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班万人”全国创意写作联盟“种子教师群”分享会(八)——一波三折编故事

警予学校

一、种子教师分享 <h3>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能够以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跟大家进行交流,实在是感到特别荣幸。虽然不曾谋面,但我依然很紧张。今天我分享的是《一波三折编故事》,我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主题是“编写童话故事”。说起童话故事,孩子们都很喜欢。但你真要他编写,那就不一样了,不知从哪下手去写。今天这堂课我来提供材料,我们一起分析,一起完成。</h3><h3><br></h3><h3>首先,就是我们所说的“导入”。我先会引导孩子们,问他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喜欢看童话故事吗,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什么呢。有的孩子就会说,我喜欢丑小鸭,我喜欢一千零一夜,我喜欢小绿人等等等等。先把孩子们这些兴致提高起来,然后就对他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自己编故事,而且还是一波三折的,那么谁愿意跟着老师一起去挑战冲关游戏呢,这样就自然到了“挑战第一关:我会看”。</h3><h3><br></h3><h3>在进行“挑战第一关”的时候,我先播放一幅画,画上有一只猫和一只小燕子。这时候我就带领着孩子们去观察,让孩子们看看在图画上看到了什么。孩子们这时候就会大声说——一只大花猫和一只小燕子。</h3><h3><br></h3><h3>在这个时候,第二个问题就产生了。我就会引导孩子们继续观察这幅图,并且来引导他们推测一下。这只大花猫和小燕子可能在什么时间、在哪儿、在干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孩子们去思考,让他们去分析。按照常理,小燕子本该在树上或者是屋檐上待着,那为什么就会掉在了地上了呢?又可能会有哪些原因导致的呢?掉在地上的燕子遇到大花猫,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发生呢?我们可以先猜猜原因,再猜猜结果。然后这时候我就会让孩子们把猜到的原因和结果写下来,也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之后再动笔把他们能够猜到的原因和结果都写下来,之后就会有小组代表分享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从孩子们分享到的原因和结果上,有孩子们这样说,小燕子被猎人打伤落下来了;有的说是学飞撞树,撞晕了;还有同学说风吹翻了窝;还有的同学说被妈妈抛弃了;也有小组分享说被弹弓打下来了;还有的同学说和小伙伴玩,被挤掉了等等等等,原因非常非常的多。原因多了,结果也会很多。小燕子被花猫吃掉了,猫和燕子成了好朋友,小燕子的同伴救了他,主人赶走了花猫等等等等,结果也非常的多。这时候我就会引导孩子们,这么多的原因和这么多的结果,原因多了就是多因,结果多了,就是多果,那么,合在一起就是多因多果。多因多果的出现,就是这部分的内容,习作的重点。我们先来分享一下第一种原因会出现哪些结果。这一节也是引导孩子们,在写作的时候要做到一波三折的去编写的过程。比如说第一种原因被猎人打伤落下,结果可能是小燕子被花猫吃掉了,也可能是猫和燕子成了好朋友,也可能是小燕子的同伴救了他,也有可能是主人赶走了花猫,有可能是猎狗赶走了花猫,也就是说一种原因能出现多种的结果。</h3> <h3>在给孩子们去读,第二种原因也会出现这么多结果,第三种原因也会出现这么多的结果。</h3> <h3>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很自然的去引导我们的孩子。把这些原因和结果对应起来,就能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比如说小燕子的窝被风吹翻了,他掉了下来,被花猫发现了,他们成为了好朋友。这时候孩子们就会特别的感兴趣,这种因果关系,那么我们很自然的就能发展到了第三个环节:“玩,挑战我会编”。就在这个时候,我就会对我的孩子们说,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对“因果关系”,尝试着把故事的前因后果讲清楚,比比谁编得最合理最生动。等一下孩子们都编好了之后,我就请大家分享一下,为了体现多因和多果,还有一波三折的编故事。那么我就会问问大家在这个故事中会不会出现多个原因,因为有的孩子他刚开始编写的时候,他虽然说出了这一个原因,很多种结果,但是一般写出来的都是一种原因和一种结果。为了能使故事编的更曲折,我们只有把这些多因和多果串联起来,导致一系列连环式的多个结果。在这个时候呢,我就会给孩子们展示一下我自己的下水文。那孩子们都看看老师编的这个故事与自己编的,有什么不同,那孩子们读完之后,他就知道老师的为什么这么丰富多彩。老师的编写的内容为什么这么这么生动形象了,因为在这篇作文里面,我编写了两种原因,四种结果。</h3> <h3>当孩子们读完这篇作文之后,我再次引导孩子,问他能不能像老师这样在故事中串联多个原因和结果呢。当时孩子们的兴致挺高的,这时候我们可以再来一次编一编这个故事,题材不限,可以是写事儿的,也可以是写童话故事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醒孩子们,我们在编故事或者是写一件事的时候,除了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如果能合理的安排做多的原因,结果。原本平淡的故事就会变得一波三折了。</h3> <h3>分享一下我们四年级的孩子和六年级的孩子,写的作文。</h3> <h3>在上面的是四年级的孩子写的,下面有两篇是六年级的孩子写的。同样是一个老师讲的,因为他们的阅读啊,思考啊,思维呀都不一样,所以六年级的写的比四年级的较好。</h3><h3><br></h3><h3>其实我一直以为,只有实践才能点燃创意,基于这样的引导呢,我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去创意。作为老师,我就做了一个欣赏者。</h3><h3><br></h3><h3>希望各位专家及老师们给我这样一位普通的老师合理的建议,这样我才能反思,才能进步,请大家今天的聆听。</h3> 二、教师讨论 <h3>海南黄恒宝:您听完了张老师分享的写事的多因多果,一波三折的分享,你在指导孩子写事,有什么好的办法呢?交流一下。</h3><h3>&nbsp;</h3><h3>甘肃王丽琴:感谢张老师的分享!当老师给了学生话题后,怎样能引导孩子打开思维,大胆想像?就是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推测画面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推测可能发生什么事,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孩子,或自己思考,或伙伴之间交流,碰撞出想像的火花,孩子们在交流中互相借鉴,情节就会充实起来,他们的想像有时很出人意料,但是,老师要给孩子们的引导让情节之间要紧密联系起来,地点的变化,人物的出现都要做好铺垫,语言要连贯,情节要细致,从张老师展示的孩子们的习作中能看出老师的习作引导很扎实,学习了!</h3><h3>&nbsp;</h3><h3>代利珍:非常感谢,我想投入时间更要去思考:如何引导极大激发孩子愿意写,因为愿意写就是一种能力。我记得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说过一句话,思想的丰富才是写作丰富的源泉。经常也会有人说这个孩子,因为他没有去经历过什么,所以他不会写。其实或者说多读书,如果盲目地多读书也没有效果。张老师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就如此多彩。然后我经常会跟一些朋友分享,说你看史铁生,他残疾以后就在那个地坛公园里面,身体也不能动,那他为什么能够成为作家,能够写出那么多的东西,是因为他的思想的丰富。所以我们在写作上有很多的误区,就是在这里,认为孩子一定要有丰富的生活,其实再丰富的生活,如果不去映照他,如果不用你的丰富的内心去观察它,这个生活对有些人来说,其实也等于没有生活过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一波三折的这个引导,就让孩子知道如何去丰富,怎么去丰富,这个张老师找到了一个关键点,也很值得我学习,虽然说我没有听得特别完整,但是,我刚看了一下,大致的内容和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也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呢,写和作是不能分的,写就是记下来,作那是创作加工,创造性的加工。所以我经常跟家长或者身边的朋友分享这样的一个观点。我们的语文课当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写作课。因为写,只是简单的写下,而作呢,是创造和加工。世界上有千万个妈妈,那千万妈妈创造出来的家的味道,就是每个妈妈用自己的手去创作的,都有每个妈妈的味道。我不能认为每个妈妈都做得最好吃,但是每个孩子心中妈妈做的菜就是家的味道。所以我们写作,我认为就是一种原创的,对家的诠释。你的教室,就可以成为孩子的世界,那你这个写作的话,就是一个成功的写作引导。我觉得做老师的,如果你活成了原创,你活成了精彩;孩子就活成了原创,活成了精彩。跟大家一起共享,也祝贺张婷婷老师,希望大家以后经常的交流,多思考。向长辫子老师看齐,因为她那么丰富,所以她的孩子学生精彩。</h3><h3>&nbsp;</h3><h3>云南刘慧芬: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波三折的故事最能吸引人。张老师引导学生挖掘故事的多因多果很有创意。但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引导孩子把众多的因和果一一对应,然后在每一个对应的因果中会发生什么样的情节呢?这个情节必须是起伏跌宕的,即一波三折中的“三折”。我认为这个是重点引导的部分。</h3><h3>&nbsp;</h3><h3>江苏谢静:一波三折,老师的作文教学观点抛出来之后,又非常适时地拿出来一篇下水文。这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引导作用。下水文中,小燕子掉下来又被树枝砸中,大花猫出现,这是↘︎。“我”的出现,拿树枝挥舞,情节开始上升↑。这时,“我”想到邻居爱猫,不敢动手,大花猫又靠近小燕子,情节又急转直下。接着大燕子回来了,啄大花猫,又有了转机。可是大花猫不怕,继续靠近小燕子,又开始出现危机。最后,妈妈做鱼,“我”用鱼接了燃眉之急,情节进入高潮部分。真的是一波三折。我觉得可以用图示,表现出情节的一波三折。谢谢张婷婷老师。</h3><h3>&nbsp;</h3><h3>山西李香玲:我曾经也指导孩子们写过一波三折,以莫言的《我为白菜狂的日子》为例,课后给孩子们事件让孩子们去想“波折”但是效果不太理想,主要问题就是孩子们在写事件过程时候画面感不够,感觉写事习作挺难引导的,谢谢老师今天的分享,又学到了不同的思路!</h3><h3>&nbsp;</h3><h3>宁夏伏伶俐:听了张老师的分享,有以下想法:老师要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故事,必须要修炼好自己的功夫,做好每一个细节。1.课前必须做充分准备:要让学生的故事“一波三折”,老师要提供图片或者实物等材料,并且要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打开想象。2.重视“下水文”的示范作用。给学生布置的写作,老师要提前写好“下水文”,一是感受作文的难易,二是写的过程中思考方法。老师的“下水文”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这让我想起于永正老师的话,他说:教学生写作文就好像叫人骑车,光讲要领是不够的,还要骑给他看。于老师的“下水文”《“高山流水”》教会学生用心感受和联想的方法;《春天的果园》教给学生“引用”的方法等等。于老师说“下水文”是教作文的“无言之教”。可见,有时候一篇“下水文”比生硬的讲解更重要。3.多读书,多思考。老师和学生都要广泛阅读,读书可以为想象力插上有力的翅膀。读书做到:一是读进去,读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一个角色,若果这个人是自己,会怎样做怎样想;二是读出来,合上书回味故事的精彩之余,追问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h3><h3><br></h3><h3>湖北余秀萍:听张老师的分享,从课例引申出的不是一个写作点的学习,而是从课例联想到写作课如何将写法指导贯穿始终,从兴趣入手,到故事多因的发散,到多果的呈现,将一波三折的转折点开发性地丰富进入学生的思维,落笔成学生的表达,发人深思,受益匪浅!</h3><h3>&nbsp;</h3><h3>江西李永斌:感谢张老师的精彩分享!这个多因多果有效地拓宽学生思路,学生很容易地搭建整个故事的框架,同时也发散了学生思维,避免了雷同文的出现。但我觉得要把搭建好的一波三折的故事写生动吸引人,关键还在于整个故事中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在习作指导或讲评中也要有所体现。</h3><h3><br></h3><h3>四川杨思:<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觉得张婷婷老师的课堂,显示了作为教师的我们由扶到放。先扶着孩子去怎么做到一波三折,再放手让孩子进行一波三折的创编。在扶一波三折的情况中,张老师借助自己的下水文给孩子做示范,用自己的下水文避免了雷同与模仿,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说自己一直在学习为什么没有进步,回过头才会发现,走了这么多路,我们一直照着别人的脚印前进,没有自己的主见与思想,这就是我们止步不前最大的原因。下水文有我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解,如果孩子多问你几个为什么?你可以轻轻松松的回答,加之,写下水文的过程中我们有了思考,可以预设孩子的情况,创设出更多的情况。</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如何做到一波三折,张老师分享的为多因多果,我在想多因多果在结合时能不能将两者本来不可出现在一起的原因又恰巧自然想象结合在一起,让读者读起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利用多因多果编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故事变得有趣,让作文避免雷同。</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其实谈作文教学,自己真的是纸上谈兵,很多都只是读过一些书,并没有真正进行实践,半年的教学让我知道,在教学这条路上不仅要摸爬打滚的实践,还要用一大堆理论和名师见解充实自己,感谢长辫子老师创建的群,能让我在工作之初就遇上这么多优秀的前辈,还能发发自己不成熟的拙见。</h3> 三、种子教师心得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