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陈永锵题</h3> <h3>冼建文简历</h3><h3>策展人</h3><h3>曾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深造</h3><h3>曾任大学教师、中学副校长</h3><h3>深圳市石岩美术书法协会主席(法人代表)</h3><h3>牛津艺术学院中国画研修班导师</h3><h3>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h3><h3>中国国画院岭南分院副院长</h3><h3>深圳市宝安美术家协会理事</h3><h3>深圳市宝安美术家协会石岩分会会长</h3><h3>深圳市宝安国画研究院秘书长</h3><h3>深圳市宝安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h3><h3>深圳市宝安书法家协会石岩分会长</h3><h3>渐闻书画院院长</h3><h3>渐闻书画学术研究馆馆长</h3><h3>深圳市石岩文化义工队队长</h3> <h3>文入笔墨 建其风骨</h3><h3> 颜泉</h3><h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颜泉工作室导师、 中国大写意艺术研究院院长)</h3><h3> 画乃艺者本真,是艺术家内心精神和文化升华表达的载体。正所谓“世事无相,相由人生。”冼建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相”,正是他内心的体现,是他走近自然、融入自然,不断探索而流露出的自然本真,让我们带着这份本真来走近他的墨迹心相。</h3> <h3>冼建文作品构成元素巧妙新颖,其在深入传统花鸟构图原理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审美元素,一定程度上取舍了花鸟画的程式化,并进行了分化、解析和组合,并吸收了山水画的“造境”,形成了“可居“可游”的精神家园。冼建文的作品中花鸟以点的形式出现,枝为线,奇石为面,不仅使花鸟的写实达到了灵动,更使石面部分直抒胸章的写意开合有致,加强了画面的疏密对比。石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代表文人正直、高洁的精神产物,冼建文进行了多变的再次自我催化,其石面部分既吸纳了齐白石石头古典笔墨的意趣,又融入了潘天寿石头的沉静稳健,有些石头淋漓的水墨之见多又添徐渭之奇,从对石面的独特表现,可见绘者内心世界之肃穆、博大。花鸟部分的写情纯正、朴素、静虚、含蓄是中国传统花鸟的精髓,其除了在笔墨与灵拙的书法线条完美交合外,其用心感受自然,所体悟出的画情使其脱离了一般的笔墨形式为主的阶段。</h3> <h3>茶道,观得是沉浮,品得是味远,悟的是人生。画道亦如此,冼建文的作品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其技法及形式的纯青之谈,更给了观者“超感官”的回归情怀。《不知秋风知情否》中仰天唏嘘般的索问,《独自赏秋》中的回首凝视,《冬日暖阳》中惬意的闭目滋卧,给观者走心一般的共鸣。听,《听风》中侧耳的方向那风儿的嬉闹;扶,《人间好时节》中被鸟儿压枝摇曳的颤枝;闻,《冬风何时入小园》中淡淡的花香;思,《晚风静语》中倒影那头月儿的静远。每每观其作品,都能将我们带到了另一个无拘无束的桃花源,都能给我们一种超越自我的回归感,找到了宇宙中精神的家园,纯真而脱俗,安静之至。</h3> <h3>冼建文作品格调高雅,凸显了本身对文人情怀和孤高清洁的性情的瞻仰,更表现出画家对传统文化内涵隽永的信仰,其作品中表达出了对人文气节的坚守与探索。随时代的“笔墨”,下笔处真正达到了“无古人”,细品之,自感静谧,不再赘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