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儿子学校放寒假了,嚷嚷着要回到爷爷奶奶跟前去,原本打算放假当天就送他们回去,谁知老公变卦了,要等到初八早上再送,原因是"腊八节"人家要回家去吃婆婆做的"臊子面"。我做的再好也会让那挑出毛病来,三比一的情况下也只能多数服从少数了。</h3> <h3>臊子面是中国西北地区特色传统面食、著名西府小吃,以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在陕西关中平原及甘肃陇东等地方流行。</h3> <h3>西北农村部分地区,新年的第一天、元霄节,……等等一些传统的节日里,吃饭前,掌柜的会端着一碗臊子面去大门外"泼撒"一些,以祭奠祖先和土地爷、仓神、灶神等,然后家人才开始享用。有的也在先人遗像前献上一碗臊子面以示怀念。</h3> <h3>臊子面在陕西地区身价颇高。除沿袭唐代"长命面"的有关习俗在生日做寿时必食外,每遇婚丧喜事,或逢年过节,都要以它来款待客人。旧时,陕西农村还有这样的习俗,新媳妇过门的第二天,要在婆家举行一个隆重的擀面仪式,新媳妇当着客人的面上案擀面,以测试其技艺的高低。技术高超娴熟者,擀出的面厚薄均匀,切条细长,下到锅里不会断裂,这样的新媳妇才能赢得大家的赞誉。</h3> <h3>臊子面的传说有很多,最古老的说法源自上古时,周人由豳(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迁至岐之周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县),在渭河边和北原上繁衍生息。后渭河有一恶龙为祸,大旱三年,民不聊生。周氏族人不忍离开经过数代人开拓出的家园,奋起反击,大战七日才将恶龙杀死,饥饿的人们为庆祝胜利,将龙杀了和面集体食之,觉得鲜美无比。于是在以后庆祝这次胜利时,便用猪代替龙和面集体食之。后来扩展至其他节日和祭祀。这中做法做的面渐渐传开得到发展,得到个好听的名字"臊子面"。</h3> <h3>臊子面历史悠久,其具体做法百度可查,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鸡蛋等,做法简单。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其配色尤为重要,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等食材,既好看又好吃。</h3> <h3>字画作者:王海强,甘肃庆阳人,蒙外祖父言传身教,酷爱书画艺术,沉浸书海三十余载,遍访名师,作品受人赏识、收藏。宁县博物馆王氏宗祠祖训、族规、族约、名人传略皆出其手!</h3> <h5>[文章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查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掉!]</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