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经历》之一

慢步人生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u>军旅生涯 青春无悔</u></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侯国星</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稿指导:杨根立</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字校对:曹国峡</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编辑制作:侯国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u>前 言</u></b></p><h1><b style="color: rgb(1, 1, 1);"> </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世上万物生长,都有她的过程,而我的一生既艰难、又繁忙。幼年的学习成长,七年的军旅生涯,三十五年地方工作等。将在美篇中呈现五个部分,一是《军旅生涯,青春无悔》;二是《基层工作,三十五年》;三是《内退二线,健身交友》;四是《慢步人生,愉度晚年》;五是《生命宝贵,活出精彩》。它分别记录下了我几十年来的学习、工作经历,以及晚年的快乐幸福生活。虽说在文字组织上还有很多欠缺,但他是我一生真实的再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原汽车第五十五团期间,曾获得过新兵营、团司令部党支部、政治处、司机训练队和汽车二营六连的多次嘉奖,被评为红旗车和红旗车驾驶员、节约标兵,军旗照像以及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并亲自参加过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中越自卫还击战,广西东线边境作战通迅、以及其它运输等任务 。 </b></h1> <h1><b style="color: rgb(1, 1, 1);">  到地方工作三十五年来,我所在的三门峡市湖滨区崖底乡和崖底街道办事处,被中宣部等十部委授予崖底乡“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称号,崖底街道被评为“河南省人口计划生育系统作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级便民服务先进单位”。三门峡市级“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而崖底乡政府、崖底街道办事处,连续十二年被评为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和湖滨区委、区政府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和优质服务乡。我本人也曾获得过国家有关部门荣誉奖励证书和纪念章一枚,荣获河南省级劳动模范,并多次获得三门峡市委、市政府,湖滨区委、区政府以及工作过的单位先进个人。获得过三门峡市优秀共产党员,湖滨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五、一”劳动奖章、湖滨区老年体育协会特殊奉献等奖励,荣立三门峡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b></h1> <h1><b style="color: rgb(1, 1, 1);">  在纪念中越自卫还击作战四十周年到来之际,我特向原部队的老首长、老战友们敬礼!向并肩战斗而牺牲在祖国南疆的烈士们表示沉痛哀悼!向我原工作过的单位领导和同事们致敬!同时还要感谢为本文精心指导和校对的杨根立、曹国峡等老战友!并借此机会,衷心的祝愿我的老领导、老同学、亲朋好友、父老乡亲,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平安幸福 !</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一、我的童年 </b><b> </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b>我出生于一九五八年阴历五月二十七日,也正是祖国大跃进的年代。我的父亲曾在原三门峡小市党校和陕县党校工作。母亲带着我的哥哥、姐姐、妹妹、弟弟和我在原磁钟公社贾庄村生活。当时的粮食收成比较好,人们吃的是大锅饭,干的是集体活。不久三年自然灾害来临,再加上苏联的逼债,每天的饭菜已不能满足饥饿的肚子。我的父亲和母亲省吃俭用,勤劳手巧,不辞辛苦的把我们姊妹五人,一个个抚养成人。曾记得在我四岁的时候,那是一个大雪纷纷的冬天,母亲把比我大两岁的姐姐留在家里去村开会,我那懂事的姐姐总是让着我,并将家里仅有的一块馍给我吃。我五岁左右,有一次父亲从城里回来,骑的自行车放在家门口,我在一边玩,突然自行车一下子倒在我身上,车把刚好打在我的头上,一声哭叫,鲜血直流,至今我的头上还留下着明显的伤痕。</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父亲生于一九三一年三月十四日</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母亲生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现如今的磁钟乡贾庄村村牌</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上图为贾庄村文化舞台</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全家照拍于一九九六年五月一日</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学生时代</b></h1><h1><br></h1><h1><b>一九六五年,我已满七岁,父母把我送进了学校,我每天在校不爱说话,这也可能是决定我以后的性格的一个开始吧,不觉三年过去升到四年级,我先后加入了红小兵、红卫兵组织。特别是进入六年级后,有一段时间,学习紧张,我就住在离家不远的学校里。我的妹妹和弟弟也先后上了学,家里的经济负担也随之增大,我的妹妹很勤快,经常给我洗衣服。与此同时,文化大革命运动在全国各地开始,一场斗私批修,一打三反,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是一个接一个掀起。</b></h1><h1><br></h1><h1><b>一九七三年,我们到磁钟公社七年制学校上学,而老师排座位一男一女,刚开始还真有一点不大习惯。在第一学期教学还是正规的,进入第二学期后,批林批运动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上课时间多数用在写大字报上,校园内、外到处都是张帖的大字报,就这样不知不觉初中就毕业了。</b></h1><h1><br></h1><h1><b>一九七四年的秋天,我在贫下中农的推荐下到三门峡市区三中上高中。因高中班是新组成的(共四个班),教室非常简陋,我们没有课桌,两边是用砖垒起七十公分高,上边放着一块长木板当桌子用的。学校有住的,是一间大瓦房,我们睡的是地铺,二、三十个从农村来的学生同住一起,进入冬季后,我在离学校两公里远的市面粉厂,我哥的宿舍居住,早、晚在厂职工食堂吃饭,中午我在学校食堂用餐。我的班主任是泽书义,在此就读期间我结识了很多好同学。我们每个星期一早上六点左右从老家徒步十公里左右到市区上学,周六下午放学后,再徒步回老家。那时生活条件还不是太好,如能吃上玉谷面馍都是很不错的了。学校冬季运动会和文艺演出也随之如期进行,一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就是好"的歌曲是记忆犹新。</b></h1><h1><br></h1><h1><b>一九七五年三月,我们部分在市区上学的同学,又回到了原磁钟七年制学校,新开的唯一一个高中班上学,时任班主任刘志敏,全班有六十多个学生,多数以前都认识。有几个初中时的好朋友,都聚在一齐了,除了上课和做作业外,我们多数在一块有说有笑的玩,同年七月份我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另外学校还办起小工厂(电焊条厂),养兔基地,红薯育苗,用架子车给市区基建队拉石灰。特别是一九七五年冬,一个农业学大寨精神在不断推进,我们学生也积极投入到了修大寨田(杨树坡)和挖育林带(王木沟)活动之中。</b></h1><h1><br></h1><h1><b>转眼间已到一九七六年春季,一场反击右翻案风的运动又开始了,学校不得不停下课来,文化学习是越来越占不上主要了。要说难忘的还是歌咏比赛,春、秋运动会和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印像深刻。为了树立革命理想,同年五月份,班主任组织我们徒步到山西省,平陆县毛家山学习天津下乡知青精神。我们座轮船渡黄河,穿越乡间小路,行程百里路,到达了一个几百口人的小山村,这里是“山高坡长行人稀,天旱地干不收粮”的穷山村。在天津知青的多年苦干加巧干下,而如今是“青山绿水换新颜,块块农田平展展。粮食增产生活变,道路通车如民愿”。</b></h1><h1><br></h1><h1><b>到了七月中旬我们面临着即将毕业,还真是难舍难分,我们抓紧时间出了两期版报,举行了一个毕业仪式,学生代表、班主任和学校领导分别发了言,并且合影留年。七月十七日,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母校,从此告别了学生时代,步入社会返乡务农。</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回乡青年</b></h1><h1><br></h1><h1><b>我们村七六届高中毕业生有十二个,男八人、女四人。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在一块活动,参加农民夜校,出墙报。我所在的第四生产队,一个劳动日能分上八、九毛钱。我和下乡的知青关系非常好。</b></h1><h1><br></h1><h1><b>一九七六年九月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不幸去世,家家户户献花圈,我们回乡青年也做了一个大花圈,以示哀悼,并出了一期悼念毛主席的墙报。进入十二月份,部队接兵的费排长来到了我家进行走访,问我的母亲,让不让我去当兵,并说“当兵要吃苦、要打仗你舍不舍得”。我的母亲说“叫去”,实际上是不想让我去当兵的。随后验兵开始了,说来也巧,我们村知青和回乡青年报名、体检、政审后,走了五个兵,其中四个知青,另一个是我。十二月二十二日换发军装,二十五日在三门峡市党校集中,二十六日早上我们乘坐专车,在亲人的欢送中,离开了家乡登上了东去的火车。</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 style=""><font color="#39b54a">六 五 式 军 装 视 频</font></u></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军旅生涯</b></h1><h1><br></h1><h1><b>1、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早上八点五十分,随着列车运行的吼叫声,不觉中午到达了洛阳火车站,我们三门峡市一同入伍的一百二十余名战友,全部背着背包带上自已生活用品下车到车站广场集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汽车第五十五团参谋长宋宏太,在新兵的队伍前列讲话,随后我们乘坐军车到达洛阳安乐窝,团部所在地过夜。晚饭吃的是大米饭和排骨肉,后我们又乘军车到洛阳西外语学院观看杂技表演。第二天我们早饭吃过后,再次登上绿皮火车向湖北襄樊市驶去,那时的火车头是蒸气机靠烧煤产生动力。铁路两边树木、村庄和工厂,随着火车前进而后退,车窗外只见: </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层层梯田望无边,</b></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座座水库映蓝天。</b></h1><h1><b> 车过龙门风光艳,</b></h1><h1><b> 一路向南焦枝线。</b></h1><h1><b> </b></h1><h1><b> 驶入宝丰车速慢, </b></h1><h1><b> 南阳邓县已不远。</b></h1><h1><b> 湖北地界在眼前,</b></h1><h1><b> 不觉就到耿坡站。</b></h1><h1><br></h1><h1><b>2、我们新兵在湖北省襄樊市黄集耿坡火车站全部下了火车,只听锣鼓声声传耳边,这是老兵在欢迎我们到军营。几台解放牌军用汽车拉着我们过黄集、到凉水,直奔新营区芝麻岗。我们短暂熟悉了十多天后,新兵营成立,我被分到新兵一连一排一班任副班长。</b></h1><h1><br></h1><h1><b>3、新兵一连驻地在司机训练队,条件十分艰苦,只有五排瓦房,吃水靠的是汽车拉,照明有时也不能保障。我们新兵还没有发大衣,天气寒冷,滴水成冰。晚上打通铺睡觉,头顶可看到天,耳边吹着冷风,洗脸毛巾冻成硬方块。每天伙食费很低,多数吃的是大米、萝卜和白菜,很少有肉。偶尔能吃上一回面条,河南人的喜爱。</b></h1><h1><br></h1><h1><b>4、新兵训练三个多月,有队列训练、有站军姿,有卧姿瞄准、有跪姿举枪,有条例学习、有我军宗旨教育,有内务整理、有单兵训练,有紧急集合,有打靶投弹,有文体活动、有唱歌比赛,还有忆苦思甜。特别是卧姿训练,一爬就是一个多小时,而学习也不好受,坐的是用稻草编的垫子。当年我们一听说带草垫到饭堂,说是学习,实际上还兼一个任务,那就是坐军姿。内务是一天一评比,队列是一个星期一会操。虽然条件艰苦,训练内容多,但是我们最怀念的还新兵连的生活。</b></h1><h1><br></h1><h1><b>5、你看那操场上整齐的队例步伐,你听那响亮的口号声和练兵场上的杀喊声,还有那军营的拉歌比赛声,真是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在新兵训练结束总结会上,我受到了“新兵营”嘉奖一次,得到了连首长表杨和同志们的好评。</b></h1><h1><b> 新兵训练天气寒,</b></h1><h1><b> 紧张军训情意暖。</b></h1><h1><b> 东西南北到军营,</b></h1><h1><b> 官兵一致似兄弟。</b></h1><h1><b> </b></h1><h1><b> 点点滴滴记心头,</b></h1><h1><b> 动诗美语难绘完。</b></h1><h1><b> 头顶红星领章挂,</b></h1><h1><b> 分别痛哭不舍离。</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原汽车第五十五团团部门岗</font></b></h1> <h1><b>6、一九七七年三月十五日,我被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汽车第五十五团,警通排通迅班,时任班长胡光俊、副班长肖元德,(卞宜新班长还留守在洛阳营区),通迅车配置的是侧三轮摩托车,负责团机关和各个连队的通迅分发及送达任务,另外参与团司令部值班室值班任务。在班长和副班长的传帮带下,我很快的熟练了驾驶摩托车的技术和报纸、信件,电报、包裹的分发、送达的要领,每天往返在邓湖邮政所和一、三营,司训队之间。一九七八年初我接替了通迅班班长,同年末我团已进入一级战备任务。一九七九年元月我被团机关党支部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在春节前夕我和通迅股卫股长,连夜坐火车到北京市丰台区,接两辆新型侧三轮摩托车,后装上平板运输的火车,我一个人三天两夜,在火车上负责运输途中的安全。白天还好过,夜里我和当阳兄弟部队一同接车的战友,在野战医院救护车上避寒,当火车到达郑州货站时,车皮编组非常缓慢。一路上近六十多个小时,我没有吃上一口热饭,唯有几包蛋糕和一壶水,坚持到襄北火车站。</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七八年和战友在襄樊市合影留念</font></b></h1> <h1><b>7、一九七九年的二月十三日,我们原汽车第五十五团,团机关、直属修理连和二营六连、七连等,官兵和车辆从襄樊货站全部上了专列,一路南下广西。途中每到兵站就餐时,火车还没有完全停下来,我们就跳下车跑步去兵站打饭,又立即返回上车,无论大小车站都是绿灯,在闷罐车内晚上照明用的是马灯。就这样在一路畅通无阻下,于十六日中午赶到南宁,车辆编队后直奔国营明阳农场炮兵阵地。</b></h1><h1><b><br></b></h1><h1><b>8、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早上六点四十分,中越边境线上,我军是万炮齐发,地动山摇,火光一片。随着坦克和野战部队的推进,我所在的团部紧急向崇左四十八团驻地开进。作为团通迅班还要协助电话班架线和收线任务,广西前线多为高山峻岭,我团十二个汽车连,六百多台汽车,分散待命,作为通迅班,任务非常大,一切作战命令和口令,都是由一名副团长和我们通迅班去传达的。有时一天口令送达几次,因为越南特工不断出现在我军的面前,我们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另外我们通迅班,每天还要到县城邮政局领取报纸及所有的信件和电报。除上述之外,我们还要到南宁作战指挥部取绝秘文件,有时人员拉不开,我就一个人单独去完成任务。我们多数行驶在土路上,灰土飞杨,各机械化相互能见度底,隆隆的发动机声音振耳,我们带着防毒面具,满身泥土。作为我们汽车兵主要是向前线运兵、运弹药,返回国内时拉的是伤员和牺牲的战友。越南短暂一战,打出了我军军威,教训了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与和平,但是对我们这些参战老兵来说,尤其是伤残军人,内心的回忆是永久的,特别是为国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b></h1> <h1><b>9、一九七九年三月五日,我国开始从越南撒军,三月十六日撒军基本完毕,我们汽车第五十五团的团部和各汽车连,又移防驻扎在广西大新县。大新县位于广西西南部,东北邻隆安县,正北与天等县接壤,西北同靖西市相近,西南靠龙州县,正西与越南毗连,国界线长40余公里,县人民政府距自治区首府南宁143公里。</b></h1><h1><br></h1><h1><b>10、在广西崇左、大新、龙州、宁明、凭祥等地,圴留下有我当年参战期间的足迹。有几次我差点命留南疆,其中一次是在大新县,地方为慰问部队,广西著名的话剧《刘三姐》主演:王若云到场,连演几场后,又上演了一场电影《大河奔流》。做为临时取片人的我,所遇到的风险真是让人胆战心惊。那是一个下午,在部队刚吃过晚饭自由活动的时候,我接到团通迅股邓参谋的通知,让通迅班配合团电影组,曹组长一路前往坦克部队取片。</b></h1><h1><br></h1><h1><b>11、这时团长的司机开着北京吉普车和曹组长已到我的身边,要求立即出发,然后到取片地点坦克兵驻地会合。当我到驻宿处取冲锋枪和手榴弹时,我们班的战士一个也不在,我只有单兵一人骑着侧三轮摩托车,紧追已经远去向东的吉普车。一路上当地黄虫成团迎面而来,我的脸上、身上不时的与黄虫相碰,偶尔路上还能看到一两个行人,当行程约五十余公里后,我到了坦克兵驻地时才见到曹组长。电影《大河奔流》分上、下两部,约晚上九点左右,我一人带着上部电影片,向大新县返回。因为山路上车速过高,我骑的摩托车边航灯也给震坏了,我胸前挎着已打开保险的冲锋枪,猫着腰风驰电掣驾驶着摩托车向大新县驶去,一路上是一辆机动车也没有,道路两边全是漆黑一片,在不远的方向,还不时的有冷枪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回响,我的头发要不是军帽的作用,真要立起来了。那时真盼,若能看到一点微弱的灯光,也是对我的一点安慰,可是没有,唯有我骑的摩托车大灯划破夜空,在山路上一闪一闪的向前驶去。就在一个拐弯处,突然窜出一个人来,向我扑过来,我立即关闭摩托车大灯,使来者还没有反应过来时,我已加大油门冲了过去。当我到了大新县演出现场时,已是夜十点左右,所有等候观看电影的战友们是掌声一片……</b></h1><h1><br></h1><h1><b>12、关于撤军一事,实际上四月二十日,我军还有被打散和被包围的部队突围后,从越南返回国内的,而越军被俘的战俘营,其中有一个就在大新县,越南特工的活动,始终就没有消停过。可以说在广西前线做为我们通迅兵,单兵执行任务是常有的事,我有两次,都有被越南特工干掉的可能。当然这些危险与侦察兵和穿插部队等相比,是不值一提的,特别是面对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作为一个参战幸存者,更是无话可说。</b></h1> <h1><b>13、随后中央慰问团在王震的带领下,来到了广西对参战部队进行慰问,并发放了纪念章和慰问品。不久我们团于五月初返回湖北襄樊原所在营区。这时我那思念儿子心切的母亲和我的弟弟前来部队看望我。当母亲看到我后又是哭,又是高兴。哭的是因为我瘦的很,参战前我的体重为一百一十六斤,结束后只有九十七斤,高兴的是我们都活着回来啦。</b></h1> <h1><b>14、据官方数字显示,一九七九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从二月十七日至三月十六日,我军大约有7910名(包括失踪955人,其中:云南方向11人,广西方向944人失踪)指战员在越南牺牲,1.5万人受伤,被俘238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毙越军5.3万人,俘虏越军2173人,而对越自卫还击战,越南总死亡人数要超过8万余人。<br><br></b></h1><h1><b>15、对越自卫还击战是一座永恒的丰碑,是新时期振兴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站点和伟力之源。这些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当年用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保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他们是值得我们崇尚和尊重的;无论是牺牲的烈士还是活着的英雄,他们是永远立于共和国精神高地上的英雄。</b></h1> <h1><b>16、一九七九年七月份,我被安排到司机训练队学习开汽车了,在一排二班,时任班长张明体(陕西定边人),对我格外照顾,让我睡下铺(高低床)。在将近五个月的理论学习和实际驾驶操作中,我以优异成绩圆满完成所有科目的训练。同年十一月份,我被分到汽车二营六连二排四班,时任连长:李耀海,指导员:梁衍顺,四班的班长是欧知生,湖南人驾驶着66号车。我们团六连、八连参战回来后,就到十堰市大川公社执行国防施工运输任务。那时工地条件苦,住的比我在新兵一连的条件还要差,土墙上面搭个油毛毡,门上也是订个木框,再订上油毛毡,睡的是通铺,吃饭是一个班围地一圈只有两个菜。不论天气刮风还是下雨,一天两趟到市区火车站等地装运水泥、石子、沙子和木料等到大川工地上。<br><br></b></h1><h1><b>17、一九八0年四班班长是佘远林,湖北人。我们每周要到老河口市去,给大川工地上拉油一次,去回需三天时间,食宿在老河口市附近的停车场。一九八O年的春节前夕,是我按时被转正为中共正式党员的时刻,也是我当兵进入第四个年头,第一次探家的时候,激动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br><br></b></h1><h1><b>18、在十堰市大川施工工地上,我还驾驶着汽车拉着大水罐,给工程团下属连队运送生活用水;给山区供销社运送过百货;(该售货员是十堰市供销社系统十大劳模),她为方便山区人民,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在深山沟里为山区群众服务的奉献精神是实属少见的。特别是我在刚探亲回到连队不久,为配合当地公安侦破案件,在返回途中,左耳朵受伤,血流不止,我用左手按住伤口,右手紧握着汽车方向盘,有时右手还要变换挡位,驾驶着车辆,延着崎岖不平的山路,艰难的行驶约五十余分钟,才把解放牌军车平安的开回大川公社,我们连队所在地。当时该卫生院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医生给我的左耳朵缝了四针,我没有告诉连队首长和战友们,第二天仍然照常出车,为工程兵二0二团山洞施工,继续运输水泥等建筑材料。</b></h1> <h1><b>19、一九八O年九月份,我从十堰市大川六连工地上调到二营营部襄北黄集,为营首长开车,时任营长:习家顺,营教导员:郭汉成。一九八一年八月,我再次下到六连四班任班长,时任连长张大树、指导员何有广、排长朱绍康。六连营房距营部较近,与七连、八连相邻。在营部和六连期间,曾参与和参加阅兵式、分列式两次,各种训练、演练无数次。尤其是第二次下到六连后,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襄樊市区、以及保康、荆门、随州等地为地方建设搞运输,我们春节前返回部队后,也担任的是连队值班车。我们连队有莲塘,每个班都种有菜,还养有猪,所以生活还是很好的,电影也是不断的能看上。</b></h1><p class="ql-block"><br></p><h1><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观电影《爱情与遗产》后感</b></h1><h1><b> 七律</b></h1><h1><b> 爱子如目似海深,</b></h1><h1><b> 父女同医共为民。</b></h1><h1><b> 韦伟忠海众学人,</b></h1><h1><b> 纯贞爱情棒难分。</b></h1><h1><b> 后人不知前辈苦,</b></h1><h1><b> 佳莎心中只有金。</b></h1><h1><b> 战火走出老红军,</b></h1><h1><b> 肝胆献党遗留民。</b></h1> <h1><b>20、当年襄樊市电视台,要在襄阳县的大山顶上,修建一个电视转播塔和市区办公楼,就是我们六连四班负责施工运输的。那时上山的路是新开的,坡陡、弯急、路况差。当车辆行驶到半山腰时,汽车水箱就开锅,还有两个陡坡上的急转弯,如果没有良好的车况和熟练过硬的驾驶技术是开不上去的。我们刚去时开的是66号和70号两台车,因为66号车即将大修,我们又将69号车换了过来,并将发动机上的节温器拆除,进山前水温控制在70度以下,而急转弯还要后倒一下车,再回方向盘加油,才能顺利的把运输的水泥、石子等建筑材料拉到山顶上,但山顶上的场地也是很有限的,没有七、八次倒车是调不过车头的。我们的连长曾专程上山来看望施工现场,并放心的说:“你们辛苦了”。</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21、《襄阳烈士陵园》</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高高羊祜山,美丽多壮观。</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峰立纪念碑,英雄代代瞻。</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今观烈士园,昔日浮眼前。</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前辈为人民,革命不怕难。</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抛头热血洒,冲锋永向前。</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英雄立山间,壮志冲破天。</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不忘当年苦,继承先烈志。</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为国奋四化,快马再加鞭。</b></h1> <h1><b>22、一九八二年三月,我们六连和其它兄弟连队,为云南原三部七局搬迁,从火车站装上应运物资,行程约百十公里,才到新迁地址卸货。我们住的是旅社,早上和晚上两餐是在旅社一楼的食堂吃饭,中午是发给每人一包鸡蛋糕充饥。</b></h1><h1><br></h1><h1><b>23、因为装车和卸货太慢,一天是一个来回,第二天继续,我们在那里大概有二十多天吧。有一天我开的车,打气泵不工作了,所以就没有刹车,修理班又不在我们行驶的车队中,我只有小心的驾驶着车辆继续前行,在进入一集镇时,只见我们的连长在招手,要上我的车,我说:连长我的车没有刹车了,你还是坐下一辆车安全些……</b></h1><h1><br></h1><h1><b>24、因为当地旅社从来没有接待过这么多的人吃住,所以菜买也很忙,比如买鸡旦,菜买要下乡入户,几斤、十几斤的收集,然后装上我开的车再拉到小县城的食堂内,每次下乡购买鸡旦都在二、三百斤左右。</b></h1><h1><br></h1><h1><b>25、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六日,我的未婚妻到部队来看望我,因学校开学她于九月四日晚上就返回了三门峡。同年腊月二十六,我们在家乡举行了婚礼,从此成为终生伴侣。</b></h1> <h1><b>26、古隆中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青年时代(17-27岁)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长达10年之久。诸葛亮本是山东琅琊人,幼年失去了双亲,后随叔父至荆州,17岁叔父亡,来到襄阳隆中,躬耕苦读,留意世事,因居卧龙岗,因自称“卧龙”。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全面分析了天下群雄割据局势,提出了三分天下,而后一统天下的谋略,这就是著名的《草庐对》 。</b></h1> <h1><b>27、一九八三年三月至十一月份,我们六连配合武汉军区下属测绘大队,在河南省三十三个市、县、进行实地测绘任务,而三排负责的是开封和新乡两地的测绘,我和冯首成战友,协助第七分队在开封东郊炮团驻扎。每天早上带上仪器和长竹竿在黄河南岸和北岸,各村庄、农田和路段上跑来跑去,测量数距,再绘新图。开封市、开封县、中牟县,封丘县、延津县、原阳县等都是我们当年的测绘工作区域。而封丘县的荊隆宫公社是我们当时驻扎的第二个宿营地,我们多数是在开封市东郊炮团食宿。这样就要经常早出晚归,还要过黄河。</b></h1> <h1><b>28、开封柳园渡口曾是黄河上较大的古渡口之一,它南临开封,北连豫北和冀鲁平原,有着五百余年的历史,柳园口位于开封城北水稻乡朱庄村东至柳园口乡大马庄村之间,距开封城9公里,柳园渡口是当时开封连接黄河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b></h1><h1><br></h1><h1><b>29、说是柳园渡口,没到过此地是不知它的一、二。首先要说的是通往渡口的路,它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泥土路,道路两边是农田没有树木。到了渡口上船的地方,多数是人和货物,偶尔有几辆小型车辆,象我们当时开的解放牌军车渡黄河,还真是少有的。渡口岸边没有坚固的河堤,河水冲涮着河岸,而连接上船的是两块柳木板,一头搭在船的一边,另一头却放在土岸上,我们的车就是这样,慢慢的爬上两块大木板才上船的,当汽车前轮爬到木板的一半时,渡船的船身是向里倾斜的,车完全上了船后,船体才恢复正常。</b></h1><h1><br></h1><h1><b>30、这里的水面宽河道不稳定,没有固定的航线,靠的是船头上两个船工,手拿着竹竿在探水路过河的,多数渡河都比较顺利,只是时间长,约四、五十分钟才能渡过黄河。但有一天早上就不那么顺通了,当我们上了渡船刚向黄河北岸行驶不远时,就被变化无常的河床泥沙给围住去向,营救的船开不过来,我们只有耐心等待河床的变化再次起航。后来还算不错,大约下午三时左右才到达黄河北岸。</b></h1> <h1><b>31、在黄河北岸封丘县一带测绘时,条件很艰苦,多为农耕路和黄沙路,车辆想调个头都是很难的,尤其是行驶在黄沙路上一下一上的陡坡处,车是开不上去的,倒也倒不上,原路又返不回,唯有再选一条较缓一点的坡开上去,当地路过的老农对我说,“那样更危险”。但没有其它办法,我当时靠的是车上尽有的一米长小圆木,放在后驱动轮的前方,一米、一米向上开,但还是开不到顶,然后我用铁锹铲除前轮下的沙后,一点、一点才把车开了上去。</b></h1><h1><br></h1><h1><b>32、在封丘县遇到更难的事是,有一天早上九点多我们已过了黄河,在途经的田间路上,老农为排农田中的水(头天当地下大雨)把路给挖断了,我身后还有一辆军车(封丘驻军)也要路过。我当时建议都把车箱后档板取下,放在被挖断的水沟上都可以过去,然而他们怎么也不干,调头又返回去了。好在当地老农挖的水沟虽深但还不是太宽,我只好硬着头皮把车慢慢的开了过去了。但是当下午我一个人再开车要经过此路段时,不但眼前被挖断的排水沟深度又增加,而且宽度也增大了,约一米左右,这次要想慢一点开过去是绝对的不可能,而晚上六点前必须渡过黄河赶回开封,才能保证夜里十点前去开封火车站接人,我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将车后倒五十米,高速冲过去。这一招还真行,车辆平安过去了,我担心的发动机前水箱也完好无损,过后我在想“什么是风险,这就是风险”。在黄河北岸测绘区,我们多数是吃不上中午饭的,每人带上一点干粮,就这么简单。测绘兵更是辛苦,他们每天不知要走多少路,一点一点把测到的数据,再绘制到图上。</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下图是原襄樊市与襄阳县当时在汉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火车两用桥。一九八三年十二月,我告别了部队,复员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河南省三门峡市。</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人民解放军原汽车第五十五团(59055)部队,归属总后勤部。参战时番号(54012)部队,参战后番号(34629)部队,隶属武汉军区36分部,于1985年撒消。</b></p> <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b>33、军装,绿色的军装,绿得象麦苗,象稻秧,象南国的甘蔗林,象北国的青纱帐,象祖国的大山,更象湖中的波浪。</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b><br></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b>红星,闪亮的红星,闪亮在战土的头顶,闪亮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凝集着先烈的遗愿,凝集着战士的理想,风雨中不灭,阳光下更亮。</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b><br></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b>领章,鲜红的领章,红的象家乡原野的花朵,象炼钢炉里的火光,象早晨的云霞,更象初升的太阳。</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b><br></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b>红,是我们旗帜的颜色,佩戴这样鲜红的领章,要让祖国的红旗永远高高的飘扬。</b></font></h1> <h1><b>34、有过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 ,仿佛还在身边, 也曾心意沉沉 ,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举杯祝愿 好人一生平安!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 此情温暖人间。 </b></h1><h1><b><br></b></h1><h1><b>35、在部队的七年军旅生涯中,在原汽车第五十五团六连,我虽然算不上一个老兵,但是在这军营里煅练了我,培养了我,也成就了我以后的人生。在此我要衷心的感谢各位首长的热情传、帮、带,以及战友们的相互关心和爱护。</b></h1> <h1><b>36、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把你曾经亲身经历了的所有,能用文字的记忆留住它。表面上看似已失去,其实却在心里早已深深的拥有,它将成为我永远的回眸和怀念。</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创</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欢迎指导,谢谢关注!</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u></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