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当学生的时候,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无忧无虑的童年;青涩快乐的少年;学习成长的青年。这个时期最难忘的不是课堂上的读书,不是操场周围长高的榆树。而是同学和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他能影响你的人生,一生都难以忘怀!</h3> <h3>(一)我的小学班主任老师——刘凤志<br></h3><h3> 1964年我上小学了,上课的第一天,就来了一个高大威武、相貌堂堂、身材足有一米九的大个子老师。他站在黑板前,就像一座铁塔,说话嗓门也大。他自我介绍说,他叫刘凤志,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这刘大个儿可不是等闲之辈,他还是全公社有名的篮球队员,每逢春秋两季公社召开运动会,他都会八面威风地出现在篮球场上,有时候还代表公社出席县级篮球赛,多次夺得名次。是响当当的篮球中锋和后卫,更是我们学生眼中顶天立地的英雄。</h3><h3> 在课堂上,刘老师可是火眼金睛,对那些不好好上课的淘气包子,惩罚的方式很特别,他会用经典的姿势——站在讲台后,用手指把粉笔头弹到你的脑门上,百发百中,就像投篮一样准!这个动作,让很多淘气的小子都害怕,我现在还记得我挨粉笔头时的滋味……</h3><h3> 我当时算得上是学校里很淘气的学生,但同时也是少有的,从三年级跳级到五年级的学习尖子生,全县只有两名,所以当时也很神气。……当我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参加生产劳动的时候,刘老师还经常来我家串门,和我父亲谈论我的前途等话题,告诫我要坚持读书学习,将来一定有出息……</h3><h3> 当我在村子里当生产队长的时候,他怕我荒废学业,便和我中学班主任刘录老师一起,把我调到了团结学校当民办老师。在学校任教的时间里,刘老师特别地关心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仍然像小学时那样教导我如何把读书和工作结合好,我感受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亲切和温暖。我暗下决心,发奋学习,努力工作,第一年就成为了县里劳模,并且在全公社教师大会上做汇报讲演,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全体老师的好评。</h3><h3> 1978年我考入了绥化师范学院后,不忘师恩,经常回去看望学校的老师和刘凤志校长,汇报学习情况。</h3><h3> 我毕业参加工作后,每逢回到家乡,都要去看望我的班主任刘老师,直至他久病不起……我很感慨,也很怀念他,“粉笔无言写春秋,烛泪成灰孺子牛”。</h3><h3> 应该说,刘凤志老师是我从童年走到青年时期的领路人,他的世界观,至今都在引导我在人生的旅途中,辨途前行。他是我人生的灯塔!</h3><h3><br></h3> <h3>我在团结学校教学的时候!</h3> <h3>(二)我的中学班主任老师——刘录</h3><h3> 1970年夏天,田野里的苞米都长一人高的时候,我从建华学校,考入了平安中学,开始了高中时代。</h3><h3> 由于当时是全公社的所有初中生会考高中,考上的人数较多,高中一年级也称八年级,录取的学生们被分成两个班,我被分到八年级一班,按学习成绩我被委任为一组学习小组长,后来又成为了班级学习委员。</h3><h3> 八年级一班主任是刘录老师,他身材虽然没有我的小学班主任刘凤志那么高,但是长的膀大腰圆,虎背熊腰,口才极好,文化底蕴相当的深厚,主教俄语,说话粗省闊气,锐利的眼神好像能把人心看透,学生们都很忌惮他。每天早自习,刘录老师都要到班级训话,工作认真,不甘落后,总想把班级各个方面都搞成全校第一。刘老师的爱人裴桂芝,后来是我们语文老师。她温文尔雅,耐心善良,讲课风趣,内涵丰富,深受同学们的欢迎。</h3><h3> 在学校期间,我的业余爱好是画画和写诗。当时拜庆安钢铁厂的连世全为师傅,后来他把我引荐到县文化馆,又拜吴玉林馆长为师,还有上海来的画油画的匡关夫老师。当时正值批林批孔运动时期,平安中学也不例外。刘录老师把我和同学郭景双、宇德海组成三人小组,专门画大字报,把孔老二和林彪用丑化漫画的形式,画在学校的黑板期刊和大字报上,在全校公开展览……。当时我还写了一本高中诗集,被刘老师发现后翻看,并对其它老师说:这小子有内秀,将来是个好苗子……。后来,因为县教育科要来听刘老师的俄语课,老师让我准备一下俄语,以备课堂提问时回答。在县教育科领导听课那天,当我站起来的那一瞬间,脑袋一片空白,竟然把课本上的东西给忘了,没有回答上来,当时我和老师都非常的尴尬。因为这件事,曾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师生关系很微妙。后来,还是刘老师找我谈心,冰释前嫌,一直到我高中毕业,回乡参加生产劳动,他每逢下乡,都要去村里看我。在高考前夕,还把我找到他家,专门教我备考课程,为我搭建了一条走出乡村、改变命运的天梯。我特别感谢刘录老师和裴老师的倾情教导和帮助,真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是我人生转折点上的伯乐和启蒙人!师恩如海,终生难忘!</h3> <h3>我和我的老师,高中的同学们!</h3> <h3>(三)我的师范班主任老师——刘喜军</h3><h3> 1977年,在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我高考美术落榜,1978年,我调整方向,改考文化课,考入了绥化师范学校。这对于多年来渴望学习知识、改变命运且能成为能吃上供应粮的农村孩子来说,简直就是进了天堂,就像考上状元一样,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h3><h3> 当我背着妈妈给我新做的行李,迈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觉得很是神圣和庄严,感到了我不仅仅是走进了更高的知识殿堂,更重要的是我走上了奔向远大理想和美好前程的起点,走入了国家干部的行列,是天之骄子!</h3><h3> 入学一周后,班主任刘喜军老师找我谈话说:学校准备让我当政治三班班长。我很意外,那么多城里来的学生不去当班长,我一个农村来的人,怎么能当班长呢?我坚决推辞不干。最后刘老师说,这是学校领导看了学生的档案和考察后,才决定的,也是组织的安排。你当过生产队长,又是预备党员,你得服从组织安排……。就这样,我就成为了绥化师范学校政治三班的班长。</h3><h3> 刘喜军老师,一米八以上的大高个儿,身材高挑,也是一名篮球体育健将,说话慢条斯理,一句一句很有分量,并且句句在理、有力,从来不说多余的话。很有独立的性格。不喜欢掺乎社会不正之风,且很反感。在我和他相处的二年里,我感到了他对教书育人有坚韧的耐力,特别对我们三班的同学,有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勤奋和尽心尽力。</h3><h3> 在我们这个班级毕业后的几年里,刘老师被调到绥化地区讲师团,给各级领导干部讲课。可是他仍然保持了过去那种不占便宜,不取不义之财的做人理念和刚正不阿的性格,这几乎成为了他在浊流泛濫社会中特有的人格。也曾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家庭和社会的一些不如意的事,使得他很忧郁。对此,我曾想起了楚国“世上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大夫,也想起了当今社会,在逆流横行、物欲滔天仍然单枪匹马独闯地雷阵的崔永元……。</h3><h3> 在学校的时候,刘老师很信任我,把班级的许多事情都交给我去办,从而锻炼了我的能力,提高了我的修养,为我铺设了通向社会的一条彩色的人生路。在毕业分别的那一天,他为我写下了“此时送别休感伤,当做豪杰走八方。前途不负攀登苦,千红万紫必辉煌。男儿有志须当立,才华伴就青春长,如是今朝尝所愿,吾闻喜讯笑他方。”的诗句,我一直珍藏在心里,当做座右铭,每当我遇到艰难的时候,都要想想老师的嘱托,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立志”不做出点名堂,不敢去见老师”。这真如“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苍天无语,事与愿违,越做越不好,甚至连人也快报废了。就这样一直度过了四十年。也许又是苍天的怜悯,在绥化师范政治三班同学毕业四十年的时候,我们师生见面了……</h3><h3> “春满江山绿满园,桃李争春露笑颜。东南西北春常在,唯有师恩留心间。”</h3><h3> 我和三位班主任老师是一生的结缘,不仅仅他们都珍贵姓刘,身材魁梧。更为难得的是,他们都品行端正,气宇轩昂,刚正不阿,善恶分明,心怀普世,崇尚师德。他们就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温暖了他人。可谓是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h3><h3> 而今,“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h3><h3>亲爱的老师,你们还好吗!</h3><h3> </h3> <h3>我和我的老师,师范的同学们!</h3> <h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h3><h3> ——以此献给我的老师!</h3><h3> ——2019.1.12.冰城哈尔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