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楼兰

舟山小帝国&蔡先生

<h3>  历史上罗布泊并不是这样,曾是阿尔金山、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克山包围之中的一片水洼,中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罗布泊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其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有的因其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罗布"是古维吾尔语,意为聚水宝地;"绰尔"是蒙古语,意为湖泊。罗布绰尔就是汇入多水之湖。</h3><h3>  </h3> <h3>  早在遥远的地质时代,罗布泊地区属古地中海范围。距今200多万年前的第三纪始新世后期,由于地壳的剧烈变化,阿尔金山系隆起,原先的沧海变为陆地。第四纪更新世前期,阿尔金山和东昆仑山之间联结地段相对下降,逐步演化成罗布泊洼地的雏型。而后,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原本中央地势较高的塔里木盆地也由西南向东北发生倾斜,分割成几块洼地,其东北部的罗布泊洼地继续下沉,成了塔里木盆地的最低部分和积冰中心。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以及其他一些季节性河流的河水,源源不断地注入罗布泊洼地,汇成湖泊。历史上,罗布泊最大湖面有5350平方公里。</h3> <h3>  后来到了19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迅速干涸。到1972年,罗布泊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h3><h3><br></h3><h3>罗布泊干涸后,周围生态环境发生巨变,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罗布泊推进,很快和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罗布泊从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称作“死亡之海”。</h3><h3><br></h3><h3>罗布泊古东湖的干涸过程可以划分为6期,在雷达图像上表现为明暗相间的6个条带。明条带为高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较强烈的萎缩,湖面快速缩小,盐分快速结晶析出。暗条带为低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的相对较弱的萎缩,湖面缩小,但是过程缓慢,依然有西侧的河水、山上的融雪水,进行一定的补给,故含盐量较低,掺杂着较多的泥沙质沉积物。</h3> <h3> 罗布泊和因它而繁盛的楼兰古国,一度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探险者。几千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还有地质学家彭家木的失踪及探险家余纯顺的死亡,都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h3> <h3>  楼兰,说起这个国家,人们总是对它神秘的过往而大感兴趣。楼兰所在地在今天的新疆罗布泊附近,曾经繁华如大国,不论人口还是文明发展的程度,都居于西域各国之首。</h3> <h3>  它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承载着巨大的责任,联结并传播了东西方文化,为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h3><h3><br></h3><h3>尤其是在汉朝时期,楼兰发展极好,虽然人口不过2万,但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位置,楼兰的建设一直都是最好的。</h3><h3><br></h3><h3>这里有宽敞整齐的道路,高大宏伟的寺庙,金碧辉煌的宝塔,来往的商旅云集于此地,当真热闹非凡。</h3> <h3>  不过楼兰北面是强横的匈奴,所以前期楼兰多处于匈奴的管制之下,这对于汉朝来说就不是十分有利了,所以经常因为去西域过楼兰而引发摩擦。</h3><h3><br></h3><h3>为了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汉武帝出兵攻打了楼兰米,楼兰向汉朝称臣。但是北方匈奴不乐意了,也开始进攻楼兰。无奈的楼兰王只好两面称臣,将质子送与两国。</h3><h3><br></h3><h3>但是关于楼兰的争夺一直没停止过,每当楼兰王去世,两边就又要争夺一次王位。夹在中间的楼兰王就毕竟悲惨了,几乎每一任楼兰王都活不长久。</h3> <h3>  但是由于汉朝较匈奴来说比楼兰要更远一些,所以屡次在王位争夺战中失败,导致楼兰渐渐倒向了匈奴。并受匈奴指使,继续袭击去往西域的汉朝使者。</h3><h3><br></h3><h3>大汉是那种会吃闷亏的么?显然不是。为了能一劳永逸,汉朝派人去刺杀了楼兰王,直接将楼兰收入到了汉朝的版图中,一直受到汉朝的庇佑。</h3><h3><br></h3><h3>但是到了东晋后,中原内乱成一团,也就顾不上这个远在西北的楼兰了,楼兰又一次脱离了出去。北魏时,楼兰被灭国,但是古城还在,那时还是有人的。</h3> <h3>但唐之后便神秘消失,传言是因为河流改道,没有水源的楼兰渐渐成为一片沙海。没法生存的人们只能弃城而走,而古城渐渐在风沙中被掩埋,从此再无楼兰。</h3><h3><br></h3><h3>所以楼兰古国的消失,主要还是人为的因素所致,长期对环境的破坏,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巨变,只能留下一堆黄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