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藏品丰富、种类繁多、世界罕见。其最早可追溯到1753年,汉斯(HansSloane)爵士是当时一位著名收藏家,1753年去世后留下个人藏品达71000件捐赠给国家,于是英国国会通过公众募款筹集建设博物馆的资金,最终于1759年在伦敦市区蒙塔古大楼(Montague Building)成立了大英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到19世纪初,蒙塔古大楼不敷使用,1823年决定在蒙塔古大楼边建设新大楼。主体建筑由建筑大师罗伯特·斯默克爵士(Sir Robert Smirke)设计,为英国新古典建筑风格,建筑正面中央采用古希腊神庙的形式,立面两端向前突出,整个正面由44根爱奥尼克式柱构成的柱廊结构,比例尺度严格参照雅典卫城上伊瑞克提翁神庙的柱式。大楼于1847年完工,之后蒙塔古大楼被拆除。</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目前馆内拥有藏品1300多万件。</h3> <h3>大中庭(Great Court),位于大英博物馆中心,由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于2000年12月建成。目前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广场顶部由2436块三角形的玻璃组成。</h3> <h3>中国馆(33号展厅),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展厅,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流失的文物多达164万件,分布于世界47家博物馆中,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大约2.3万件,在中国馆陈列有2000余件,大英博物馆在此对中国文物介绍的第一句话:“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这里的每件藏品价值连城,然而陈列于此无任何的经济价值,但它的价值体现在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递给世界。</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辽代三彩陶塑罗汉像,雕塑于辽宋之际,代表唐代以来雕塑写实最高成就,堪称后人无法企及之典范的宗教美术巅峰作品,其艺术价值丝毫不亚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杰作。辽代等身三彩罗汉像总计16尊,密藏于河北易县一个名叫睒子洞的山洞里,20世纪初被盗运出境散布于各个国外博物馆中。这尊是迄今仅存于世间的11尊之一,以结禅定印的一双手塑造得尤为出色,就艺术成就而言,比之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的那双倍受推崇的手亦毫不逊色,堪称绘塑双璧。其衣料的质感、肌体的结构都得到近乎完美的表达,甚至袈裟上的纹路随衣褶的起伏而作相应的变化。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在小乘佛教中是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证得此果就已能脱离了六道轮回,进入享诸乐而无诸苦的极乐世界。教化众生,普渡群迷乃是自觉、觉他的菩萨应负的责任。这尊罗汉像呈蹙眉沉思状,是对现世苦难的反省,对芸芸众生的怜悯?在辽代艺术家看来,罗汉不应只是独自享受智慧带来的法喜,更应是承宣佛法,自渡渡人,精进不懈的“准”菩萨。</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唐墓葬陶俑,体型高大,造型完美、釉色鲜亮、组合丰富,12只栩栩如生的陶俑,分成六对,两两并列,排成一队,最前方是一对兽俑,夸张的半人兽造型,头长角身长翅,是队列中领头的神兽;其后是一对人形俑,外表特征深受印度的影响;再后一对是两位拘谨严肃的一文一武官员,双手交叠,恭敬站立,他们将履行特殊使命,起草墓志,呈交阴间判官;列队最后人物形象是两位马夫,其身后是两匹良马,一匹乳白色带黄绿斑点,一匹通体棕色;最后是一对双峰骆驼,头向后仰,做嘶鸣状。这组陶俑来自河南洛阳唐朝名将刘廷荀(卒于公元728年)的墓穴,可能放置于墓穴入口处。刘廷荀曾任忠武将军,官居正四品上阶,以72岁高龄去世。据说这是洛阳唐代随葬有三彩器,品级最高的官吏墓葬。流行于唐朝的陶器,常用三种基本色(黄绿褐),以其造型生动逼真、色彩艳丽、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在唐代形成其特点而被后人称为唐三彩,古人多用之殉葬。</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青铜双羊尊,商代,高43.2厘米,铸造于公元前13-12世纪。尊在商周青铜礼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主要的盛酒器之一。这件尊形状为两只背部相连的公羊,双羊各探向一方,羊角弯曲,羊背相连托起尊筒,四只羊腿被巧妙地用作支撑。柔和素雅的铜绿,四平八稳的对称,纷繁复杂的纹饰,厚重拙朴的质感,赋予了双羊尊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魅力。</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红陶碗及双耳尖足罐(Earthen Ware amphora and bowl),距今已有约6500年历史,来自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黄河谷中的一个典型母系氏族公社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出的一种崭新的东西。在半坡文化中,陶器的使用在当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制作技术上已采用了横制法和泥条盘筑法,并逐渐以转动的轮盘修整器口器形。</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唐代螺钿铜镜,螺钿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的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这种工艺在唐代达到了高峰。</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瓷枕,中国古代夏令避暑的寝卧佳品,又是雅俗共赏的工艺品。以其独特的造型,丰富多彩的装饰题材和多种多样的装饰技法而独具艺术特色,在陶瓷史上占有独特地位。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其“玉枕”就是瓷枕。照片中,上为金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画长方形枕,枕面为骑士驰骋于山河间。中为元磁州窑白地黑花“昭君出塞图”长方形枕,枕面为昭君出塞图。下为元磁州窑白地黑花庭院人物画长方形枕,枕面是两位僧人在松柏掩映的古寺台阶下交谈,右侧一位行者手挎提篮向寺庙行来,赶路的形象被描绘得十分生动,其前立面绘有老鹰俯冲猎兔的场景。</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瓷枕,左上:宋磁州窑白釉黑剔花熊纹如意形台座枕,如意形枕面上一只黑色憨熊,身朝左方,下肢着地,两只前爪撑在一棍状物上,脖子系一粗绳,拴在不远处的矮木桩上。下中:宋磁州窑系白釉划花珍珠地鸟纹腰圆形枕,腰圆形,枕面一鸟,看似鹌鹑,两侧各有一只高高向上的蕨草枝叶,纹饰之间充满珍珠地纹装饰。右下:宋金河南窑口珍珠地划花人物纹如意形枕,枕面如意形,其上四个人物,一手持剑一手拿鞘,发型、衣着各异,似为捕快,在人物纹间填满珍珠地。左下:北宋鲁山段店窑白釉划剔花“家国永安”铭元宝形枕,枕呈元宝形,枕面装饰分三个区域,中间刻出双钩文字“家国永安”,右侧划出“元本冶底赵家枕永记”,左侧划出“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画”字样,枕墙中间剔刻扁菊花纹。“熙宁四年”为1071年,此枕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件纪年珍珠地划花瓷器。</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宋金磁州窑系白地黑花“风花雪月”卧婴枕,女婴头枕长条圆形枕,枕两侧呈铜钱形,巧妙地构成枕中枕的效果。女婴右手托腮似在遐想,左手搭于胸前,身穿饰有黑边的白色衣袍,衣上绘有两朵大型的五瓣花。枕面呈如意形,其上墨书有“风花雪月”,字体娟秀飘逸,充满民俗文化气息。</h3> <h3>埃及馆,埃及是一个历史和文化悠久灿烂至足以傲视天下的国家,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000年,而象形文字也创造于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艺术品是大英博物馆最富盛名的收藏,馆内收藏文物达7万余件,仅次于开罗的埃及博物馆,其藏品中有为数众多的木乃伊,木乃伊是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据说其数量远超过埃及博物馆。种类丰富,绝大部分被包裹完整并施以彩绘,也有少数没有包裹完全暴露的木乃伊,除了成人木乃伊还有儿童和动物木乃伊。英国人常说:“如果是为了看木乃伊而去埃及旅游,那就放弃吧,我们这里比埃及陈列的文物多得多。” 到埃及金字塔是看不到木乃伊的,想看的话,到大英博物馆来。</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古埃及带彩绘棺木的木乃伊。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灵魂通往永生的过程,另一段人生旅途的开端。古埃及人相信灵魂是永生不灭的,只要身躯保存完好就能复活,因此他们将亡者制作为木乃伊,等待灵魂返回躯壳,走向比今生更美好的永恒。这种古老的生死信仰与墓葬习俗远不同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基督教的灵魂回归,即使从现代眼光看来也是神秘且独特的。</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古埃及木乃伊,没有棺木,旁边是电脑断层扫描成像。制作木乃伊始于公元前3700年。</h3> <h3>福尔摩斯博物馆(The Sherlock Holmes Museum),位于贝克街221B号,这幢乔治式房屋建于1815年,小说《福尔摩斯》描写的大侦探于1881-1902年居住于此。房屋按照小说中的情景来布置,完整复制了福尔摩斯的用品,并用一些蜡像来展示小说中的情节。作者柯南道尔借这幢别具一格的房子作为小说背景,而小说中的大侦探让这幢房子别具生辉,这是一所为纪念从未存在过的人而设立的博物馆。</h3> <h3>福尔摩斯雕像,耸立于贝克街地铁站口(Baker Street)</h3> <h3>卡那比街(Carnaby Street),位于伦敦西敏市苏豪区(soho),邻近牛津街(Oxford St)和摄政街(Regent St)。一条伦敦著名的商业步行购物街。上世纪60年代名声显赫,在英国人眼里,那时的卡纳比街是时尚和音乐的发源地。1957年,为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设计白色男女礼服的时装设计师John Stephen将他的男士服装店(His Clothes)开在这条街上,成为这条街上第一家服装店,继之许多独立设计师在此街开业,非同寻常的服装设计让人们走进时尚。对于时装而言,它意味着迷你裙(mini-skirts)和紧身衣(coloured tights)的回忆。英国人称这个时期为时髦放纵的60年代(the Swinging Sixties)。这条街也是披头士(the Beatles)、滚石(the Rolling Stones)、性手枪乐队(Sex Pistds)、Jimi Hendrix等英国摇滚界的传奇人物的聚点,由此这里被公认为摇摆的60年代(the Swinging Sixties)的标志之一,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的伦敦。由此精神基奠,街边小店更是小众独立、另类反叛。这条街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洗礼,早已褪去“Swinging Sixties”的狂放和激情,取而代之的是摩登、精致、品味、质感、趣味、复古、独创、个性、风情...一个绚丽多彩的时尚聚集地。</h3> <h3>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广场中央两个花形喷水池,右侧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通过海军拱门(Admiralty Arch)到林荫路(the Mall),直通向白金汉宫。</h3>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上的</span>纳尔逊纪念柱(Nelson’s Column),顶端纳尔逊铜像,头戴船形三角帽,身穿燕尾军服,左手持剑,身后一堆缆绳。柱基座四面嵌有四幅青铜浮雕,记录纳尔逊一生中最为人熟知的战役:圣文森特角战役、尼罗河战役、哥本哈根战役、特拉法加战役。这是正面,描绘的是在特拉法加战役中纳尔逊被法国枪手击中的场景。</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上四个雕塑基座之一,英王乔治四世(King George IV)雕像。</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上四个雕塑基座之一,查尔斯·詹姆斯·纳皮尔(Charles James Napier)爵士雕像,19世纪英军将领,在征服印度的战争中战功卓著,曾任英军驻印军总司令。</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上四个雕塑基座之一,亨利·哈维(Henry Havelock)爵士雕像,驻印军的将领。</h3> <h3>查令十字路(Charing Cross Road),伦敦市中心的街道,著名的书店街,为伦敦城中旧书业的集散地,汇集了城市中大部分的二手书商和二手书店,以其全世界爱书者的朝圣之地而闻名于世。因通往查令十字火车站而得名。查令十字(Charing Cross),于1291-1294年间国王爱德华一世为纪念王后艾琳诺(Eleanor),在她的尸体被运往伦敦沿途夜间休息场所,竖立了12座装饰华丽的顶部竖着十字架的石头纪念碑即艾琳诺十字碑(Eleanor Cross)。当时竖立于伦敦西郊查令村的艾琳诺十字碑又被称查令十字(Charing Cross)。1647年这座碑被当时革命派议会政府拆毁,1675年英国内战结束王室复辟时,在原碑址上竖立一座查理一世骑马铜像。查令十字,现为伦敦西敏市的一个交汇路口,伦敦传统中心点,也是英国习惯上的铁路公路里程零基准点。</h3> <h3>查令十字路(Charing Cross Road),在这条街上的84号书店,因纽约女作家海伦·汉芙(Helene Hanff)于1970年撰写的经典之作《查令十字路84号》而知名于世(该书改编成电影和戏剧)。书中集结了20余年来作者和伦敦一名经营Mark&Cohen书店(地址即查令十字路84号)古书销售商法兰克·德尔(Frank Doel)之间的书信记录。该书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纽约时报》称之为“二十世纪迷人的古典作品,使你重温咀嚼人情的温婉...一帖化解剑拔弩张的柔软剂”。于书结尾最令爱书人感动的一句话:“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路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Kiss it for me)”。遗憾的是书店现已停业,成了麦当劳餐厅,不过在查令十字路84号临街的墙上钉有铭牌以记录这段读书人奉为佳话的故事。</h3> <h3>查宁阁图书馆(Charing Cross Library),于查令十字路上,包含伦敦最大的公共中文图书馆。</h3> <h3>查令十字车站(Charing Cross Railway Station), 伦敦首要的交通枢纽。车站前(照片右侧)矗立一座艾琳诺十字碑(Eleanor Cross)复制品,建于1865年,离位于斯特兰德(Stand)的艾琳诺十字碑原址(现查理一世骑马铜像处)49米远。此碑比原来的十字碑更华丽、更高大。</h3> <h3>莱斯特广场(Leicester Square),位于伦敦西区的广场,离特拉法加广场300米远。其周边原为上流社会人士居住的区域,可到了18世纪已不再是地位显赫的象征,到19世纪广场已成为平民的娱乐场所。</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伦敦跑马场赌场(Hippodrome Casino),位于伦敦中心的莱斯特广场(Leicester Square)旁,毗邻唐人街,英国最大、最受欢迎的集赌博和娱乐为一体的不夜城。这座位于伦敦西区中心地带的历史建筑始建于1900年,曾经是大戏院,是昔日上流社会休闲享乐的标志,查理·卓别林曾在此登台亮相。</h3> <h3>伦敦塔桥(Tower Bridge)</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伦敦塔桥(Tower Bridge)</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伦敦塔桥(Tower Bridge)</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伦敦塔桥(Tower Bridge),桥北边的塔</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伦敦塔桥(Tower Bridge),桥南边的塔</h3> <h3>伦敦塔(Tower of London)</h3> <h3>伦敦桥(London Bridge)</h3> <h3>金婚桥(Golden Jubilee Bridge)</h3> <h3>古埃及方尖碑及狮身人面像</h3> <h3>伦敦市政厅(City Hall),为大伦敦政府总部,大伦敦市长的办公场所。由著名设计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小黄瓜楼和千禧桥设计者)设计。座落于南华克(Southwark),泰晤士河边,伦敦塔对面。2002年7月开幕。一座10层的变形球体楼,其形状能减少表面面积以提升能源效益,据说用同样规模建筑物的四分之一能源可以维持这座建筑所有系统的运作,是一座环保绿色市政厅。其玻璃外墙以强调政府的透明度。其公共开放空间,顶楼的伦敦客厅(London's Living Room)、观景台,底层的休闲广场,体现政府的亲民性。建筑的形状,一个异常的球体,得到各种绰号—摩托车头盔、削歪的鸡蛋、洋葱、潮虫等,前伦敦市长公然称之“玻璃睾丸”“玻璃生殖腺”。</h3> <h3>泰晤士河南岸(South Bank),照片左侧是市政厅。</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博罗市场(Borough Market)的法式油封鸭(Duck Confit),法国菜的一种烤鸭料理,被认为是最优秀的法国菜肴之一。源自于法国传统料理保存食材所使用的方式,借油脂把肉类(猪、鸭、鹅等)完全包裹,隔绝空气以达保存的功效。油封鸭基本做法是在鸭肉上撒盐、蒜、香草,然后覆盖冷藏达36小时,取出清理掉鸭肉上的蒜和香草,浸没于鸭油中,放进110度烤箱烤2.5-3小时,之后沥干油再用鸭油煎至金黄色。</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博罗市场(Borough Market)的生蚝(Richard Haward’s Oyste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博罗市场(Borough Market)的海鲜饭</h3> <h3>南华克桥(Southwark Bridge),连接南华克和伦敦金融城。</h3> <h3>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城徽。伦敦金融城,简称伦敦城,隶属于大伦敦市(Greater London),实为伦敦的老城区,圣保罗大教堂以东,泰晤士河以北,伦敦墙以南的面积约1平方英里的区域,常用“1平方英里(Square Mile)代指伦敦金融城。在这一平方英里的区域可以见到中世纪厚重的建筑,也可以看到现代的高楼大厦。</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的现代高楼建筑,最右边是Heron Tower,2011年建成,高230米,共46层。</h3> <h3>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和伦敦塔(Tower of London)</h3> <h3>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h3> <h3>伦敦大火纪念碑(The Monument)</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银行交叉口(Bank Junction),是伦敦的历史和金融中心伦敦市的主要交通路口,九条街汇聚于此。</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皇家交易所(Royal Exchange),位于伦敦金融城的商业中心,英国第一座专业商业建筑。由伦敦金融城大金融家托马斯·格雷欣(Thomas Gresham)始建于16世纪。1666年伦敦大火烧毁,目前这座新古典建筑是由威廉·泰德爵士(Sir William Tite)设计于1842年,1844年建成。如今这里开设有办公室、奢侈品商店和餐馆。</h3> <h3>威灵顿公爵雕像,位于皇家交易所门前,雕像的青铜由滑铁卢战役中虏获的大炮熔铸而成,1844年揭幕时,威灵顿公爵本人在场。雕像设计以没有马镫而著称,设计者是F·Chantrey。第一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Arthur Wellesley first Duke of Wellington),19世纪英国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其一生中参与了60场战役,其中1815年滑铁卢战役,作为联军统帅联同布吕歇尔击败拿破仑,由此威名大振,被称为世界征服者的征服者,最终成为英国陆军元帅,并获得法国、沙俄、普鲁士、西班牙、葡萄牙、荷兰6国授予的元帅军衔,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获得7国元帅军衔者。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公认为19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军事、政治人物。</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总部及博物馆,英格兰银行是世界最大最繁忙的金融机构,是英国的中央银行,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央行,中央银行鼻祖。1694年以私营方式成立,1946年被收归国有。自1734年起总部一直设在伦敦金融城针线街上,与皇家交易所相邻,负责货币的供给,制定英镑利率,印发钞票,向英国政府和其他银行提供货币,管理黄金和通货储币。据说这里的金砖集中存放数量居世界第二,英政府在此储存了4百吨纯金金砖。被人戏称为“针线街的老管家婆”。被称为世界最古老、最富有的中央银行。</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伦敦市长官邸(Mansion House),伦敦市市长阁下(Lord Mayor of the city of London)简称伦敦市市长的官邸,伦敦市市长不是大伦敦市长(Mayor of London),它是伦敦中心的历史城区和金融区(伦敦市法团)的首长。而大伦敦市长是整个大伦敦的首长。这座建于1739-1752年的帕拉第奥式建筑主要用于伦敦市一些正式仪式。三层建筑,其立面门廊有六根科林斯柱,三角形山花中央描绘代表伦敦市的人物践踏她的敌人。</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波特丽一号(No1 Poultry),是伦敦的办公和零售大楼,位于Poultry与维多利亚女王街交界处,毗邻金融城的银行交界处。后现代主义建筑,由英国建筑师詹姆斯·斯特林爵士(James Stirling,1981年第三届普利兹克奖得主)设计</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国民西敏银行(NatWest)总部,位于伦敦金融城王子路1号。建筑由著名建筑设计师Sir Edwin Cooper设计,1932年建成。国民西敏银行于1968年由成立于1833年的国民地方银行(National Provincial Bank)和成立于1836年的西敏市银行(Westminster Bank)合并而成。NatWest是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的简称。</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汇丰银行(HSBC)大厦,伦敦金融城维多利亚女王街60号,由英国建筑师Peter Foggo设计。英国汇丰银行有限公司(HSBC Bank Plc)是汇丰集团(HSBC Group)在英国的银行网络,是其在欧洲地区的总管理处,目前是英国及欧洲最大的银行。1865年为在远东的英国公司提供金融服务,香港上海银行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HSBC)在香港创立,之后发展为跨国金融机构即汇丰集团。</h3> <h3>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那远处有一亮点即是。20年内建起的现代楼群,那里是第二个金融中心,被称“新金融城”。于滑铁卢桥上所见。</h3> <h3>千禧桥(Millennium Footbridge)</h3> <h3>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开关室(Switch House)顶楼平台上</h3> <h3>莎士比亚环球剧院(Shakespeare’s Globe Theatre),最早是由17世纪最著名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所在的宫内大臣剧团于1599年建立的一座开放式的圆形剧院,可容下3000名观众。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几部戏剧《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均在此首演,而在此表演的第一部剧是《凯撒大帝》(Julius Caesar)。1613年毁于大火后经历重建及关闭,最后改成房屋,不为人知。1997年在距原址约205米处,严格按照伊丽莎白时代的设计建成了这座现代仿造的环球剧院。剧院所奉行的格言“totus mundus agit histrionm”(拉丁文)意为“the whole world is a playhouse.”</h3> <h3>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Queen Victoria Monument),主碑底部是维多利亚女王大型汉白玉坐像,左侧是代表真理的胜利女神像,右侧是代表正义的胜利女神像。主碑顶部是鎏金的胜利女神像,其两侧的侍从像。主碑四周基座由台阶和水池构成,基座四角为人狮铜像。</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Queen Victoria Monument),主碑的背面是维多利亚女王哺育像,女王育有4子5女,通过儿女与欧洲王室联姻,哺育出一代一代君王,故其有“欧洲祖母”之称。</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Queen Victoria Monument),侧面是“绘画”铜像,其下的浮雕为美人鱼。</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Queen Victoria Monument),另一侧面为“战争”铜像,其下浮雕为希腊神话宙斯父亲农神克洛诺斯。</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Queen Victoria Monument)基座上的人狮铜像,手拿铁锤,工业的象征。</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Queen Victoria Monument)基座上的人狮铜像,手拿镰刀,农业的象征。新西兰赠予。</h3> <h3>林荫路(The mall),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的装饰注重航海主题与林荫道另一端的海军拱门(Admiralty Arch)遥相呼应。</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白金汉宫花园(The Garden at Buckingham Palace),一处私人花园,每年夏天女王在园内举行花园招待会。</h3> <h3>白金汉宫花园(The Garden at Buckingham Palace),参观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后,进入白金汉宫女王花园。</h3> <h3>王室标记的蛋糕,感觉有种皇家味😄。在白金汉宫出口边的咖啡屋(the Garden Cafe)里提供的食物和饮品均为白金汉宫特别制作。</h3> <h3>肯辛顿公园(Kensington Gardens),位于伦敦中心地带,毗邻海德公园,肯辛顿宫位于公园内。肯辛顿公园原为海德公园西面的一部分,18世纪初由海德公园划出成为肯辛顿宫的御花园,因此肯辛顿公园的规划要比海德公园精致。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James Barrie的著名童话《彼得潘的故事》诞生在这个公园里。</h3> <h3>肯辛顿宫(Kensington Palace),位于肯辛顿公园内,为伦敦的一座皇家宫殿,自17世纪以来为英王室居住地。位于肯辛顿和切尔西区的肯辛顿花园的西侧。戴安娜王妃生前和儿子威廉王子、哈里王子在此居住,香消玉殒后至今仍有民众每日在此门前献花。现在的主人是剑桥公爵和公爵夫人即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h3> <h3>肯辛顿宫及威廉三世雕像,肯辛顿宫由威廉三世买下,他和玛丽皇后最早入住。</h3> <h3>肯辛顿公园内维多利亚女王雕像和圆形池塘(Round Pond),位于肯辛顿宫前。维多利亚女王在肯辛顿宫出生,童年在此度过。</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圆形池塘(Round Pond),位于肯辛顿公园内,一个观赏湖,由乔治二世于1730年创建,面积约7英亩,5米深。</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肯辛顿宫的洼地花园(Sunken Garden at Kensington Palace),位于肯辛顿宫前。</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肯辛顿宫的洼地花园(Sunken Garden at Kensington Palace),位于肯辛顿宫前。</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阿尔伯特纪念亭(Albert Memorial),位于肯辛顿公园内,是维多利亚女王为纪念1861年死于伤寒的王夫阿尔伯特亲王而建,由乔治·吉尔伯特·斯科特设计,哥特复兴风格。1872年揭幕,建造历时10年之久,花费12万英镑,相当于2010年的1000万英镑。</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蛇形画廊夏季展亭(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自2000年起,伦敦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aries,位于肯辛顿公园内,展示当代艺术的美术馆)每年夏季5-10月份会邀请著名建筑师在肯辛顿公园内建造一座夏日临时展亭,夏季一过即拆除。</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018年蛇形画廊展亭,由年轻的墨西哥建筑师Frida Escobedo设计,展亭以两个长方形体量围合出一个半开放的庭院,运用了墨西哥本土建筑的特征,融合于伦敦的场地气质。展亭处在南北方向上,它的东边距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只有几英里远。屋顶用水泥瓦片砌成,并用瓦片堆叠形成一面面瓦片墙,这在墨西哥建筑中很常见,具有渗透性既可通风,也可以透过缝隙看到墙的另一面。庭院内有一个浅水池和一个带有弧形能反射光线的镜面屋顶,可以突显白天光线和阴影的位置变化。Frida Escobedo说:“...用一种创新的方法让日常材料能以简单形式在建筑中表现出时间...把建筑变成了一个能够记录一天行程的计时器。”蛇形画廊艺术总监描述是“公园里的一个时钟,其动力来源于光线和本初子午线。在墨西哥和英国元素的影响下,这将成为一个静思和邂逅的好地方。”</h3> <h3>海德公园蛇形湖,又被称九曲湖(The Serpentine)。海德公园(Hyde Park)为伦敦最大的皇家庭院。最古老的部分属于Ebury的领地,面积为一个海德(合0.24-0.49平方公里),这就是海德名字的由来。后来这里成为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个大庄园,1536年亨利八世解散教堂,这块地成了他的猎鹿场。1637年公园对公众开放。18世纪初,以蛇形湖及长水湖(The Long Water)为界,肯辛顿公园从海德公园划出,变成了两个公园即肯辛顿公园和海德公园。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在海德公园举办,由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的主展馆水晶宫在此落成。自19世纪起公园成为各种演讲、政治集会和其他群众活动场所。</h3> <h3>《伦敦马斯塔巴》(the London Mastaba),由保加利亚艺术家克里斯托(Christo)在海德公园蛇形湖上创作的临时漂浮装置,梯形金字塔。马斯塔巴(Mastaba),阿拉伯语,意为长凳,来源于约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一座平顶斜面建筑,金字塔的前身。作品由7506个水平堆放的彩色喷绘油桶组成,高20米,与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同高,重约650吨。立面色彩明艳,与公园的绿荫和阴晴不定的天空形成强烈对比。</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圣詹姆斯公园(St James Park),是八大皇家公园中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小、最美的公园。</h3> <h3>圣詹姆斯湖及湖上的小桥(The Blue Bridge),位于圣詹姆斯公园内,是最佳观景点。</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圣詹姆斯湖,从小桥西望见到的气势庄严的白金汉宫。</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圣詹姆斯湖,从小桥东望见到的伦敦眼。</h3> <h3>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大型哥特式建筑风格,金碧辉煌,又静谧肃穆。其精美豪华、富丽堂皇为英国教堂之冠,不愧是英国哥特式建筑中的杰作。1987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西大门的上方安置了十尊基督教殉道者塑像,为20世纪期间殉道的当代信徒,来自世界各地。从左到右,第五位是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领袖及牧师,1964年获诺贝尔奖和平奖,1968年遇刺身亡。最后一位是中国云南苗族牧师,文革时期受迫害,1973年被枪决而殉道。</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彩绘玻璃窗上左边是爱德华国王(King Edward)像。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历史追溯到约公元960年,伦敦大主教邓斯坦(Dunstan)和修士们在此敬拜上帝。于1065年爱德华国王(King Edward)在此修建成一座石造教堂,被称西敏寺。之后历代国王在此重建、扩建、修建而成就了这座宏伟的教堂。</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为王室专属教堂,为王室举办婚丧仪式和加冕典礼的教堂。从1066年哈罗德二世,末代撒克逊英王,第一个在此加冕,同年征服者威廉及之后的共40位国王在此加冕,而国王们百年后多数安葬于此,教堂还安葬有英国贵族、诗人、将军、政治家、科学家等,在此安葬或竖立纪念碑成为最高荣誉。“走进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内牛顿雕像,放置于分隔中殿和唱诗班席的石屏风的左侧屏拱内,一个巨大的地球造型以纪念他在科学上的功绩。其本人被安葬在雕像的正前方。牛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国葬的自然科学家。</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诗人角中的莎士比亚(Willam Shakespeare)纪念塑像,莎士比亚不在此安葬,他被安葬在自己的家乡。</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诗人角劳伦斯·奥利维尔(Laurence Olivier)纪念碑,位于诗人角处。劳伦斯·奥利维尔,20世纪最著名和最受尊崇的英国演员,戏剧界的传奇人物,有“舞台之王”之称,凭借1948年的影片《哈姆雷特》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影片奖。他和费雯·丽是美国影史上第一对奥斯卡影帝影后夫妻档。1947年被伊丽莎白二世授予骑士爵位,是第一位获得贵族封号的演员。1970年被女王授予勋爵贵族头衔“男爵爵位,属于英国贵族的一等爵位,并获英国上议院席位。1981年获得了“功绩勋章”。可谓传奇一生。1989年去世,享年82岁,埋葬于此。</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内纪念伊丽莎白·南丁格尔夫人(Lady Elizabeth Nightingale,1704-31)塑像,法国雕塑家路易斯·弗朗索瓦·卢比里埃克(Louis Francois Roubiliac)于1761年的雕刻杰作。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其丈夫约瑟夫·加斯科内·南丁格尔(Joseph Gascoigne Nightingale)试图从死神手中拯救妻子,而骷髅状的死神仍冒出地狱欲索取她性命的情景。</h3> <h3>卫理公会中央礼堂(Methodist Central Hall Westminster),简称西敏中央礼堂(Central Hall Westminster),位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对面。这座穹顶式的殿堂型建筑除了为卫理公会教堂外,还作为会议和展览中心、美术馆、办公楼、一个旅游景点。1946年联合国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此举行。卫理公会(循道宗,Methodism)是基督教新教主要宗派之一。</h3> <h3>议会广场(Parliament Square)上的丘吉尔雕像,温斯顿·丘吉尔(Sir Winston Churchill),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对英国乃至世界均影响深远。两度出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战后发表的《铁幕演说》正式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被美国杂志《人物》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所著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量(十二万之多)最多的人之一。</h3> <h3>诺曼·肖大楼(Norman Shaw Buildings),位于泰晤士河北岸,伦敦眼对面。由英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诺曼·肖于1887年-1900年设计竣工,这座维多利亚风格红砖建筑原为新苏格兰场(New Scotland Yard)的所在地,福尔摩斯故事中经常出现,是福尔摩斯迷的朝圣所。<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79年后改为英国议会办公楼,改为现名。</span></h3> <h3>伦敦眼(London Eye)</h3> <h3>Milk Train的冰淇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