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新年访凉山

杨时明

<h3><b>凉山——令人关注的地方!</b></h3><h3><b>11月20日是2018年凉山彝族新年(彝族有自己的年历,与公历、阴历均不同),这期间我们30人一行的摄影团来到凉山地区美姑县,作一次短暂的探访。</b></h3><h3><b>除夕夜,当地政府设宴招待!</b></h3> <h3><b>彝族美女敬酒,唱《劝酒歌》!</b></h3> <h3><b>场内莺歌燕舞,充满欢声笑语,但这毕竟是表演、作秀,实地探访才是真正目的。</b></h3> <h3><b>新年伊始,我们进入山区,途径一个集市,作短暂停留,感受一下当地节日气氛。</b></h3> <h3><b>百姓手中有钱了,从容地挑选年货。</b></h3> <h3><b>手机也用上了!</b></h3> <h3><b>甘蔗小贩因生意红火,露出一口大黄牙!</b></h3> <h3><b>街边,太阳底下,老人身上洋溢着幸福感!</b></h3> <h3><b>一路颠簸,终于来到这个村落!</b></h3> <h3><b>彝族风俗:新年第一天,每家每户都要杀一头猪,村里组织杀猪队,从德高望重的门户开始,挨家挨户帮忙杀猪。</b></h3> <h3><b>猪杀后,主人燃烧树枝,作脱毛处理!</b></h3> <h3><b>凉水洗净猪身!</b></h3> <h3><b>开膛破肚!</b></h3> <h3><b>用猪肉、土豆、豆腐混拌成馅,灌肠,做成不同于我们常见的香肠,是一种又黑又粗,后经烟熏处理的彝族特有的香肠。</b></h3> <h3><b>室内主人在熬猪油、烟熏香肠!</b></h3> <h3><b>室外烟熏猪肉条。这些猪肉、香肠要经过近一个月的烟熏制作,便于存放,因为这些东西要吃上一年,直到来年的新年再杀猪!</b></h3> <h3><b>新年三天,吃肉无限量。彝族风俗:在院子里,大树下,地上放锅盆,锅盆里有猪肉,豆腐等,一家人围着吃,客人来了,可以随意拿吃。</b></h3> <h3><b>老人吃得津津有味!</b></h3> <h3><b>小女孩手拿肉块,探出身子,好奇地望着不速之客。</b></h3> <h3><b>彝族风俗:新年期间,把家里杀好的猪肉分送给长辈,以示敬意。姐弟俩送肉途中,我拦截了他们,打趣地对姐姐说“让弟弟背肉,是欺负弟弟吧!”姐姐忸怩起来,弟弟由于身背箩筐,不由自主地把两手交叉在前,憨厚地笑着,狗狗在一旁望着有趣的一幕!</b></h3> <h3><b>母女三人在访亲探友途中!</b></h3> <h3><b>彝族风俗:男人自出生开始把头顶中央的头发留起来梳成辫子直到老去,称为“天菩萨”。此翁形象俊美,以其为模特的摄影作品获奖无数。我们直奔此村寨,也是因他而为。</b></h3> <h3><b>此翁现在似乎成为“职业演员”,儿媳作为其经纪人,忙里忙外,收入可观!其一家也许已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不依靠政府而摆脱贫困的家庭!</b></h3> <h3><b>村里其他老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贫困、忧愁写满脸上!</b></h3> <h3><b>凉山因贫困而出名,造成贫困的原因有种种,其中一条令人震惊:吸毒!此村落是否也有这恶习,不便探究,但禁毒标语随处可见。女人吸烟倒是常态!</b></h3> <h3><b>村寨路边常有围着火炉烤火的人群,这么冷的天,为何不在家里,情愿在室外烤火?我应一位8年级的女孩邀请,来到她家,探个究竟!</b></h3> <h3><b>女孩家室内很空旷,几乎没有家俱,一切在地上做市面,窗户很小,光线昏暗到相机无法自动对焦的程度,由于室内缺少活动必须的条件,所以村民宁可选择在室外烤火与活动!</b></h3><h3><b>女孩的母亲与哥哥又是敬酒、又是敬烟、还请吃肉,待人朴素、热情,场景令人难忘!</b></h3> <h3><b>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脱贫”工程,凉山地区百姓的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只是孩子受教育的问题令人揪心!</b></h3><h3><b>匆匆一瞥,感觉这些学龄前的孩子,就像小狗小猫,被散养在路边。</b></h3> <h3>这<b>些孩子有个共同点:几乎都是“大花脸”!可能没有人教他们“洗手擦脸”这最基本的卫生常识!</b></h3> <h3><b>这是新年啊!不说新衣服,怎么连干净的衣服也没有?</b></h3> <h3><b>大眼睛姑娘,我怎么无法与你交流?是语言障碍吗?</b></h3> <h3><b>孩子:把鼻涕擦干净,你可是个俊小伙啊!</b></h3> <h3><b>小美人:你这个年龄不该有这样怨恨的眼神啊!</b></h3> <h3><b>身背箩筐的小孩憨厚、可爱!</b></h3> <h3><b>以上这些学龄前的小孩,由于生活环境、语言障碍等原因,无法与他们交流,哪怕是用肢体语言,也难以互动,与我在尼泊尔遇到的同样处在贫困环境下的小孩完全不同。看来,经济上的“脱贫”相对容易,而“文明”“教育”的“脱贫”还有待时日,任重而道远!</b></h3> <h3><b>从服饰与举止上看来,这些青年已融入了当今社会,由于新年,回到村寨与亲人团聚,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凉山的将来要依靠他们,只有这代青年踏上当今社会的步伐,与时俱进,挑起“脱贫”的重担,凉山的面貌才会有根本的改变!但愿这种改变能早日到来!</b></h3> <h3><b>短暂的凉山之行即将结束,热情的彝族大叔挥手向我们道再见!</b></h3> <h3><b>再见!令人难忘的凉山!祈福!让人牵挂的凉山!我们将时刻关注你!</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