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志摩《春痕》所悟(原创)

水果阿兰(美篇内无事不私信)

<h3>徐志摩的诗,我们大都知道,他的小说我们知道多少?</h3><h3><br></h3><h3>他的诗在诗的外形上几乎没有两首诗是完全相同的,变幻莫测,别人要学也跟不上他的步伐。</h3><h3><br></h3><h3>他的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每篇也各具特色,不与别人相同,也不与自己相同,为要投胎的灵魂试制各样躯壳。使其内涵与外形达到完美统一。</h3><h3><br></h3><h3>他的小说产量不多,但涉及的生活而不狭,各式人物不少。他通过刻画各种人物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众生相,来增加人们的涉世经验。</h3><h3><br></h3><h3>我最近读了徐志摩创作小说(春痕)。《春痕》的主人翁逸的原型是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的青年时代。徐志摩并不是单纯向我们讲述一个恋爱故事,而是告诉人们人事有代谢,沧海变桑田、青春会老、美会变丑、精神现象也受着物质规律的支配。</h3><h3><br></h3><h3>该小说主要介绍逸君和春痕姑娘的相识相知,逸二十三岁来到日本,凭着他天赋的才调生活风姿,从幼年便想肩上长出一对洁白蛴嫩的羽翅,飞向云端,飞向天外,去听云雀歌唱,听天河的水乐,看群星联舞,看宇宙的奇光。那都只是他的幻想,现实卑琐的尘埃,早已将他洁白的希望掩染。他的头,还不曾从云外收回,他的脚早已在污泥里泞住。</h3><h3><br></h3><h3>春痕做为逸的英语教师,他被春痕的青春气质所吸引。就连那枝在春痕腮边撩拂过的藤花,他都要折下来,恭敬的吻上几吻。</h3><h3></h3><h3><br></h3><h3>春痕送给逸的水彩画,也让他感激欣喜,神魂迷荡。</h3><h3><br></h3><h3>当逸接到春痕的来信,得知她生病住院时,他几晚不得安眠</h3><h3><br></h3><h3>当逸走进医院,由一位护士引领他来到春痕的病房前,逸看到淡蓝色的门上钉着一张方形纸条上写着很醒目的英文字:“No.17 Admitting no visitors except the patient's mother and Mr.Yi”“第十七号,除病人母亲及逸君外,他客不准入内。”</h3><h3>一阵感激的狂潮,将他的心腹淹没。</h3><h3><br></h3><h3>当他看到春痕姑娘卧在白色被子中,面色惨淡得一点颜色的痕迹都没有,几乎和白被单一样不可辨认,逸控制不住自己感情的蹦发,眼泪夺眶而出:“我的春痕...你...吃苦了!...”</h3><h3><br></h3><h3>看到这里,感觉逸是非常爱春痕姑娘的。可是为什么逸没有跟春痕姑娘走到一起。</h3><h3><br></h3><h3>怎么回事儿?为什么当初逸没有跟春痕姑娘走到一起?这就是吸引我继续看下去的原因吧。</h3> <h3></h3><h3>逸被突然召回国内,这一走就是十年,这十年间都发生了什么事?</h3><h3><br></h3><h3>当十年后的逸君再次回到他曾经留学过的国家时,他的身份已经与十年前大不相同。</h3><h3><br></h3><h3>这十年,他大概已经把春痕姑娘遗忘,当他在不经意间再次见到春痕姑娘时,她已经是四个孩子的母亲,真是世事难料。</h3><h3><br></h3><h3>徐志摩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春痕姑娘和逸君的草草见面,草草离去,说的一清二楚。</h3><h3><br></h3><h3>逸君见到眼前跟十年前的春痕姑娘完全判若两人,他已没有心情再去跟她叙旧,更是没有什么可值得他神魂迷荡的了,只是想快快离开。</h3><h3></h3> <h3>沈从文说:“徐志摩在诗与散文方面成就的华丽局面,在国内还没有相似的另一人,而他的小说仍保持这种独特的华丽,给我们另一种风格的神往。</h3><h3><br></h3><h3>遗憾的是志摩华丽而令人神往的小说,常被人们所忽视,乃至遗忘。”</h3><h3><br></h3><h3>今天,我拜读徐志摩小说,享受了一次华丽而陶醉的神往。</h3> <h3>我看书很慢,我认为看一部小说,不要走马观花,要不然看半天都不知道看什么,白耽误功夫,《春痕》看了三四遍,真的不错,真的值得一看。真像沈从文先生说的那样,徐志摩的小说跟诗词一样很华丽。</h3><h3><br></h3><h3>看完《春痕》完全被徐志摩的写作风格所迷住。他观察每一个事物都非常认真,叙述的非常详细,他的文字非常优美,像是笔尖上的芭蕾,感觉他不神魂迷荡,我却有点神魂迷荡了。真是一部好作品。</h3><h3><br></h3><h3>也正像沈从文先生说的那样,徐志摩的小说跟诗词一样很华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