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今天我们应如何教育孩子

仙女翡翠

<h5>  前些天听同事谈及近期市内某名牌中学连续发生两起高中生跳楼身亡的极端事件,其一原因只是两次参加*考成绩不如预期,不能接受*考的挫败,选择了极端的方式与人生毅然决裂。上周六在公交车上看到移动电视正在播放“今天孩子的作业多不多”的微信调查节目,多数家长和成年人都满腹牢骚、强烈吐槽,普遍认为现在学校的老师要求家长协助管理孩子学业,美其名曰“共同成长“,实则是完成督促孩子写作业、批改作业及报送作业完成情况的繁重教务工作,孩子作业通常在晚上11点以后是常有的事情,经常因为辅导作业而不断引发家庭矛盾和纷争内耗,校内校外作业的双重压力已把家长和孩子为折磨得身心疲惫不堪,感觉生活一地鸡毛、困惑无助,辅导孩子写作业已成为破坏夫妻感情与危及家庭稳定和谐的重要元凶。周天一早在滴滴车里听见两个年轻妈妈在交流谈论如何提高孩子成绩以及校外培训机构关于各种刷题的措施手段、渠道及市场行情等碎碎念……</h5> <h5>  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与转型升级,对人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许,在经济建设的浪潮中,现代父母越来越认识到孩子教育关系未来发展与命运前途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程度表现出空前的热情与疯狂,对孩子坚决要读书与学习的信仰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与虔诚,愿意为此投入和付出家庭所有的人财物等资源代价。以至于各类校外补习辅导班、艺术兴趣班、特长培训班、AI人工智能等线上线下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学区房价格节节攀升,房地产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母婴市场及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并蓬勃发展的奇特现象。孩子在学龄前辗转于各种学习与培训的教育竞争,已蔓延至婴儿期的早教班,甚有学者人士称,国人花了20年时间,将育儿起跑线提至怀孕前……<br>  这一场越演越烈的全民“拼娃”教育大战,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国人唯恐孩子不优秀、自己落后于人的深深焦虑与恐惧,看似是把以前物质匮乏时期“散养式”的家庭教育,变为更全面完善、更具前瞻性的科学教育,实则是把教育简单化了,把复杂的人生教育简化为用钱的方式来解决一切教育问题,同时也把教育变成了一项长远投资,但若是投资就可能面临投资失败或不及预期的结局。提前教育、过度学习可能在短期内或许孩子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天赋异禀,但在本人看来,拼娃的父母却是在进行一场想当然的、风险极高的投机赌博行动,血本无归的可能性基本是大概率事件,因为提前教育、过度学习是严重违背教育本质和儿童身心健康发育规律。美好、快乐的童年是奠定人生幸福与否的前提与基础,提前教育、过度学习会给孩子的身心灵造成严重伤害,当心灵创伤进入孩子生命深层的潜意识时,意味着孩子将背负着沉重的原生家庭枷锁负重前行,并伴随终身。</h5><h5> 这种潜意识将会对他的工作、家庭、婚姻、人际交往、个人发展等等造成严重影响与困扰,焦虑压力、功利浮躁、空虚迷茫,意义感与价值感缺失等负面情绪弥漫、充斥着整个人生,个人的幸福感大打折扣,若是没有生命自我更新能力及好的人生际遇,便再将这种教育模式与价值导向传递给下一代,如此循环往复……同时,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竞争将为社会培养大批才高德低的工具人和经济动物,社会也会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及面临高额的管理成本。<br> 教育的目的是成人、成己。首先是成为一个正直、善良、乐观、开朗、诚信、自强的独立人,重在从小对孩子待人接物的文明礼仪、尊重宽容诚信的做人品质、自立自强自信自尊的优秀品质,以及孝敬老人,尊重长辈,与人为善,敬畏生命……等人格教育、性格教育及习惯教育。然后是让孩子的天性禀赋得以呈现、生长并充分发挥,成为一个人格完善及努力自我实现,利人、利他、利社会的优秀人。尽管这个社会很功利与浮燥,但父母依然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塑造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本人在此谈一些粗浅认知,具体如下:</h5> <h5>  <b>一、去工具化</b><br> 农耕文明时代养育子女的两个重要功能,一是增加劳动力,二是养儿防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劳动力和养老功能逐渐淡化的今天,养育子女的功能已异化为父母自我实现的替身及争夺家庭权利的工具。据调查,望子成龙已成为国人最大生活动力,因此,多数父母是把子女看作未来的生产资料、光耀门楣的工具及自我实现的替身,而唯独没有把孩子看作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他有着自己的生命志向与使命,帮助孩子发现个性与潜能实现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越来越脆弱的家庭与婚姻中,孩子又沦为成年人之间战争的武器,夫妻关系破碎后常见上演夺子大战,夫妻一方常把孩子作为人质来争夺财产、权利以及羞辱对方的利器等等,这不仅仅是法治观念落后的问题,最关键问题还是父母没有独立人格,因此不会把孩子当作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而把孩子看作是私有财产,这不仅是孩子的可怜,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应做到夫妻关系第一,亲子关系第二,不过度关怀孩子;孩子在哺育期就适应分床睡,四至五岁完成分屋睡;孩子六岁后,家中的大事尽量告知孩子或征求孩子意见;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尊重孩子,有边界意识,不打探孩子隐私,不随意翻动个人物品;做到及时履行承诺;对孩子的合理诉求予以重视并及时反馈等。</h5> <h5>  <b>二、去功利化</b><br> 中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有浓重的功利化色彩,比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在世人的心目中,读书就是为了功名利禄、升官发财。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教育功利化更是愈演愈烈,快节奏、高竞争更是令无数人想要快一点、再快一点,好处多一点,再多一点,凡事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因此,父母要对人生有正确的理性认知,家庭教育中应树立“以幸福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不只局限于世俗成畋的得失,要懂得教育不能成为“升官发财”的途径与手段、要遵循与顺应孩子天性发展的规律,不要过度注重或依赖物质奖励,从小给孩子树立求真务实的人生观,建立高于世俗之上的生命志向。</h5><h3><br></h3><h5> <b>三、去现实化</b><br> 现实离功利很近,哪里就有现实,哪里有功利,社会也不可能脱离现实,但一个有教育理想的父母,望子成龙仅仅是目标,而不是理想。有智慧的父母懂得不盲目跟风,不向现实妥协,注重孩子在整个人生基础核心的人格、性格、习惯方面的塑造与长远发展,而非成绩分数类的短期利益;人生是一场不知终点的马拉松,家庭应该制订科学合理的家庭成长规划,父母的自我完善与提升应是成长规划中的主要内容与任务,做学习型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营造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家庭氛围;思想方面多与孩子谈形而上的人生追求、理想情怀及经历感悟,少谈形而下的吃喝玩乐、声色犬马及利害得失;生活方面注重简单、朴素及适度舒适,不追求奢侈安逸与享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少加班、远离无效聚会与社交,多给孩子一些高质量的陪伴。</h5> <h5>  <b>四、去虚荣化</b><br> 年轻的父母们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话题是孩子在特长兴趣方面的学习情况,普遍心态是不学不行,班上的孩子都在学,别家孩子都有一两项特长,自家孩子没有的话,那怎么行,多学点没有坏处,要是不学,就是落后于人、脸上无光,稍有一点进步或成绩,父母便会迫不及待在朋友圈、群信息里展示或在聊天中高谈阔论。兴趣爱好本身没有错,但若是建立在父母的虚荣与攀比之上,独断为孩子制定了发展计划,而非孩子自身的天性、兴趣与快乐之上就大错特错。因为稍有点常识的人都能明白,学任何一项特长技能,除需要定期学习专业课以外,还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刻意练习,若孩子没有足够的兴趣作为驱动力,枯燥、乏味的机械训练过程会将孩子脆弱的求知欲、好奇心、想象力消磨殆尽,造成孩子逆反心理,对学习反感与抵触,使孩子处于学习困难、学习被动的状态,严重的后果可能会导致孩子厌学、终身不学习或者伤害自己的极端事件,这样的兴趣学习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若真想培养孩子的特长技能或艺术修养,不如父母自己先去学习这方面的兴趣与爱好,而让孩子在浓厚氛围中去发现美、感知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或许更有利于兴趣爱好的培养。</h5><h5><br><b> 五、去复杂化</b><br>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哲学、心理学、生物学、伦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宗教等十几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家庭教育内涵及范围极为丰富与宽泛,做到面面俱到、尽善尽美基本是不可能的,在庞大的理论体系面前,父母常常感到抓狂与困惑,要么是盲目跟风、全盘照搬,要么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于家庭教育,父母应该有一个大局观、全局观,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学会如何在复杂体系中梳理出方向与重点,孩子的问题是解决不完的,也不可能把孩子培养成完人,只有把握主线,抓住重点,去复杂化,家庭教育才可能取得好的结果。每个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做好家庭教育统筹,抓住教育的重点,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做好因材施教或针对性的培养,只有这样才可能把孩子的潜能激发出来。</h5><h3><br></h3><h5> <b>六、去对立化</b><br> 家庭教育学来学去有时很容易落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相当一部分家庭的家庭教育在走极端。比如,听多了素质教育好,就一味排斥应试教育,把应试教育说得一无是处,批得体无完肤,忽视应试教育有着严格、高标准,可促使学生勤奋学习,积累知识的好处;听了国外崇尚赏识教育,家长就滥用赏识,忽视赏识要与惩罚相结合,只是处处夸孩子,把孩子捧上了天,最后孩子没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没教养、没规矩成了熊孩子、野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在家庭教育中用好“中庸之道”,所有的教育方式都不能只执一端,单独使用,而是需要把两个相互矛盾、对立的教育方法进行适时适度的结合运用,因此,教育方法上需要做到去对立化,一是不要把身教与言教对立起来;二是不要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三是不要把严格与宽松对立起来;四是不要把有为与无为对立起来;五是不要把特长与全面发展对立起来。</h5> <h5>  教育理念因人而异,教育环境与先天条件也千差万别,教育方法更是浩如烟海、层出不穷,没有统一的标准与公式,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套路或教育模板,但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不可违背与忽视,今天的父母需要具有足够的理性认知与判断,那就是没有什么比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更有意义!如何让教育回归本真,我的意见是让教育之火再猛烧一把,把育儿起跑线提前至孕前的父母自我教育,再把用于要求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家庭教育就对了!</h5><h3><br></h3><h3> 2019年1月13日</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