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桥美少年

贺菊红(Man)

<h3>  《走过腰桥的少年》是作家周贤炳自我抒情小说,带有明显的自叙传性质。他以日记体的形式,记述了初中二年级转学到珠梅中学直至初中毕业的学习和生活,塑造了来往于腰桥,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生龙活虎的腰桥美少年群像。</h3><h3> 总的说来,他们都在努力学习和奔跑,都在追逐着自己的美好梦想。作家周贤炳采用了同步叙述的方式,让“我”一直在场,对珠梅中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充满着新奇感、陌生感和殷切的期望。他为尽快适应新的环境,用谨小慎微、曲径通幽的方式,最终完美地与他们融为了一体。</h3><h3> 由于该书没有序和前言,如同大石板铺就的腰桥,质朴无华,让读者初读时误以为是中学生日记,翻看几篇后,正如书中刘青在偷觑周贤炳日记后说“你误会我了!”一样,读者大都会误认为作家周贤炳出版的是其中学时代的日记,而非长篇小说,往往束之高阁。幸运的是能感受到这个“贤炳”,脑子活络,爱思考,善观察,想法挺多,如用功读书,一定是可造之材。</h3><h3> 待在有意或无意中看过后记,明了此书创作的目的旨在献给在农村成长的少年或曾在农村生活过的少年,为了纪念他们逝去的青春和为这些孩子们辛勤工作的老师时,特别是那个时代,从乡村走过来的人们,一定会重新燃起阅读的激情,一口气把它读完,掩卷回味和深思。</h3><h3> 许慎《说文解字》说:“桥,水梁也。从木,乔声。”所以,桥是横架在山川而沟通往来的捷径,自然是山川中供日用之资的常物。周贤炳撰述的腰桥,位于珠梅河上梅桥和下梅桥中间,是在10个大桥礅上用大石板搭建而成的津梁,桥礅下压着枞树树干,厚厚的石板已被踩踏得非常光滑,有50多米长。由此可见,这腰桥当有些历史了。</h3><h3> 再有些历史,腰桥也寻常之物。据说在涟源市区就有桥也称腰桥。神奇的是珠梅河东的几个村子称上完初中叫“过完腰桥”,未考上高中称“走到腰桥打转身”。在只有三分之一的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的时代,考上高中自然不易。那上大学更属凤毛麟角,按社会上流行的说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这“腰桥”正好对应和隐喻着人生的时间节点,就这样被赋予了人文意蕴和深刻的含意,腰桥的意象也就顺理成章贯穿全书。</h3><h3> 在这样的语境下,作家周贤炳将“我”置于历史和校园的时空中,在周遭的自然景物中放松身心,游太目山、仙女峰,探牛皮洞,写眼前诸般风景,发心中万千感慨。尤其是投身农业生产,进行农事耕作,状写田园风光,不仅仅是彰显家乡的静美宁谧、闲情雅趣,充满浪漫的色彩和诗情,而是处处布满危机、时时提心吊胆,非得小心翼翼地谨言慎行。父亲念叨的“不好好读书、就要脸朝黄土背朝天,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类的“紧箍咒”,充满着泥土和血汗的气息;还有老师的严厉的目光似乎无处不在,承认错误、悔过的“检讨书”也是如影随形。</h3><h3> 透过这些表象,看到的是作家周贤炳“我”的浅吟低唱,那些美妙的传说,隽永的故事,曲尽农家况味。他将情感、情志、情理,和谐而有机的与“腰桥”浑融于一体。这样,“腰桥”的绰约丰姿和沧桑面容交织在一起,纤毫毕现。她既是欢娱温情之所,也是惆怅伤感之地。通过作家“我”含蓄、隽永,深情的回味,让读者在细细的咀嚼之中渐入佳境,深谙腰桥的忍辱负重,默默肩负和撑起这片天空下的农家生活。</h3><h3> 在作家周贤炳平实和平静的叙述中,腰桥是淡泊而洒脱的,遥深空灵、蕴藉丰幽,为作品营造了一个独特而富有张力的空间。他描摹的这群腰桥美少年,具有纯朴善良的品格,如同泥土散发的芬芳气息,呈现出自然生态之美。完成好初中阶段的学业是全书的主题,“我”的个体的深刻体验是全书的核心。从某种程度上说,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对人体自身的认识,对人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h3><h3> 因为他们即将由一群天真活泼的孩童,成为懵懂的少年,滋生朦胧的情愫。每个男生眼中都会有自己“刘青”的影子,每个女生眼中也会有自己“周贤炳”的影子,正如俗语所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读者从《一堂生理卫生课》看出,腰桥美少年在探索世界和求知的同时,也渴望了解人自身。</h3><h3> 正是作家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写,在邀请读者进入其创作的自传世界中的同时,激起和撩拨了读者窥探“贤炳”故事的欲望。其实,这是作家周贤炳对自我的重构。自传体小说表现的是历史和艺术的真实,不可能复制自己原生态的生活,完全写实的。因为,现在的“我”在回眸过去的学习和生活时,才能从不同的视角和观点来评价自己,对过去的每一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分析、判断,再现当时的景象,使小说的情节真实可信。</h3><h3> 作家周贤炳倾力打造的这群“腰桥美少年”,他们的举手投足无不与腰桥的光影叠映成趣,他们的颦笑涕泣无不与腰桥流水相和。在这样一个鸟啼花开、气韵生动、生机勃勃的人间仙境,他们胸襟坦荡、质朴粗犷,在轻盈愉悦中悄然绽放、众芳竞秀,正欲展翅翱翔,茁壮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