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之国探秘(上)

老猪

<h3>  近些年来我国旅游市场升温迅速,出国游更是十分火爆,但是我国的近邻缅甸却一直门户关闭,直至2018年3月才向国外开放旅游,所以绝大多数国人对这个与我国具有“胞波”之情的国家了解甚少,甚至有些神秘。经过一番研究我们选择当地“凉季”(缅甸属于热带气候)的今年1月7日-13日参加了7天6晚的跟团游,从缅甸的中部到南部,游览了曼德勒、蒲甘、内比都、仰光等地,行程约1500公里,时间不长,但也算是一次探秘之旅。</h3><h3> 缅甸是个佛教国家(小乘佛教),80%以上的人信奉佛教,行程和景点的安排大都与佛相关,还有部分自然风景和历史建筑。通过游览既了解了一些佛教历史文化也对现实社会有所感知,本篇上集是以佛教为主线的景点和体会,下集是其他景点和旅游感受。图为曼德勒省阿马拉不拉机场候机楼。当时气温约25度。</h3> <h3>  候机楼大厅里旅客不多,与去其他国家旅游差别很大。</h3> <h3>  景点1(以游览先后为序):千人僧饭</h3><h3> 缅甸人宗教意识很浓。每个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出家的年龄一般在10岁上下,出家时间可以几周,也可以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为僧。</h3><h3> 据有关资料介绍,曼德勒附近的马哈加纳扬僧院是缅甸最大的僧院,在此修行的僧人超过千人。他们按照教规实行“过午不食”和“托钵乞食”,每天第一餐在凌晨4点,第二餐在上午10点左右(游客可参观),此时上千僧人整齐地排成两排,托钵赤脚,目不斜视,手臂包裹在袈裟内,静默有序的缓缓前行,动作严格规范,场面颇为壮观。我们9点半到达僧院时有的僧人在洗漱,有的在打扫院子,有的在搬运餐食。</h3><h3><br></h3> <h3>  从右上方的挂钟可见,距离开饭的时间10点15分还有20分钟,路旁已站满了观光的游客,后来人越来越多到开饭时已达到拥挤的程度。</h3> <h3>  开饭时间快到了,年龄有大有小的僧人们陆续从各处走向餐厅。</h3> <h3>  这位洋女士好像在问问题。</h3> <h3>  因为下雨,排队的位置从道路改为餐厅走廊,一位指挥排队的僧人举着小旗引导并高声劝说拥挤拍照的游客让出入口。</h3> <h3>  僧人在这里汇集排队,穿白色袈裟的是进院时间不长的小学员。 </h3> <h3>  众僧人静静地耐心等候,互不交谈。</h3> <h3>  排队的僧人目光低近,表情严肃,默不作声。</h3> <h3>  心无旁骛,自有定力,不受干扰。</h3> <h3>  有的游客给僧人赠送自带的食品。</h3> <h3>  有的信徒将成叠的纸币依次发给排队的僧人。</h3> <h3>  一些着便装的信徒们自愿到僧院做饭和分发食品。</h3> <h3>  偌大的餐厅里僧人已坐好,饭菜已摆好,但十分安静。</h3> <h3>  互不交谈低头用餐。(现场仔细观察,用餐时4人为一组,荤素6个菜,外加饮料和水果)</h3><h3> 因为信奉小乘佛教的僧人是化缘乞食,无法挑选食物种类,所以缅甸的僧人可以食用荤食“三禁肉”。(三禁肉:该肉畜不是为了自己所杀,不是自己亲眼所见,该肉食不是为自己所制作)</h3><h3> 千人僧饭的规模和僧人的纪律、表情、僧饭和信徒们的行为等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h3> <h3>  景点2:固都陶佛塔</h3><h3> 曼德勒固都陶佛塔的意思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功德佛塔,于1857年修建完成,当时召集了全缅甸和东南亚共计2400余名高僧,召开了第五次修订佛经结集大会,最后将结集的三藏经等刻在729方云石碑上,建造成了珍存三藏经的大量佛塔。</h3><h3>  这些石碑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书”,它的规模是佛教世界绝无仅有的,据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阅读8小时,要读完这些“书”,共需要450天。图为佛塔院区入口。</h3> <h3>  柚木大门后长长的走廊。佛教认为,人脚上的鞋祙是不干凈的物品,所以进入佛塔院内必须脱鞋袜光脚而行,不管下雨路滑不管沙砾扎脚,也不管脚夲身是否干净,当时正值下雨堂内地面瓷砖有水很滑,尽管十分小心但还是有人摔了跤。</h3> <h3>  走廊尽头是许多鲜花簇拥的金佛。 </h3> <h3>  拜佛的缅甸盛装美女。</h3> <h3>  卖花的小女孩。(她脸上涂了一层淡黄粉,这是缅甸人就地取材,自制的一种物美价廉的天然防晒美容霜——黄香楝粉。这种用黄香楝树干研磨的黄香楝粉有防晒、清凉、消炎、止疼、防止蚊虫叮咬等作用。)</h3> <h3>  固都陶主佛塔,高57米。</h3> <h3>  旁厅也设有供拜的佛像,镶嵌玻璃的廊柱很漂亮。</h3> <h3>  主塔周围的小白塔群,共729座。 </h3> <h3>  每座小白塔内立有一座石碑。</h3> <h3>  石碑上面镌刻有密密麻麻的缅甸文经文,字迹很小,但观后心感震撼。</h3> <h3>  塔间的几个人是一对新婚男女及家人,请佛为他们的婚姻作证祝福。</h3> <h3>  景点6:阿瓦大金塔</h3><h3> 第二天上午利用参观玉石店剩余的时间到旁边的曼德勒阿瓦大金塔自由行半小时。 图为阿瓦大金塔(正面)。</h3> <h3>  大金塔侧面。</h3> <h3>  导游不在,不知道这些狮身人面塑像是不是佛,他们的作用是什么?</h3> <h3>  在塔院周围有数十座残破的小佛塔,估计时代已久远。</h3> <h3>  从曼德勒乘大巴奔赴蒲甘,沿途村镇几乎都可以看到佛塔(车拍)。</h3> <h3>  在一个村镇路旁有一幅数位僧人照片,导游解释说照片显示這些僧人已经修行成较高的等级,比如罗汉,他们在此向公众表示将在某时某地修一座佛塔,希望信徒们捐赠钱款。</h3> <h3>  景点7:瑞喜宫佛塔</h3><h3> 经过4个多小时300多公里行程到达蒲甘。瑞喜宫佛塔是蒲甘地区最古老的佛塔,公元1031年由阿奴律陀王始建,1090年由其子江喜陀王建成,是一座全部用巨石块砌成的佛塔,塔高48.8米。此图为塔院入口。</h3> <h3>  佛塔正面,不能登塔,不知道台阶是通向塔台还是里面?</h3> <h3>  院内很大,可以步行环塔一周。</h3> <h3>  佛塔侧后面,在这里能够拍到佛塔全景。</h3> <h3>  佛塔与配殿。</h3> <h3>  前来拜佛的缅人。</h3> <h3>  瑞喜宫佛塔周边的小佛塔。</h3> <h3>  景点8:蒲甘塔林。</h3><h3> 蒲甘的晨曦,地面湖边和天空热气球中众多游客等着观赏蒲甘独到的日出美景。</h3> <h3>  群鸟也加入了迎接旭日的行列。</h3> <h3>  公元11世纪初叶,阿奴律陀国王在蒲甘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包括缅、掸、孟等民族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于1044年定都蒲甘,这就是著名的蒲甘王朝。蒲甘从此成为蒲甘王朝历代君王的都城,前后长达240年之久。国王虔诚敬佛,大建佛塔,据说在这200多年间建造1.3万多座佛塔,故有“万塔之城”的称号。近代以来,由于缅甸政治中心南移,数次战争的摧毁以及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入,蒲甘的佛塔遭到严重破坏,到1973年普查统计,尚存2217座。这些尚存的佛塔,在1975年的一次地震中又受到不同程度损坏。有资料统计缅甸全国建有佛塔446.7万座,是名副其实的“佛塔之国”。 </h3> <h3>  淡淡的晨雾中远眺一座象山一样的大型佛塔。</h3> <h3>  佛塔分布很广,坐着小马车游塔林,又颠又晃,“走马照塔”不容易。</h3> <h3>  只看外观,不知其名,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佛塔令人目不暇接。</h3> <h3>  蒲甘古城城门。</h3> <h3>  景点9:瑞山都塔</h3><h3> 据导游介绍,瑞山都塔是蒲甘地区保留最完整的大型古砖塔,塔高50米。</h3> <h3>  佛塔全景。瑞山都塔在1975年地震中震掉了塔刹,事后换了一个新的,原先那个供在塔南边的院子里面安放着。瑞山都塔下面的有座长条状的平房,里面有尊很大的卧佛。</h3> <h3>  登塔台阶很陡,近45度坡,原来允许登塔,后来发生了游客坠落事故,就关闭了登塔通道。</h3> <h3>  院内卧佛,估计长约20多米。肚子里原藏有珍宝后来被盗。</h3> <h3>  缅甸天气炎热,人们饮水量大,信徒们积德行善,在人多的地方设置饮水罐并勤添勤换保持新鲜,免费提供给需者饮用,图为在瑞山塔院内设置的水罐,水罐有盖,盖下有碗,方便自舀自饮。</h3> <h3>  景点11:仰光黄金屋</h3><h3> 仰光“黄金屋”即波德通宝塔,是一座古老的佛塔,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缅甸知名佛教博物馆,该塔于1949年重建,塔内以缅甸八种生肖建成八角星状,内壁贴满了金箔,壁龛内供奉有佛祖一根头发。据传,当年从印度护送圣物到此的千名僧人也葬在这里,故又名“千佛塔”。图为黄金屋入口。</h3> <h3>  满屋尽是黄金甲,贴上去的都是真金。</h3> <h3>  屋外佛堂内也是金碧辉煌。</h3> <h3>  靠近佛像处设有栏杆和标识,女性不能入内,看来佛对女性是有偏见的。</h3> <h3>  两个姑娘在栏杆外静坐,手捧书本,是诵经还是祈福?</h3> <h3>  玻璃罩内是一支镶满宝石的圣物。</h3> <h3>  佛塔院内全景,主佛塔的外表面正在维修。</h3> <h3>  上图左边殿内供奉的金佛。</h3> <h3>  殿外露天的大金佛则被很高的玻璃房罩着。</h3> <h3>  院内的其他宣扬佛教的若干组佛像之一。</h3> <h3>  在院内小佛塔内拜佛的僧人(右半图)。</h3><h3>  跪拜佛像祈福的女信徒(左半图),仔细看信徒拜佛时脚趾不得指向佛像,否则是不敬。</h3> <h3>  用于敬佛的芭蕉与金萡椰子,但不知是什么涵义。</h3> <h3>  景点12:仰光瑞光大金塔</h3><h3>  瑞光大金塔位于仰光市北茵雅湖畔的圣丁固达拉山上,是仰光的最高点。巍峨壮丽,金光闪烁,与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一起,被誉为“东南亚三大古迹”。</h3><h3> 大金塔建于18世纪,主塔四周环墙,开南北东西四处入口。南门为主要入口,现备有电梯供游人使用。登70余级大理石阶梯,抵达大塔台基平面。大金塔底座围长432.8米,高99.4米。四周环围着64座姿态各异的小塔。基座内设有佛殿,供奉玉雕佛像,外设4门,每座门前各有一对石狮。</h3><h3> 全塔上下通体贴金,加上4座中塔、64座小塔,共用黄金7吨多。在塔顶的金伞上,还挂有1065个金铃、420个银铃,上端以纯金箔贴面,顶端镶有5448颗钻石和2000颗宝石。图为大金塔远景。</h3> <h3></h3><h3> 图为通往塔基的南门通道和电梯。</h3><h3> </h3> <h3>  各型各色佛塔连连,在蓝天白云下金光闪闪,美不胜收。</h3> <h3>  这方塔上绘制的数十幅图画不知包含了多少佛的传说和故事。</h3> <h3>  堂内拜佛的信徒很多,男在前女在后。</h3> <h3>  用清水浇注佛身是敬佛和祈福的举动,图中青年男女正在浇水洗佛。</h3> <h3>  抓拍的缅甸女子。</h3> <h3>  拜佛用的灯碗。</h3> <h3>  在缅甸拜佛不烧香而是点蜡烛和献花或果品,图为两位老年妇女点蜡拜佛。</h3> <h3>  小塔中的释迦牟尼金佛。</h3> <h3>  佛堂中用翡翠镶嵌的立柱。</h3> <h3>  一队手捧敬品拜佛的信徒。</h3> <h3>  堂内卧佛。</h3> <h3>  大金塔基座上的瓷砖也都是故事。</h3> <h3>  大金塔外表也在维修,未见真容,很是遗憾!</h3> <h3> 拜佛信众。</h3> <h3>  三个和尚一个尼姑。</h3> <h3>  大金塔前合个影,老夫老妻不老情。(根据佛塔管理规定,参观者不得穿短裤或紧身裤入内,所以两位女士都买了一件“笼基”包在了身上)虽然参观时间1个半小时,但仍是走中观佛的状态,我估计,仔细观看需要1天时间。</h3> <h3>  苏雷宝塔位于仰光市中心,塔高46米,塔身镀金,塔基呈八边形。宝塔因内有大金塔所在圣山的保护神苏雷的泥像而得名,塔内存有佛舍利。这是此行观看的最后一座大型佛塔。</h3> <h3>  苏雷塔路旁化缘的小和尚,他是佛教的继承者,也是佛塔的守护者。</h3> <h3>  一路佛塔一路行,对佛塔在缅甸的地位也有些初步的认识:1、佛塔是佛教信众中的圣地,它是存放佛界圣物的场所,是佛的化身,是信徒心灵的寄托,佛塔到处都有,佛亦无处不在;2、建佛塔是信徒积功德的最高境界,许多信徒一辈子的最终目标就是建一座佛塔,有钱人独家建,穷人们集资建,僧人们募捐建,以求此生能遂愿;3、日常遵循教规,感受清苦,敬佛拜佛,贴金献花,交心祈福造就了缅人特有的人生理念和生活方式。佛塔之国的历史和现实见证了缅甸国民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人有了信仰人生就有了方向,就会为之矢之不渝地追求,就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命运的安排;人有了信仰就有了行为的准则,就会按照崇尚的信念和方式对待社会和他人,积德行善,律己助人,这对于缅甸这个经济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国家的社会安定和谐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上集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