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青山关。也称青山口。坐落在燕山支脉大青山腹地。明代蓟镇长城防御中重要的关口之一。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峻岭绵延,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当年卫戍京师的前沿阵地。青山关最早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后经北齐复建。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得了天下,统一了元末混战的局势。为了进一步扫清元顺帝的残余势力,特命大将徐达屯兵燕山卫修建永平府32座关城以达到天下安定的局面。青山关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建起来。这个时期修建的长城多数是用毛石垒砌而成,城墙的墙体较低。关与关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烽火台较少,相互之间的通联十分不便,以致在战斗中出现后援不利的现象。尤其是自明永乐皇帝即位后与协助他登基的蒙古部族交恶后边关各口的战斗更是频繁。各个关口经常是枕戈待旦。时光转瞬到明隆庆帝登基<1566年12月>动荡的边关局势使这位皇帝再也无法忍受,他开始调集精兵强将来捍卫边关的安宁 。隆庆二年<1568>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被调任到蓟镇任总兵之职负责边关的防御,他到任后发现低矮老旧的城墙和几乎失去战斗力的残兵败将是无法抵挡蒙古部族铁蹄的进攻,所以他上书朝廷重修边关。他利用了三年的时间,动用约十万军兵修建了自山海关至居庸关这一带的各个关口。他改建了城墙使用了包砖形式使墙体加高加宽增加了烽火台礌石口还自主研发了空心敌楼。空心敌楼的修建彻底改变了长城上不能驻军的局面。敌楼与敌楼直接的距离也做了调整,少则十步多则百步战斗时相互支援不但解决了关与关之间的通联问题还有效的在战斗中形成侧翼支援进攻的有利形式。他还从东南沿海义乌一带调集三千精兵充实边关实力,又从山东调集了精兵强将组建了后来百战百胜的戚家军。戚继光还在此亲自督修关城。城高一丈四尺,城周六十六丈九尺设有南北两门,城内设有把总署衙。增设了车,骑。炮。辎,重各营。关城守军多达四百多人精兵强将,险口雄关岂有不胜之理。在以后的战斗中他们多次大败蒙古部族,还有效的从侧翼支援喜峰口大败蒙古部族首领长昂和董狐狸。最后迫使董狐狸在戚继光的威严下不得不向明政府俯首称臣。戚继光在任的16年间蓟镇边关一片太平再无战事。</h3><h3>时光荏苒,昔日的烽烟战火早已远去,长城也失去了它当年的御敌的功能。它传承下来多少的屈辱和沧桑。它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永远驻守在那里等着人们一遍又一遍的去翻开它,去解读它。2015新春伊始,万物复苏。沉寂了一个冬季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这横贯家乡北部山区的险口雄关再次召唤着我的灵魂。不能再继续沉寂下去。灵魂和脚步都要在路上!约上好友,背起扔在角落里的装备向着那蜿蜒雄伟的青山口出发!!!</h3><h3>青山关是今天徒步穿越的起点,终点是距离青山关西南约9公里的榆木岭口。</h3> <h3>本人的图上作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先做好功课以便应对突发情况</h3> <h3>清晨出发</h3> <h3>青山关下合影留念</h3> <h3>青山关素有山高关险之称。刚开始就来个很陡的爬升</h3> <h3>站在青山关南山向北眺望。炊烟袅袅掩映着古老的关城南门</h3> <h3>前方敌台是青山关南山第三座敌台。也是由长城边上的步道切换到城墙上的入口处</h3> <h3>站在城墙上向下眺望</h3> <h3>这是著名的监狱楼。</h3> <h3>远望监狱楼。监狱楼是用于战时关押俘虏用的。它与其他敌楼有所不同。监狱楼没有券窗,高高的门口,门口处用巨石堵住。敌楼上方留有通气孔。敌楼内四壁光滑。向下约有数丈。</h3> <h3>“狼行千里”在敌楼上</h3> <h3>这种敌楼门口较高一般都用于士兵居住之所。上下敌楼使用木梯晚间将木梯撤回。高高的门券是防止敌军偷袭所设计</h3> <h3>这是哪位大侠在此修炼呐😄😄</h3> <h3>快接近榆木岭村了。敌楼仅存一面墙了</h3> <h3>远眺榆木岭南山。长城向南延伸是去往兰城沟大岭寨方向</h3> <h3>回望刚刚走过来的榆木岭村北长城。</h3> <h3>榆木岭村</h3> <h3>与榆木岭村长城保护员小梁一起合影留念</h3> <h3>榆木岭,也称榆木岭口。同样也是蓟镇长城重要关口之一。关城四周高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榆木岭口。四峰对峙极尖秀。东西相距40余丈。城依关下,关外地势稍阔。石径迂回不通辙迹。可双马并髻通行”。明万历三年,蒙古部族朵颜进犯中原。戚继光率部出关迎战来犯之敌大获全胜。而今的榆木岭村依托长城产业发展旅游农业。把这座曾经战火连天的重要关口变成了生活富足的新农村。</h3><h3>行程到此就结束了。这关与口之间的徒步穿越让大家收获颇丰。烽烟不举,狼烟散去。现如今长城内外已同为一体,民族之间的矛盾早就化干戈为玉帛,和谐向上。蜿蜒在山脊上的长城正以它宽广的胸怀环抱着这片欣欣向荣包容万方的土地!</h3><h3> </h3><h3> 大晟发表于2015.3.15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