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迎喜神 文/陈广瑞

乐君翁

<h3> 四季轮回年复年,阴阳消长两重天。富贵荣华似云烟,魂消香断有谁怜。岁月无声平添了人生不尽的沧桑,时代的变迁淡忘了世俗民风,年关腊尽转眼即春,儿时的记忆历久弥新。忘不掉的乡村习俗-迎喜神。</h3><h3> 曾记的小时候,最有年味的要数是跑大年接财神,可接下来就是正月初一迎喜神了。</h3><h3> 经历了除夕夜熬年沉睡的困倦,初一早晨等人们起来就已经10点多了,急忙吃吧早饭赶紧准备迎喜神。那年头还是大集体农业社,年轻人们背上锣 鼓 镲,赶上牛马群,老年人们吆喊上羊群,大多是男人们,走在最前面的是,队长和村里懂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能人们,手里端着木制红油漆条盘朝着喜神所在的方位前行,也就是我们村东南滩,进入旷野以后,队长和几位老年人要举行礼仪。领头人先从木盘内取出各种祭物,呈品字形在地上摆供。然后用手垒三个小土堆,中间代表天神,左边代表地神,右边代表喜神。土堆上各插香三炷,敬黄表三张。大家三跪九拜,祈祷喜神保佑、出门顺利等等。年轻人和小孩子们则要鸣放鞭炮,家畜要任其自由撒欢奔跑。所有人还要放开嗓子,呐喊几声。爱唱的则尽情高歌。像赵来达老人,平时就很幽默爱说唱,这时更是手舞足蹈,唱着秧歌调,喜庆欢乐兴高采烈,真是人欢马叫、歌舞升平。迎喜神,若能惊起一只野兔或飞禽,则被看作最大的吉祥喜庆。回家的时候,老人们习惯捡根柴,取谐音财,意喻招财进宝。</h3><h3> </h3> <h3>迎喜神仪式结束后,牲畜放开自由觅食,人们还要敲锣打鼓说笑返回。把锣鼓器具放到队房子,我们一伙就都去贺双庆老人家,听他讲说迎喜神的根由。</h3><h3> 据老人家讲《封神演义》里武王伐纣,兵临城下将至壕边,纣王一看大势已去无有退路,在朝歌宫殿点火自焚,因为他一生爱美人不顾江山,在封神榜上被封为了喜神。后来人们为沾喜气就形成了迎喜神的习俗。村里娶媳妇也要让新媳妇上下轿时面向喜神,有喜神保佑喜事顺畅。喜神是按五个方位转,每天轮流在一个方位,五天一个轮回;另外喜神每天还有一个神态表情。</h3><h3> 据老人家讲喜神是天上的,要按六十花甲子天干推算才能知道每天在什么方位和什么表情。方位大致是这样的:甲己在艮乙庚乾,丙辛坤位喜神安;丁壬只在离宫坐,戊癸游来在巽间。表情是:甲己端坐乙庚睡,丙辛怒色皱双眉;丁壬吃的熏熏醉,戊癸游来喜笑谁?那四个方位都是四维位,就是在离宫一个隅位。离宫是喜神的舅舅家,每走到那就喝上酒了,所以就是醉喜神了。村里爱喝酒的朋友们一般就迎醉喜神,一年之中有喜神保佑喝酒不醉,能洋洋得意;大部分都是迎笑喜神,也有不管是什么喜神,每年正月初一就迎喜神。这些习俗各说不一,反正迎喜神是一致的。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村里就隔断了这个乡俗。至现在再也没看到迎喜神这个仪式了。</h3><h3> 过去虽然比较贫穷,全村200多口人,过年气氛非常浓郁红火热闹;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现在生活是富裕了,可当年那种过节热闹劲基本被淡忘,全村常住人口只有50多口,年轻人在外打工,有条件的都搬到城里住。悠悠岁月不尽的蹉跎,那些陈年旧事民俗佳节已被时代苍茫,不知何时再有从前的热闹往日的华锦?喜神喜神喜事临门,迎回喜神喜气蒸腾。</h3><h3><br></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