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雨声过,柳岸杨花飞

信园春晓

江南雨声过,柳岸杨花飞 (诗词四首) 作者/信园春晓<div> -----------***----------- </div><div> 杨花,据《辞源》解释为“柳絮”,并非指杨树的花。这是因为柳树古称杨柳,其有毛毛虫样的花序,分为雌雄,老熟时整个脱落,雌花序中的果实裂成两瓣,具有白色茸毛的种子就随风飘散出——即柳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杨花。所以,柳絮是柳树的种子和种子上附生的茸毛,不能误认为是柳花。 </div> 杨花的轻柔多情,早已经成为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早在北魏时,就有传为胡太后(宣武帝皇后)所作的杨花词:“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以杨花隐喻去往南方的情人,巧妙双关,哀婉动人。隋代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诗中把自己的缠绵相思、与亲朋好友的离愁别绪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不过历史上,最为有名的还是苏轼的那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使杨花的“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的生动神态跃然纸上,而最末一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成为千古名句。这首词将杨花的精魂描写得淋漓尽致,把杨花与思妇的形象处理得不即不离、若即若离,表现出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达到了物与神游的境界,堪称极品。 七律·四月杨花天(一) <div>作者/信园春晓 </div><div>四月春残夏欲归,枝头弱絮又纷飞。 </div><div>翩翩素蝶趋花陌,缕缕纤丝入翠帏。 </div><div>万里飘摇风雨杳,三千寂寞水云霏。 </div><div>平生莫问知何处,但遣清魂向晓晖。 </div> 七律·四月杨花天(二) <div>作者/信园春晓 </div><div>莺声渐老草盈洲,柳絮沉吟作别游。 </div><div>落羽为怜今夜客,飞花乃恨去年秋。 </div><div>春心不忍离芳树,月梦何须上画楼。 </div><div>玉影纤魂随水远,依依目送两行愁。 </div> 水龙吟·杨花 /信园春晓 (钦定词谱·词林正韵) <div> 那时先得春光,惜今陨落芳菲里。 云衣渐缕,银妆新浅,纤腰初细。 槛外舒霞,岸边凝碧,砌前铺绮。 尽轻盈蛱蝶,花间柳下,翩翩舞,依稀是。 </div><div>将晓筠窗雨霁。 听黄莺、娇声三四。 平林绿绕,斜檐红映,危栏低倚。 犹记当年,折枝伤别,絮丝飞起。 又沉浮素羽,拈团在手,诉谁心事? </div> 淡黄柳·杨花/信园春晓 (钦定词谱·词林正韵)<div> 新桃似灼。 人倚阑干角。 柳絮东风频起落。 尽是芳魂羽魄。 流韵纤姿舞寥廓。 正漂泊。 <span style="line-height: 1.5;">怀情已非昨。</span></div><div><span style="line-height: 1.5;">欲</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归去、赴谁约? 又争知、与我相忘却。 应记当年,惜花时节,同把春光领略。</span></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