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北后工建216团的记忆</h1><h3> 李 洪 树</h3><h1> 一、 216团组建的时代背景</h1> <h1> 1983年3月,是永远挥之不去难以忘怀的日子,北后工建216团在“百万裁军”中番号撤销。番号撤销后与独立安装营(京字九二四部队)合并组成北后工程维修大队。新组成的北后工程维修大队大队长王福、政委周新庭,仍沿用51199部队代号。</h1><h1> 北后工建216团,虽然不是诞生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更没有经过枪林弹雨的战斗洗礼,但他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为巩固我国国防建设,抵御外来侵略,圆满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谱写出了新一代军人可歌可泣壮丽的篇章。</h1> <h3> (2008年10月18日,在太原举行了北后工建216团第一届战友联谊会。)</h3> <h3> (2009年6月28日,在青岛举行了北后工建216团第二届战友联谊会。)</h3> <h3> (2010年8月21日,在运城举行了北后工建216团第三届战友联谊会。)</h3> <h3> (2013年5月,在江苏泰州举行了北后工建216团第四届战友联谊会。)</h3> <h3> (2014年8月19日,在河北涞源县举行了北后工建216团第五届战友联谊会暨纪念工建216团建团50周年庆典大会。)</h3> <h3> (2015年10月10日,在成都举行了北后工建216团第六届战友联谊会。)</h3> <h3> (2016年8月28日,在唐山举行了北后工建216团第七届战友联谊会暨纪念参加唐山抗震救灾40周年大会。)</h3> <h3> (2017年10月24日,在武汉举行了北后工建216团第八届战友联谊会。)</h3> <h1> 北后工建216团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二一六团,组建于1964年11月。组建初期的部队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第16团,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4756部队。同年12月更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二一六团。1975年8月1日更换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1199部队。</h1><h1> 1964年,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我国,又面临着前苏联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的威胁。党中央毛主席针对当时严峻的形势,做出了“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重大决策。</h1> <h1> 同年8月12日和8月19日,毛主席先后批准了总参作战部和李富春、薄一波、罗瑞卿联名向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袭击的两个报告。</h1><h3><br></h3> <h1> 报告提出了要把加强洞内隐蔽仓库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人防措施,要坚持分散、靠山、隐蔽选址的原则,提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中增建20个工程团编制,建造地下仓库储存武器弹药等战备物资,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h1> <h1> 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组建工程团这项工作,对新组建的团队提出了三条具体要求:一是新组建的工程团全年80%的时间用于国防施工;二是人员总数的80%要安排在基层连队;三是干部战士的比例战士应占80%。</h1> <h1> 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精神,北京军区后勤部奉命组建三个工程团(215团、216团、217团)。216团组建地点确定在北京市延庆县康庄镇,全团所需的200多名干部和骨干从北京军区范围内抽调,2500多名兵员全部从当年冬季接兵中解决。</h1> <h1> 在没有营房,所需物资有待调拨和寒冷气候条件下,第一任团长杨长斌、政委毕务民带領团党委一班人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于1965年2月圆满完成了部队组建工作。1965年3月14日,在北京市延庆县康庄铁路小学举行了隆重的授军旗仪式。</h1> <h1> 北后工建216团从1964年11月组建,到1983年3月撤编,短短的十九年中,北京的康庄、明代帝王陵所在地昌平县的香堂和三合庄、燕山山脉的塔厓驿、太行山下拒马河畔的涞源县、河北怀来县的黑山口、天津西郊线河等地,都留下了216团战友们的汗水、足迹和鲜血。虽然北后工建216团的番号撤销了,但216团的业绩己载入我军光荣的历史史册。</h1><h1> 我感到我的青春年华能够在这个团队度过,是我一生的荣幸。</h1> <h1> 二、216团的机构设置及变动</h1> <h1> 工程兵建筑第二一六团</h1><h1> 主要领导任职一览表</h1><h1> 团 长:杨长斌、董洪祥</h1><h1> 邓义江、王 福</h1><h1> 政 委:毕务民、杨安新、毛建民</h1><h1> 副团长:宋风群、闫文朴、胡万年</h1><h1> 任维明、许不理、李春清</h1><h1> 副政委:王绍勤、李克已、李峰洲</h1><h1> 段振文、游席珍、何占科</h1><h1> 马俊泉</h1><h3><br></h3><h1> 工程兵建筑第二一团</h1><h1> 组织序列表</h1><h3> (1964年11月——1970年4月)</h3><h1> 团 长:杨长斌</h1><h1> 政 委:毕务民</h1><h1> 司令部参谋长:张开乾、闫文朴</h1><h1> 政 治 处 主 任:李品芳、游席珍</h1><h1> 李峰洲</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 勤 处 处 长:杨国军、隋之阶</span></h1><h1> 一营营长:刘风祥、孔庆禄</h1><h1> 马宝贵</h1><h1> 教导员:刘秋来、马宝贵、解元勋</h1><h1> 二营营长:刘 哲、隋之阶</h1><h1> 教 导 员:游席珍、段振文</h1><h1> 三营营长:任维明</h1><h1> 教 导 员:李峰洲、何占科</h1><h3><br></h3> <h3> (1970年5月——1977年7月)</h3><h1> 团 长:董洪祥</h1><h1> 政 委:毕务民</h1><h1> 司令部参谋长:王玉书、王 福</h1><h1> 政 治 处 主 任:段振文、常敬文</h1><h1> 后 勤 处 处 长:杜中江、王立志</h1><h1> 一营营长:郭生章、李元生</h1><h1> 教导员:解元勋、李振源、陈绍庚</h1><h1> 二营营长:靳戊戌、吕长林</h1><h1> 教 导 员:蔡世清</h1><h1> 三营营长:任维明、杨全正</h1><h1> 教导员:杨安新、薛金华、丁树贤</h1><h3><br></h3><h3> (1977年8月——1978年8月)</h3><h1> 团 长:董洪祥</h1><h1> 政 委:杨安新</h1><h1> 司令部参谋长:王 福</h1><h1> 政 治 处 主 任:王俊桥</h1><h1> 后 勤 处 处 长:王军志</h1><h1> 一营营长:李元生</h1><h1> 教 导 员:陈绍庚</h1><h1> 二营营长:李春清</h1><h1> 教 导 员:蔡世清</h1><h1> 三营营长:杨全正</h1><h1> 教 导 员:丁树贤</h1><h1><br></h1> <h3> (1978年9月——1980年4月)</h3><h1> 团 长:邓义江</h1><h1> 政 委:杨安新</h1><h1> 司令部参谋长:王 福</h1><h1> 政 治 处 主 任:王俊桥</h1><h1> 后 勤 处 处 长:王军志</h1><h1> 一营营长:李元生</h1><h1> 教 导 员:陈绍庚</h1><h1> 二营营长:李春清、刘福来</h1><h1> 教 导 员:蔡世清</h1><h1> 三营营长:杨全正</h1><h1> 教 导 员:丁树贤</h1><h1> 机械营营长:李春清</h1><h3><br></h3><h3> (1980年4月——1981年4月)</h3><h1> 团 长:邓义江</h1><h1> 政 委:毛建民</h1><h1> 司令部参谋长:王 福</h1><h1> 政 治 处 主 任:王俊桥</h1><h1> 后 勤 处 处 长:王军志</h1><h1> 一营营长:杨全正</h1><h1> 教 导 员:张孟乾</h1><h1> 二营营长:刘福来</h1><h1> 教 导 员:蔡世清</h1><h3><br></h3><h3> (1981年5月——1983年2月)</h3><h1> 团 长:王 福</h1><h1> 政 委:毛建民</h1><h1> 司令部参谋长:李春清(副团长兼)</h1><h1> 政 治 处 主 任:王俊桥</h1><h1> 后 勤 处 处 长:王军志</h1><h1> 一营营长:杨全正</h1><h1> 教 导 员:杜金雨</h1><h1> 二营营长:刘福来</h1><h1> 教 导 员:李孝田</h1><h3> 注:1983年3月,工建216团撤编后与独立安装营合并组建为北京军区后勤部工程建筑维修大队。</h3> <h1> 北后工建216团从组建到撤编,4次变更隶属关系,5次更换团领导。组建时隶属北京军区后勤部,1969年4月划归65军四工区领导管理。同年11月划归七工区领导管理。1974年6月七工区改编时又归北京军区后勤部直接领导管理。1979年4月移交北后六分部领导管理至撤编为止。</h1> <h1> 北后工建216团的编制员额和机构变动频繁,建团十九年机构整编5次。1964年11月组建时编制员额2790人,团辖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和三个工程营。每营辖三个工程连,连辖四个排。后勤处辖加修连、机械连、运输连。</h1><h1> 1967年1月执行正式编制,总员额为2774人,团辖三个直属连和三个工程营,各营辖四个工程连,连辖三个排。</h1><h1> 1979年3月全团员额为4000人,团辖三个工程营,营辖四个工程连,连辖四个排,每个营增编了一个机械连,团直属连有机械连、加修连和两个运输连。1980年3月北京军区在北后工建216团进行了工程部队经济核算试点,在总员额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了机构。团机关将工程股和作训股分别改为技术股和计划股、装备股分别编为机械股和运输股、供应股分別编为财务股和军需股。各营分別增编了工程技术、财务、机械、车辆四个组和一个装卸运输排,编制调整后非生产人员减少4.3%。</h1><h1> 1981年1月,部队进行精简整编员额减少到2617人。机关撤销作训股、运输股、通讯股、机要股。团辖两个工程营,每营辖五个工程连,每连辖三个工程排,各营另设一个机械排。团直属连队有机械连、加修连、运输连和集训队。</h1><h1> 1982年2月,自行整编时在员额不变的原则下进行了內部机构调整。由原来十个工程连改编为九个工程连,其中一营辖五个连,二营辖四个连。北后工建216团于1983年3月撤编。北后工建216团的机构设置和员额变动情况,是根据其所担负的工程任务决定的。</h1> <h1> 三、记忆中的216团往事</h1> <h1> 北后工建216团从1964年11月组建到1983年撤编,在短短的19年中,他不仅是国防施工中能打硬仗,而且是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后勤保障有力、全面过硬英雄辈出的部队。</h1> <h1> 全军工程部队经常到我团参观学习取经,上级部门多次在我团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许多经验材料出自太原战友张定基之手。一营四连创造了深眼爆破高质量的掘进速度成为全军工程兵部队的典范,二营八连被誉为国防施工能吃苦、身居北京闹市不变色的好八连,三营十连被北京军区树为基层全面建设先进连队。</h1> <h3> (1978年在机一连时与连长高同江、副连长周俊庭、二排长杨会朝、司务长胡春青的合影。)</h3> <h1> 北后工建216团文革中,在北京延庆县多次制止了因“造反派”夺权而引发的武装械斗,派出的“三支、两军″人员出色的完成了“三支、两军"任务。</h1> <h3> (1978年“五四青年节”座谈会后的合影) </h3> <h1> 216团在重视党、团组织建设的同时,宣传教育和文化生活也搞得有声有色。篮球队、乒乓球队在涞源县军内外无敌手,宣传队的京剧《沙家浜》唱得县专业剧团都甘拜下风。</h1><h1> 战友们是否还记得团篮球队战胜山西省军区篮球队、27军篮球队时的喜悦心情;是否还记得门合纪念馆为王群战友争夺涞源县地区乒乓球联赛冠军时的呐喊声;是否还记得团部球场上排球比赛的哨音;是否还能想起京源公路上战友们长跑比赛骄健的身影……。文体活动深入广泛的开展进一步调动了干战搞好国防施工的积极性。</h1><p class="ql-block"><br></p> <h3> (70年代初的团篮球队、宣传队。)</h3> <h3> (团政治处放映组)</h3> <h3> (机械连乒乓球队,前排左起李连宝、孙六妮、刘援朝,后排左起王群、李原生、张晚科、闫文斌。)</h3> <h3> (70年代中期的一连篮球队)</h3> <h3> ( 70年代中期的团宣传队、篮球队。)</h3> <h3> (团宣传队、篮球队合影)</h3> <h3> (心胸宽广的男兵海边留个影)</h3> <h3> ( 爱女的女兵宿舍门前照张像)</h3> <h3> (霸气的女兵狮子身上也敢照像)</h3> <h3> (不甘落后的男兵靠着陡峭的山体远处眺望)</h3> <h3> (没有花没有草,高高的铁路桥当背景。)</h3> <h3> ( 潇洒的篮球队小伙子们)</h3> <h3> ( 北京训练留个影)</h3> <h3> (亲如兄弟的战友)</h3> <h3> ( 80年代初期的机械连宣传队)</h3> <h1> 为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团政治处及各连都建有图书室。</h1> <h3> (2018年9月3日,秦皇岛战友联谊会上新老宣传队员同台演出革命样板戏《沙家浜》智斗一场,老宣传队员郑焕宾饰刁德一、女兵班长姜苏亚饰阿庆嫂、王克生饰胡司令。)</h3> <h3> ( 当年团宣传队用过的扬琴)</h3> <h1> 1971年初和1973年底,216团通过组织部队到平型关和黄土岭野营拉练使部队得到锻炼军政素质明显提高。1973年10月,由团司令部派出的李洪树、武志军两名机要员(译电员)参加了北京军区举行的京、津、保地区反空降演习,他们在处理演习期间的近百份电报中无一差错,受到了演习指挥部的表扬,为216团争得了荣誉。1981年9月,北京军区举行了华北地区军事演习,根据北京军区后勤部的指示,我团抽调由机械连二排长韩涛带领的机械连部分战士,负责演习部队输油管线的铺设、维修和油料供应工作,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当年《解放军画报》刊登了他们在演习期间的生活照和工作照。</h1> <h3> (北后工建216团使用的八一型电台)</h3> <h3> (下面这期《解放军画扱》上,刊登着机械连战友军事演习期间的工作照和生活照。)</h3> <h3> (在机械连时与战友们的合影: 下面照片是与79年成都战友胡德明左一、76年河北巨鹿战友陈福勇和二排长韩涛的合影。)</h3><h1> </h1> <h3> (机械连最后一任连班子合影:前排左副指导侯云义、右副连长贾存法,后排左连长孔维春、右指导员李洪树。)</h3> <h3> (孔维春连长专程到北京军区后勤部,为我办理的机械驾驶操作证。)</h3> <h1> 1976年,在唐山抗震救灾中,北后工建216团出动六个建制连和一个建制排共计1021人,充分发挥工程部队优势抢险救灾,受到了灾区人民和兄弟部队的好评。强烈地震使唐山地区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唐山夜晚处在一片黑暗中,是我团机械连发电机发出的电第一次在漆黑的夜里闪出了耀眼的亮光,这亮光是希望之光,生命之光,他映射出12万抗震救灾部队和唐山人民,不屈不挠“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慨。由时任工程股股长王福设计和带人援建的唐山震后的第一座百货商店,在一片废墟中矗立起来,他象征着一个新唐山正在崛起,一营三连在唐山抗震救中荣立集体三等功。</h1><h1> 唐山大地震后,1977年3月一营一连奉命到北京军区后勤部执行楼房防震加固任务,先后为中央党校、中国人民银行、军区总院幼儿园及军区主要领导及后勤部大院楼房进行了防震加固,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为了鼓舞全连干战士气,出于对一连工作的认可和关爱,军区后勤部领导安排一连参加了当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焰火晚会。在金水桥前的场地上,一连战友望着天安门城楼上华国锋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的身影,瞅着战友文工团载歌载舞热烈的场面,看着天空五衫缤纷的焰火,战友们脸上露出兴奋、激动和幸福的笑容。说实在的,能够参加这种活动的连队在全军也是少有的,这既是一连的荣耀也是216团的荣耀。</h1> <h3> (奔赴唐山地震灾区)</h3> <h3> ( 搜寻被压废墟中的人员)</h3> <h3> (政治处战友 张海鹰、王俊清、梁中伟在防震帐篷内编印《抗震战报》。)</h3> <h3> (战友们在新搭建的帐篷外的合影:从左至右为张定基、杜生辉、邵振波、张海鹰、孙景玉、王俊清、赵殿金。)</h3> <h3> ( 唐山人民欢送抗震救灾部队)</h3> <h3> ( 毕务民政委欢迎凯旋归来的抗震救灾部队,左起董洪详团长、杨安新副政委、毕务民政委。)</h3> <h3>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革命委员会赠送抗震救灾部队的纪念品。)</h3> <h3> (1977年,一连在北京执行任务时,到一连施工点中国人民银行看望战友们后的合影。)</h3> <h3> (2018年5月,一连战友承德聚会时,战友们又回想起当年参加抗震救灾、北京执行防震加固任务和参加国庆节天安门广场焰火晚会时的情景。)</h3> <h1> 1977年10月至12月,机械连在大同参加的煤炭部组织的运煤大会战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受到了煤炭部的通令嘉奖并获锦旗一面。</h1> <h3> (1978年初,去大同69军看望机一连战友和机械设备后的留影。)</h3> <h1> 1977年底,友邻部队五二八仓库因一名战士对年终评比不满意,发生了持冲锋枪打死打伤多名战士而后带枪逃跑的事件。我团奉命执行抓捕逃犯任务,邓义江副团长带领由涞源地区各连抽调的一个排展开了抓捕行动。在邓副团长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和涞源县公安局配合下没费一枪一弹将罪犯抓获,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扬。</h1><h1> 在扑救涞源县居民区发生的火灾和多次扑灭森林大火,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战斗中,展现了216团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慨。</h1> <h3> (一连卫生员李建华送给我装零散物品用的子弹箱)</h3> <h1> 面对生死考验,216团的战友们没有一个贪生怕死退缩的,涌现出一大批舍巳救人的英模,谱写了一代军人壮丽的人生凯歌。65年河北安新县入伍的贾大力战友在塌方时,把战友推到安全地带,自己被砸成重伤荣立二等功;太原69年入伍的张计划战友在连队组织投实弹时,为了掩体内其他战友的安全,他将一名新兵不慎已拉弦滑落掩体內的手榴弹两次捡起(第一次捡起时因天冷手僵手榴弹滑脱,瞬间他改用左手捡起)掷出,手榴弹刚出手就在掩体边沿处爆炸,掩体内的战友得救了,而他的头部五处被弹片击中,鲜血浸透了棉衣棉裤,经过七天七夜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荣立二等功;在唐山抗震救灾中,73年唐山入伍的邵振波战友不顾个人安危,连续救出被压在废墟下的6名群众,荣立一等功;洞内发生意外爆炸时,一连指导员杜法龙推着轱辘马,冒着洞内响着的炮声和爆炸掀起的气浪前去抢救战友;赵家金烈士在危急关头将战友推开,自己却牺牲在扒渣机下;罗成合烈士为了副班长的安全,自己替换到拱角里,被掉下来的巨石砸倒,牺牲在本不是他的位置上。二营营长吕长林、后勤助理员王建国、杜和平、冯登记、张日琴、张树栋等几十名战友为国防建设献出了宝贵的年青生命,女战士张安达78年牺牲时年仅16岁。216团还有近百名战友负伤致残,吳路昌(一连69年太原兵)、王洪图(机械连80年河南周口兵)等几名战友由于伤情恶化过早的离开了我们。他们是216团的骄傲,他们的英雄事迹和血染的风采已载入我军的光荣史册。</h1> <h1> 二营营长吕长林牺牲后,被安葬在河北省涞源县216团烈士陵园。他牺牲前爱人已随军,但没有正式工作,孩子还很小,按照烈属的待遇吕营长的爱人可以回到大城市,安排一个好工作,但他的爱人关淑珍却平静地说“长林为国防建设牺牲了,他死的很光荣,我哪里也不去,就在这里守着他陪着他,让他的英灵得到安慰”。</h1> <h1> 吕营长1977年10月7日牺牲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当月便向吕营长家属颁发了《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h1> <h1> 为弘扬英烈精神,奇峰塔吕营长牺牲地66368部队报请上级部门批准,将该部队中心哨所以吕长林烈士名字命名为“长林哨所”。并由部队和吕营长女儿共同出资修建了纪念广场、树立了功绩纪念墙、英模纪念碑和烈士雕像。</h1> <h3> (吕营长的雕像)</h3> <h1> 2015年4月2日,66368部队举行了吕长林烈士雕像和纪念碑落成仪式,开展了“缅怀先烈、矢志强军,做新一代革命军人”主题党团日活动。上级机关、友邻部队领导和吕营长的亲友参加了活动仪式,《战友报》报社派出记者进行了专题採访报导。</h1> <h3> (2009年3月28日,工建216团部分战友在涞源县216团烈士陵园悼念吕长林、王建国等烈士活动后的合影。)</h3> <h1> 下面照片第一排中间的老大姐就是吕营长的爱人关淑珍、一排两边的是吕营长的女儿和儿子</h1> <h1> 1972年,原政治处文化干事李振山,在深入连队指导基层文化工作时,被部队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所感染,含着热泪和激情创作了大合唱《太行战歌》(组歌),其中第六章《怀念战友》诗歌中写到:</h1><h1> 青松挺,</h1><h1> 花儿娇。</h1><h1> 英雄人儿睡着了,</h1><h1> 长眠青山坳。</h1><h1> 才记并肩同甘苦,</h1><h1> 如今英魂升九霄。</h1><h1> 塌方夺去你青春,</h1><h1> 虽死犹荣华光耀。</h1><h1> 未竟事业我们继,</h1><h1> 干斤重担肩上挑。</h1><h1> 劝慰故人好安息,</h1><h1> 捷报当钱照天烧。<br></h1> <h3> (原政治处攵化干事李振山照片)</h3> <h1> 216团在重视部队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部队的物资生活。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时期,针对部队供应的粮食标准不够吃的状况,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发扬南泥湾精神,分別在北京延庆县屯军营开荒100多亩地,建立了农副生产基地,种植粮食和蔬菜、喂猪和养鸡。在天津温家房子沼泽地带开垦出400多亩水稻种植基地,收获的粮食、蔬菜、肉食全部补贴到连队。在实现“标准加补贴”的基础上,各连队还积极开荒种地养猪喂羊,使连队的伙食得到改善,稳定了全团干战思想。</h1> <h3> (216团用生产所得经费为全团干战购置的羊皮褥子)</h3> <h1> 1967年,全国煤炭供应出现了十分紧张的局面。许多连队地处塞外寒区,住的是临建房和民房,部队冬季取暖用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落实毛主席“五七”指示,减轻国家负担和解决冬季取暖经费不足的问题,216团与北京市有关部门协商,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的斋堂青龙涧开办了一个小煤矿,成立了自己的採煤队。採煤队三个排是由各营抽调的一个建制班,补充部分新兵组成,机电班是由加修连、机械连抽调的一些技术人员组成。採煤队成立后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生产的煤炭不但保障了部队的需要,剩余的部分还支援了地方。採煤队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和危险,我在加修连时曾在李孝田排长的带领下(加修连一班、五班)去煤矿工作了五个月,期间曾听一名被聘用的老矿工讲的一句话我至今仍记得清清楚楚:“你们这些当兵的,吃得是阳间饭,干的却是阴间活”。但使我受到震撼的是煤矿战友们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我一起入伍的太原战友戎忠义、李孝忠在採煤队一干就是五、六年。</h1> <h3> (下面照片是加修连、机械连、十连战友1969年底支援採煤队打风井时与採煤队战友在斋堂青龙涧煤矿篮球场上的合影照。)</h3> <h1> 为节省军费开资和出于运输安全考虑,早在1969年我们刚下加修连不久,216团就在八达岭林场开始自己生产炸药,这项工作一直由加修连承担。部队移防涞源后,加修连又承担起了自己生产雷管的任务,后因考虑安全问题,这项工作停了下来。为解决生产炸药人员紧张的问题,团里安排随军家属参于此项工作,这样既解决了人员紧张的问题,又解决了随军家属的工作问题。这些随军家属中有邓义江副团长的爱人、欧佩禄股长的爱人、王治国协理员的爱人等一批军嫂,这些军嫂们同样为国防建设贡献她们的力量和青春,军功章有我们的一半、也有她们的一半!</h1> <h3> (1971年2月,加修连二排部分战友合影:第二排左二副连长苏宝珍、左三指导员侯世荣、左四二排长李孝田。)</h3> <h3> (下面照片是1970年3月加修连五班移防涞源时,途中在历史博物馆前的合影,这些战友都是69年兵曾在采煤队工作和制造过炸药)</h3> <h3> (2008年10月18日,在太原举行的216团第一届战友联谊会上与当年军嫂的合影。)</h3> <h3> (军功章有我们的一半,也有她们的一半。)</h3> <h3> (1979年在团政治处保卫股帮助工作时,与机一连排长荣殿来左一、七连排长苏玉昆左二、股长柳大彬的合影。)</h3> <h1> 北后工建216团牢记我军宗旨,不辱时代使命,没有辜负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殷切期望,圆满完成了历史赋予的各项任务,把这个团队打造成了不畏艰险、英勇善战、敢打必胜的一流团队,我们为曾经是这个团队的一员感到自豪和骄傲。</h1><h1> </h1><h1> 北后工建216团精神永存!</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