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跟共和国同年岁的杨柳欣在省城的一个政府机关工作,退休8年了。孙子上初中,不再用他接送了。他身体还好,在城里闲着没事,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农村老家——杨家庄,休闲、考察了2个月的时间。因为父母都不在了,他住在叔叔杨庆臣家。叔叔家房子多,住宿不成问题。</h3> <h3> 杨庆臣86岁,家丁兴旺,几年前就四世同堂了。尽管他的背有点儿驼,耳朵有点聋,但他的脸色黑里透红,脑子清晰,又总是闲不住,拾掇这拾掇那的,给人的感觉,还是蛮健康的。但毕竟年龄大了,又有轻微的高血压、气管炎等老年性疾病,也需要别人照顾。他和儿子(因老伴有病去世得早,就生了这么一个儿子)、儿媳、孙子、孙女生活在一起。现在的农村,这样的家庭可以说是一个大家庭了。幸运的是,孩子们很孝敬,照顾老人很细致,如给老人经常洗衣、洗脚、剪指甲、理发等。尤其是他这个宝贝儿子考虑事情很周到:老人需每天服几种药,他怕老人记错了,自己设计了一个3层的抽屉式小盒子,每天早晨将这一天早、中、晚该服的药分装好,分别放在上层、中层、下层的小盒内。这样,老人就不会弄错了。</h3> <h3> 每到星期六星期天,孩子们都会过来同老人说说话,问候问候。对于这位老人来说,真正是“夕阳”无限好啊!儿孙绕膝,其乐融融!柳欣看到叔叔家的孩子们对老人照顾得这么细致周到,好的家风得到了传承,心里分外高兴。</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该图引自百度</h3></font></h3> <h3> 等别人都干活、上学去了,柳欣就到处走走,或者找尚在村子里居住的儿时的耍伴聊聊天。他发现,杨家庄这个200多户的村子,部分家庭包括叔叔家能与时俱进:通讯工具用上了智能手机;交通工具用上了小汽车;洗澡设施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即使冬天也可以在自家洗澡了;娱乐设施用上了平板电视;客厅里摆上了沙发、茶几;冬天的取暖设施换上了土暖气,即便室外温度冷到零下10来度,屋内也能达到15~20℃;厨房里用上了液化石油气;厕所改造成了城里人用的坐便器;有的家庭院外还安装着摄像探头,在屋内就可监视到院外存放车的情况。真可谓鸟枪换炮,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上了好几个档次。毫无疑问,这些进步,是改革开放之后,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是这些家庭中的人们勇于创新、善于思考、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h3> <h3> 村子里,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都是这样的。杨柳欣了解到,有一户老妪,叫顾丽芹。她的丈夫至少10年前就去世了,现在她自己过。她有2个儿子,3个女儿。2个儿子的家都在自己村,大儿子家有了个孙子,正在上小学;二儿子家有了个孙女,正在上幼儿园。2个儿子都在家务农,闲时候外出打打工,赚几个钱养家糊口。3个女儿,婆家都在外村,大女儿家也有了第三代;二女儿家不幸,二闺女女婿前几年车祸身亡,二女儿现在自己带着个女儿过日子,由于少了个挣钱的劳力,日子过得很艰难;三女儿家有个儿子,不愿学习,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在家里闲逛荡了几年后,也去城里打工去了。三女儿和三女婿,靠做小买卖为生,起早贪黑,也是生活得比较艰难。</h3> <h3> 论辈分,杨柳欣管顾丽芹叫婶子。有一天,柳欣忽然想,好几年没去看看这位婶子了。今天下午没事,去看看她吧,顺便了解一下她的生活情况。天阴沉沉的,飘着雪花,刮着不大的西北风,感觉还是挺冷的(这天早晨7点左右时,他把温度计放在天井里,还零下9度呢)。他去了,看到她家的房子外表跟邻居家的没有多少差别,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村子里统一规划时盖的砖瓦房。他敲了几下门,没人应声。又用力敲了几下,并大声喊“家里有人吗?!”过了片刻,一位老人来开了门,揉了揉眼睛,朝柳欣瞧了瞧,问:“你是……”。柳欣见老人家眼神不太好,没认出自己来,心想我虽每年回来一趟,但也有好几年没来看望这位老婶子了。人老眼花耳聋,可能真是认不出来了。柳欣便自我介绍说:“婶子,我是杨柳欣啊!认不出我来了?好久没来看您了,您挺好吧?”还没等柳欣说完,老人家便赶紧说:“噢噢,屋里坐吧。”说完,便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朝里屋走去,柳欣看到老人用一条紫红色的旧围巾包着头,背有点儿驼,个子矮了一些。又扫视了一下天井,天井里拾掇得倒是蛮干净的,还有个锁着门的西厢房。进到屋里,映入柳欣眼帘的是,四面墙壁有些发黑,光秃秃的,没有什么挂历、年画啊等装饰物。屋子里比较空荡,没有生气,处处是老样子:桌子、凳子,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模式;没有专门的厨房,还是建在屋里带锅台、风箱、烧草的那种老式做饭设施。稍待了一会,就明显感觉到冷森森的,这么冷的天,老人家竟然没生炉子。老人摘下头巾,说:“上里屋吧,里屋还暖和点。”说着,自己坐到了炕沿上,并指着炕旮旯的一条单人凳,示意让柳欣坐那里。柳欣这才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老人,老人家的白发倒不是很多,但脸上不仅有又多又深的皱纹,还有不少的老年斑,一看就是饱经风霜、历尽磨难的样子。他环视了一下里屋,炕旮旯很窄,没有沙发,也放不下沙发。旮旯的北墙角放着一个老式二抽屉桌,桌上放着一台电视机,还是那种伸出二根触角(天线)的笨重老式电视机;墙上倒是贴着一幅春节时的年画,还挂着一个挂钟。柳欣问:“婶子,这么冷的天,你也不生个炉子?”她说:“没生炉子。几年前,孩子们给买了个那个……”她指了指挂在墙上的挂式空调。柳欣说:“这么冷,你为什么不开它?”“去年就坏了,没再修。”“那你夜里睡觉不冷吗?”“睡觉前用柴火烧烧炕,还凑合吧。”可柳欣看到她炕上的被子却不是很多,夜里睡觉时肯定会很冷的。<br></h3> <h3> 柳欣问她:“婶子,你吃饭自己能做吗?”她说:“儿子、女儿轮换着给我送馒头来,我自己熥熥吃。”“你不炒菜吗?”她没有回答。柳欣看她那个样子,走路都有点困难,如果孩子们不来给她炒菜的话,她自己是炒不了菜的。柳欣又问她:“你又有儿子,又有女儿,为什么不轮流到他们家去住?”“我谁家里也不去,到儿子家去吧,儿子愿意,儿媳妇还不一定愿意。到闺女家去吧,闺女愿意,闺女女婿还不一定愿意。再说了,他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儿子、闺女,有的还有了孙子、孙女,都忙着挣钱,维持着他们一家的开销。我去了他们那里,他们也顾不上我。”她边说边用手帕抹着眼角的泪。“我还是快死了的好。我今年88了,老天爷也不快叫我走。”柳欣听了这些话,心里酸酸的、很难过地说:“婶子,可别这么想……”。心里想,都说“老有所养”,可这位老人养育了2个儿子3个闺女,到老了,竟然过这般孤寂、困窘的生活。<br></h3> <h3> 说了一会话,柳欣想小便,便去了天井西南角里的厕所。厕所还是过去那种老式厕所,用石头砌成一个立方形的大坑,入厕需蹲在边缘上。这种厕所对于老年人有很大的危险性,如由蹲位站起来时,万一不小心有可能后倾掉入厕所内的危险。柳欣心想,她的孩子们怎么不想办法给她改造成坐便盆呢?<br></h3> <h3> 看到88岁老人的这种生活状况,柳欣感慨:孩子多,也不一定有“夕阳红”啊!如果孩子不争气,没出息,各顾各的,不孝敬老人,又有何用?!<br></h3> <h3> 春节前,柳欣回到了城里。又过了大约2个月的时间,村里的一位朋友电话告诉他,顾丽芹老人上吊去世了。<br></h3> <h3> 杨柳欣听了这消息,感到非常震惊,直楞在那里,目光凝滞,半天没有缓过神来,像傻了一样……<br></h3> <h3>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br></h3> <h3> 弟子规里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h3> <h3> 杨柳欣想到这些,自言自语地感慨道:“唉!百善孝为先,一部分人没有这个观念了!”<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