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为云岭向南的延伸,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哀牢山的走向为西北一东南,北起楚雄市,南抵绿春县,全长约500公里。哀牢山最高峰在新平县水塘镇境内的大磨岩峰,海拔3166米,远看如一座巨大的金字塔。</h3> <h3> 哀牢山的哀牢是当地少数民族语酒的意思,哀牢山是云岭南延的分支,起于大理州南部,止于红河州南部,全长近千公里,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h3><h3> 保护区内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哺乳动物86种,鸟类323种,两栖爬行动物65种,兽类2O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长臂猿、灰叶猴、云豹、金钱豹、林麝、羚牛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黑熊等14种,是云南动植物的基因库。</h3> <h3> 哀牢山的腹地位于新平县的戛洒镇,这里是著名的花腰傣之乡。</h3><h3> 花腰傣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相传是古滇王国的后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古滇王国的政权受到危协,他们为了寻找新的生存之地,举国向南搬迁。他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分成几支队伍,年轻的在前面开路,年老的和妇幼跟在后面。一天,后面的队伍看到路边砍倒的芭蕉树冒出新芽,他们不懂得蕉倒抽新的道理,以为前面的队伍已过去很久,就决定留在这里开辟新的居住地,这就是今天的戛洒。</h3> <h3> 花腰傣历史悠久,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民风民俗。他们生活的地方大多是温暖潮湿的河谷冲积地,自古就有夜不闭户,路不拾异的良好民风。</h3> <h3> 花腰傣的迎宾宾仪式。</h3> <h3>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h3> <h3> 为来宾们祝酒。</h3> <h3> 花腰傣的菜肴注重原生态,可食用的树芽、野菜、花果都是她们做菜的原料,不但品种多菜的颜色也很好,口味偏酸辣,很适合云贵川人的口味。</h3> <h3> 我们吃的三个正餐菜的品种都不一样,但都吃得很爽,特别对不喜欢重油菜的人非常适合。</h3> <h3> 看着这些美食你是不是也有一种想马上想品尝的冲动,那就赶快行动吧,到戛洒的高速公路估计今年就会通车了。</h3> <h3> 傣族人对自己的居住环境非常爱护,在戛洒随处可见百年以上的老树,我们背靠的就是一棵有300多年历史的老酸角树,现在仍然果实累累。我在红河州博物馆看到一小串男人们喜欢拿在手上练手指的串珠,标价1500多元,这样一棵几人才能抱过来的老酸角树该值多少钱?</h3> <h3> 戛洒不单是花腰傣的民族风情吸引人,更有独特的美景和故事吸引着中外游客,而且正在声明远播。</h3><h3> 从戛洒镇环山而上就是哀牢山的主峰,在2700多米的位置上,有一个瀑布叫南恩瀑布,抬头望去,瀑布仿佛从天而降,再往下看山脚深不可测,甚为壮观。</h3> <h3> 从南恩瀑布顺着公路再往上走几公里有一个峡谷叫石门峡,峡谷虽然不险也不太长(两公里左右),但奇美,在2700多米的高山上有这样的峡谷非常罕见,因为山峰是直上直下,不象西藏高原整个板块的隆起。</h3> <h3> 峡谷中长年清流不断,有积水的地方清澈见底,峡谷两边植被茂密,峡谷内潮湿阴凉,空气清新沁人心肺,是养生的绝好去处。</h3> <h3> 人入峡谷有入仙境,一切私心杂念一扫而光,感觉步履轻快疲倦顿消,留恋忘返的感觉由然而生。</h3> <h3>峡谷最窄的地方可以两人站在对面相互握手,可行的地方都是人工栈道,虽然窄的地方只能一人通过但很安全。</h3> <h3> 峡谷里的桥梁都是根据地形地貌而建,与自然景观混为一体,最大限度的保护了生态环境。</h3> <h3> 在这树根桥上留个影吧,难得到此一游。</h3> <h3> 同去旅游的同胞们都感觉不虚此行,大家都要求不论认不认识都一起留个影。</h3> <h3> 哀牢山养育了各族人民,也培养了各民族不屈不挠的性格。早在大平天国反清时期,哀牢山的人民就响应了起义。</h3><h3> </h3> <h3> 1856年5月10日,彝族首领李文学在大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旧部王泰阶、李学东的影响下于弥渡县巨卢村后山天生营竖旗起义。起义军拥李文学为“彝家兵马大元帅”,王泰阶为参军,李学东为上将军。起义军团结各族人民,打击地方反动势力,以哀牢山为中心,很快控制了包括现今云南西南部的巍山、弥渡、南华、楚雄、双扬、景东、新平、镇沅、沅江、墨江等十余州县的全部或大部,给清廷政府以沉重打击。</h3> <h3> 1856年6月,清军大举进攻大理回族义军杜文秀政权,李文学获悉后率军分两路驰援大理,在红崖设伏大败清军,解了大理之围。</h3><h3> 各路义军团结协作,打了许多胜仗。1872年春,清军总兵杨玉科率10万清军攻大理,李文学率众弛援,在下关遭遇清军袭击,兵败,李文学退至南涧,因其部将李明学叛卖被俘,李文学在南涧乌龟山遇害。</h3> <h3> 李文学牺牲后,李学东率余众继续战斗。1874年5月,清军陷蜜滴(现今弥渡县牛街彝族乡),李学东退入山谷坚持斗争,1875年11月,率众在南华琵琶箐重创清军,毙清将李芳梅,并拒清招降,1876年7月,病逝于南华县属大古村后山,哀牢山彝族起义最终失败。</h3> <h3> 几乎在李文学起义的同时,1856年8月。回族领袖杜文秀在巍山举行起义,9月7日,杜万荣、蓝金喜在大理举行起义,杜文秀闻讯后立即率军与大理义军立合兵一处,大败清军。义军被几次胜利冲昏头脑,并且相互争功,贪图享乐,最终失败。1873年,清军兵临大理城下,杜文秀服毒后出城与清军议和,被清军杀害,轰轰烈烈的哀牢山起义就此划上句号。</h3><h3><br></h3> <h3> 讲完了哀牢山悲壮的历史故事,我们再来讲一个哀牢山现在的励志故事。</h3><h3> 我们都知道云南有一个大名顶顶的风云人物褚时健,他在1979年一1994年间创建了红塔集团,成为了全国名噪一时的卷烟大王。1999年1日9日,71岁的禇时健因即将御任,感觉奋斗了一生,今后再无审批权,决定在领导层中私分了300万美元,因此以贪污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5年5月15日,因严重的糖尿病获保外就医,并限制只能在老家一带活动。2002年,74岁的禇时健与妻子在玉溪市新平县的戛洒镇承包荒山开始种橙。2004年获假释后又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2008年减刑为12年,2011年刑满释放。2012年,褚时健的橙子通过电商销售,全部销售一空,3年还完了一千多万的借款。</h3> <h3> 禇时健真正种橙时己经75岁,很多人到这个年龄走路都要人扶了,但是褚时健的第二次创业才刚刚开始。褚时健种橙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橙子在云南打开销路后,有人反应他的橙子味变淡,褚时健知道后停止了销售,寻找橙子变味的原因,除了当年的气候原因外,橙树种植过密也是一个原因,他当即下令员工砍掉三万棵及将进入盛果期的橙树。并把肥料的使用及果树的修剪科学合理的运用,使橙子的品质再次提高,在销售上严格把关,橙子下树后进行分检,不符合销售标准的一律不允许上市,并正式使用了褚橙商标。</h3><h3> 禇橙原名为云冠冰糖橙,褚橙是消费者叫出来的。褚橙庄园的橙子皮薄肉厚汁多,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环境,保证了橙子的品质,如今的褚橙基本上是外销,而且供不应求,蒙自市场上偶尔有一点,价格都在16元500克。</h3> <h3> 褚橙出名后,带动了周边不少农民种橙。如今褚橙庄园四周全是满山遍野的橙子树,橙子成熟时,即使你在果园购(农民的果园)买,价格都要8元左右一斤。</h3><h3> 褚时健一生坎坷磨难,他曾经当过边纵的指导员,因为寻找牺牲堂兄的尸体不服从命令被处分过。1958年被打为右派下放在新平畜牧厂当副厂长,后又当了戛洒糖厂厂长。当了红塔集团董事长后,他自己还没出事,妻子女儿就被关进洛阳监狱,后来女儿褚映群在狱中自杀。自已出狱后并未因此而颓废,再次创业又成了云南橙王。如今褚老已90多岁高龄,仍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的精神除了让我们感动,是不是也值得我们反思一下自己呢?</h3> <h3> 哀牢山有着太多的故事,因为哀牢山本身就是云南内地一条神秘的山脉,有些地方至今人类还没有涉足过,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谁也不知道,但愿这些秘密永远也不要被公开,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保留这一方净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