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这几年读书少了许多,也碰不到好书读,好象二十年来人们让腰包鼓起来,才是最最要紧的头等大事,网络和微信把个平静的生活硬生生织出一张网,你会被一波浪又一波浪甜蜜曼妙的知识所偎依,它们象是免费的快餐,吃的很温饱,却让人不知道饭食的滋味。全不晓得知识是授粉以后生长出非常自我的果实,而不是鹦鹉学舌样的人云亦云。</b></h3><h3><b> 如今能购买到的可读之书少之又少。每每寻了一本可以喜欢的,反复地看过,便也受益良多,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读书没有了脾气,只要可以兴趣的一些书,皆能细细地读,</b></h3><h3><b> 生活里,文人相轻,不论谁的书,谈之便嗤之以鼻,似乎不贬低别人,就不能彰显自己的学识和对世界观的洞明。这种挑剔性的以自我为轴的阅读,至少不是一种好方式,此种事虽是多,没有影响到我,便也无碍,苦笑之中,淡淡井然。</b></h3><h3><b> 当年在文学院学习时这样的语言充耳皆是,那年萧红的第一任丈夫萧军坐在讲台上,讲关于萧红的「生死场」。那时没有读过萧军的作品,包括鲁迅先生的作品也读的不多,因为不理解那个年代,对于书里描述的乡村生活带着一种审视和轻率的态度,自以为是地挑别人书中的短处。很多同学也学着这样作,以为如此便可以有拍栏之快。</b></h3><h3><b> 现在知道 自己很草根,是一个极其普通之人,普通之人要作的唯一事就是普通事,千万别目空了心路,让自己迷失而无法回归,读书莫杂莫乱,不刻意求解,读不懂就先从能读懂处入手,攻玉于石,石尽而玉出,心智的活泼比起面容的活泼更加来的天真,心之自然来自无法,人之自然来自无求。</b></h3><h3><b> 后来读了一段话,读书,可以把书当老师,只要取其长,不要责其短。</b></h3><h3><b>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文脉上,夫子的声音,宽厚而恳切,细如纤毫,柔如慈语。老子的声音,是天空行马,乘龙云羽,天籁铿锵。这些声音如鹏之鸟,南天北海。梦蝶冥鱼。</b></h3><h3><b> 想像大于主张,仰赖自然,情倾四野,让文学大于哲学,别让自己总皱着脑门儿。</b></h3><h3><b><br></b></h3><h3><b><br></b></h3><h3><b> 2013•9•12。 云轻</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