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昔日之辉煌,叹今朝之衰微

沪漂一族

<h3>  “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书隐楼就像一名隐士,在上海老城厢小南门天灯弄77号隐居了255年。</h3><h3> 书隐楼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是上海市区仅存的较为完整的大型清代民居珍品,也是唯一一所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的私宅。书隐楼,与宁波天一阁、南浔嘉业堂并称为“明清江南三大藏书楼”。系清朝浦东陆氏所建,后几经易主,最后被郭万丰船号主人购得,其后裔居住至今。</h3> <h3>不到2米宽的天灯弄。</h3> <h3>  1月13日,我随“上海徒步光影”一行亲临书隐楼参观,看见一座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文物任其风吹雨打,任其倒塌、腐烂,不禁动了恻隐之心。而对书隐楼的前世有了好奇心。几经上网查询,终于找到有关书隐楼的史料,对书隐楼的来历、藏品、藏书和其价值有了初步了解。</h3><h3> 据史料记载,书隐楼本为明后期进士陈所蕴私宅日涉园的一部分。日涉园与豫园、露香园并称“明代上海三大名园”。明末清初,陈氏家道中衰,住宅及日涉园均被浦东陆深的后代陆明允收买。陆氏对旧宅进行改建,并增建“传经书屋”作为书房和藏书楼。陆明允的曾孙陆锡熊,曾任《四库全书》编纂,他邀请好友沈初(曾任《四库全书》副总裁)为“传经书屋”题匾曰“书隐楼”。后来陆氏家道衰落,住宅被分批出让,园林大部分被改建为住宅。约二十世纪30年代,郭氏购进书隐楼作家居之宅。</h3><h3> 上海陆氏家族历经明清易代,三百余年家学不辍,科第家声长盛不衰。所以书隐楼在极盛时期风光无限,其中不乏大量名士之作,其匾额字画质量上乘,收藏性极高。客堂“书隐楼”匾额,是沈初题,前面已提到。大厅堂匾“毓瑞堂”,潘祖荫题。大厅的匾额“毓瑞堂”是清朝大臣潘祖荫于光绪丁亥年仲秋所题。可惜的是,以上两幅题匾在文革时期都被拆除损坏,如今已无法修复。现在我们只能在主人郭阿姨的相册里看到“书隐楼”的“芳容” 。 </h3><h3> 书隐楼原来珍藏有《日涉园三十六景图》和《淞南小隐图》。清末秦荣光著《上海县竹枝词》中称:“日涉园居沪海陈,景图卅六主人身;传经陆氏添书屋,小隐淞南画赐臣。”大致叙述了这两样文物的历史。《淞南小隐图》是元末明初画家杨基所作,乾隆帝曾将其赐予陆锡熊。图上有明初大画家王绂的题诗,以及乾隆皇帝御题“溪围山逻境成隐,松翠枫丹籁泛寒;茅屋高人惟独坐,谁能唐突世情干”。可见这画的价值。乾隆中期,陆家失窃,这些画作不翼而飞。抗战时期,《日涉园三十六景图》被人从地摊发现,而且只剩下十幅。现这十幅画存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中。《淞南小隐图》这幅画在失窃后几经流转,落入被誉为“全世界最富盛名的中国书画收藏大家”的庞元济府中。</h3><h3> 书隐楼还藏有陆深的书法作品。陆深擅长书法,代表作品《瑞麦赋》现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陆深藏书数量有数万卷,但是,随着历史更迭和数次易主,书隐楼字画藏书最终还是难逃散佚的悲惨命运。</h3><h3> 如今书隐楼空留几座房子,我们只能从一些流传下来的古物、和那些精美木雕、砖雕感受它鼎盛时期的辉煌。</h3> <h3> 西大门进去,院子里有几棵满是沧桑的大树。</h3> <h3>  踏进书隐楼西大门,映入眼帘是沉重的历史沧桑感,院落里野草丛生,房屋岌岌可危。细细观看,虽然眼前尽入年久失修的破败景象,但清代建筑文化的艺术气息还是遮掩不住。</h3><h3><br></h3><h3> </h3><h3> </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正南中间的石库门,两扇大门前后都贴有磨平的方砖,木门藏于中间,是鲜有的中国式防火门。</h3> <h3>  书隐楼最具特色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应该是精美的砖雕、木雕。正楼天井南侧的门楼砖雕。门楼上题字:“古训是式”,下坊刻有文王访贤的故事,刻有4层神态各异的人物33人,车辆、马匹、辎重惟妙惟肖。字碑两侧分别为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为关吏写书的图景和穆天子朝见西王母图。</h3> <h3>  整个书隐楼四周有大青砖砌起的厚二尺、高三丈六尺的封火墙围合,比上海老城墙还高出一丈二尺。可见其防火措施之严密。</h3> <h3>  后院封火墙上的篆书“福”字,古朴典雅</h3> <h3>  正楼前东西两侧厅与北房之间,各有一块镂空立体雕刻的砖雕屏风,东面是“三星祝寿”,西侧是“八仙游山”,周边刻有“福寿”的图案边框,背面是祥云和蝙蝠,立体镂空,层次分明,雕刻得连胡须都根根立现,神态更是栩栩如生,精美绝伦。</h3> <h3>  福禄寿禧石板雕</h3> <h3>下水道也是艺术品</h3> <h3>  书隐楼的木雕更是随处可见,基本上主体建筑的梁架及门窗上都刻有精美的雕刻。</h3> <h3>  保存下来的宫灯。</h3> <h3>  据资料记载,书隐楼建筑精美,布局合理,内有戏台、轿厅、七梁正厅、话雨轩、船厅、花厅、假山、花圃等亭台楼阁。但现在戏台、话雨轩、假山等拆的拆,塌的塌,再也不见昔日的风姿了。</h3> <h3>  破旧不堪的轿厅</h3> <h3>  当年精美绝伦的花厅,现在是一片破落的景象。没有门、没有窗,只有断墙。据女主人介绍,这里原来是最漂亮的大厅,估计应该就是资料里常说的话雨轩。女主人叫它花厅,花厅的意思是女眷聚会的地方,一定很优雅。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个框架。</h3> <h3>  外观船厅,岌岌可危,不知那天会完全倒塌。</h3> <h3>  屋顶东面已经塌了一块,加了一根梁撑着。</h3> <h3>  船坊的椽子像在船里一样,它的雕刻到处都在讲一个个故事。东檐板上雕刻“七月七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步柱东坊雕刻“堂审图”、“福禄寿”步柱南仿雕刻“三英战吕布”等传统故事,垂花柱上雕刻插枝花篮,整座船舫被木雕装点的轻盈灵秀,是宅园内现存最为秀美的景观建筑。<br></h3> <h3></h3><h3> 书隐楼里的一砖一瓦、一门一牗,都保留着鲜活的艺术生命力,每一件都堪称珍贵的艺术品。</h3><h3> “同治八年成造细料二尺二寸见方金砖”,这就是造金銮殿用的金砖。</h3> <h3>  令人惋惜由于房屋是私人产权,文管会不能插手,郭家后代也无力修缮。书隐楼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没有巨资维修,现在破旧不堪,楼梯已朽不可攀,许多雕花木构件也腐朽、霉烂、塌落。这幢江南著名的藏书楼因年久失修,已经等同于危房。<br></h3> <h3> 只有封火墙把“书隐楼”团团围住。它的初衷是防火,现在正因为有它,把这一段历史牢牢的凝固在这里,使我们这些已经生活在现代化都市里的人们,有幸再一次看到老上海的旧貌。</h3> <h3>  封火墙上长出好多棵小树,这棵是最大的。它陪伴着郭阿姨守护着自己的家园。</h3> <h3>  这一天是腊八节,让我们带着福气回家,把福气带入新的一年。</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 "> 编于2019年1月14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