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搬迁了——回顾历代政府管理机构历史

白玉芳

<h3>清代顺天府遗址</h3> <h3>一、金中都,金代建立大兴府</h3><h3><br></h3><h3>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国号是大金(女真语为amba-an antʃu-un,“谙班按春”),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h3><h3>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 并于1125年灭辽朝,两年后再灭北宋。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大兴府(今北京)。</h3><h3>而今,大兴府的名字成为北京大兴区的命名,留有金中都遗址,金代公主主持修建的卢沟桥闻名天下</h3> <h3>北京金中都遗址——金中都公园</h3> <h3>金代修建的北京卢沟桥</h3> <h3>元代顺天府大都路</h3> <h3>二、元大都 元朝建都起</h3><h3>元大都,简称大都,是元朝的首都,蒙古语称为Dayidu,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由元代科学家刘秉忠规划建设,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代京师。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h3><h3>管理都城的署衙称大都路总管府。总管府起初无固定办公地。元朝定都北京,将金朝的大兴府改为大都路,“至元中大都路廨署无定制,至或假民家以庀事”(《王直重修顺天府记》)。元朝至大年间,监路平章政事莫吉奏请以42500缗钱购得该地,兴建公署,占地面积大约20亩。</h3> <h3>三、明代初为北平府后定顺天府</h3><h3><br></h3><h3>明朝初年,将大都路改为北平府,明朝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将此地定为顺天府署。此后,“府尹宁阳王侯贤谂于众,改作焉,为正堂、后堂各五间,中堂三间,左为经历司,右为照磨所。前为大门,凡三重,各三间,六曹案牍之舍,库厩庖湢皆完。崇卑广狭,各中程度,总为屋五十八间。以正统十四年三月兴工,景泰三年七月落成”(《王直重修顺天府记》)。</h3> <h3>明代专供顺天府瓷器</h3> <h3>明代顺天府学</h3> <h3>四、清代顺天府</h3><h3><br></h3><h3>清朝入关后定都北京,仍以该地为顺天府署。顺天府署原来南抵鼓楼东大街,北达分司厅胡同。</h3><h3>顺天府署是清代京师的管理机构。顺天府的衙署,“掌京府之政令,宣化和人,劝农问俗,均贡赋,节征徭,谨祭祀,阅实户口,纠治豪猾,赈恤穷困,清录罪囚”。例如在清朝乾隆年间,顺天府统管大兴县、宛平县二京县以及其他22个州县,府内设有东、西、南、北四路厅分别管辖各路州县。顺天府署设有礼、吏、户、刑、兵、工六房,以对应中央六部,此外顺天府还设有顺天府学。顺天府的主要工作是缉拿贼盗,掌管钱粮,监督学政,审判案件。顺天府为正三品衙门,比一般的府级别高三级;正三品衙门按旧制均使用铜印,唯有顺天府使用银印。</h3><h3>自古以来,对京师重地就非常重视,尤其清代雍正皇帝,亲自为顺天府题写匾额为:“肃清畿甸”,畿甸一般是指京城管辖的地区。雍正还为顺天府御书训辞:“畿甸首善之区,必政肃风清,乃可使四方观化。非刚正廉明者,曷可胜任”。在府尹的配备上,也很不同,要委派有威望的重臣或亲王兼任。另据《春明梦余录》载:“旧制,三品衙门用铜印,顺天府则用银印,诚重之也”。</h3><h3>按旧制规定,顺天府设府尹一人,府丞一人,治中一人,通判、经历、照磨各一人,下面管辖大兴、宛平二县。康熙十五年,将昌平、良乡等十九个州县划归顺天府管辖。</h3><h3>顺天府的辖区在清初多有变化,乾隆八年(1743年)开始固定了下来,共领五州十九县。即通、蓟、涿、霸、昌平五州和大兴、宛平、良乡、房山、东安、固安、永清、保定、大城、文安、武清、香河、宝坻、宁河、三河、平谷、顺义、密云、怀柔十九县,又混称为顺天府二十四州县。<br></h3><h3><br></h3> <h3>康熙年间的顺天府和皇城图</h3> <h3>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发行的《清国北京顺天府皇城大内之图》木版画</h3> <h3>五、中华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h3><h3>1900年前后,顺天府节孝祠门前的门脸儿牌楼(两柱一间带。</h3><h3>1914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设京兆尹,直到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撤销京兆。北京作为都城是历史暂时告一段落。尔后国民政府分为武汉政府、广州政府、南京政府、重庆政府,再后来,去了台湾,成为台湾地方当局。</h3><h3><br></h3><h3><br></h3> <h3>往台湾撤退的国民党军队</h3> <h3>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h3><h3>1949年1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指挥之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布告宣告成立,叶剑英任主任。同日,华北人民政府下属的北平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叶剑英任市长。</h3><h3>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将北平更名为北京,北平市人民政府遂更名为北京市人民政府。</h3><h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北京城市管理历史进入新的历史时代。</h3> <h3>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二纵(39军)152师456团部分干部于1949年3月在北京故宫留影纪念和平解放北京</h3><h3>1949年,胜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胜利完成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京,和平解放北京,人民迎来当家做主的时代,北京将再次成为中国首都,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h3><h3></h3><h3><br></h3> <h3>毛主席在香山使用的电话</h3> <h3>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将北平更名为北京,北平市人民政府遂更名为北京市人民政府。</h3><h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北京城市管理历史进入新的历史时代。</h3> <h3>1949年11月20日至22日召开的北京市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市长、副市长,市人民政府委员,组成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会。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任命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名单。12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宣布就职,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br></h3><h3>1954年8月17日至23日召开的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北京市人民政府更名为北京市人民委员会。1967年4月20日,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北京市人民委员会被取消。1979年12月6日至13日召开的北京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撤销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复设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h3> <h3><br></h3> <h3>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地点</h3> <h3>2018年1月11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机关驻地迁址公告》,公告如下。北京市人民政府机关驻地迁址公告: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人民政府机关由东城区正义路2号搬迁至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7号(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