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佛山(又称禅城)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祖庙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真武玄天大帝的神庙,俗称北帝庙,明代改称灵应祠。之所以称为祖庙,据考证是"历史久远,且为佛山诸庙之首"的缘故。千百年来祖庙一直是佛山的象征和标志,以致有不到祖庙,不算来佛山的说法。</h3> <h3> 提起祖庙,佛山乃至珠三角,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我们游客眼里,祖庙或许只是佛山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但是佛山人却认为这还不够,祖庙还是佛山人心中的福庙和圣地。每逢中国传统的节假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佛山和珠三角一带老百姓都会齐聚祖庙,他们朝拜祈福,许下美好心愿;佛山新人结婚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祖庙,小孩子长大,到了上学年龄,家长都选择到祖庙为小朋友举行开笔典礼;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期间,佛山万人空巷,祖庙内人潮涌动,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无怪乎佛山人将祖庙视为自己的根,自己的源,甚至是自己的生命。</h3><h3><br></h3> <h3> "文革"时期,全国上下掀起一阵又一阵破“四旧”的浪潮,多少庙宇和庙宇内的珍贵文物在这场浩劫中毁于一旦。那时候,外地红卫兵也已将目标锁定了佛山祖庙,某天上午,突然有大批人马手持棍棒冲向祖庙,佛山的红卫兵和老百姓早有准备,无分男女老幼,在祖庙周围筑起三道防线,手挽手,万众一心,用身体组成了人墙,誓死保住了祖庙。当年参加祖庙保卫战的人一提到这件事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许多人被打的头破血流,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宁可命不要,祖庙决不能丢。</h3><h3> 非常感人!神州大地,庙宇无数,然而,能在人们心中占据如此地位的庙又能有几个?!</h3> <h3> 怪不得佛山的老人几乎把祖庙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了。清晨做操、练功;午后打牌、闲聊;晚上听音、品戏,让平淡的生活变得极富韵味。</h3> <h3></h3><h3></h3><h3> 祖庙占地面积3.02万平方米,为院廊式平面布局,由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和庆真楼等几部分组成。从建筑的角度看,祖庙是一组建筑艺术高超,装饰工艺精美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群。其整体布局巧妙,疏密有致,让游客觉得其内部空间含蓄、神秘继而产生崇敬之感。(图片摘自网络)</h3><h3><br></h3> <h3> 祖庙广场,一组舞草龙雕像栩栩如生。</h3> <h3> 远远望见镶有"祖庙"金色大字的牌坊,该牌坊为四柱三间木石混合结构,楼为绿琉璃作顶,以三层如意斗拱承托,上有龙珠、鳌鱼及陶塑花鸟瓦脊等装饰。</h3> <h3> 进门就望见大型陶塑双龙壁,火龙和水龙遨游在蓝天碧水之间,戏耍一个火珠。其造型逼真传神,活灵活现。</h3> <h3> 醒狮台,佛山人视雄壮勇猛的狮子为庄严威武的象征,是给人们带来吉祥的瑞兽。</h3> <h3> 穿过节孝流芳牌坊,便是黄飞鸿纪念馆。</h3> <h3> 黄飞鸿纪念馆旁就是南派舞狮广场,每天演出三场,10:30、13:00和15:30。南狮也是佛山的特色,到了祖庙,岂有错过之理,所以我们赶紧就先来了,占个有利位置。</h3> <h3> 岭南文化中最得精髓的粤剧和南狮,均发源于佛山。今天有幸目睹一次正宗的南狮表演,大开眼界。</h3> <h3> 这支舞狮队是由黄飞鸿传人所组成,他们在高低不一的木桩上闪展腾挪,将高超的岭南狮艺精华展示得淋漓尽致。</h3> <h3> 腾空而起,壮哉!</h3> <h3> 形神俱备,狮人合一。</h3> <h3> 没过瘾?那就再欣赏一段视频吧。</h3> <h3> 表演结束,游客还会排着队往狮口大开的"嘴"里塞钱,可能就是出于对黄飞鸿的崇拜或是对舞狮技艺的欣赏吧;礼尚往来,根据金额的多寡,狮口还会"吐"出一个吉祥挂件或条幅回赠游客。</h3> <h3> 也许北方人不一定知道祖庙,但一定记得黄飞鸿。黄飞鸿是佛山人的骄傲,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影视作品风靡全国,经久不衰。</h3><h3><br></h3> <h3> 黄飞鸿是佛山人,也是岭南武术界一代宗师,又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对联:"御侮锄奸留典范,扶危济困见精神。"是对黄飞鸿一生的最好写照。</h3> <h3> 黄飞鸿纪念馆是一座两层仿清代青砖锅耳式建筑,保持了传统民居的合院式建筑特点。一进是二层的门楼,一明两暗的布局,二进演武大厅是纪念馆的主体建筑,需要步上三级石阶,取步步登高之意。</h3> <h3> 叶问堂也是一座具有清代岭南风格的仿古建筑,里面详细地陈列着大师生平的众多文字、图片资料,以及一座大师的半身铜像。</h3><h3> 叶问是咏春拳名家,享誉海内外的一代武术宗师,桃李满天下。2008年,电影"叶问"以"李小龙恩师传奇"为卖点大肆宣传,一时间票房火爆,让公众在银幕上继黄飞鸿、李小龙、霍元甲之后,看到了又一位原本默默无闻的咏春拳宗师。</h3> <h3> 拜访两位武术宗师后,我们沿祖庙中轴线开始游览,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巍峨的建筑和巧夺天工的装饰组合了。</h3> <h3> 万福台位于祖庙最南端,建于清顺治年间,是岭南地区最古老的戏台。万福台台面宽三开间,前后台用金漆木雕隔板分开,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祿寿三星,下部雕刻曹操大宴铜雀台的场景,左右分别雕刻降龙、伏虎二罗汉等四组六幅金漆木雕作品。</h3><h3> 自清代中期以来,粤剧戏班的第一台戏必先在万福台演出,以图吉利并检阅演出效果,随后再赴四方巡演。由此可见,万福台对粤剧的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如今世界各地的粤剧团体都将万福台视为粤剧之源。</h3> <h3> 万福台上金漆木雕金碧辉煌,中间的一副对联也气派十足:传来往事留金鉴,谱出高歌徹紫霄。</h3> <h3> 万福台对面是灵应牌坊,是广东现存最雄伟壮观的木石混合结构牌坊,建于1451年。灵应牌坊建筑为三楼三层式,威严耸立,檐柱间大量使用斗拱,飞檐叠翠,飘逸凌云。</h3> <h3> 锦香池,池中有象征北帝的石雕龟蛇像,每一位到祖庙的游客都会往池中的石雕龟蛇像投掷硬币,据说投中的越多则财运越好。</h3> <h3> 该池东南西南各有一六边形花台,栽培着两颗九里香树,据考证树龄已有五百多年。</h3> <h3> 锦香池两侧为钟鼓楼和崇敬门、端肃门。两门旁的墙上饰有砖雕、灰塑和陶瓷,尤以陶塑最为引人注目。</h3> <h3> 祖庙汇聚了岭南数十代人的心血,造就了无数的文化瑰宝。漫步在这里,仿佛进入了一个佛国文化的殿堂。</h3> <h3> 所谓的祖庙三门,就是指崇正社学、灵应祠、忠义流芳祠三座建筑物的正门联建在一起,中间的三个拱门就是灵应祠的大门。</h3><h3> 在三门屋脊上,有一条被誉为"花脊之王"的陶塑瓦脊,长达31.7米,高1.78米,是祖庙现存的六条瓦脊中规模最大的,正背面共塑有人物300个,题材以人物故事为主,每一尊都精雕细琢,神形兼备。</h3> <h3> 前殿天井正中央的铜鼎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本地著名的中成药店"阮时和堂"捐奉,铸造工艺十分精致,尤其是那镂空狮子滚球纽盖,栩栩如生。</h3> <h3> 殿内两旁陈列着24个形态各异的漆朴神像,这种技艺比较特殊,并不多见。</h3> <h3> 正殿供奉一尊真武大帝(北帝)铜铸造像,重量达两吨半,高九尺五寸,取"九五之尊"之意。这是千百年来保佑着佛山风调雨顺的"大神",来到祖庙是一定要拜访的。有趣的是,无论衣饰还是动作神态,北帝与明永乐皇帝的画像极为相似,哈哈……</h3><h3><br></h3> <h3> 大殿北侧的庆真楼,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为二层建筑,相传这里曾是佛山最高的地方,登上庆真楼可以饱览祖庙和佛山全景。</h3> <h3> 庆真楼的木雕,系红木雕刻贴上金箔而成为"金漆木雕",玲珑剔透。</h3> <h3> 木雕屏风,由三块大樟木雕刻而成,为佛山木雕艺术传统风格的典型作品。</h3> <h3> 庆真楼父母殿真武灵应木雕细画,此画长668厘米,高388厘米,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真武大帝从出生、修道、成仙和灵应的系列故事。</h3> <h3> 孔庙位于祖庙的西南侧,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佛山一批尊孔士绅集资兴建的,可见佛山人尊孔风气极盛,历史上佛山书生成绩冠甲全粤,康有为、詹天佑等都是佛山子弟。</h3> <h3> 许願树上挂滿了学童祈求学业有成的条幅。</h3> <h3> 孔庙旁还有个藏珍阁展览馆,凝聚了岭南建筑工艺和装饰艺术的精华。</h3> <h3> 这个就是农历三月初三,佛山民俗活动北帝巡游的宏大场面,这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传统盛事。</h3> <h3> "烧大爆"是每年三月初三北帝诞次日,在祖庙门前燃放巨大爆竹以享神,包括抢花爆的习俗。</h3> <h3> 灰塑"三福呈祥",色彩斑斓。</h3> <h3> 铁韦驮是明代佛山铸铁珍品,头戴战盔,身披甲胄,双手按宝杵,造型刚劲有力。</h3> <h3> 红漆木雕"寇准背靴"。</h3> <h3> 真的没想到,在古代较为偏僻的岭南地区,竟然还有这样富丽堂皇的建筑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不虚此行。</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