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简讯】2019年1月13日上午,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曹书文老师在察哈尔国学大讲堂为广大市民继续举办《讲孔子 解论语》公益系列讲座十讲。今天讲的是第三讲孔子品格分析的第四部分——通权达变行中庸(下)。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根据孔子“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的处世原则,引发出“可仕可隐”的中庸思想;二是列举了《论语》中中庸、反中庸的有关内容;三是剖析了孔子为什么能做到中庸。本讲共解读《论语》二十二章。</h3><h3>摘要如下:</h3><h3>14.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h3><h3>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h3><h3>15.7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h3><h3>19.14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h3><h3>14·2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h3><h3>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h3><h3>19.20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h3><h3>4.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h3><h3>4.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h3><h3>9.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h3><h3>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h3><h3>孔子的中庸思想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至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当前改善人际关系、创建文明城市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带来诸多启示。张富春老师不畏严寒,一大早从宣化乘公交赶来,帮助做课前准备。课中,大家认真听讲,勤于思考,不时引发出阵阵讨论;课后,马云峰老师意犹未尽,边走边探讨“孔子与少正卯”的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h3><h3> </h3><h3>(张家口市国学研究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