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trong><strong><br></strong></strong></h3><br><h3>孩子就像是一面镜子,父母是什么样,他就会学成什么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各种教养技能固然重要,但父母自身的素质修养才应是教育的前提。明智的父母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也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因为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h3><h3><br></h3><h3></h3> </h3></br><h3>最近,追了一部大热的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讲的是盛家一正妻二妾室及几个子女的事。</h3></br><h3>追着,追着,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儿:<strong>盛家的几个孩子的品性跟他们的抚养者高度一致。</strong></h3></br><h3>简单率直的正妻大娘子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如兰跟在自己身边,大女儿华兰送去给老祖母抚养。</h3></br><h3>明明是一母所生,但性情大不相同。小女儿如兰性情简单、率直可爱、撒娇任性、毫无心计,且有点口无遮拦,跟母亲简直一模一样。</h3></br><h3> </h3></br><h3>而从小跟老祖母长大的大女儿华兰温柔大方、思虑周全,有心机但不世故,为人处世与老太太一模一样。</h3></br><h3> </h3></br><h3>同样,盛老爷第二个妾室所生的女儿明兰在生母难产过世后,也跟着祖母生活。在祖母的耳濡目染之下,改掉了之前爱表现、口无遮拦的性子。在旁人眼里,她看上去柔弱无能,实则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懂得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沉默。</h3></br><h3> </h3></br><h3>明兰与华兰相似,都得了老祖母为人处世的“真传”。</h3></br><h3>再看盛老爷的第一个妾室林小娘所生的一儿一女——长枫和墨兰,林小娘为人阴狠歹毒、擅于算计和心计,宁肯陷害他人也绝不允许自己吃亏,教养得一双儿女也自私自利、工于算计、品行乖张,让人厌恶。</h3></br><h3> </h3></br><h3>养育者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在一餐一米、一朝一夕中,都被身边的孩子尽收眼底。待他日成人后,你会发现孩子和身边的某个人一模一样。</h3></br><h3><strong>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strong>曾告诫做父母的:</h3></br><h3><strong>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说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忧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的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strong></h3></br><h3>这便是养育者榜样的力量。</h3></br><h3>电视上,看过这样的一个公益宣传片:<br></br></h3></br><h3>大人闯红灯的时候,孩子也会跟着一起闯红灯;大人随地吐痰,孩子也会去吐。</h3></br><h3>我们总以为,教育孩子是口头上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殊不知,自己的言行举止,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h3></br><h3>心理学家李玫瑾说:“<strong>个性有先天的,而性格不是。</strong>”</h3></br><h3><strong>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strong></h3></br><h3>根据<strong>学习理论,</strong><strong>儿童行为的学习,是先看到范例获得信息,再在头脑中形成印象而习得。</strong></h3></br><h3>一岁半的孩子就开始有延迟模仿的能力。研究者曾记录一个女孩看见一个男孩生气地打狗熊玩具,几天后,这个女孩在没有诱因的时候,也打了毛绒玩具,模仿了那个男孩的动作、神态和语气。</h3></br><h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孩子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学习,因此榜样对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h3></br><h3>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父母无疑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h3></br><h3><strong>作为孩子的养育者,我们应该怎样去影响和引导孩子呢?</strong></h3></br><h3><strong>① 回应和尊重孩子</strong></h3></br><h3>心理学家武志红说:“<strong>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strong>”</h3></br><h3>孩子是通过养育者对自己的回应,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疼爱的。不管孩子说什么都被回应,爱才会在孩子和养育者之间,进行一个顺畅的流通:</h3></br><h3>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被尊重,即使被拒绝,孩子也明白,大人拒绝的是事,并不是不爱他;</h3></br><h3>即使犯了错,受了惩罚,但事后大人会解释,和他沟通,处处有回应,不打不骂地尊重孩子。</h3></br><h3>在以后的人生里,他才会学习到如何和别人相处:他会尊重别人,而不会一味迁就别人。</h3></br><h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明兰,纵然是一个好脾气,答应如兰的各种要求,做护膝、做炙羊肉。可是,当如兰要求着实过分,自己没有能力达到时,她也会断然拒绝。</h3></br><h3>这也正是老祖母对她的教育:凡事不逞强,也不必太委屈自己。</h3></br><h3><strong>② 规则是父母和孩子的行为准则</strong></h3></br><h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孩子来说,<strong>规则是在让孩子在最大的自由里懂得界限。</strong></h3></br><h3>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抢劫犯在被抓入狱后,要求见自己的妈妈。可是,当养育他长大的妈妈站在他的面前的时候,他却狠心地咬下了妈妈的耳朵。</h3></br><h3>满嘴鲜血的他,痛苦地说:“如果我第一次偷东西,你告诉我这是错的,也许,我就不会走到今天,无法回头。”</h3></br><h3><strong>没有规则,爱就成了害。</strong></h3></br><h3>小时候,有一次妈妈带着我弟弟上街,不知道什么时候,弟弟手里多了一个糖果。后来,弟弟交待,他是在一个糖果铺子上拿的。妈妈拉着弟弟把糖果还了,还道了歉。</h3></br><h3>作为偷拿东西的惩罚,弟弟的手被棍子打到红肿。同时,妈妈也惩罚了自己,因为自己作为家长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孩子。</h3></br><h3>这件事给我和弟弟的记忆特别深刻,他再也没有偷拿过家里和外面的任何东西。</h3></br><h3><strong>养育者遵守规则的行为,会让孩子看到规则是一视同仁,不为任何人而改变,内心的规则意识才会建立起来。</strong></h3></br><h3><strong>③ 独立,是养育者给孩子最好的爱</strong></h3></br><h3>爱孩子,不是把他们圈养在自己的身边,而是舍得让他们去经历和感受人世间的一切。</h3></br><h3>一味被庇护的孩子,哪来的独自行走的力量?</h3></br><h3><strong>孩子是养育者的“照妖镜”,孩子有多糟糕,养育者就有多不堪。</strong></h3></br><h3>一个骂人的孩子,他的身后一定站着一个出言不逊的养育者;一个不尊重别人的孩子,他的身后也一定藏着同样品行的养育者。</h3></br><h3>马伊琍做客《圆桌派》说:“我觉得孩子真的是天使,看见你有问题,她下来帮助你。”</h3></br><h3> <br><h3><strong>父母做好榜样的6个建议</strong><br><br></h3><br><h3>给孩子做好表率,的确是一项大工程,但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下面是我们总结的几个原则性建议:</h3><br><h3><strong>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的“父母”角色。</strong></h3><br><h3>父母跟孩子是独立的两个人,所以请不要固执于自己的权威;父母对孩子肩负有天然的责任、义务,所以请保持自己角色的成长,不要放弃了自己“教养”的责任。</h3><br><h3>生而不养,非父母。</h3><br><h3><strong>有话好好说,提前说。</strong></h3><br><h3>你可以不懂任何沟通技巧,但请别总是大呼小叫、动不动就厉声批评,再或者每每溺爱到完全对孩子的不合规行为不表态、不吭气,这都不对。</h3><br><h3><strong>如果你对孩子有期望,直接告诉孩子</strong>,这样孩子才能知道哪些行为父母更能接受,哪些不行。不要等孩子违背了你的意愿,上来就武断地批评他,这往往会让孩子找不到北。</h3><br><h3><strong>给孩子立规矩也是,提前告诉孩子,并跟孩子约定好。</strong><strong>孩子有问题行为,也请温和坚定地坚持你的规矩,而非失控式的批评打骂。</strong></h3><br><h3><strong>先听孩子说,我们再说。不唠叨。</strong></h3><br><h3><strong>遇到任何事,先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问问他们如何想的,再客观地给出你的想法,最后的决定请孩子自己做。</strong></h3><br><h3>不要总强迫孩子必须要听自己的,这往往没用,你知道的。分清楚哪些是孩子自己的事,比如吃饭、睡觉、写作业、玩什么玩具、上哪个培训班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大人都需要留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权利。</h3><br><h3>另外,没人喜欢听唠叨,孩子们尤其如此。</h3><br><h3><strong>注意自己的言行,你的孩子一直在观察你。</strong></h3><br><h3>若你希望养出一个快乐的孩子,你先学会快乐。若你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不怎么读书,别批评孩子不读书。</h3><br><h3><strong>享受任何一次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strong></h3><br><h3>若有一天,你的孩子再也不来麻烦你,那说明你的孩子不再需要你了——那些亲密的日子真的没几年。更为重要的是,那短暂的几年,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你爱孩子的话,请把最宝贵的东西——你的时间给他们吧。</h3><br><h3><strong>父母也是真实世界里头的普通人,不是超人。</strong></h3><br><h3>我们都是普通父母,也许大部分都只是在及格线以上。但不完美同时也意味着鲜活,有持续变好的机会。恰是那种充满希望的、持续前进的过程才最美。</h3><br><h3>所以,不要苛求自己,不要随随便便就内疚,并因此变得对孩子忽冷忽热,一会儿失控一会儿又过度补偿。这样不仅补偿不了,还会给孩子带去伤害。</h3><br><h3>要知道,作为父母你可以发脾气,可以出现错误,也可以在出了错误后跟孩子道歉。总之,事情的关键在于,意识到问题后,我们要有转变。</h3><br><h3>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h3><br><h3><strong>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strong></h3><br><h3>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不是银行卡上的数字,也不是一个远大的前程,而是让他成为一个阳光、自信、善良,会对别人笑,懂得伸手拉一把需要帮助的人,而又会停下来给自己拥抱的那个人。</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