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桐桥

平凡之路

<h3> 也许是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农村老家,进城生活,我们这个时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地关注、谈论乡愁。<br></h3><h3>  乡愁是一种思念。但思念是针对性的情感,无论思念亲人、情人或者朋友,都是身在远方对另一个人的温暖回忆,思念得受不了,打通电话,思念也就随之而去。但乡愁不是。</h3><h3>在乡愁的弥漫中,你可以给亲人打一个电话,但却不能给村庄、河流打电话。即使你回去一趟,在家乡小驻几日,让乡愁暂时消失,但也许刚刚坐上返程的汽车,一种模糊的情感又会慢慢升起 ……</h3> <h3><b><font color="#ed2308"> 老家全景图</font></b></h3> <h3>桐桥原作童桥,见民国《平阳县志•建置志》,得名于一座名叫童桥的古桥。北宋元佑三年(1088)张僧御妻及子女出资在此地修建一座石桥,以纪念先人,因桥为石匠童楫建造,名曰“童桥”,遂为村名。当地方言“桐”与“童”同音,遂讹为桐桥。</h3> 单檐塔 <h3>单檐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残高3.5米,平面呈六角形。塔基须弥座,青砖叠砌,雕饰华丽,有水云、如意、卷草、仰覆莲等纹饰。束腰每面壸门内浮雕狮兽,姿态各异。塔身呈圆瓜楞状,高1.07米,空心,鼓腹,顶置圆盘,周饰垂幔,下刻覆莲。正南面设一壸门,上以青砖菱角牙子叠涩出檐。塔顶残存覆钵。砖刻艺术精妙,造型精巧,为研究北宋砖塔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83年被列为第一批苍南县文物保护单位。</h3> 石棚墓 <h3>石棚墓,墓群西、南、北三向山麓环抱,东首为开阔地。石棚墓是当时浙南沿海地区一种比较特殊的墓葬形制,这种巨石墓葬文化在国内极为罕见。2001年6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桐桥石棚墓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当前温州学界对浙南地区石棚墓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它是从辽东半岛或日本传播过来的,是一种“舶来品”,认为那时浙南先民与朝鲜、日本已有交流;二是从浙南与日本石棚墓的共性来看,浙南的石棚墓似曾直接影响日本。</h3> 灵鹫寺 <h3>灵鹫讲院始建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北宋,元至正,清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和民国4年(1915)俱有重修。</h3> 古道 <h3>古道坡陡险峻,绿树成荫,是登山健身的好去处。</h3> 平阳县桐桥糖厂遗址 <h3>那时候学校跟糖厂是连在一起,下课期间经常去偷糖吃,记得有一次被工人抓住说要把我扔到大锅里跟糖一起煮 ,吓得我哭爹喊娘</h3> <h3><b><font color="#ed2308"> 白鸽嘴之晨</font></b></h3> 古井 <h3>古时候有一老僧教会一只猫儿照看门户,传送钥匙。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寺前钟声一响,猫儿就将钥匙从门缝中递给老僧,习以为常。一天,小偷窥知这一秘密,候老僧外出未归,夜里敲响铜钟,猫儿照例递出钥匙,使小偷行窃得逞。老僧回寺后,见寺内被偷了不少东西,狠狠地数落猫儿一顿,猫儿觉得很委屈,竟跳到寺后水井里自杀。</h3> 桥 <h3><b> 童桥</b></h3> <h3><b><font color="#ed2308"> 水尾桥</font></b></h3> <h3><b> 休闲垂钓</b></h3> <h3><b><font color="#ed2308"> 障川桥</font></b></h3> 水 <h3>每年清明时节这里船儿不断车流不息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乡亲们回家祭祖;</h3> 老房子 <h3>.....与思念相比,乡愁显得广阔而又模糊,抽象而又具体,就像月笼雾江,空阔苍苍,久伫江边,一任寒露湿衣,却无法满足对乡愁的释放。</h3> 油菜花 树 <h1><font color="#39b54a"> 南山枫树</font></h1> <h3><b><font color="#ed2308"> 局部</font></b></h3> <h3>摄影爱好者:平凡之路</h3><h3>乡愁文章摘自:文章阅读网…张兴旺</h3><h3>历史资料:百度</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