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二O一八年底,我们几位老同事自发地聚在一起开始编写企业记忆:《岁月留痕——记忆深处的博山水泥厂》。打开尘封的记忆,回想企业往事,点点滴滴,,,,笔端流湍,不为什么,使命使然,只为留驻企业当年那份曾经的辉煌。</b></h3> <h3> <b> 经过四处找寻、查阅所能找到的旧资料、厂报及原厂电视台的视频资料,多次登门或通过电话采访老领导、老职工,我们如愿完成了有23000字的简史性文稿《岁月留痕—记忆深处的博山水泥厂》。短短几天,文稿已经先后在《美篇》、《博山的故事》、《孝妇河畔》、《智慧水泥》、《腾讯网》及《博山眼》等媒体平台上登载。看到“博水”人已经消失了的工厂家园将会永久载入《博山工业记忆》的史册,内心感到无比欣慰!</b></h3> <h3><b> 企业风雨五十五载,建厂初期先辈们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建厂兴家的一幕幕,让我们感奋不已!</b></h3> <h3><b> 我们也深为自己曾是一名光荣的博山水泥厂人深感骄傲!</b></h3> <h3><b> 当我们登门采访老领导张荣贵副厂长时,已经年届八十多岁的老人声若洪钟般的向我们历述了当年工厂创业的艰辛及后来发展的步步荣耀。从他那里我们了解到许多尘封的往事,他还向我们提供了几副十分珍贵的老照片。</b></h3> <h3><b>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1965.8.22.)的老照片。</b></h3><h3><b><br></b></h3><h3><b>第一排左起:胡久才、芦焕义、李成斌、张庆武、玄绪珠、張希权</b></h3><h3><b>第二排左起:徐继高、封占林、周培源、丁慎义、田振涛、高庆福、孙相生</b></h3><h3><b>第三排左起:张荣贵、傅庆馥、孟令奎、韩光祥、菅发禄、段保坤</b></h3><h3><b><br></b></h3><h3><b> </b></h3><h3><b> 这些老同志大都是淄博石粉厂到淄博神头水泥厂时期的管理人员。像老厂长李成斌曾经是石粉厂供销股副股长(股长顾德奎)。丁慎义是业务员,老书记菅发禄是财计股事务员(1956年)。他们当年还都是朝气蓬勃青春四射的年青人,正处于干事创业风华正茂的黄金岁月。 他们是参与创业并影响山东博山水泥厂三十年改革和发展的企业元老,其中大部分人担任过国有企业副厂级以上领导职务。</b></h3> <h3><b> 遥想当年,正是他们这帮热血青年在首任企业负责人李贻浩、首任厂长李庆武的带领下,在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艰难条件下,带着简陋的工具,背负简单的行装,凭着一股干劲,在荆棘丛生乱石遍地坑洼不平的峨眉山麓、孝水河畔,劈荆斩棘艰苦奋斗,在荒无人烟的空旷地带上,凭着三驾马车几柄大锤,创建了建国初期的淄博国有企业——山东淄博石粉厂,成为博山地区最早的三家国营企业之一。</b></h3><h3><b> 他们是那个年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代表。</b></h3><h3><b> 记得到物资仓库领料,看到老师傅丁慎义那精湛的业务水平,真是令人佩服。对各种钢材的规格型号单位重量他都基本烂熟于心,这都是他长期磨练的结果啊;孟令奎老师傅常年驻山西阳泉煤矿,为企业能源供应舍小家顾大家精神可嘉;从赵元敏师傅口中,我们还听说过关于玄续珠老先生的故事。文革期间红卫兵对他批斗时曾大声训斥道:“徐玄珠老实交代!”他倒是耐心地告诉红卫兵“我叫玄绪珠”,红卫兵嚷到:“不管什么猪,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引得群众哄堂大笑。虽为笑谈,倒也成为厂里的一桩趣闻。</b><br></h3> <h3><b> 半世烟云匆匆过,阀阅历历入怀来。</b></h3><h3><b>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慕前贤。</b></h3><h3><b> 目前,这些老领导、老同事中,已有很多人离开了我们,今天看到他们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仿佛昨日,倍感亲切,令人仰慕。我们深深地怀念当年企业的开拓者和故去的老领导、老同事。</b></h3><h3><br></h3> <h3><b> 毕竟是在他们的带领下,是他们的拼搏奉献艰难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企业的长足发展积累了知识与财富。那时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生产中更有许多艰难险阻,但他们不怕,大瓮里洗澡仍是谈笑风生,吃的是窝头干粮仍是津津有味,为的就是企业发展壮大,为国家建设出力流汗。可以说,没有他们的牺牲,没有他们的付出,就不会有企业的今天,他们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前辈和先驱!</b></h3> <h3><b> 建厂初期的企业产品商标和印章。</b></h3><h3><b><br></b></h3><h3><b> 当年生产的青土粉、红土粉,粘土粉、焦宝石粉,重晶石粉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陶瓷石油工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b></h3> <h3><b> 睹物思人 旧情燃,饮水思源慕前贤。</b></h3><h3><b> 李成斌老厂长是企业的创业者也是不断创新的开拓者。当年是他,与邓月星等人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们一起靠在人工建成的“五一窑”上搞科研、搞会战。在实验现场,几昼夜连轴转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时全省包括青岛济南等水泥厂生产的全都是“矿渣水泥”的情况下他们终于研制出在山东省境内独一无二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填补了山东水泥产品的一项空白,得到了专家及国家建材局的肯定!后来他们又反复探索试验创造出水泥熟料差热锻烧技术,在全省推广。<br></b></h3><h3><br></h3><h3><b></b></h3> <h3> <b> 这些成果,于1965年8月在淄博市委礼堂召开的“山东省建材系统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经验介绍,时任省建材局程镇局长给予了充分肯定。随着立窑设计能力的提高,为解决配套设施更新换代,他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认真查找问题关键,逐一实施解决,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b></h3><h3><b> 老厂长在企业艰苦奋斗,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了一辈子。那年,他夫人带着孩子找到厂里,,,,家境清贫,儿子尚在农村,十分困难,自己也年龄大了,他深感对不起家人和孩子!面对现实,老厂长仰天长叹却又无可奈何。时任党委书记朱令云为照顾老厂长,经领导班子讨论,让其儿子顶替就业,老厂长退休回到了农村。职工们感慨地说,咱们的老领导可真是舍小家顾大家,两袖清风啊!</b></h3> <h3><b> 岁月如歌等闲过,曾留征尘处处香。</b></h3><h3><b> 张庆武书记是参加过抗战、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三八式”老革命,据老同志们说,那时在博山只有区委领导和庆武书记配了帆布的北京吉普车。我们也曾经听他谈起往昔的岁月。当他看到有的贪官锒铛入狱时,会风趣地说“有些干部光捞油水,我们那时在南方打土豪劣绅,金条有的是,我不要”!足显那个年代干部的廉洁之风;</b></h3><h3><b> 作为一个企业的党委书记、一把手,他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要求严、不走样,对同志对职工群众,他却是和蔼可亲,从不摆架子,无论是比他年长者还是刚刚进厂的十七、八岁的小青年,见面他都称呼“老李”、“老张”。在大家的眼里老书记就是个慈祥和善的长者!</b><br></h3> <h3><b> 我们敬重的老厂长张希权同志六十年代就是山东省劳动模范。他业务熟,工作中要求严细认真,处处以身作则、事必躬亲。每天早上总能见到他在厂区、车间巡视的身影,所以在每天早上的生产调度会上,好多事情都难以瞒哄过他的眼睛。他仅凭观察大窑烟尘,就能判断出熟料烧成状况,大家都赞誉他是“老水泥”!每次厂里安全生产大检查他都身先士卒坚持走在巡查第一线。记得有一次从秋谷矿山采区一路检查,当回到厂区立窑下面时,几位年轻者感觉累了,就不想爬窑想在窑下偷偷懒....恰巧被他发现了,希权厂长风趣的几句话便令那几位满脸羞红赶紧跟上了老厂长的步伐登到窑上检查。</b></h3><h3><b> 老厂长的风趣幽默也堪称第一。据说有职工找他批水泥条子嫌少不满意,说“干水泥厂还买不到水泥!”老厂长笑着反问到:“做(zu)原子弹的还得每人发个原子弹?”被老厂长的风趣诙谐所感染,那职工就高高兴兴地走了;有一年正月初一的一次会上,大家闲聊吃瓜子,张荣贵厂长说吃瓜子不过瘾,不如吃花生,希全厂长接着一句:“那你不如吃地瓜!”引得会场哄堂大笑!</b></h3> <h3><b> 老领导中的菅发禄书记,声音洪亮表情严肃,给人印象很深,在分厂厂房内召开的一次全厂职工大会上,听到过他那激昂慷慨的讲话,后来,淄博砌块厂上马,他又奔赴新的岗位,在淄川三里沟,带领大家开劈出了一片建筑材料工业新天地,为淄博市建材局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该厂产品由于市场不好又改产水泥,即后来的淄博水泥厂。</b></h3> <h3><b> 劈波斩浪改革路,勇立潮头有担当。</b></h3><h3><b> 照片上后排的傅庆馥同志,当年是英俊萧洒的年轻人。1985年5月,厂区西大门处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大礼堂内市领导亲临会场,隆重召开实行厂长负责制大会,傅庆馥厂长走马上任。在他的带领下,企业走上了改革开放的的快车道,经过几年的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企业迈入新时代,经济效益突飞猛进,职工收入大幅提高,改革开放事业走在全市全省全国的前列,博山水泥厂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立窑水泥企业之一,傅厂长创造的“规范化工作法获得全国企业管理一等奖——金马奖”;企业相继获得了«五一劳动奖状»等130多项国家、省、部及市级荣誉称号.全国各地的学习参观者纷至沓来,创造了博山水泥厂历史上的辉煌一页。他本人也荣获“全国劳模”、“全国优秀企业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我们可钦可敬的傅厂长也因积劳成疾,63岁就过早地撒手人寰,让人唏嘘不已。</b><br></h3> <h3><b> 黄鹤已去楼永在,颜山孝水记情怀。</b></h3><h3><b> 照片上这些即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是企业的栋梁,没有他们这些老前辈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企业不会走到今天,他们是铺路石,他们是指路灯。他们对企业注入了深厚的情,他们对企业付出了无私的爱。</b><br></h3> <h3><b> 不然荣贵厂长怎么两年内,不忍目睹电机车路拆除现场,听到那拆除铁轨的断裂声心脏病发作,因为这里面有他们付出的心血和牺牲!想当年为解决石灰石运输中的困难,在他带领下由人工装车改为机械化操作,找上级部门申请有关解决石灰石运输所付出的种种努力,至今难以忘怀。看到企业改制改组名落孙山,好端端的企业一夜之间就“政策性”关门,红红火火的厂区被大片楼群取代,大批年轻人流落他乡四处谋生,心中的落差无以言表。</b></h3> <h3><b> 目前,生产厂区早已荡然无存,唯有那横亘在峨眉山与荆山上空的“向阳桥”虽已易主仍高高耸立,“向阳桥——一九七0年七月一日”几个大字,目视着桥下的车水马龙,似在诉说着博山水泥厂的峥嵘岁月,大桥显得更加巍峨壮观!</b><br></h3> <h3><b> 虽然我们的厂区不在了,但曾经奋战在这片热土上的生龙活虎的博山水泥厂人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精神永在!曾经热火朝天的博山水泥厂的记忆永恒!为企业奋斗终生的老前辈,值得我们永远怀念</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