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人过春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早在西汉时期,人们就有了庆祝农历新年的习惯。无论是为了驱赶年兽,还是守岁祈福,“过年”,成为了全体中国人的一种信仰和仪式,是一种流淌在血液中的情结。</h3> <h3>中国年画是过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家户户春节贴年画由来已久,年画在宋代曾被称为“纸画”,明代则称为“画贴”,清代称作“画片”、“画张”、“卫画”等,年画源于旧时的“门神画”,现今是中国画的一类。在中国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而成。清光绪年间,正式将之称为年画。</h3> <h3>年画《打春牛》</h3> <h3>年画《加官晋爵》</h3> <h3>年画《京秧歌》</h3> <h3>年画《高跷会》</h3> <h3>年画《文财神》</h3> <h3>年画《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h3> <h3>戏剧故事年画。又叫“小西唐“。源于元杂剧及民间唱本,也是二人转常下单的看家戏,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故事主要写秦英征西,被困锁阳。先锋官罗章回家搬兵,先回到大媳妇李月英的楼上。二媳妇红月娥知道后,与他大闹一场。红月娥欲杀罗章,罗章跪地求饶。后来夫妻三人和好如初。此年画风趣幽默,场景简练,完全是京剧舞台风格。其中罗章跪着并手绑绳索,张口连声求饶。背后有一张床,上挂花袄,代表媳妇睡房;两旁各有一位女童,代表大小媳妇,左面的一位还高举宝剑,作马上要下砍状,显然就是儿媳妇红月娥。年画虽是寥寥几笔,道具极少,却具有比较浓厚的戏剧和喜剧色彩,形象地表现了剧中的故事情节,是杨柳青年画中比较少见的好作品。</h3> <h3>此为《杨家将演义》里“幽州城内南北合好“的戏剧故事年画。故事情节是:辽国萧太后与杨六郎于雁门关交战,难分胜负,佘老太君奉旨助战,大败辽军。萧太后无奈,递表乞降。萧、杨两家骨肉团圆,宋辽两国亦归和好。画面主要人物有佘太君和辽国肖太后肖银宗,其他人物还有宋朝杨彦昭、杨宗保、杨宗显,辽国的金镜公主、玉镜公主、肖天左等。所有人物均身着京剧服装,道具齐全,充分表现了幽州会面的戏剧故事场面。年画篇幅较大,画法细腻,色彩鲜艳,是一幅民国时期较为珍贵的艺术作品。</h3> <h3>此为《施公案》的故事年画。施公等人大破齐星楼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康熙封施公为漕运总督。后施公与黄天霸、关小西奉旨出巡,一路平冤锄恶连破数案。大破齐星楼是在黄天霸、朱光祖、褚标等三进连环套,配合施公破窦尔敦盗御马案后,施公返朝,又奉旨破御用琥珀夜光杯被盗案。为此,在朝舞山遇险,被黄天霸、贺仁杰与何路通救出。各路英雄大破齐星楼,擒琅琊王王朗,夺回御杯。康熙对施公及各有功英雄封赏有加。画面篇幅较大,且人物众多,囊括了小说故事中的所有男女人物、各路英雄。年画虽略有破损,但是仍能引人入胜,是民国时期较为珍贵的年画作品,能保留至今实属不易。</h3> <h3>此年画的故事情节源于公案小说《刘公案》。故事情节是:一位男子蒲贤被其妻子爱玉与奸夫害死,变成旋风向刘大人告状。刘大人通过私访、验尸等手段,使案情终于真相大白。这幅年画把整个故事完整地表现出来了:黄爱玉给死去的夫君上坟时,刘大人前来私访,忽然被害人蒲贤变成一股旋风向刘大人告状,刘大人身后是开道、打伞、抬轿和师爷等人。旁边还有提笼架鸟在旁观望并议论此事的人。整幅年画把故事情节概括得十分全面精练。</h3> <h3>此为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人物形象的故事年画。画面中央横匾上书“忠义明堂“四个大字。人物很多,各具特色,呼之欲出。作者虽欲表现一百单八将齐聚梁山泊忠义堂,却不愿把晁盖摈弃在外,可见与《水浒传》作者的主旨有些相左。年画是单幅艺术作品,画面空间有限,不可能把108人都画出来,只有晁盖、宋江、吴用、关胜、杨志、鲁智深、李逵、林冲、武松、扈三娘、孙二娘、燕青、时迁、柴进等主要人物。然人物形象个个较为生动:晁盖不失草莽英雄豪气,宋江显得心计十足,关胜豪情勃发,燕青英气俊朗,林冲还是一副火烧草料场的模样,而鲁智深则是挥老拳舞禅杖就想打抱不平的作派。此是一幅民国时期制作技法比较娴熟有较高艺术造诣的好年画。</h3> <h3>此为朱元璋在元末率20万舟师与陈友谅80万水师在洞庭湖九江口大战场景。朱元璋凭借天赐良机成功突围,以少胜多打败陈友谅,从此军威大震。这幅京剧历史故事年画人物众多,有:朱元璋、陈友谅、刘基、徐达、常遇春、胡大海、李文忠、郭子英等人物,以武将为主,持各种武器进行激烈交战。画面中心是陈友谅的大元帅张定边持木桨大战朱元璋的两员大将徐达和常遇春,可见张定边虽然神勇,但已经濒临穷途末路。此年画色彩鲜艳,人物错落有致,富有水战特色,是一幅套印彩绘质量较为上乘的历史故事年画。原件题:陈友亮,误,应为陈友谅。</h3> <h3>此为戏曲故事年画。《三堂会审》是京剧《玉堂春》的一出。讲述的是京城名妓苏三(玉堂春)结识吏部尚书之子王金龙,二人坠入爱河誓偕白首。王金龙银两花尽,被鸨母逐出,落魄街头。苏三得知,前往关王庙与王相会,并赠金给王助其返回故乡南京。王走后,苏三矢志不再接客,被鸨儿用计卖给山西富商沈燕林作妾。沈妻皮氏与赵监生私通,将沈毒死,嫁祸于苏三。洪洞县令受贿,将苏三判成死罪。</h3><h3>王金龙赴试得中,授山西巡按,调审此案。在与藩司、臬司三堂会审中得知苏三苦情,悲从中来,不能自持,未能终审。王金龙又微服入监与苏三相会,后得臬司刘秉义之助,冤狱得以平反,王金龙与苏三终得团圆。画面内容正是三堂会审情节,苏三跪在大堂之上,王金龙作为主审官。地面、桌布和屏风描绘细致,让人看得眼花缭乱。</h3> <h3>此年画描述的是京剧故事《艳阳楼》(又名《拿高登》)。</h3><h3>故事情节:画中讲述的是青面虎、十一郎、李成等众义士捉拿高登一段。高登是宋朝权相高俅之子,倚仗父势抢男霸女,为害一方。高登出游,遇徐士英(绰号青面虎)一家至郊外扫墓,高见徐妹飞珠貌美,命人抢回府中,欲纳为妾。飞珠不从,被囚禁艳阳楼中。</h3><h3>徐士英遇梁山后裔花逢春、呼延豹、秦仁,三位英雄决定挺身而出,除暴安良。四人潜入高府,适高登酒醉出屋,遂拚杀起来。高登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下力战群雄,体力渐渐不支。他退到练功场地时,顺手举起仙人担(举重用的石制杠铃),众义士抄起石锁进行围攻,终于将高登打翻在地,并把其爪牙一举全歼,救出飞珠。花逢春等人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英雄行为,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h3> <h3>此是京剧《铡美案》题材的故事年画。故事情节是:宋代,陈世美中了状元,又当了驸马。原配夫人秦香莲带领两个子女入京寻夫,陈不认,反指使家将韩琪追杀她们母子灭口。秦哭告实情,韩琪畏罪自刎三关堂。秦到包拯处告状。包公设计招来驸马,与秦对质。陈自恃国戚,强词狡辩,包欲铡之。太后、皇姑都前来劝阻。包公不顾阻挠,铡死了陈世美,为秦香莲伸了冤。年画表现了《铡美案》京剧舞台的场景,人物道具俱全,甚至还画有虎头铡刀和两个孔武有力的刽子手,使画面更加突出了包拯大义凛然八面威风的清官形象。画面中,包公秉公断案,秦香莲柔弱无助,陈世美恃强抵赖,老太后软硬兼施,一一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幅质量上乘的民间艺术作品。</h3> <h3>此为戏剧《孟姜女》故事年画。后半部年画原题八至十四回目:孟姜女过关当裙、观世音指点迷途、孟姜女哭倒长城、孟姜金殿骂秦王、秦王亲祭喜良坟、孟姜女投江尽节、小夫妻天上团圆。</h3><h3>古时秦始皇是暴君的象征。孟姜女哭倒长城故事十分流行。各种《孟姜女》戏剧的版本也很多。此年画以连环画形式叙述故事,构图自如,雕刻熟练,套印准确,色彩丰富,质量较好。</h3> <h3>此是《三国演义》题材的故事年画。新刻七擒孟获全图年画。</h3> <h3>此为新春风俗年画,展现了当时普通人家祭拜灶王爷的场面。在一户富裕家庭的灶间里,地上有一大盆祭灶果品,男主人正虔诚地向灶王爷画像合掌行礼,女主人怀里的婴孩却迫不及待地想吃祭灶果了。另外两个男孩则不管什么祭灶的事情,只顾诉说着明天大年初一好玩的东西。一盆取暖的炭火正旺旺地燃烧。条案上的水仙郁郁葱葱,花香四溢。除夕之夜,全家人其乐融融。</h3><h3>灶头墙上的对联云:“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表达了大众百姓希冀生意兴隆生活平安的良好愿望。祭灶果是为了祈求来年一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少灾免祸,在灶王爷上天那天供奉的甜味糕点。各地的祭灶果品种有所不同。</h3><h3>宁波地区的祭灶果由麻团、红白球、油果、黑白交均糖、芝麻脚骨糖、寸金糖、白麻片、冻米糖等组成,是一种老幼皆宜的糕点。现在民间祭灶的习俗已比较稀见了。此画为我们保留了些许回味的素材。</h3> <h3>此为民国时期迎新春的年画。画面上有六位人物,令人惊奇的是唯一的一位女性,却光着一只脚而且是大脚。这说明此时妇女已经不再缠足了。两旁是两头牛驮的聚宝盆和摇钱树。画面中有军人扛着民国的五色旗。地面全是金钱,象征恭喜发财。</h3> <h3>此为庆贺新年的吉祥年画。</h3><h3>故事情节:画面上人物众多,场面喜庆热闹,表现“五世同堂“合家欢乐的过年场面。有晚辈给长辈拜年,孩子们在放鞭炮。院子内有一对大聚宝盆。大门上的对联是“忠厚传家 诗书继世”。包饺子是整个画面的重点内容。</h3><h3>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h3><h3>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义,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因为人们常常将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h3> <h3>此为神话传说年画。传说《封神榜》中有三位仙姑:云霄、琼霄、碧霄,她们是赵公明的三个妹妹。赵公明在峨眉山九老洞修炼,她们在不远处的另一洞里修炼成仙,以后人们就把她们修炼之洞称为“三霄洞”。</h3><h3>《封神演义》中三霄大摆黄河阵,在甘,陕,川,冀等省区均形成“九曲黄河灯会”的民俗信仰活动。三霄仙姑既是婚姻之神,又是主宰子嗣之神。原题名为三肖洞,肖为误字。</h3> <h3>此为神话传说年画。利市仙官是民间流传的一位小财神,是赵公明的徒弟,名姚少司,在《封神演义》中被封为迎祥纳珍的利市仙官。“利市”,在俗语中是走运、吉利之意,又指买卖所得利润。利市仙官最受商人欢迎,每到新年,必将利市仙官贴在门上,以图吉利、发财。</h3><h3>画面中利市仙官手持官帽,招财童子手拿戏火珠的云龙,树上地上遍布金银财宝,正所谓“招财童子至 利市仙官来 “,象征利官进门,带来了无数财宝。</h3> <h3>此为祈福吉祥年画。一只羽毛艳丽斑斓的大公鸡想领赏吃虫子,正在“喔、喔、喔——“卖力地高声打鸣,鸡冠火红高耸,两只鸡爪十分粗壮有力。一个大胖女童正在给它喂虫子。她身后则是一株硕大的鸡冠花。作者的用意也就在这里:公鸡爪后面突出象脚趾一样很尖锐的部分叫做距,谐音“居“;公鸡鸡冠和鸡冠花谐音“官“;高声打鸣谐音“高升“。作者的用心可谓良苦!实际上,但凡要升官的,不用心思还真不行。</h3><h3>在年画制作方面,作者笔触工谨,设色大胆,浓墨重彩,构图简练,画面却十分红火,其中的寓意相当鲜明,达到了比较高的艺术水准。</h3> <h3>此为企盼“发财致富“的吉祥年画。画面中央为一个大型聚宝盆。聚宝盆里的大金钱写有“中华民国“字样,表明其出版时间为民国年间。画面人物不多但具有代表性:聚宝盆两旁各有一位财神爷,再两旁左为利市仙官,右为招财童子。</h3><h3>画面两旁还有大型的摇钱树,树上挂满金银财宝。聚宝盆上方是驾云而来的赐福天官。聚宝盆中有二位取宝神。整个画面简单明了,既有过年喜庆的气氛,又表现了人们企盼发财的梦想。</h3> <h3>此为企盼“升官发财“的年画。“加官进禄”就是晋升官位,增加俸禄,反映的是旧社会人们追求功名利禄的基本思想。升官发财,是旧社会人们追求的幸福,也是旧社会里人们生活的追求和愿望,所以年画中不乏这类题材。这一类年画常常使用“谐音取意”的方法,以某种实物来代替字义。如以“鹿”代“禄”,以“冠”谐“官”。</h3><h3>此图画中间是一男子站在一头梅花鹿前;图画的右边为一童子进献官帽;图画左边是一童子手举一枝花站在鹿旁。此年画正是采用“谐音”取意。</h3> <h3>此年画为张公百忍九世同居,唐高宗(李治)幸泰山,经山东寿张,宿于张公艺宅,问及张氏九世同居之本末,张公书“百忍”字以对。后人遂以忍字为处世秘诀。“忍为高”反映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传播,也反映了中国人民为人处事敦厚忍让的优良品德。图中画张公夫妇二人端坐案桌两旁,笑看厅前孩童嬉戏玩耍,一派祥和之象。此图题署年月为“丙午桃月”,乃绘刻于清光绪三十二年。</h3> <h3>唐朝太和年间,广陵人杨升养了一只犬,常常带在身边,喜爱的形影不离。一天,杨升喝醉了酒,睡倒在草丛中,有牧童烧荒,火借风势,烧近杨身。犬围着杨升大叫,杨升不醒。犬反复跑进附近的水塘沾湿身子,上岸来卧湿杨升身边的枯草,杨升幸免于难。画面题词写道:“杨升好犬传古今,狗有湿草报主恩”。</h3> <h3>此幅年画为成套灯方画中的一幅。表现文人学士于郊野据书案而坐,案上放置杯盂纸笔书籍等物。前方一童子在池边洗砚,引来一群游鱼,作惊喜状。画面上题句“洗砚鱼吞墨、预兆金榜题”。本画面以大片黑色表现天空,衬出题字,与人物形成鲜明对比,构图疏密相间,艺术上与明代书籍版画插图有一脉相通之处。</h3> <h3>孟浩然,湖北襄阳人,盛唐诗人。曾长期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进士不第,后常漫游湘闽等地,喜爱自然山水,诗歌中多吟咏隐逸生活或田园风光。本图为灯方画,表现雪天郊野,孟浩然骑于驴背兴冲冲的出游,他肩扛一只梅花,前后二童子相随,构图与《渊明爱菊》相同,推测还仍有《羲之爱鹅》、《周茂叔爱莲》等幅,合成为四爱图。惜已佚。</h3> <h3>此年画为神话故事中的王母娘娘,是住在西方的神仙,因为她长生不老,主妇女长寿,故被尊称为“金母”或“西王母”。《山海经》一书里,形容她是豹尾虎齿而喜啸的怪神。到《汉武故事》里,她被描写为一位年约三十,容貌无双的女神,她的蟠桃园,3000年结一次果,吃了后长生不死。这幅年画描绘了三月三日王母寿辰这一天,上洞八仙及各路神仙群仙祝寿的吉祥胜境。图中王母簪凤冠,穿天衣,手捧镇圭。旁有仙女擎障扇。王母的两侧是八仙。右边是口横长笛的蓝采和,手捧仙桃的汉钟离,身着朝带官衣的曹国舅和拄着拐杖的铁拐李;左边是身背宝剑的吕洞宾,手举花篮的韩湘子,怀抱渔鼓的张果老和手持莲花的何仙姑。前面是福、鹿(禄)、鹤(寿)和献上大盘仙桃的白猿。</h3> <h3>此年画故事见《说岳全传》。岳飞为著名的民族英雄,于宋宣和年中应募,因抗金有功,曾官至太尉,又授太保。后遭奸臣秦桧所害,入狱致死。孝宗时谥武穆。本图采用云、树、石和建筑物等将画面分割的办法,于一幅图中表现多个独立场景。图中各个场面按情节发展排序,计有:大鹏转世、枪挑小梁王、泥马渡康王、炮炸两狼关、岳母刺字、高宠挑滑车、梁红玉击鼓战金山、金兀术斩张邦昌祭旗等。</h3> <h3><h3>此年画为仲夏,天气酷热之时,瓜果成熟,瓜农采罢等待上市。忽一群小猴齐来瓜地,有的搬走一筐甜瓜,有的磨刀切瓜,有的钻进被窝里休息,看瓜小伙扬起棒槌欲打架势。但被小猴捉住手臂。刻画了猴子大闹瓜园的乐趣,众多儿童所喜爱看。</h3></h3> <h3>此年画故事见《洪秀全演义》。太平天国骁将张嘉祥诈降清营,清营将领向荣识破其谋,用反间计令太平军生疑,杀张眷属,张被迫降清廷。向以女妻之,赐名国梁,张遂效忠于清,并杀太平军猛将“铁公鸡”。</h3> <h3>此年画是农耕社会记录天气变化预卜庄稼丰欠的年画。上面的文字记载了旧俗中,九九八十一天过后,春风送暖,寒气全消,故称九九消寒,画面主体为三头六体、两两争头的娃娃构图,一方面表现了连生贵子、力争上游的主题,另一方面也有九子十成、祈盼丰收的美好寓意。同时人们寄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欠。</h3> <h3>图上年画一老汉推车贩卖草帽,途中遇到一群顽猴下山寻事,见老汉头顶草帽,群来效仿,竟将车上的草帽抢光。老汉捉住一只小猴举鞭要打,又被身后顽猴揪住小辫,令人发笑。过去行商小贩还没有自行车和三轮车的年代里,不但无利可图,反而糟蹋了原货,令人啼笑皆非。</h3> <h3>此年画是民间历画的一种,因图上印有春牛和芒神,故得名春牛图。图中芒神赤一足,履一足,《后汉书·礼仪志》载有:“立春之日,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和“立春祭青帝句芒”。春牛图由此演变而来。表现了人们心中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对丰收的希望以及未来美好的憧憬。</h3> <h3>这幅年画的寓意同春牛图相差无几,描写了春牛和芒神。图中芒神赤一足,履一足。画的四周刻画了十二生肖。人们用它来期盼来年的风调雨顺。并且上格每年要刻换一次,二十四节气以告诉人们二十四节气和历时。此贴于屋内。</h3> <h3>此年画为三猴烫猪,“烫”--- 四川话为“糊弄”、“整人”之意。画面上一张八仙方桌,三个猴子和一头猪围坐着正在玩纸牌赌钱。正当肥猪调戏侍女而分心之时,三个猴子乘机手上比划,桌下换牌,“烫猪”作弊。画面蕴含了人民群众朴素而鲜明的善恶观,体现了民间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一种道德戒律。</h3> <h3>这幅年画叫一团和气,又名和气致祥,源于苏州桃花坞,为桃花坞年画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画面用变形的手法将一儿童形象画成圆形,与当地的泥塑“大阿福”如出一辙,象征团团圆圆、和和满满之意。孩童笑意盈面,头束明代双髻发式,颈挂“长命富贵”锁,双手执打开的书卷,上书“一团和气”四字;画幅上方绘五只蝙蝠托匾,上有“致祥”二字。朱熹编《二程全书》:“谢道云,明道先生坐如泥塑人,及接人,浑是一团和气”。谓其人面目善和亲切,令人发喜。一团和气图案相传极久,都作团形人像,在以往建筑装饰和织物等工艺品,民间美术作品上都较常见。</h3> <h3>富贵荣华中描绘了一家人其乐融融打过新年的情景。画面左侧,男女老少,聚坐桌前,觥筹交错,欢聚一堂;画面右侧,老翁怀抱孙儿,其乐融融,反映了民间五谷丰登后的天伦之乐。画面中间绘有聚宝盆,象征财富不断。整个画面颜色浓郁单纯,对比强烈,十分醒目。</h3> <h3>画中绘有三个可爱的胖娃娃,一坐两立。怀抱寿桃的身穿绿衣,手举石榴的着红衣,中间一位捧着大石榴,盘坐于地,身穿紫衣,正一边手剥石榴,一边仰望红衣童子,二人相视而笑。几个孩童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石榴寓意多子多孙,桃子象征福寿吉祥。民间认为这两种果实可使子孙昌盛,长寿百岁。</h3> <h3>两个儿童身穿彩衣,双手各拿着钱串,戏逗金蟾,翩翩起舞,造型动态均、优美活泼。图中还点缀有葫芦、花、蝶及扫帚等物,明,刊目连劝善救母戏文中之寒山拾得谓:“人见蓬头赤脚,呼为招财利市”,此门画与之颇为吻合,可见在明清时刘海曾与和合二仙故事相互影响渗透。亦作单扇门上的小门画。</h3> <h3>传说明末人沈万三家境贫寒,但乐施好善。夜梦百余布衣苦苦求救。沈面对众人,无计可施。次日,见一农夫欲将囊中百余青蛙佐菜下酒。沈忽忆梦境,逐买下放生于家中池塘。众蛙逃生,欢声高鸣。夫人怨其多管闲事,十分不悦,不经意间,头簪掉入一破盆中,即刻变为大金条,二人惊喜。再放其他杂物皆变为金银、元宝,破盆变成聚宝盆,遂成巨富。此图宣扬怜贫济困,乐施好善,终有好报的因果思想。</h3> <h3>古时人们视鸡为神鸟、瑞禽,可驱邪降福。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 百鬼畏之”。图中雄鸡头耸红色高冠,体态英武健美,羽毛绚丽;童子身穿彩衣,戴金冠,系金项圈,手执牡丹花骑于鸡背上,健康而俊美。空中日月高悬,点缀如意、玉磬、荔枝。“鸡”“吉”谐音,“荔”“利”同音,寓意大吉大利,吉祥如意。</h3> <h3>三星指福、禄、寿“三星”。年画中,福星多为“天官赐福”形象,头戴天官帽,手抱如意;寿星长额白须,一手持仙杖,一手捧蟠桃;禄星作员外郎打扮,头插宝贵牡丹花,怀抱婴儿。三者代表了人们一生中祈求的最高愿望,下方又有一喜童,寓意“福禄寿喜”四者齐全。</h3><h3>民间相传有九路财神,分别是武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忠义财神关公、福德财神张福德、文昌帝君、智慧财神范蠡、民间财神沈万三、权贵财神蔡京以及活财神刘海蟾。在人们眼中,他们都是能带来荣华富贵的祥瑞之人,因此在民间年画中存在大量此类财神题材的作品。此图画各路财神汇聚一堂,送财送宝,体现了人们盼望发家致富、富贵满堂的美好心愿。</h3> <h3>沈万山,又名沈万三,元末明初“富可敌国”的江南第一富豪,为人好善乐施。这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传说他能点石成金,曾与朱元璋对半筑起南京城;又说他拥有聚宝盆,张三丰曾授以点石成金之术,后因冒犯了朱元璋之权威,将其抄家发配。在山东等一些地方,沈万山还被描绘成财神,张贴在各家的门户上,寄托着主人发家致富的愿望。图中画沈万三与各路神仙,有文武财神、和合二仙、柴王推车、利市仙官、刘海戏蟾等等,众人齐聚一堂,送福送财。</h3> <h3>民间年画中,以吏部天官、员外郎和南极仙翁集中在一起,题做“福禄寿三星”。因天官赐福于人间;员外郎无官职,空食俸禄;寿星是南极仙翁,主寿命长生。三者代表了人们一生中祈求的最高愿望。天官一般戴天官帽,手执如意;禄星则乡绅打扮;寿星一手持仙杖,一手托寿桃。有时还绘一喜童在前,凑齐“福禄寿喜”。道教又以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日,是日,天官偕利市仙官和招财童子下界降福。此幅将两组吉祥人物绘于一起,更添吉祥之意。</h3> <h3>摇钱树的来历,一般认为出自《三国志魏志》所引《邴原别传》的一则故事:一个叫邴原的人,在路上拾得一串钱,由于找不到失主,他就把钱挂在一棵大树上;随后路过此地的人,见到大树上有钱,以为是神树,于是纷纷把自己的钱也挂在树上,以祈求来日获得更多的钱,从此人们就形成了摇钱树的习俗。民间传说中,摇钱树是一种宝树,摇摇它便会落下金钱来。吉祥年画中常作“摇钱树”题材,反映了劳动者希望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愿望。</h3> <h3>年画中绘四位仕女与十六个孩童,即“四妃十六子”。四妃说法不一,或云黄帝的四妃:嫘祖、女节、彤鱼氏、嫫母,或谓帝喾四妃:姜源氏、简狄氏、陈酆氏、娵訾氏,或指初唐贵、淑、德、贤四妃。十六子为十六相或十六族的引申,指古代传说中的高阳氏的后代八恺和高辛氏的后代八元,或是舜向尧推荐的十六贤臣,因各有大功,皆赐姓氏,故称十六族,也称十六相。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十六子指姜子牙点将时的十六贤臣。因此“四妃十六子”不仅寓意多妻多子、多子多孙,还有望子成才,妻贤子孝的含义。</h3> <h3>这幅年画取自《风俗通义》:“俗说鸡鸣将旦,为人起居,门亦昏闭晨开,捍难守固,礼贵报功。故门户用鸡。”《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贴鸡与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由此可知,过去门上贴鸡画之由来久矣。此图鸡背驮一摇钱树,借鸡与“吉”的谐音,组成大吉大利的美好寓意</h3> <h3>年画《八美图》,讲的是方府之女昭容家人蒙难,丫鬟陪同昭容小姐到天齐庙上香还愿,向菩萨哭诉遭遇,恰逢皇太子乔装到庙,与太子邂逅,并感动了皇太子。太子命国舅爷去方府说媒,昭容小姐嫁给了皇太子并成为正宫娘娘。图中有文字说明。画面内容正是皇太子与昭容小姐邂逅情形。</h3> <h3>这两幅年画都为神话故事《济公全传》年画。其中《白狗代美人》这段故事讲的是陆炳文为讨好好色的王胜仙,逼着梅成玉嫁给王胜仙。济公活佛巧施法将白狗点化成妩媚多姿的美人,代替梅成玉上花轿,与王胜仙拜堂成亲。结果入洞房后,白狗现出原形,将王胜仙鼻子咬掉,对王胜仙的衣裳连咬带撕后,跑掉了。结果陆炳文偷鸡不成屎把米,害人终害已。画面中正是洞房之夜白狗现形的情景。《仝盟结拜》讲的是华云龙在西川作案多起,官府追查,只好离开西川,来到了江西玉川县,结识了当地英豪杨明。华云龙愿意痛改前非,杨明甚是高兴,撒帖请来众英豪庆贺,并喝血酒结拜。画面中正是华云龙与杨明喝血酒结拜场景。人称五鬼的开风鬼李兆明,云中鬼郑天福,鸡鸣鬼全德亮,蓬头鬼云芳,黑风鬼张荣坐在一旁。</h3> <h3>这幅为历史剧年画。《杨家将》故事之一。北宋时期,英勇善战的杨家将领兵攻打辽国,金沙滩一场激战,杨家将伤亡殆尽。杨四郎(延辉)被俘,隐瞒身世,改名木易,被招为辽国驸马。十五年后,辽国大将萧天佐摆下天门大阵于九龙山飞虎峪。杨四郎得知母亲佘太君和六弟延昭领兵前来,引起思亲之念,急欲探望老母,然因两国交战不得如愿。杨四郎思母心切,苦于无法过关,其妻铁镜公主谅其苦衷设计巧取令箭,助夫过关至宋营探母。其后,四郎又连夜赶回辽邦。萧太后得知真情大怒,欲将杨四郎斩首,经铁镜公主苦苦求情,才将四郎赦免。画中正是杨四郎叩拜母亲佘太君一幕。</h3> <h3>年画中一童子手推云辐两轮车,车上聚宝盆内堆满金银财宝,又有一童子肩负一双钱花卉随车而行。是两幅对称形式的童子门画。按《金陵岁时记》“门神条”中说:“内容各门不一,其制:老年者用推车进宝,四季平安。”得悉此图乃老年人内室门上所贴。</h3> <h3>这幅年画取材于戏剧故事《二进宫》,说的是明朝隆庆年间,穆宗驾崩,太子年幼,太子的外祖父李良就阴谋夺取皇位。他要女儿李艳妃把政权暂时让给他,说是等太子长大以后,再把国家还给他。有两位忠臣,一个是定国公徐延昭,一个是兵部侍郎杨波,他们看穿了李良的诡计,苦苦劝说李艳妃。李艳妃轻信自己的父亲,把两位忠臣赶出皇宫,让出了江山。李良大权到手,立刻露出狰狞面目,把女儿、外孙打入冷宫。后来,杨波、徐延昭调来军队,抓住李良。国家又回到了朱姓太子的手里。这个民间艺人创作的故事,情节完全是虚构的。但它让我们在今天能形象的看到封建社会的本质:国家是皇帝的私人财产。年画不失为一本好的“教科书“。</h3> <h3>这个为戏剧故事年画。《牧羊山》又名《朱痕记》、《双槐树》、《黄龙造反》、《朱春登舍饭》、《席棚会》、《壮丁荣归》,描写的是唐朝黄龙造反、富户朱春登一家悲欢离合的故事。唐时西凉节度使黄龙造反,朱春登代替叔父从军出征。春登婶母宋氏欲谋春登家产,宋氏内侄宋成又欲谋占春登妻赵锦棠。宋成假意送春登至军前,途中暗下毒手未果。宋成归家后,谎言春登已战死,宋氏逼锦棠改嫁宋成。锦棠不从,宋氏逐将其婆媳二人赶至山中牧羊。春登被害未死,战前立功,封为侯爵,衣锦还乡,杀宋成,询母媳,宋氏推说其母媳已死。春登痛不欲生,至坟前祭奠,并舍粥饭七日。适逢锦棠与朱母来此讨饭,朱母失手打碎饭碗,惊动春登,便唤锦棠进棚问话,春登认出锦棠手上胎记“硃痕“,夫妻团聚、母子重逢。画面正是朱春登询问锦棠一幕。</h3> <h3>此年画描述的戏曲故事《小上坟》,又名《丑荣归》。故事梗概是书生刘禄景告别妻子萧素贞入都赴试,许久不归。萧素贞误听传言,说刘禄景已经死在异乡,因此在清明这天上坟祭奠。正在哭诉之际,刘禄景却做官回家来,看见萧素贞此种情景,不敢相认,用言语试探,最后方才认出是妻子箫素贞,夫妻团聚。年画中正是刘禄景和公差回家,遇见萧素贞上坟的一幕。刘禄景(丑)穿红小官衣,戴圆纱,萧素贞(花旦)身穿孝服,一红一白,色彩非常鲜明。</h3> <h3>此为小说年画。《绿牡丹》一名《宏碧缘》,又名《四望亭全传》、《龙潭鲍骆奇书》、《续反唐传》、《反唐后传》。故事发生在武则天时期,将门之子骆宏勋偶然认识了卖艺女子花碧莲。花对骆一见钟情,骆却因已定亲而婉言谢绝。地方恶霸王伦及其帮凶贺世赖等因图谋不轨而多次加害于骆宏勋,幸得花碧莲之父花振芳和鲍自安等相助,除掉王伦等人,得以死里逃生,花、骆二人也有情人终成眷属。画面中有众义士花振芳、花碧莲、骆宏勋、鲍金花、鲍自安、胡琏、胡理、任正千、徐松朋、余千、巴信。还有恶人朱虎、朱彪、朱豹。</h3> <h3>此为民间传说年画。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个非常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忠厚善良的牛郎被兄嫂虐待并赶出家门,与心爱的老牛(老牛实为被天庭赶下凡的灰牛大仙)相依为命。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并生有一子一女。可是好景不久,王母娘娘拆散了这对恩爱夫妻。牛郎得老牛相助,拉着一双儿女去追织女,眼看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画面为天仙圣母划出天河,牛郎领着一双儿女与织女隔河相望,喜鹊来搭桥,周围还有北斗星等众星宿。</h3> <h3>此为民间传说故事年画。《续济公传》故事之一。《续济公传》叙述的是济公率领弟子,劝导一批忠臣后裔和江湖义士,严惩卖国投降的奸臣和皇亲国戚,平定“大狄国”的内患,以保南宋江山国泰民安的故事。狄小霞就是“大狄国”元命女主,狄元绍为其兄,刘香妙为其夫,他们狼狈为奸,恶贯满盈。济公巧施计法将这些山贼匪寇一举歼灭,为民除害。画面中郑飞、王通、一斗金、一枝花、狄元(狄元绍)、狄小霞、熊龙、邓虎等人一字排开,济公手持破蒲扇正在斥责刘香妙。</h3> <h3>戏剧故事年画。《三疑计》叙述明代守备唐通,聘请塾师王标教儿子读书,其妻李月英因塾师患病,恰逢唐通外出,乃命儿子将被衾送去,不料误将绣鞋裹在被中。唐通归家,到书馆探病,发现绣鞋,疑心妻子不贞。后经种种曲折,唐通才知是自己误会,向李月英百般赔礼,夫妻言归于好。这个戏原为秦腔,经荀慧生改编,又名《香罗带》。中国京剧院也加以改编,易名为《平地风波》。此图正是唐通(右)持剑逼李月英(左),夜晚往叫塾师(中)房门的一幕。图中持灯者为丫鬟翠花。唐通(老生)戴大叶巾,穿箭衣、马褂,挂宝剑,怒气冲冲;李月英花旦扮演(花衫兼演),一脸无辜,束手无策;塾师(老生)戴高方巾,穿褶子,扶椅而立,面显病容。画面构图简练,套印准确,形象生动。这些年画大都出自清代,或许小时候你家门上贴的就是这种,但是现在真的不常见了。</h3> <h3>农家祈福年画。年画上方原题:“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皇爷施耕牛。正宫娘娘来送饭,保佑黎民天下收。“这幅宣传年画是说皇帝亲自耕田,关注黎民百姓生活。北京市城南的先农坛就与这幅宣传年画的立意有关。北京先农坛是祭祀先农神的地方。坛为砖石结构的方形平台,南向,高1.5米。四面出台阶,都是八级白色石阶。坛北有五间正殿,在非祭祀日的时候供奉先农神的牌位。坛周围有护坛地600余亩。其中观耕台位于先农坛东南,方形台面,方石铺墁,周围有汉白玉石栏。东南西三面各有台阶八级。台前有一亩三分田地,是皇帝亲耕的地方。每年的仲春亥日,皇帝在先农坛行毕祭祀礼后,就去先农坛的观耕台亲自耕田,并观看王公大臣躬耕。亲耕礼毕,皇帝一行到成庆宫行庆祝礼,皇帝赐宴百官。</h3> <h3>祈福发财年画。年画上方原题:“张公十子住河南,十个儿媳不曾闲。称子花来齐下手,真工缘是家法严。纺棉织布,务正业,闺门和顺子孙同。学会张公治家法,过个财主宋犯招。买去这张画一挂,挣银钱。“画面上从纺纱开始,依次是织布、染色、裁剪等内容。妇女们干活聚精会神,孩子们穿插其间,气氛和谐,其乐融融。实际上,作者画了十三个媳妇形象,去掉三个重复的,正好是“十个儿媳“。年画构图饱满,人物比例协调,套印精确利落,制作技术十分娴熟,可供研究民间纺织手工业历史者参考。</h3> <h3>祈求风调雨顺好丰收年画。年画上方题词云:“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开春耕耩地,立夏锄庄田。芒种割麦子,大车往家搬。秋来菽谷熟,丰长太平年。勤俭务稼穑,乃里仓斯千。万宝告成庄农喜,风调雨顺乐尧天。“画面上依次画了耕地、耪地、下种、收割、运粮、送饭等农田劳作情景,再结合“立春“、“立夏“、“芒种“和“立秋“等农时节气应干的农活,简直就是一份农业生产日程表。整个场面先后有序,疏密有致,人物形象澹恬,色彩套印精确,人人喜闻乐见,确是在广大农村有着很大销路的年画品种。</h3> <h3>祈福发财年画。画面上方题有“顺口溜“,云:“河南有个沈万三,逐日打鱼在江边。打的鱼儿堆成垛,卖的银子成了山。龙王赐他盆装宝,富贵荣华万万年。“历史上确有沈万三其人,名富,字件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由吴兴(今浙江湖州)南浔迁徙至苏州周庄,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之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h3> <h3>京剧传统剧目年画,画的是《盗御马》和《连环套》里窦尔敦等戏剧人物。《盗御马》说的是:性情豪迈、粗犷彪悍的绿林好汉窦尔敦,人称“铁罗汉“,自幼霸占河间府,十数年前,因为不服黄三太指金镖借银两之事,两人遂商定比武较量。黄三太落败,便使暗器打伤窦尔敦。窦尔敦一怒之下,离开河间,来到口外连环套与贺天龙、贺天虎、贺天彪、贺天豹四兄弟结盟,并被立为首领,啸聚山林,广结绿林英雄。一天,窦尔敦探得太岁梁九章奉旨口外行围射猎,携有清帝恩赐一匹御马,名为日月追风千里驹。忆及前仇,窦尔敦便乔装打扮,下山暗入梁九章的营中,将御马盗走,并留下“盗御马者黄三太“的字据。梁九公失落御马,大为震惊,着即缉拿黄三太。但后查得黄三太确已于多年前死去,知为绿林中人所为,乃调黄三太之子、记名总兵黄天霸问罪,黄天霸据理以陈,奉命缉拿罪犯,限期破案。《连环套》的故事是:绿林好汉窦尔敦出身武林世家,自幼习武甚精,后又拜一尊佛海靖为师,得其真传,终于艺冠群芳,成为武林高手。他为人忠厚,性格直爽,讲究义气,侠肝义胆,虽身怀绝技,却并不欺人作恶,而是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因而深受武林人士拥戴,推举他为山东绿林道八大处总头领。然而,以十三省总镖局黄三太为首的恶势力却十分仇恨他,他们摆下八十一门英雄会,设计以暗器击伤果敢赴会的窦尔敦。为团结绿林力量,窦尔敦克服重重困难,投奔连环套,不料却遭寨主拒绝。然而,恰逢此时官兵围剿连环套,窦尔敦不计前嫌,全力相助连环套,以智谋与勇气大败官兵,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信任,被拥戴为连环套寨主,终使连环套日益强大,固若金汤。</h3> <h3>年画中画一大花瓶,瓶身饰以祥云花纹,瓶中插着枝叶繁盛的牡丹花。牡丹花雍容华贵,是富贵的象征,与花瓶组合在一起寓意“平安富贵”。花瓶两侧还绘有石榴、葡萄和鲜桃等,石榴和葡萄寓多子多福,桃子则代表长寿。在民间年画中,有大量此类吉祥年画,将各种花卉、果实、动物、器物等在画面上进行搭配组合,利用它们的谐音,形成各种各样的吉祥词语,如连(莲)年有余(鱼)、耄(猫)耋(碟)富贵、三阳(羊)开泰、福(蝠)缘(圆橘)善(扇)庆(謦)等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h3> <h3>此年画为聚宝盆,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个宝物。传说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原因是由于拥有聚宝盆。这个典故来自于清人周人龙的《挑灯集异》:“明初沈万三微时,见渔翁持青蛙百余,将事锉剞,以镪买之,纵于池中。嗣后喧鸣达旦,贴耳不能寐,晨往驱之,见蛙俱环踞一瓦盆,异之,将归以为浣手器。万三妻偶遗一银钗于盆中,银钗盈满,不可数计,以钱银试之亦如是,由是财雄天下。”图画一富贵人家,两位长者端坐堂前上位;厅堂中间有一聚宝盆,盆中堆满金银财宝,有一童子站立其上;两侧又各有数名童子,手持元宝、珊瑚、如意等吉祥之物;画面上方题“合家欢乐聚财府五代恩荣”,寓意世世代代富贵长存。</h3> <h3>传说中麒麟是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子嗣。晋王嘉《拾遗记》中描述,孔子诞生之前,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院。这个典故成为“麒麟送子”“麟吐玉书”的来源。图中画一童子骑在麒麟背上,一手执麒麟角,一手托一童子,另有一童子执旗站于其后。是两幅对称形式的童子门画。在门画中,颇多“送子”题材,常用来贴于新婚洞房或年轻夫妇的门上,体现了人们祈盼香火传承、早添贵子的传统心愿。</h3> <h3>娃娃莲鱼题材的年画,是杨柳青年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年画,也是流行最广泛的吉祥年画。画中娃娃的欢喜造型,源自宋代以来的娃娃画,丰腴可爱。莲花则寓意“连年”,鱼象征“多子”和“富裕”。此画表达了人们期盼连年富裕,多子多孙,幸福绵长的心愿。</h3><h3>画中绘有三个可爱的胖娃娃,一坐两立。怀抱寿桃的身穿绿衣,手举石榴的着红衣,中间一位捧着大石榴,盘坐于地,身穿紫衣,正一边手剥石榴,一边仰望红衣童子,二人相视而笑。几个孩童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石榴寓意多子多孙,桃子象征福寿吉祥。民间认为这两种果实可使子孙昌盛,长寿百岁。</h3> <h3>图中二个童子头梳髽髻,项系披肩,腰扎豹斑皮裙,披帛绕身,肌肤丰腴健美,手中各抱一侈口古瓶,瓶中插山茶、荷花。二人身姿回旋,两足起舞,生动可爱。花寓意荣华,瓶寓意平安,多贴于儿童房门或居室。企望家族年年无灾无难,儿童欢乐,生活幸福。</h3> <h3>富贵荣华中描绘了一家人其乐融融打过新年的情景。画面左侧,男女老少,聚坐桌前,觥筹交错,欢聚一堂;画面右侧,老翁怀抱孙儿,其乐融融,反映了民间五谷丰登后的天伦之乐。画面中间绘有聚宝盆,象征财富不断。整个画面颜色浓郁单纯,对比强烈,十分醒目。</h3> <h3>图绘一对金财童子,面容饱满,头束双髻,手捧铜钱、元宝,肩荷折枝牡丹和莲花,背向面首而立。牡丹为花中富贵者,莲花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此图借物抒情,寓意富贵廉洁、生财有道、四季平安。</h3> <h3>此为祈福发财年画。《万代长青宝》画的是两个胖童子,男孩用竹竿挑着一只宝葫芦,女孩双手各持一爿长满珍珠的蚌壳。青宝指“蚌长珍珠”。</h3><h3>《珊琥树金钱》画的也是两个胖童子:女孩用竹竿挑着一节珊瑚树,男孩手持一枚硕大的光绪通宝。两幅年画刊刻精细,彩绘艳丽,开脸贤淑,表情喜庆,看了让人的心情比较愉悦,制作水平还是比较高的。</h3> <h3>此为祈福发财年画。年画上题词“元宝助精神,净是有福人。驮来千倍利,金银满了门。”画的是一辆独轮车装满了金银财宝,两个大胖仙童一推一拉,推的是感到十分吃力,拉的是使尽了吃奶的力气。地上撒满了金钱、珊瑚。</h3><h3>整幅画面珠光宝气,喜气洋洋。从年画制作上看,雕刻和套印应该说质量还是可以的,只是手工着色的工序显得马虎潦草了一些,许多笔触没有到位,信手涂抹的地方不少。</h3> <h3>旧时,婚嫁之后,祈求早生贵子,故有“天仙送子”“麒麟送子”等吉语相传。此为“喜屏”,民间此类喜屏形式很多,虽然都出自年画作坊,但平日香烛纸马店里亦有出售,是一种长年供应喜事人家用的“喜画”。</h3> <h3>此为生活场景故事年画。赶脚,是我国旧社会普通百姓的代步形式,有的人以此为职业,画中的王小即是。二姑娘要回娘家,适逢六月里大热天,婆家二十里铺距娘家张家湾四十里路。路上雇了王小的毛驴骑着。他们通过讲价钱、拉家常,观景致及骑驴、抱包袱等情节,一路上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表现出两个青年人开朗、纯朴的性格和对生活乐观的态度。</h3><h3>其中也不泛王小想讨些小便宜的调皮、调侃和王小反遭二姑娘捉弄的机趣。画面内容正是二姑娘和王小讨价还价的情形。王小的调皮和二姑娘的严肃通过表情表现地淋漓尽致。</h3> <h3>画面一版两幅,内容相同。上有一骑马之车神手拿“大吉”文帖开路,后一吏卒高举“日行千里”三角火焰边大旗。下画一辆三套马车,满载金银元宝。过去远行或迁居时粘贴此于车棚,以祈平安。</h3> <h3>此为幸福吉祥年画。年画上方原题字:“渔家乐趣 甲辰中秋,仿梅花道人笔法于雪鸿山馆西窗。桐轩高荫章戏墨。“后钤“高荫章印“、“桐轩“两方木刻印章。画的是:柳枝轻抚,微波粼粼,和风送爽,芦苇簌簌,盆花暗香,木桥自横。两家渔民一天劳作以后,把船并排停靠在岸边。男人们在岸上围坐一圈,吃着河鲜,划着拳,喝着酒,气氛热烈。</h3><h3>他们的媳妇儿都在船上,这一个还在拎起锅盖,看饭熟了没,男人们的酒可是喝得差不多了,那一个正忙里偷闲忙不迭地与孩子亲嘴儿,旁边的猫咪忍不住回头偷看了一眼。船边挂的鱼篓仍然浸在河里,想必捕获的鱼是多多的。他们养的鸭子正悠闲地戏水。远处天水一色,大雁数行。</h3><h3>一个有趣的“闲笔“是:一根长长的竹竿,斜挑着一件大红的婴孩衣衫,晾晒在那里,仿佛高悬的酒旗幌子一般,发散出浓浓的平民生活气息。恬静的田园生活多么惬意!作者高荫章是年画画匠,也是国画高手。观此年画可见其盛名不虚。</h3><h3></h3> <h3>此为对称张贴的年画。两年画内容相同,细微差别在于人物手中所持花瓶中插的鲜花不同。一个是莲花,取谐音“连“,有连续,代代相传的意思。另一个是牡丹花,万花之首,寓含勇争第一,不断加官进禄之意。此类年画表达了旧时社会人们对官位的向往,希望子孙后代不仅要得到官位,而且要代代相传。</h3> <h3>(二)</h3> <h3>此为诙谐讽刺年画。</h3><h3>故事情节:作者的用意在年画标题中已经揭示得十分清楚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鸣锣开道,前呼后拥,真正是不可一世。画面画的是猴子,矛头直指人类社会官僚弊病,使人看后能够大呼痛快,痛快,痛快!</h3><h3>古时的讽刺年画还是有一部分的,但讽刺得如此痛快淋漓的还真是不多见。不知道真正耀武扬威的人看了这幅年画是作何感想!整幅年画中各猴的神情逼真,主题集中,套印准确,设色大胆,想象奇特,浓墨重彩,制作水平较高。</h3> <h3><b>价值连城的珍藏老版年画</b></h3> <h3>杨柳青《善扑营》</h3> <h3>清康熙制姑苏版《秋冬美境》</h3> <h3>杨柳青《天津电车》</h3> <h3>《山塘普济桥中秋夜月图》 神户市立博物馆藏</h3> <h3>《姑苏万年桥》(平江钦震版)</h3> <h3>《西洋剧场》 辽宁省博物馆藏</h3> <h3>“姑苏信德号”出品《麟儿吉庆新年瑞》(乾隆年间)</h3> <h3>《麟儿轩榻纳荷凉》苏州年画(乾隆年间)</h3> <h3>这些出自清民时代的年画,表现历史故事的同时,也体现了古时百姓的一种朴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帝王家事也好,布衣百姓命运也好,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就是一种记录,一种传播。这些古人的高超的绘画作品,也证明了古代的生产力是非常了不起。</h3><h3>或许现在人们已经不贴它了,不常见了。回顾它,也是一种学习了解文化历史的方式,因为它是中国年的不老图腾,虽然那个时代的年画作匠们做这些,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但是那种精业求精的工匠精神也随着年画作品得以传承发扬, 所以,才有了这些精美的艺术品。</h3><h3>(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