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2018年12月中旬的一天,李老师踏上轻快的脚步回到了他的家乡~阿拉善。</font></h3> <h3> 过了宁夏内蒙古交界的贺兰山三关,前面就是阿拉善。</h3><h3> 从阿拉善走过,必然受到阿拉善美食的诱惑。阿拉善羊肉,必定是阿拉善餐桌上的一道风景,也是阿拉善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之一。它和贺蘑揪面,沙米调和,凉拌沙杆,还有酸辣白菜,共同形成阿拉善餐桌上的五掛马车。品偿过阿拉善味道的,无不咂嘴揩油,坦胸扼腹,三呼过瘾,甚至把这种味道珍藏在记忆的最深处,刻骨铭心终生难忘。</h3><h3>阿拉善味道的美妙,就因为阿拉善地处贺兰山下,大漠边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大自然孕育的天然草场,养育着高原之上的各类生灵。就算自然条件如何严酷,人类都能以自己灵长类固有的智慧,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法则,解开适者生存的谜团,书写出薪火相传的生命答案。如果能在餐桌前细心品味,说不定我们还能咂嘬出小时候味道呢。</h3> <h3> 小时候味道,曾吸引阿拉善人千里迢迢,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贺兰山下,一跪不起。这是家呀,放逐生命的始发地。定远营,东涝坝,东大田,西花园,一个个灵动的符号,化作一滴滴思亲的泪水,这里有我们的父母,生活着我的同胞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因为阿拉善曾让祖輩们不再提心吊胆,深夜伏窗屏息,暗窥匪灯孤魂野鬼般在山下村口泯灭游移。阿拉善伸出贺兰山一样的双臂拥抱每一位涌来的游人,餐桌上不再清汤寡水地当镜子照的黑砂碗底,从浮现地油花仿佛能瞧见星转斗移。失散多年的兄弟,令挤在沙漠的窝棚里,含泪翻看自己的祖谱。兵荒马乱,让逃荒路上的人们能找到一处遮风庇雨的去处。人传,阿拉善是个端起碗就有饭吃的地方。于是人们冒死徒步横穿沙漠,拖家带口,含辛茹苦一路跋涉。</h3> <h3> 源头自然是甘肃。祖先们曾顶带花翎,长袍马褂,手握竹笔,千小心万谨慎,连自己也没弄清,哪个点写错了位置,或者哪一画多添了一笔,深更半夜枷锁木车,一路风景,一路眼泪,来到苍凉之地。其他京城同僚开始目光游移,腰弓背驼,面容憔悴。他们深知这种灾难谁也料不到哪天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皇城根下的忠心和战战惊惊的哆嗦,让学富五车的文人墨客们,放下身段,挽起绣腿,围着草湖好几圈,流浪在深山上,远看着几只绵羊,咩咩在褐石间乱蹿。他们突然眼放光亮,低头沉思半晌,又掉转回来,围住一堆石头翻看半天,曼德拉山坳里的冷风比刀刃还快,割得人脸上生疼。翻看不久,觉得意犹未尽,又四处搜索,发现了几枚残片。当他们从山上回到泥屋,这一切依旧是碎石一滩。他们也许琢磨岀了点味道,他们曾是京城有名望的文人学士,风餐露宿,东进京城。</h3> <h3>夜晚还是挺冷了。</h3> <h3>早餐,阿拉善烩羊肉。</h3> <h3>他说,这个可以天天有。</h3> <h3>鲜奶公斤8元。酸奶公斤5元。</h3> <h3>拜谒承庆寺</h3> <h3>这个也可以天天有。</h3> <h3> 不拙于谋生,不急于用世,不昧于尽忠,不淆于真知,不疏于自省,不怯于反叛,不袖手倚门。</h3><h3> 与万众欢愉而唯见我佛法相,与万世隔绝而唯如万神同乐。</h3><h3> 放眼足下,乐思天下,庙算时下,温如紫砂,清如冰寒,说说无妨。</h3><h3> 不为往生炫学,不为顽众鼓舌,不求天地放歌,说良知常识之史,道平和温故之情。</h3><h3> 献给仁义礼智信,</h3><h3> 温良恭俭让的朋友们!</h3><h3> 2018年吉祥如意!</h3> <h3>诗一首 </h3><h3>作者:李万福<br></h3><h3><br></h3><h3>是草原 等待雄鹰</h3><h3>从上空飞过</h3><h3>是沙漠 红狐拖着</h3><h3>脱毛的身影趟河</h3><h3>是小溪 梳妆的花朵</h3><h3>指缝流淌掉</h3><h3>青春的岁月</h3><h3>游动的群山</h3><h3>阿拉善的骆驼</h3><h3>就算卧着</h3><h3>也伸颈远望</h3><h3>天边移动的云朵</h3><h3>撕一块下来</h3><h3>拭干潮湿的眼窝</h3><h3><br></h3><h3>2019年3月25日 作</h3> <h3>阿拉善才子: 万福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