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米酒飘香》 </p><p class="ql-block"> 以前,我在熊岭下的高家院里生活许多年,上山砍柴、下田割禾,都是农家孩子的必修课。而如今,蜗居在市城的角落,偶尔,回到山村里看望母亲,总想在村庄的周围、田间、路头走走,捡柴火、挖野菜等,看见青山郁郁葱葱,触情生情,回首往事一幕幕,仿佛发生在昨天,我印象深刻的是山泉、柴火烤米酒。</p><p class="ql-block"> 冬天,阳光暖洋洋地洒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家家户户便忙着烤制米酒。村里的女人们喜欢取用烤酒工具上方锅内的热水来洗衣服、被子等,她们忙碌着洗衣服、被子,洗好的衣服、被子便拿到晒谷场的竹竿上晾晒。她们一边晒衣服、一边闲聊,太阳暖暖照,那是十分惬意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曲部尚书谱不留,椒花细雨冽香流。</p><p class="ql-block"> 酿王家法应如是,新拜云溪女醉侯。”</p><p class="ql-block"> 平时我不太喜欢喝酒,唯独贪杯妈妈酿制的米酒。前年我的新家进火酒、去年春节招待亲友的酒席、今年家人举办的生日聚会,都少不了妈妈酿制的米酒,米酒放在桌上,淡淡的、甜甜的,整个客厅的空气中亦弥漫着浓浓的芬香!</p><p class="ql-block"> 自从分田分山到户之后,我家分得二三亩稻田,妈妈在稻田里种了几分田的糯谷,收割之后贮存在粮仓里,每年的冬天,将糯谷去村里的碾米厂用米机碾制成糯米,再用清水浸软糯米,放到甑上蒸熟,加入酒曲发酵,四五十斤糯米配用一粒酒曲拌均匀,然后将米酒装入缸里用稻草紧紧捆绑酒缸保持温热。几天后,那醉人的米酒香味飘散开来。</p><p class="ql-block"> 妈妈在剩下的二亩多的稻田种粘谷,冬日里的某天,妈妈煮几十斤碾好的粘米,每次可以将十五斤粘米煮成饭再配用三两酒曲拌均匀,借用大桥湾人自制的烤酒工具,工具下方是一口大锅,工具上方另放一个盛满水的大锅,用柴火烧下方锅内盛有伴好酒曲的粘米饭,将粘米饭烤制成香喷喷的粘米酒,妈妈每天可以烤制成几十斤香郁可口的粘米酒,米酒飘香香气溢满整个村庄。</p><p class="ql-block"> 大桥湾,这座古老的乡村的每亩田、每棵树、每株草……一年四季都弥着香味。</p><p class="ql-block"> 熊岭下的司马源村是湘南乡村中再平常不过的村庄,有十五个组,组组相连成一条直线靠在祁山的脚下,每小组住居着几十户人家,村里种了樟树、槐花树、柑橘树、柚树、桅枣树、桃树、李树、枇杷树、枣树、梨树、葡萄、无花果等;村外的一面靠祁山、另一面是一垄垄稻田,稻田里种着稻谷、莲藕、慈菇、高笋、芋头等,垄垄稻田岸际种着各种蔬菜瓜果,一年四季香气弥漫、风景如画。</p><p class="ql-block"> 前些年,从熊罴岭至祁阳市城的水泥路修建好,并将捐款收路的大桥湾人的名字刻在村口的丰功碑上,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由村组出资也修好了水泥路;村里的学校成了文化站;学校门前是周玉成将军故居的必经之路;学校的左下方有一幢雄伟气派的杨家宅院,宅院前的柱子雕花精致,大红灯笼高高挂在院前,在乡村之间显得就愈加美丽壮观。</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的一位初中同学与她的姐姐出资在熊罴岭建立农家乐,吸引城里人每到周末便往大桥湾跑。开私家车、骑电动车、搭中巴客车的人纷沓而至。大桥湾桐梓坪山林的美景吸引四方游客,熊罴岭农家乐也是另有风味,米酒配农家菜成了这一家农家乐的时尚与特色。</p><p class="ql-block"> 山村里男人们的工作大多数是去外地搞基建、少数是在广东开办厂矿,女人们在家照顾儿女,栽种一亩莲藕、二亩稻谷,去村里的学校跳跳广场舞,平常日子也很过得滋润,男人们从外地偶尔回家,在水库里钓一条鲜鱼、在田际上扯一把芫荽菜、上一盘果园的柑橘、喝一口自家酿制的米酒,日子过得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乡村的女人把家里拾掇得井井有条,儿女调教得懂事听话、勤奋上进,大多人家里都盖好里的两层楼房,添置了家具,有的还买了电脑,接上了网线。少数家里贫困的人家里,享受到了国家大贫扶助、城乡医保等相关的好政策。</p><p class="ql-block"> 在悠悠岁月之中,大桥湾的历史闻名、风光美好、民风淳朴依然代代相承。米酒飘香伴随着岁月长河的记忆溢满在乡村人们的心间,仿佛在诉说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