的艺术手法很多,在《瓶罐总动员》主题基础上我们将跟随孩子成长的脚步开展《瓶瓶罐罐大创意》鼓励中班孩子合作进行艺术创作。</h3> <h3> 在我们和孩子们一同开展充满趣味的“瓶罐总动员”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感知了各式各样的瓶的形状、色彩和特点,聆听各种瓶罐发出的美妙声音。我们带领孩子们开启瓶罐的语言之旅,乐享瓶宝宝的神奇故事;踏上瓶罐的音乐征程,演绎瓶宝宝的轻歌曼舞;打开通往瓶罐的游戏之路,畅游瓶宝宝的动感世界。在这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敏锐发现能力都得到激发和提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