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前的水埠头--一个时代的回忆

在野

城里人,特别是现代的城里人,可能已经没接触过“水埠头”这个东西了,甚至连乡下来的人,都几乎已经很长时间没使用过“水埠头”这个词语了。 埠头,原来的意思就是码头。我们最先在文字里接触到的,应该是 叶圣陶 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里写的:“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 当在网上看到一张水埠头的图片时,还在想,这在文字里应该叫什么?遂想百度一下,但又不知该输入什么名称。就试试用自己的家乡的发音叫法(五邑方言)转换成拼音,打出来的文字就是“水埠头”,然后真的就能查到了。还奇怪了一下,怎么五邑方言跟普通话对这个的叫法是一样的? “埠头” ,加多了一个“水”,可能是更贴近生活语言,更通俗的说法。可能只是一个供人们在河溪边方便洗刷的平台,或小的船只停泊的小码头的叫法。在河溪边,用几块大的石头堆垒起来,或用长的水泥板,石板叠砌起来,一级一级的深入水中。 小时,家住在河边。离家最近的一个水埠头不过百米。在那条断桥旁的河水边。 那时,河可是我们小孩的天地。特别夏天,无论早上,中午,傍晚,我们玩耍都离不开这条河。游泳,戏水,摸鱼。那时还有好多不大的渔船从下游不知哪个地方上来撒网捕鱼,我们最喜欢的就是看渔夫们在水埠头靠岸,把收获的大小的鱼在水边整理,然后在水埠头边晒网的情景。 白天,水埠头一般都是女人们的天地。大早上,附近的女人们不约而同的,都来水埠头洗衣服,洗刷家具什么的。自然,这就成为了家庭主妇们闲聊家常,散布小圩附近的各家消息杂事的地方。 到了晚上,就是大老爷们的天下了。劳动了一天的老爷们,几乎都来这里洗澡。这时,又成了大老爷们大话西游的时候。 我们小孩,有时会静静的听大人们的说话。 这河段,这水埠头,早在六七十年前,在还没有公路的时代,是这一带运粮,运输货物到外面的重要码头。我们这个小圩那时可也是远近有名的热闹的圩集。 这些都是那时在水埠头听大人们说的。 后来,时过境迁,河水不再那么清澈,河道也改变了。 人们也开始用上自家挖的井水,再后来也有了自来水。 水埠头,也渐渐的冷清了许多。 逐渐的随着周围人家的出外发展,搬迁,水埠头就再也没什么人来了。 我们也长大了! 如今,“水埠头”的年代都离我们很远了。 或者,到真正老的时候,找一个地方泊水而居,有一个水埠头,炎夏在水埠头边大树下乘凉,或者生火做饭,或者约上几个附近的闲人,在水埠头边石桌上喝茶闲聊。河风拂面,杨柳飞扬。 那是不是也很好呢! 图片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