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看美展

黄石头

<h3>宜昌市老艺术家作品展,自元月八号开幕以来,每天前来观赏的人流不断,我也以敬仰的心情走进了展览馆大门。</h3> <h3>一进展览大厅,迎面便是汪国新老师的一幅佳作《曙光》,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年代戎马倥偬的伟岸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景仰和怀念。</h3> <h3>这幅图为《记峡江往时风貌》,作者郑万萍。整个画面清新亮丽,她把普通人眼里并不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为色彩斑斓的仙境,且画面不失清秀,山花烂漫直击人心,线条蜿蜒舒展,凸显了画家笔触细腻的绘画风格。</h3> <h3>三峡奇峰诡水是宜昌市老画家们喜爱的题材,他们用手中的神笔,给三峡的山水赋予了特殊的魅力。这是市高级工艺美术师肖俊植老师创作的国画《老舟横新滩》,展现了三峡半世纪前繁忙的船运情景。</h3> <h3>田期崧老师的作品比较有思想性,他的画往往给人予历史的厚重感,这幅画说是怀旧也未尝不可,但我更倾向于画家心中对三峡发展的那份期待,画中描绘的山城城廓破旧,民房拥挤,江面帆樯垂老,水波无力,反映出改革开放前三峡区域苍凉沉寂的面貌,加上山顶乌云翻滚,预示着一场变革在即。</h3> <h3>夏山飞瀑图是王丕凡老师78岁时的一副画作,其山形水势别具一格,山岩似狮似虎,亦静亦动,百兽戏水,煞是可爱。</h3> <h3>胡先裕老师的画作色彩鲜明,看上去很喜庆,这副图的画面是三峡的金秋时节,漫山遍野红叶绚丽,而躲在红叶后面的是三峡人家满心的欢喜。<br></h3> <h3>心有千山动,笔下百龙飞。一个画家画什么,爱什么,与他(她)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可以从画家的画作上看出他(她)所从事的职业和情操秉性,而宜昌是世界闻名的水电之都,水电题材的画作不在少数。陈云南画。</h3> <h3>陈云南老师笔下的千山万壑千姿百态充满了生机活力,给人以奋斗拼搏的力量。</h3> <h3>张新生老师对三峡地区的古街老巷情有独钟,创作了不少以古镇旧貌为题材的美术作品,通过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正在消失的明清街市文化的不舍,对振兴古镇的希冀。</h3> <h3>画面上的板壁屋、封火墙、石板街等建筑物在五十年前还是画家生活的家园,而今却是断壁残垣、一片废墟,不免让人长嘘短叹。张新生画</h3> <h3>周善庆老师的作品妙在逼真,水波、沙底清晰可见,令人赞叹不已。</h3> <h3>谢家兴老师的作品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h3> <h3>一些画作是通过画面直接反映出主题,一些画作是含蓄的表现主题,一些画作的主题是让观众给予的,观众说什么就是什么,心情不同,可能对画作的理解又不一样。作者谢家兴。</h3> <h3>我还特地拍摄了王文华老师的古钱画作,这个作品进一步丰富了展览的多样性。</h3> <h3>观赏渐入佳境,又看到了汪国新老师的作品,这副画的名字叫“朋友”,起初让我纳闷了一阵,接着就释然了。人马一同撞营冲阵,“朋友”恰如其分;赤兔与武圣为友,毫不为过。但愿现在多一些生死之交,少一些酒肉朋友。</h3> <h3>最后压轴的是我的两个朋友的画作。李元德,国家一级画师,多所高校特聘教授,李可染画院选稿人、策展人,拿手的是山水风景画,擅长画梅。他为本次展览提供了长幅国画《三峡全景图》,摆放在右厅中间,可惜画上有薄膜遮护,有灯光反射,我考虑效果,没有拍照。</h3> <h3>李元德先生画的古镇基本上是以家乡董市为蓝本,古香古色,亲切感人。他绘画比较认真,画面各处都不潦草随意。</h3> <h3>这是一盆山松,针叶清晰可见。</h3> <h3>这是室外的山松,生长自如,跟盆景明显不同。</h3> <h3>李元德先生画的室内厅堂,显示了古镇普通人家的道德门风和书香气息,其细节处理也是一丝不苟。</h3> <h3>这是中堂的山水画,画面自成一体。</h3> <h3>这是桌上的摆品,单独看也是一幅好画。</h3> <h3>李元德先生有时还在画中加入了意识流的成分,反映了他不满足现状的进取精神。</h3> <h3>祝愿李元德先生在绘画创作上取得更好更多的成果!</h3> <h3>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周传发跟我做邻居多年,三十年前他就已经在连环画方面有了一席之地,后涉及绘画更多领域均有不凡建树,这次送展的是反映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几副国画作品,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所描绘对象的特征,人物鲜活生动,令人眼睛一亮。</h3> <h3>《雪域之歌》让藏族姑娘和高寒地带的牦牛跟观众有了近距离的接触。</h3> <h3>从细部看,牦牛的眼睛明亮清澈,显示了画家的功力。</h3> <h3>藏女的服饰是这样的吗?答案只有去过藏区的人知道。</h3> <h3>这是傣族姑娘吧?看看题头,是三峡少女哩!从周传发传神的描绘中,我们感到了三峡姑娘的可爱。</h3> <h3>这是宜昌的本地水牛。</h3> <h3>周传发老师的女儿在家庭里耳濡目染也学会了绘画,在校绘画获奖无数,但最终报考北京二外学习阿拉伯小语种,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也算是学业有成,前程无量。</h3> <h3>离开宜昌市美术馆,二十多位知名老画家的佳作还在脑海里回旋,我不由回头张望,在喜悦和满足之余,也感到画展有某些不足,比如整体来看,作品怀旧居多,反映时代变化偏少;国画油画居多,其他画法偏少。愿我们的老画家在闲余之时,继续握笔探索新题材,创作新作品,让姹紫嫣红的宜昌艺术界更加绚丽多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