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普照佛塔、僧侣、乌本桥(2018年冬季缅甸之行)

陆亚仙

<h3>缅甸位于中国的西南方,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南接壤泰国与老挝,横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成千上万的佛塔散布在平原与高山上,因此这里也被旅行者们称为“万塔之国”。</h3> <h3>缅甸分为上缅甸与下缅甸,上缅甸以山地为主,下缅甸平原广阔,据导游介绍这是英国人的叫法,殖民时期英国统治以仰光为中心,位于缅甸南部叫下缅甸,北部地区叫上缅甸。缅甸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了。佛教曾经在缅甸被尊崇为缅甸的国教,一直到现在缅甸它仍属于一个佛光普照的佛教国家。</h3> <h3>12月15~26日缅甸之行,我是跟随徐汇摄影协会的摄影师们一起出行,既能零距离向大咖学习摄影又能对神密的万塔之国佛教国度较深度的探索,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h3> <h3>摄影技术不咋滴,均出自菜鸟之手,大咖们说有点战地记者的范😜</h3> <h3>此次出游配备的导游团队阵容强大,一位主导配备二位小美女助理。在整个行程中,二位小美女忙前顾后,还兼任我们一行的业余模特,每天穿着鲜艳的缅甸服装,摆着poss,相模相样犹如专业模特。</h3> <h3>导游团队驾驶员,是一位和善的小伙子,还配备了一位腼腆的小帅哥,二位分工明确,驾驶员,车技一流; 小帅哥负责车辆保洁,并且每次上下车,他都会在车门前放置一个低低的不锈钢制作的坚固小凳子,方便我们一行上下车,虽然只是一个小动作,却是感动到我们一行人。二位都是缅甸人,虽然不会中文,服务态度非常好,我们用刚学会的缅甸语"呜个喇叭"(你好),每天相互问好,几天过去了,逐渐消除了陌生感,他们主动和我们打招呼。</h3> <h3>缅甸之行第一站游览皇家湖,皇家湖位于仰光市中心,是一个建于英国殖民时代的人工湖泊。她风景秀丽,是仰光市散步的绝佳去处,也是一个观看落日的好地方。皇家湖周长约5公里,水深50-115厘米,面积60.7公顷,通过地下管道与市北的茵雅湖相连,补充水源。在皇家湖上可以看到缅甸最具特色的皇家鸳鸯船,也称卡拉威宫,白天看上去金碧辉煌,夜晚则灯光璀璨、倒影斑斓,是仰光最著名的景点之一。</h3> <h3>皇家湖水面平静如镜,清澈透明,沐浴夕阳余晖的皇家湖,场景十分美丽,一対对热恋中的情侶,沿湖古老的榕树下相依相偎席地而坐,朴实、温暖而浪漫。</h3> <h3>落日余晖照耀下独自陶醉的缅甸青年,没有相机也不影响他对眼前美景的憧憬。</h3> <h3>皇家湖畔第一次品尝缅甸特色手抓饭。</h3> <h3>金碧辉煌的缅甸仰光大金塔,是东方艺术的瑰宝,驰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缅甸国家的象征,缅甸人把大金塔视为自己的骄傲。大金塔塔身高 112 米,塔基为 115平方米。塔身贴有 1000 多张纯金箔,所用黄金有 7 吨多重。塔的四周挂着1.5 万多个金、银铃铛,风吹铃响,清脆悦耳,声传四方。整座金塔宝光闪烁,雍荣华贵,雄伟壮观。</h3><h3>大金塔四周有68座小塔,形态各异,每座小塔的壁龛里都存放着玉石雕刻的佛像。</h3><h3><br></h3> <h3>夜幕降临,烛光伴随着虔诚的信徒一起参拜。落日、灯光,还有金塔的自然光浑然一体,更映出其金碧辉煌和宏伟。小乘佛教的建筑就是很精细,很雅致,很耐看,所有人进入佛塔时必须赤脚而行,就连国家元首也不例外,充分体现缅甸人对佛的敬畏。和尚眼里的游客,和游客眼里的和尚。如果说大金塔的白天是属于游客,那么晚上的大金塔就是属于信仰的。每到晚上便会有无数的人前来祭拜念经。只有在这个时候,这座大金塔才能被称之为“精神”。<br></h3> <h3>次日下午来到仰光中心公园独立纪念碑,又叫玛哈班都拉广场,是为纪念抗击英殖民者,建造的独立纪念碑,纪念碑底座的四角分别立着四只神兽,这是缅甸传统的保护神,他们像威武的战士守卫着纪念碑。</h3> <h3>仰光曾经的中心,四周是已经被废弃了的政府大楼,高等法院的大楼,有的已经被银行等机构租用。</h3> <h3>独立纪念碑前的大草坪,每天都有很多当地人在这里休闲,这天是工作日,年轻人不用上班吗?在众多休闲人群,终于发现二位全神关注读书人,读书人身后地上躺着一位衣襟破烂不堪流浪汉,各不相干。</h3> <h3>今天一天主要瞻仰联合国战士公墓和独立纪念碑,是庄严肃穆神圣的主题活动。</h3> <h3>碑的下部刻着那句著名的话“KNOWN UNTO GOD”(他的一切上帝知道),这是一个人们无法知道更多信息的亡者。这样的牌子不只一块,所有的墓碑,肩并肩,密集而有序地靠在一起,任凭你来来往往,风吹草动,他们安眠无语。</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在他们中间,我静静地矗立一分钟,会有一股静默而无形的力量,将人深深感染。</span></h3><div><br></div><h3><br></h3><div><br></div><h3><br></h3><div><br></div><h3><br></h3> <h3>看累了地下,看地上,墓地间有些年轻人行走坐卧,笑语盈盈,姑娘们彩裙飘飘,窈窕惹眼,小伙们隆基束身,背影阿落,几对情人在树荫下长廊边耳鬓厮磨,十分亲昵。不理解看不懂,岂不是和庄严肃穆大相径庭,不想拍摄这样的场景😓</h3><h3><br></h3><h3><br></h3> <h3>今天清早4点从仰光驱车将近12小时,赶往茵莱湖,途经勃固。黎明初晓,微露柔光,慢慢地,太阳冒出了地平线,红红的像个蒙着面纱的含羞少女。即刻车厢内沸腾了,大家纷纷拿起相机,隔着车窗摄下日出东方的美景,此刻霞光万道,把天空染的通红,意外的收获。<br></h3> <h3>在佛教艺术中,卧佛所描绘的是佛祖涅槃前夕的景象。勃固的这座被誉为“全缅最美卧佛”的卧佛像传说建于994年,全长达55米,高达16米。</h3> <h3>雪达良卧佛寺四周,很多小商小贩,尤其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带着幼小的孙辈,妇女带着襁褓中的婴儿,设摊叫卖,为之动容,勤劳的人们。</h3> <h3>黄香楝树在缅甸中北部大量种植,它和檀香树、樟树一样,有着芬芳的气味。“特那卡”,译作中文为“凉粉”,学名叫“黄香楝粉”,是缅甸人钟爱的“纯天然防晒美容霜”。</h3><h3>缅甸人认为,用黄香楝树枝干研磨的粉末涂在身上,不仅幽香沁人,而且有防止蚊虫叮咬、消毒祛病保护皮肤之奇效。缅甸常年气候炎热,人们把黄香楝粉抹在脸上,既可防止紫外线,又能起到清凉、美容的作用。</h3> <h3>满脸涂着"特那卡"卖玉米的缅甸姑娘,在众多的小商小贩中特别“出挑",满脸笑容主动和我们打招呼,跟着我们推销她的玉米,做着各种搞笑的poss和我们合影,同时卖出了好多玉米。</h3> <h3>身穿五彩缤纷民族服装的缅甸小姑娘,结伴而行。</h3> <h3>踏上缅甸的土地,一股浓郁的佛教气息扑面而来。缅甸有30多万僧人,是缅甸最受尊敬的职业。缅甸到处是穷乡僻壤,看到一贫如洗的高脚茅,但发现近处就有金碧辉煌、造价昂贵的庙宇。他们宁可自己缩衣节食,也要为庙宇多捐钱。缅甸的男孩子都要到寺庙一段时间,这是家里感到非常荣光的时刻。</h3> <h3>这是另一种柚木风格的寺庙,寺内小僧侣三五一群席地而坐学习讨论,个别小僧侣调皮开小差。</h3> <h3>沿途去了勃固古城,参观了千人佛学院,可能是时间问题,我在学院内没见千人学习的场景。</h3> <h3>茵莱湖位于缅甸掸邦高原的群山之中,四季如春,是东南亚第一大高山湖。湖水湛蓝清澈,犹如一块明镜,镶嵌于山峦之间。我们在茵莱湖小住二天,入住胡品娘水酒店,酒店建造在茵莱湖上,一行人乘船绕湖,坐在船上拿出相机拍摄蓝天上的水鸟和碧波中的鱼群,在陶醉于茵莱湖湖光山色之中,小船缓缓驰入胡品娘水酒店。在茵莱湖游玩的交通工具就是这种装有马达的小船,每艘小船乘坐5人。</h3> <h3>清晨我们一行纷纷拿出摄影装备,寻找最早机位,静等日出。有经验的大咖拿出指南针寻找东方,只见东方被连绵的群山环抱,翠绿群山后面一片红色,太阳早已跳出地平线,茵莱湖变得更加美丽,绚丽的朝霞映红了半边天,又反射到湖中,湛蓝的湖水霎时变成了红色,绚烂如烟花,随着天边被朝霞染红的区域越来越宽,红彤彤的,娇艳似火。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观”。</h3> <h3>茵莱湖里常年生活一群被称为“逐水而居的人”——茵达人,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湖中搭起的木屋里,形成了一个个水上村落,远远望去,碧水之上村落点点,他们主要以捕鱼为主,也有相当多的人在浮岛上从事蔬菜种植或养蚕、纺织、打铁、制作金银手饰等,他们勤劳朴实,殷实富足,热情好客。</h3><h3><br></h3> <h3>湖上的渔民、浮岛上的菜农、上学的儿童都驾着这种船来往于湖上,就连和尚出门化缘也时常乘这种船,而他们划船用的工具是以两只脚来代替的,每家的门前都系有一叶扁舟,一出家门就以船代步。所以,人们从小练就了用脚划船的硬功夫。当地人认为,用脚划船速度快而耐久,并能腾出手来撒网、抛叉,一个人在船上作业,可以行船捕鱼两不误,这个独特的传统划船方法至今仍在普遍采用。陈毅元帅游览茵莱湖时被这种奇景所吸引,曾写下了“飞艇似箭茵莱湖”、“碧波浮岛世间无”的诗句。</h3> <h3>今天我们的行程就是包几艘小船,围绕着茵莱湖转,到湖上的娘水村参观各种手工作坊,拜访长颈族村,了解长颈族人的生活,静静坐下来看一会儿唧唧复唧唧的手工织布,参观手工造纸,手工制伞,听湖水拍岸的声音,复闻鸟声虫鸣,世外桃源。</h3> <h3>来到茵莱湖第二天,参观茵生村,茵生村位于茵莱湖的西岸,密集的河网将茵莱湖与这个古老的村庄连接在一起,看看原住民的生活情景。<br></h3> <h3>茵生村是茵莱湖区最重要的宗教区,村内有茵莱湖地区最大的一处遗迹——瑞茵汀佛寺,这个寺像曼德勒山一样,有一条1000多米的长廊,长廊向山上走不多远,旁边就有的佛塔废墟,浮雕非常精美。特别是塔门口的仙女,千姿百态,表情动作生动,栩栩如生,就这么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展示着这些塔最古老佛塔。</h3> <h3>茵生村不大,我们走村穿巷走了一圈,好多房屋破烂不堪,街上摩托车开过灰尘四扬,在我们看来居住环境脏乱差,而人们安居乐业,妇女们怀抱婴儿,兜售围巾、民族风饰等小商品。傍晚,落日余晖,晚霞映照,小河边人们悠闲沐浴、洗衣服,古老的茵生村一派详和的气氛。</h3> <h3>茵莱湖的景色美不胜收,让我留恋。无奈行程怱怱,又坐车8小时赶到浦甘。蒲甘是缅甸的佛塔之都,曾经的448.6万多座佛塔和寺院赐予了这里"万塔之城"的美誉。虽然经历沧桑岁月900多年,历史变迁和地震灾害已使它的昔日辉煌不再,但今天仍保留着的约2000座大小佛塔和佛教遗迹,晨曦笼罩万塔。守候蒲甘的日出日落,看阳光倾泻于丛林平原之上静谧的佛塔。<br></h3> <h3>凌晨四点出发,来到浦甘万塔之林最高点,等待日出。</h3> <h3>天蒙蒙亮,远处五彩缤纷的轻气球缓缓升空,清澈透明的伊络瓦底江静静地在万塔间流淌。</h3> <h3>天亮了,山下炊烟袅袅。</h3> <h3>一路欣赏数以万计的佛塔和数不清的寺庙,它们都是人们捐款修建的,就连市内公共汽车的凉棚、公园里供游人小憩的亭子和石凳也都是教徒捐钱修起来的,有的上面都刻有施主的名字。缅甸人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捐钱修佛塔,他们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临死时把全部积蓄捐献出来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却心愿。</h3> <h3>我赤足穿行在佛塔林间,用心灵去感悟佛法,佛光之下,沐浴久违的宁静。</h3> <h3>曼德拉是此次缅甸之行最后一站,也是非常期待的行程。它是缅甸第二大城市,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清晨,我们登上曼德勒山,山不高,只有236米,但却是整个曼德勒市最高的地方,从山上眺望,曼德勒全城和伊洛瓦底江景色尽收眼底。天渐渐亮了,霞光万丈,照耀着山下万千塔林,听大咖们说,这样的耶稣光太难得遇见了,真是大饱眼福啦。</h3> <h3>曼德勒山虽然不高,但座拥在市区之畔,著名的缅甸母亲河—伊洛瓦底江从天边宛然而来,弯弯曲曲绕过曼德勒山,向肥沃的平原流去。从山脚下沿着山坡有1700个台价逐级而上,山顶是一个印度教的神庙,四周是一根根方形的柱子,柱子上用玻璃镶嵌成棱形的图案,柱子之间斗拱相连,回廊贯通,在早晨的阳光下夺目耀眼,晶莹剔透。</h3> <h3>僧侣们用纯净的水,虔诚的沐浴佛像。</h3> <h3>僧侣们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前来拜佛的外国人,热情交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游客的增加,他们也能学习中文,方便交流。</h3> <h3>从曼德拉山下来,我们赶在上午10点前来到马哈刚大勇僧院,那是一家仅仅建立了50多年,历史并不是很悠久,却是缅甸最大、最有名的经学院。拥有全国最多的僧人,年龄从12岁的小沙弥到65岁的大住持。僧院内的每日餐食均由信徒供奉,甚至还有远在台湾的虔诚信徒。</h3> <h3>缅甸有句俗话:“心诚的人施舍一个像榕树籽一样小的东西可以得到像榕树那样大的报答;心不诚的人即使施舍榕树一样大的东西,也只能积下榕树籽那样小的功德。”缅甸人认为,如果能在炎热的夏天向过路人施舍一杯清凉洁净的水,则是一件很积德的事,缅甸人的施舍和捐献到处可见。全国32万僧尼的斋饭、袈裟和日用品是教徒布施的。</h3> <h3>每天10点一到,两排长龙般的和尚队伍便依序领食,领餐时他们会将袈裟密实地缚住臂膀,代表对信徒布施的重视与感恩。场面宏大,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端起相机、举起手机拍个不停。僧人们见怪不怪,神情漠然。我想能够面对浮华的尘世而坚守信仰,才是修行的最高境界。<br></h3> <h3>穿白衣的孩子不是正式的出家人,类似学前班的学员,出家后才能穿红色僧衣。</h3> <h3>小僧侣发自内心面带笑容快乐地洗碗。</h3> <h3>一般僧侣就坐于长长的餐桌一字排就餐,大和尚围着圆桌就餐,穿白袈裟的小僧人举盘齐眉为大和尚们送菜,可见寺庙职位等级森严。</h3> <h3>有僧人在一间很大的房子里集体进餐,有的拿回住处用餐,按照南传佛教的规则,是“过午不食”的。</h3> <h3>离开马哈刚大勇僧院,返回途中,偶遇一批僧人三五一群自由自在洗澡,玩耍,交流。</h3> <h3>在另外一个寺院,好奇地看见一群了尼姑。个个穿着整齐,落落大方地答应游客拍照的要求。</h3> <h3>可爱的小尼姑,灿烂的笑容,对佛教的虔诚由内而外,相由心声。</h3> <h3>曼德勒皇宫,位于古城内正中央,原为缅甸最后一个王朝贡榜王朝的皇宫,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火毁,现已在旧址重建。</h3> <h3>整个皇宫呈正方形,为木结构建筑,建筑以红色、金色为主,远观耀眼夺目、金碧辉煌,近看雕廊画柱、精美绝伦,比起中国的皇宫还差了甚远,不过还是有缅甸的佛教特色。</h3> <h3>皇宫内有一个高三十三公尺的瞭望塔,爬上一百二十一级楼梯后,便会鸟瞰整个皇宫及曼德勒市的景色。</h3> <h3>今天,前往曼德勒市中心区约15公里的阿瓦古城,是一座四面环水的城池,缅甸的历史古都,据说这里作为古都长达400年历史,曾是缅甸四个世纪的首都,1838年的地震令阿瓦彻底荒废,昔日车水马龙的街道,渐成农田和棕榈林,古城的废墟散落其间。</h3> <h3>今天的行程相对轻松,坐车来到阿瓦古城,换坐马车,每车坐两名游客,线路完全由车夫说了算。到了他们认为的景点,马车暂停,游客们随意拍摄最美的田园风光,最原始的劳作。</h3> <h3>马车走的虽是土路,但绿树成荫,路边的大树像遮阳篷一样覆盖在道路上方,形成一条由近及远的绿色通道,走在这条绿色通道中仿佛在穿越。</h3> <h3>这里有着温情恬静的田园风光,仍保留着沧桑的历史痕迹,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活,这里居住着一群淳朴善良的人。</h3> <h3>阿瓦可见的古迹已经不多,满目都是已经收割的稻子,还有大片的棕榈树,一派缅甸乡下的田园风光。</h3> <h3>这里又是另外一个不知名的村庄,女童放学结伴回家,脸上照例涂着植物防晒霜,</h3> <h3>男孩们蹦蹦跳跳放学回家。</h3> <h3>村里有好多手工作坊,制作漆盆漆盒。</h3> <h3>挑扁担的妇女,一头挑看小男孩,一头挑着杂物,从游客中穿行,起先我们纷纷抓拍,后来索性付小费,他们高兴地摆着各种姿势,配合游客拍照。</h3> <h3>缅甸之行,几乎每天早早起来,迎接太阳升起。白天走村庄,进寺庙。</h3> <h3>同样,每天静等日落,日复一日,心无旁骛。看每天的日出日落,是如此的平和温暖,不带一点哀伤或是落寞,一种从内而外的宁静,最朴素的美。</h3> <h3>在缅甸6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建有各式各样的大小佛塔330多万座,堪称万塔之国。然而,缅甸最出名的景点并不是这些佛塔,而是那座古老的有着“爱情桥”之称的乌本桥。我们从曼德勒回国之前前往乌本桥,将缅甸旅行的压轴戏放在了这个黄昏,最心仪的乌本桥终于来了。</h3> <h3>新人们在晨曦中乌木桥上穿着洁白的礼服拍摄婚纱照,期望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h3> <h3>为解决湖两岸的交通困难,166年前的缅甸贡榜王朝时期的敏东王,修建了这座木桥,为了使桥梁不至腐朽,全桥便用了珍贵的缅甸柚木,整座桥相接处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全靠斗榫,历经160年的岁月洗礼,迄今不朽,现已成为罕见的历史古迹。桥头、桥中和桥尾分别有6 座亭子,以供行人遮阳躲雨,在缅甸人看来,六座亭子体现了佛教的“六和精神”。六和精神本是僧团生活的准则,即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佛教意念贯穿于缅甸生活之中。<br></h3> <h3>太阳渐渐西沉,乌本桥背对的天空呈现出了特有的橘黄色,桥上奔跑的小孩,推着单车回家的居民,步履缓慢的僧侣,坐在亭子里抽烟的老人,甚至耷拉着脑袋在桥上休息的狗,都成为生动的剪影,沐浴在这温暖流过的时光中,如电影中的慢镜头,隐约而有动感,西边的枝叶的枯藤老树,似乎在述说着乌本桥的百年沧桑。</h3> <h3>乌本桥下沙滩上玩耍的儿童,他们过着平静的生活。</h3> <h3>坐游船看乌本桥日落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租一条两头弯弯翘起的小木船,看湖水由清浅的蓝色渐渐染上一抹橘黄色泽,每个人脸上都泛着一层淡淡的金色绒光,坐在船上等着乌本桥日落的最美时刻,不用我们操心,船夫将我们载到湖心,他知道哪个位置角度最好,每艘船先来后到依次排列,等待日落最美景色。</h3> <h3>短暂的佛国缅甸之旅虽然结束,这次是真正的旅行,几乎每天赤脚走近佛塔,穿行于古老的村庄,看见最朴实的村民。镜头下的风景再精美,也无法表达出置身美景时我的触动,缅甸有着世界上最善良、最安宁的民众,虽穷,但是缅甸人无愁苦的面容,目光相对,相视一笑,笑容里是满满的恬静、善良和不亢不卑的礼貌,这一切源于缅甸是个虔诚的佛教国; 缅甸有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遗址,这里充满了异域文明,有着古佛塔群建筑遗址; 这里有全世界最美的日落下的乌本桥。</h3><h3>一个朋友看了此篇,感叹,这个佛祖普度众生的国家,冥冥之中,仿佛给我带来了慈祥和宁静。一个佛度的国家,原来是如此啊。</h3><h3>心经的余音尚在耳边缠绕,蓦然回首,佛祖已在心中留。</h3><h3><br></h3> <h3>缅甸是值得去了再去的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