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端学校的日子

黄朝霞

<h1> <b>背 景</b></h1><h3> <b> 内容</b>:教育部边远农村校长助力工程项目湖南一师团队返岗跟踪实践活动</h3><h3> <b>领队</b>:黄朝霞 廖新俐</h3><h3> <b>参与代表:</b></h3><h3> 云南——鲁先田、彭正翠、李宏、杨中信、李建梅、余国祥、马从波、赵斌 </h3><h3> 陕西——李贵祥、任满宏;</h3><h3> 湖南——刘辉、李中熙</h3><h3> <b> 目的地</b>:云南边远山村学校</h3> <h1> <b>起 飞</b></h1><h3> 2019年1月6日,教育部边远农村校长助力工程项目返岗跟踪实践成员13人,从三个省不同地域飞往云南临沧,此项目中来自全国各地边远农村100名校长已于2018年10月在湖南一师研修一月,回单位返岗实践两月有余,本次是要到他们所在的学校通过送教、座谈、考察等方式回访。此刻,被云海托入万里碧空的我,俯瞰浩渺苍穹,思绪已飞向目的地第一站——冰岛小学,神秘、期待、力量……以前只听说这里的遥远、偏僻,也只知道扎根在这儿的鲁先田校长——年轻、有活力、有情怀……一路飞行,一路感慨:万里浮云淹碧山,青山中道翡翠现。临沧美景收眼底,未成曲调情在先。</h3> <h1> <b>上 山</b></h1><h3> 下飞机转乘汽车到双江,辗转再出发,两边高山耸入云霄,中巴车沿峡谷挺进,盘旋上升。来前看过电影《云南虫谷》,面对大自然鬼斧神工一般的创造,曾惊呆过,更因影片中的大巴车险入万丈深渊而被惊吓,这次是否会遇到此情境,担心之时从车窗俯视那悬崖峭壁,真有心惊肉跳之感。有彭正翠校长诗云:返岗跟踪路艰险,多位家(佳)人历艰难。弯弯山路十八道,目眩头晕路回转。然而,山的神奇与业的向往远盖过恐慌,刘辉校长诗为证:不见枯黄惊见花,四时皆暖乐无涯。空中时现成排燕,水底常织七彩霞。是啊,“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霓虹。”云,住在波心里,水,漫在云端里。云端里的日子,就是在这冬日的暖阳中,晨昏更替,上山的艰难与诗意的情怀同样在更替。</h3> <h1> <b>到 达</b></h1><h3> 颠簸与沉静,惊险与奇丽,一路坚持,一路领略,终于抵达目的地——冰岛小学。傣语里,“冰岛(丙岛)”二字的发音,表达的意思是“捞青苔送给土司做菜之地”。在这个意象中,有青苔、有土司、有权力。难道在遥远的过去,这“青苔”预示着生机,或者天然的无限能量?! </h3><h3> 学校座落在两山间的半山腰,校园被峡谷下面的溪流映衬,更被空中的蓝天白云关照,大有“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之势,那天蓝得目眩,朵朵、片片白云边伸出的丝丝弯弯让人陶醉,精灵似的大雁在天空翻飞,是闪电,是撒在碧蓝珠盘里那无数的黑色棋子,还是欢迎远方客人到来的具象?学校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共有学生183名,教师11名,全校由多个少数民族成员组成,其中80%的成员为拉祜族。</h3><h3> 拉祜族分布在中国、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中国境内的拉祜族, 当时的“昆明”人还处在“无君长”的原始社会,过着以氏族为单位的狩猎生活。历史上拉祜族以擅长猎虎而闻名。在巍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区,无数碧绿如茵的草坪坡地,便是他们驰骋游牧的场所。拉祜族历史源远流长,传说拉祜族祖先原来是过着狩猎的生活,若干年后才被告人发现,直接进入另一个时代,有人便把他们称为“直过”民族,也有人说,他们是从葫芦里、石头里蹦出来的民族,因此这个民族的同胞极其率性、刚毅、坦诚……</h3> <h1> <b>初 会</b></h1><h3> 在摄氏7、8度的冬天,这些穿着民族服装的孩子有的居然光着膀子、有的赤着脚,在我们担心由寒冷引发感冒之时,他们那自然而无所谓惧的表情,绝对让你明白这个民族的不一样——这让我看到了未来的他们——坚韧不拔、向上生长。</h3><h3> 这些孩子见到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向我们这些陌生人问候、微笑、敬礼,或是三三两两的看着我们发呆,抑或三五成群跟在我们屁股后转悠,是好奇,还是欢迎,我想兼而有之吧。当然也可从他们那身着各式的民族服装中感受到他们的重视与热情;我们自然是情不自禁的和孩子们交流、合影,大好机会怎能错过?一阵寒暄后,鲁校长把我们领进他们的办公室兼茶室,砌茶老师专业的茶艺让我禁不住问,两位美女是学校老师?校长解释说,邻校借来的,她们也是慕名来听您课的,卢仝的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是此刻最好的应景。&nbsp;&nbsp;</h3><h3> 学生食堂的自助午餐在校园一角的阳棚下进行。土猪肉块、土猪肉片、土猪肉大肠、骨头汤,好鲜啊。鲁校长又解释说,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提前把师生共养的年猪宰了,又是一阵激动......阳光、小坪、散在四处的方凳、各自或坐或站,惬意至极,这一顿恐怕终身难忘了。</h3><h3> 午休后,是孩子们打扫卫生的时间,从学前班到六年级,个个是那样认真,人人是那样专业,撸起袖子,卷起裙摆,没有一点对寒冷的惧怕。瞧,那四岁半的小姑娘,拿着比她个子还高的扫把,有规律、有派头清扫的样子,多起劲啊;六年级大姐姐将厕所的磁砖地面冲了又冲,擦了又擦,直到洁白如新,孩子们打扫的场景还是多少年前见过呢,记不清了,一场相遇的意外惊喜已然发生。是啊,多民族文化孩子们的纯朴善良、勤劳可爱的样态时时感染着我们;那茶的清香,干净整洁的校园,热情的人们无不让你温暖如春。</h3> <h1> <b>交 流</b></h1><h3> 教育就是告诉孩子过日子。告诉孩子过日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都在享受着它的利息。”“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在美丽的遇见中成就美丽的神话。”这是7日上午我与老师们交流的主要话题,全镇教导主任、语文老师翻山越岭汇聚在此,班主任通过网络同时对全国10余个省的校长培训班学员直播,分享送教成果,从乡村老师们专注的眼神、课后的感慨中,再一次印证自己工作的意义。</h3><h3> 下午,我们一起观摩冰岛完小付双双老师执教的语文课——《树之歌》。这堂课,首先表现在老师是在教学,不是作秀(因大多公开课作秀痕迹具多),老师心中有学生。不知什么原因,上课期间一学生呕吐了,老师立马停了下来,接着沉着冷静处理偶发事件。她先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扶出教室,尽管有其他老师起身帮忙处理,但付老师仍然坚持把生病孩子关照妥当,教室卫生处理好,再问其他孩子有无不舒服后才接着上课,山村年轻女老师大将风范尽显。课堂上,付老师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动画生字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此时的教师是典型的在为学生提供支架、创造支架,化支架为学生的情感、思维和理想,有了这些支架,这些低段的孩子才学得快乐、学得有效;其次是学科特点鲜明,老师引领孩子紧紧扣住语言文字,提高孩子听说读写能力,让孩子们充分的读书、书写生字。课后我和刘辉校长进行了点评交流。</h3><h3> 乡村教师的课堂有如此前沿的理念与方法,着实让人惊喜,此乡村教育之大幸也。鲁校长自豪地告诉我们,执教者是从云南师范毕业三年,今年考编在他们学校的,难怪。</h3> <h1> <b>座 谈</b></h1><h3>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伟大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带着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鲁校长如实说,我们所看到的正如他所说:干净整洁的校园、快乐而有礼的孩子、每天“三扫”的卫生习惯、孩子们精气神十足的课堂……无一不体现着校长这一朴素的办学理念——伟大的爱就是带着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h3><h3></h3><h3> 他还说,他抓学校发展重在三件事,第一件事是争取家长支持。他们走访村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引导家长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开展“送子上学”活动;讲解知识的重要性,消除“读书无用论”观念;调动与激发适龄儿童和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家校合力,家长委员会定期为孩子们的教育支招。</h3><h3> 第二是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但绝不违背规律、刻意追求所谓统考分数。因为,他们大多的拉祜族孩子回到家里都是说拉祜语、在学校才学习讲普通话,下课后我试着和孩子交流,他们果然听不懂我在问什么,对这样一个语言有障碍的群体,如果像对待其他孩子一样,要他们拿高分不现实。</h3><h3> 第三是健康生活的能力,我把他叫做“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生活”。学校有两块地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那就是沙滩和科技园。孩子们每天在沙滩上玩秋千、双杠单杠,这里是他们的乐园;孩子们在科技园里种植各种花草、药材。这里的学生全部寄宿,每天,五、六年级的哥哥姐组分别带着学前班、一二年级孩子入睡,告诉他们如何扫地、洗衣、洗澡;这里的孩子无论是五岁还是十二岁,都是那样的自信、阳光、能干。尽管他们那黝黑发光的脸上常常只能分辨出两只忽闪的大眼睛,一排洁白的牙齿,但个个是那样天真、纯洁、可爱。学校外围那高高的铁栅栏是保证每一个孩子不摔到悬崖下的安全保障。</h3><h3> 鲁校长每周从一到周五住校,每晚凌晨一两点还在查看寝室,他不放心这些孩子,从幼儿到六年级,从四岁到十二岁的娃娃们,都是家长托付给他了的,他给孩子们盖被子,调整睡姿,直到每个孩子安稳入睡。同样,学校其他老师都是周一到周五住校,与孩子们的寝室只一墙之隔,有了校长和全体老师无时无刻的守护,这些娃娃能不健康吗?</h3> <h1> <b>游 园</b></h1><h3> 幸福是因为</h3><h3> 简单的呼吸着</h3><h3> 所以在呼吸结束之前</h3><h3> 没有不幸</h3><h3> </h3><h3> 懂得生活的人</h3><h3> 更易感受到幸福</h3><h3> 静静等待一次日落</h3><h3> 享受惬意宁静的茶空间……</h3><h3> 相约冰岛我们不见不散 </h3><h3> ——鲁先田</h3><h3> 落日的余辉温柔地抚摸着我们的面庞,一天的活动结束后,鲁校长带着我们来到了附近的茶山上。茶园里的植物在光合作用下闪闪发光,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一棵棵价值连城的古茶树上,这些目光中,包含了震惊、羡慕......就在这个日落,我们发现了一棵咖啡树,我看到它的那一瞬间,眼里只有惊讶和好奇,它茁壮的枝条上挂着饱满的果实,成熟透了。</h3><h3> 沿着古茶园再往里走,你会见到那棵已达1000岁,名叫“美男子”的古茶树,他傲骄地站在那里,人们讨论着它在来年春天的拍卖价格。我从“美男子”身上采下一片,他们说这一采,在春季价值30元。鲁校长说,有人离开冰岛村的时候特意带走了“美男子”的种子,打算将它种在别处的茶园。</h3><h3> 人,若是不能静赏这云端的日子,一朝一夕,又怎能算得上是来过一回?!或许,求的便只是那一份天地间的自然纯情,山野中的清幽淡泊,可以静默到使人看清无数的东西。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有时候我们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这一刻也许就是最喜欢的自己。</h3> <h1> <b>回 望</b></h1><h3> 离开“冰岛”的随后两天时间里,返岗跟踪指导团队不畏严寒,不惧路途艰险,深入另外几所小学,通过参观、调查、座谈、互动研讨等形式,对学员所在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发展以及自身成长进行现场诊断、指导。参培学员汇报参培后返回单位的工作情况,分享培训学习成果运用的心得体会。</h3><h3> 回到长沙,思索良多,可谓目前的乡村教育喜忧参半。喜的是大多乡村学校硬件已往前迈进了一大步,漂亮的校舍、多媒体现代设施进课堂、甚至部分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应有尽有,寄宿学生吃住有保障,许多学校门口安装了大铁门(部分还是电动铁门),安排了专职保安守护,孩子们的安全有了保障;课堂上部分正规师范毕业教师的到来,给封闭的山村注入课改新理念与活力。</h3><h3> 忧的是教师队伍建设。从整体方面来看,教育的发展如同一条链子,一环与一环紧密相连,如果其中一环脱节,那么将影响整体的发展。贫困山区由于历史原因,一般小学校都有不少民办教师来任课,这些教师大多都是初、高中的水平,且年龄偏大;近年一些非师范学校毕业生、特岗教师、代课教师比例约占到了70%,这些老师还随时准备撤退,也就是说只要有机会就会调走或改行,人员流动性大,这几乎成了乡村学校教育最大的痛。 </h3><h3> 此次活动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像鲁校长一样有情怀、有思想、有爱心,能引领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志之士;也让我们看到了像付老师一样的年轻有为、为乡村教育贡献美好青春的好老师。期待更多这样的老师能感染唤醒更多的教育人支持乡村教育事业。同行的陕西校长任满宏的在他的感言中表达了此心声:</h3><h3> 致坚守云南山村的老师:</h3><h3> 坚守大山深处,不忘使命的教育初心;</h3><h3> 耕耘三尺讲台,一份执着的教育情怀;</h3><h3> 育人师之大任,造福人类的神圣使命;</h3><h3> 既然已经踏上了教育这条道路。任何东西都妨碍不了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h3><h3> 请一定要相信你自己就是一道风景,没有必要在别人的风景里仰视。</h3><h3> 在云端学校行走的日子充实而美好,“云端学校”,既能在云端飞舞,也可贴地行走。乡村教育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期待战斗在乡村学校的校长老师们,且行且思,且思且变,千帆过尽,成为最喜欢的自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