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下午,孩子要去村里幼儿园玩耍,我带他一块去。刚到校门口大门紧闭,正在我沉思片刻,不一会儿大门开了打断我的思绪,当我跨进大门的那一步,看到我眼前的一幅画面勾起忆事,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仿佛做了一场梦。孩子看到滑滑梯,跑了过去,又叫我一直给他转坐摇摇车。</h3><h3>这里也是我小学七年,在这里度过的快乐童年。</h3><h3>一排整齐的砖窑洞是在教育体制改革后,小学撤销之后,闲置几年后新办的现在这所幼儿园时翻修的。校园里两排瓦房拆后,当时我已上中学时,六年义务教育集资新建的两层楼房是在市政府下派干部李向前争取的项目,也是全镇第一所高标准硬件设施小学,好在没有闲置都在利用了。窑洞正对后面,也是我出生时我们家的老院子。</h3><h3>虽说当时在八十年代条件艰苦,但我也是幸运的一名,六年制小学(白家村、天乐、吉家村、党尧科)附近村,就设在我们村(富县交道镇白家村)的唯一一所学校。我可以有一点优越条件,不论春夏秋冬,不论刮风下雨时节,不用早、中、晚来回跑路程,这就节约我有充足的时间吃饭,做作业,尤其早饭期间不会做的数学题母亲可以给我辅导完成作业</h3><h3>,放学回家只要母亲饭做好了,就随时可以吃饭。而且冬季课间可以回家烤馍吃,下午放学还可以帮助家里人做晚饭,当时村里同龄的有八个女生,都是在放学后或者假期帮助父母做饭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学习锻炼不误。尤其开学时候,一个暑假期校园的杂草老师和学生一起清理,教师的办公室以及住宿一窑洞足够,老师房子的窗户要学生用白纸(当时也叫粉联纸)糊新,一个教师一孔窑洞住宿也当做办公室。当时来说,两个年级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最多坐二十来个学生,课程表老师自己制作,一年级至六年级,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板书粉笔字、课程教案钢笔字都是在一笔一划规范书写汉字,教室标语都是用毛笔书写着,除个别标语印制上贴,一堂课就在铛铛铛的铃声中,完成一年四季两个学年的上学任务,放学(铁质的手打铃)也是。每年按时完成学校分配的勤工俭学任务,那时只有拾麦子、挖白蒿,每一学期的拾柴,即是老师做饭,也是老师学生冬季取暖足够,下午放学,每个班级每天轮流两个学生自己打扫教室卫生。放学回家,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语文、数学、写字家庭作业,除课本外,课间老师唯一的辅导教材有各科习题统一在黑板抄写,学生再照着抄写在作业本上做题。没有现在的培训班、家教、新网络,只有老师、书本、学生自己解答难题。开学时候,每一本新书都有一股书香味道,再用报纸叠好书背。不论课间、课余都是在踢毽子、玩沙包、捉迷藏、滚铁环、石头剪刀布、老鹰捉小鸡、看小人书、等游戏中玩耍快乐度过,也只有每一年的六一儿童节是唯一最大的节日,可以穿到一件新衣服。那时,学习用具的书包是母亲用布料做的,用当时家里的缝纫机做的就是每年六一和过年的衣服。铅笔用的最好的是自动铅笔,钢笔是吸墨水的笔,每周有2-3篇大字,很少有毛笔字帖,自己买1-2张范字照着写,墨汁和蓝水都是小瓶装,不论是冬季的手套还是棉衣、棉鞋都是母亲用来手工做的,用毛线织的手套,布料做的棉衣如果新的话可以用2-3年。这对于那时就是条件最好的,吃的零食只有一袋几毛钱的瓜子和糖。开学期间,老师在一至六年级学生家里轮流吃饭后,老师自己做饭,凡是村里有在校生,每个村可以给老师唯一适量的粮食给予补助,工资低、条件差的原因,尚无其他。校园里空地是老师种植蔬菜的地方。自行车,也是老师回家与学校之中的交通工具,也都是本乡镇人。记忆影响最深是,冬天时早上六年级一节数学,李昌乾(校长)老师叫我上讲台,给全班同学在黑板抄写教材书的数学题时,他说:字写的好,以后有…!</h3><h3>现在想起当初,比起现在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离开父母距离几十里寄宿制、自己要照顾自己的冷暖,衣食住行,安全等,除假期、周末和父母在一起,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的现状。也少了一份父母的呵护与成长亲情关爱,同时也少了一份父母在孩子身边的榜样。上小学我是最幸运儿,当时没有现在这样压力大于学习,沉重的书包,长期补课、兴趣爱好班等等这些占用了自由的学习与玩耍的时间,三年幼儿园,必须跟着这套教育体制一直紧跟走似的,一不留心就有掉队的可能,长期的自由成长学习时间被体制剥夺了。学习成之为学生的压力、父母的负担、学校的责任。也失之成为比消费、背景、经济、竞争等这样的坠落状态,成长没有了思想道德前言,学生在坐等时间,有的造成了学业就等于完成了学校的任务,就完成父母交的责任的心里。有的永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究竟是在为了谁而学。发展进步了,思想堕落的态势。</h3><h3>相比而言,我的小学有一年学前班,一年级直到六年级也是一直在玩耍与学习中愉快度过的!所以,我要感谢当初的教育体制改革、感谢当初的年代、学校教育、父母养育、社会环境。不同的时期、年代、简单、学习,历练了我的成长与懂得。</h3><h3>小学,重要的起点,方法的验证。</h3><h3></h3><h3>相比而言,没有如今发展优越的条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而且为孩子的甚至一生选择一个好的学校,老师,班级,成绩,就业,岗位,晋升,职务等一系列高难度的问题发愁,甚至乡镇一部分放弃家庭的主劳力年收入,高额在城里买学区房子,租住,经商等为了求学路不息一切代价,校园的欺辱,攀比等事件不断,但有时结果竞争激烈不容乐观,都求高质量,高难度的门槛,条件好,求学难,是导致问题的根源何在?</h3><h3>如今,各方面进步发展中,其实由原来简单化成为复杂化。部分苦孩子苦家长,劳民伤财的体制矛盾模式,一切依赖式蔓延何时罢休?这,或许是每位家长的难言!</h3><h3>八十年代中,没有各类辅导班,也没太多的压力负担。单纯的作业和家庭作业以及课堂笔记,单纯的心,单纯的学,自由快乐!</h3><h3></h3><h3>现行的状况,高额费用有的父母只能接受,不能放弃。若有放弃面临孩子落伍。对于县城工薪阶层而言,有一个孩子选择民办教育,一年的支出最少要一个人的工资,甚至远远高于这些。子女教育、就业等成为父母的包袱。</h3><h3>体制,致使有人乘风破浪,有人失之千里。(白亚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