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徒步朝台

漠客户外金涛

<h3>  18年12月30日13时,漠客户外一行人从鸿门岩启动向东台望海峰攀援而上。<h3>  </h3><h3>  19年元月1日13时,抵达南台绵绣峰脚下的宽滩村,荣幸的完成了18一19年跨年徒步大朝台。</h3><h3> </h3><h3>  还是在宽滩村去年逗留的老乡家里,温暖的热坑上,“漠客七杰”横七竖八地摊卧着,土房里还是那一张张亲切的笑脸,还是那一碗碗亲切的刀削面,一切都与上次重复,我恍如隔世,不曾觉得这个熟悉的场景己跨过了春夏秋冬一个完整的日历年。</h3><h3><br></h3></h3> <h3>  每年阳历新旧年跨年徒步大朝台是经典和传统的辞旧迎新祈福活动,漠客户外组织我们参加也连续三年了,于我也成了传统,人们常说:一个有“爱好"的人才能让生活变的有趣。这个爱好却总会让我百感交集、千疮百孔,正应了那句老话:你钟情于什么,就会被什么所伤,你在意什么,就会遇到什么。我想对大朝台说:“你曾说过要保护我,可后来的大风大浪却都是你给的"。</h3> <h3>  16一17季,凌晨3时从沉睡中强起,睡眼朦胧、精神恍惚地从东台向北台进发,不慎摔伤饮恨下撤。记得在出发前匆匆忙忙整理行囊时,为了减轻队友的负担几个人都争抢着往自己的包里放东西,我手快竟把大部分的食物抢装在包里,当摔伤时队友们虽在视线之内但巨痛令我无力呼喊,等缓过气来,队友己消失在大山中,手机没信号,无法联系,遂无奈地将一行人的保贵食物席卷而去,可怜他们之后不得不去庙里抢食斋饭。</h3> <h3>  17一18季,遭遇百年一遇的寒潮,五台山创1984年以来的又一低温记录,在攀援有华北屋脊之称的北台时,气温降至零下33度,风力达十级,还是那种威力十足的白毛风,走一步退两步,与扭秧歌一般,6小时的路程,我们死扛了11个小时,我的脸颊被严重冻伤变成黑色,这张老脸险被毁容。</h3> <h3>  此次也好不在哪儿去,30日下午4时,从东台向北台进发,尽管做足了准备,计划在20时之前完成大朝台这段最难的路段,可我和我的同学俩人,还是被暗夜截在了北台的山腰。还真别说,在川流不息的大朝台人潮中,我俩最值得炫耀的是一大把的年龄和蜗牛般的速度。<h3></h3><h3>  一路兜兜转转、磕磕绊绊,走的异常的艰辛。在黑漆漆的夜里爬山,不光是对体能的考验,更多的是对胆量的考验。</h3><h3> </h3><h3>  到了这种最艰难困苦的地步时,也是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心态会发生极大的波动,如果条件允许,一般会做出自我保护的举动,放弃是分分钟的事,此时此刻却只有华山一条路,沒有其它选项。这会儿的坚强是不得不坚强,恐怕这就是户外活动的魅力吧。</h3><h3><br></h3></h3> <h3>  我突然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动和亲切,竟然笑出了声音,这难道不正是我们这些自找苦吃的高阳酒徒想要的吗?凡此,怎么会表现徒步大朝台的神奇和艰难呢,想想吧,乾隆皇帝骑着高头大马先后五次大朝台,却都未能如愿,均被北台阻挡,而我们仅靠双腿双脚去完成他老人家的心愿,真是值得自豪的壮举啊。<h3></h3><h3>  眼前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还有在星光下混沌一片的莽莽群山,四周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凌厉的寒风盘旋着、嘶吼着,危险像只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大手在渐渐地收拢。此时,请享受这无法回避的痛苦和恐惧吧,有时,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刻恰恰是最早的时刻,谁也不可能轻易成功,它来自彻底的决心和毅力。走吧,爬吧,别喊累,无人为你分担;别言苦,无人替你抒解;别脆弱,无人替你坚强。你唯一能做的只有继续。</h3><h3> </h3><h3>  爬到险要陡峭的时候,胸膛仿佛要爆裂,喉咙会一阵阵地发出腥甜的味道,按说这没道理呀,爬山时最辛苦的应是腿和脚啊,说起来胸膛才最辛苦,心肺拼命的工作为腿脚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而高山缺氧,空气干燥寒冷直冲肺腑,喉咙腥甜的味道一定是某条微血管崩裂了沁出了鲜血。</h3><h3> </h3><h3>  就这样苦撑着,缓慢却从未停下,到了“华北屋脊"牌楼时,心稍有放松,距北台叶斗峰的灵应寺只有一公里啦,等拖着沉重的双腿再次启动冲顶时,才明白自己又一次低估了山的庄严和伟大,最后的一公里却是最陡峭险峻的一公里,我俩互相照顾与大山展开最后的短兵相接,每向上一尺都是一个新的回合,叶斗峰嫌我俩深更半夜惊扰了它的安静,让寒风乱石不停地向我俩施以颜色和惩罚,几个回合下来我俩己狼狈不堪,此时,若有一丝的慌乱而出招不慎,或许会在瞬息之间让酒囊饭袋化作一络尘埃。</h3><h3><br></h3></h3> <h3>  这一公里也许是我一生中最远的距离,大战了一个小时,发现山顶寺庙还傲慢地矗立在遥远的上方,鄙倪地俯视着我俩,疲劳和虚弱已让距离变得那么的虚无缥缈,近在咫尺又远隔天涯。我感到脸一阵阵的发木,背包带勒得胸口越来越紧,嘴唇好像被涂抹一层厚厚的石腊,很费力才能翕动一下,笨绌地拿出药瓶含了一把速效救心丸,又一尺一尺地向上挪动着。<h3>  </h3><h3>  夜里十一点多,我俩还是到了准备挂单的澡浴池,比计划晚了三个小时,不用说,偌大的餐厅只有我俩人,吃着残羹冷炙感慨万千、唏嘘不已,鼓足勇气、毅然决然地照了下镜子,脸似铁青,嘴唇黝黑,感紧又含了把救心丸,感谢北台不杀之恩。</h3><h3></h3><h3>  和大山相处,我们是那样的渺小,我自诩为老驴,走遍了家乡的大山沟壑,几年来积攒下来的那点骄傲,经北台一役被撕扯成片片飞屑,随风而逝,代之的是一种悲凉感,可我还是扛了过来,站在大山伟岸的肩头,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马伏骥,志在千里”。</h3><h3><br></h3></h3> <h3>  31日一早,从澡浴池启程,向中台翠岩峰的演教寺进发,昨晚完成了北台最艰险的一段,心情大好。之后从中台向西台行进,途中,晨雾翻滚着聚胧着,在山谷中不断的升腾,不一会儿云雾遮天蔽日笼盖四野,五个台只依稀地露出形态不一的台顶,一时间云海怒放天地相接,晨曦将台顶映照成金色,一瞬间人们屏气凝神、呆若木鸡。我无法向你描述那一刻的体验,无法用任何词汇使你能看到黎明之时展现在我面前的壮丽景色,那苍莽的群山,蒸腾的云海,天交地合的苍穹,让一切都变的空朦和不真实,极目远眺云天一色,一束束的阳光从云隙中穿过将奋力露出的峰恋映照得灿金一般……</h3> <h3>  我从没有感到这样的快意,这样超然物外的快意,震颤从脚下一直升向头顶,那一刻好似突然摆脱了肉体,混沌的世界一下子澄澈无比,一切的迷乱与挣扎在这一瞬间都有了答案,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自然蕴藏的力量和神奇非人类智慧能抵达,我明白了,时光攸攸,历史更叠,有多少的大德高僧要在此修行,此刻,这里就是遥池仙境,此时,人的心胸洞开,空明敞亮。<h3>  </h3><h3>  五台山惊现的云海和日照金山是非常吉祥的,在这个时令也是非常少见的,这真是上天对我们跋山涉水朝圣的眷顾和嘉奖吧,长时间得与山水为伍,耳鬓斯磨,深深感受到这天赐之福与天教之悟,多少次登上高山见天地广袤、层林尽染、真想化作一块石头永立于斯,多少次走进江海湖泊,波涛汹涌、水天一色,真想化作一朵浪花融入其中。这时我体会到为什么杜牧要:“停车坐爱枫林晚”,陆游:“一树梅花一放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与自然相通相融之心多么急切。我变不成石也变不成浪花,但完全可以采一块石,撷一朵浪花,粘一身祥云,借此来完成与自然的交流,而这,不正是与神与佛交流的修为吗。</h3><h3><br></h3></h3> <h3>  大朝台己然是经典和传承,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经得起咀嚼,经得起时间,沉淀在心底一经触动仿佛就在昨天,就在身边,常常想起永不忘记。<h3>  </h3><h3>  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的话多说几遍就要让人烦,但经典的人和事一次又一次的提起总让人唏嘘感慨、浮想联翩,美景、痛楚、挣扎、无助、绝望、欣慰等等五味杂陈,历历在目,成为自己的永恒,我虽为一介草民,可胸中也有英雄梦想,有过的故事却被岁月轻轻一拍就碎,它太轻太薄了,而大朝台之行,却是如此的厚重和博大,足以成为我的经典。</h3><h3> </h3><h3>  毕淑敏说:“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有一次触及灵魂的远行"。我想,人这一辈子有多少事是自己能牢牢把握的呢?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无奈地造择了妥协,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天的后天的……我也早变成了自己年少轻狂时所鄙夷的油腻大叔。可诗和远方依稀尚存,走在五台山朝圣的路上“老夫聊发少年狂",心底的渴望被唤醒,长路漫漫,更让你慢慢走进更深的心底,触碰到从未发现的自己。</h3><h3> </h3><h3>  自我救赎,修身养性,登高赴险恐怕是一个沒有被人注意却一直是个有效的手段,琴棋书画、渔樵耕读是传统文化的熏陶,跋山涉水、沐风栉雨是大自然的洗礼,相得益彰,我们且行且珍惜,来日并不方长。</h3><h3><br></h3></h3> <h3>__文章转自樊老师手稿,金涛后期图文编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