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行随笔🇮🇱

涛声依旧

<p class="ql-block">第一: 开篇明义 世界大同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8年12 月,以色列行的第一站我们就到了北部港口城市海法,这是以色列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巴哈伊教同时称为大同教的世界中心。巴哈伊Bahai源自十九世纪的伊朗,是世界各大宗教最年轻的,确成为第二分布最广的宗教。它的最高宗旨是创建一种新的世界文明,真正实现世界大同。基本教义可概括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和“人类一体”。巴哈伊是个独立的宗教,没有神职人员,巴哈伊圣地的所在地巴哈伊空中花园也有其独立性,不归属任何国家和城市管辖。</p> <p class="ql-block">巴孛陵殿是巴哈伊宗教先人赛义德·阿里·穆罕穆德的陵寝,也是为数不多的巴哈伊教建筑。</p> <h3>站在高处看到巴哈伊空中花园与地中海连为一体。这里没有宗教园林的肃穆也没有世俗花园的艳俗,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r></h3> <h3>陵殿周围的亭台水榭和花园风格别具一格,细节考究,站在这里可以享受静谧和引人冥思的环境。</h3> <h3>庭院的陈设和殿中的装饰是不同国家和宗教特色的集合,这顶中国青铜香炉在园中略显唐突,但在设计师的精心安排下,也感觉到了巴哈伊教对东方文化的接纳与包容。这次也了解到巴哈伊教也在中国,著名人士潘石屹张欣夫妇就是巴哈伊的忠实信徒。<br></h3> <h3>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发祥地,不同教派纷争的源头,以色列的建国也给中东放了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使这里成为巴以冲突的是非之地。到了以色列先了解大同教,可以说为我们之后的所见所闻定下了基调;“正义是人类社会和宗教的最高原则;以建立持久普遍的和平为全人类的最高目标”。</h3> <p class="ql-block">第二:阿卡城的历史与现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卡古城Old city of Acre 位于地中海东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究其历史大概可拓展到5000年以前的腓尼基时代。这里也是十字军东征时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的最后据点,是十字军王国的首都和商业中心,城中的十字军遗址可以追溯到1104-1129年。</p> <h3>阿卡古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的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地上城市,一座沉睡在地下的十字军城堡已部分被发现,徘徊在这些阴凉而散发历史霉味的房间,感受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古代场景的动感画面,走过线条优美的拱形顶大厅,犹如穿越了一座千年隧道。</h3> <h3>如今的阿卡是一座阿拉伯人的城市,是以色列境内有着伊斯兰风情的美丽舒适的海滨城市,古代遗址和现代休闲旅游设施交汇在一起。</h3> <p class="ql-block">第三:约旦河洗礼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约旦河洗礼之处位于加利利湖边的提比利亚,Yardenit就是耶稣受了约翰的洗礼之地。河岸边的墙上用各种文字写着《圣经》上关于耶稣受洗的故事,在这处圣地,每天都有圣徒走入约旦河,接受牧师的洗礼。在这里解释一下,特意请教过导游,负责洗礼的神职人员是牧师而不是神父,这里是基督徒浸洗的地方有别于天主教徒在教堂用橄榄枝沾水洗礼。</p> <h3>静静的约旦河,河水清澈碧绿,鲜花盛开在洗礼处周边,一批批身着白色圣服的受洗人在肃穆的气氛中走入河中,冬天里河水寒冷刺骨扎心,更增添了圣徒洗礼免罪,脱胎换骨,顺服委身上帝的荣耀感。</h3> <h3>岸上的亲人分享着受洗者的喜悦。</h3> <h3>从水里出来的女孩,头顶上出现了金光灿烂的光芒,仿佛天空开裂,虽然没有圣灵鸽子的降落,但她一定听到了有声音从天上传来:“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br></h3> <h3>这种喜悦也感染着异教徒的我,并由衷地为她送上祝福。</h3> <p class="ql-block">主持受洗仪式的牧师听说我们这些专心致志为洗礼拍照的是中国人后非常高兴,顺势激动地发表一大段的肺腑之言:“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和他为首的中国的领导阶层祝福,也为全体中国人民送上祝福。“停顿了片刻想了一下他又说,“我们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把我们自己交到耶稣的手中,耶稣带我们走吧,我们也要把中国人民交到耶稣手中,中国人也会容许耶稣这样做的。”牧师虔诚的伸开手臂紧闭双眼,声音洪亮动情地祈福祷告着...</p> <p class="ql-block">第四:红海与死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约旦停留了四天之后,我们又回到了以色列南部港口城市埃拉特Elat.这是美丽的红海岸边的一座休闲旅游城市,红海是因为周边岩石的色泽为红色而得名。艳阳高照的12月,孩子们在海里戏耍,游客们沐浴着阳光。</p> <p class="ql-block">离开红海一路向北,下午就到了以色列中部的死海。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30.5米,死海的沿岸也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有“世界肚脐”之称。死海中有高浓度的盐分,为一般海水的8.6 倍,致使水中没有生物存活,连陆地沿岸也很少有生物,这是死海名字的由来。死海漂游是我这次行程最向往的体验之一,虽已感觉到了这里冬天的温暖,但日落西山后的水温仍然以冰冷示人,带着水温低身体会不适的担忧我战战兢兢地走入水中,平稳地躺在了水上。</p> <p class="ql-block">黄昏的死海被远道游客的欣喜欢闹激起了一股波澜。</p> <p class="ql-block">停留在死海的这一天是一路跋涉赶路(四天的约旦行程)之后的最放松的时候,死海的冷水漂游不仅身体无恙,还感受到一种很久未有的关节和腰背的舒适,大概这就是死海泥和水中丰富的矿物质起作用吧?皮肤也忽然变得光滑细腻,难怪这里出产远近闻名的死海药妆能引得到此的游客争相购买。清晨坐看海上日出云变,也是沙漠戈壁归来的一种调试剂,为下一步历史宗教之旅先做一个深呼吸。</p> <p class="ql-block">乌云密布,晨光乍现的凌晨</p><p class="ql-block"><br></p> <h3>都说盐分比较高的死海周边有盐的结晶体-盐花,我试着寻找,但拍下来的这些结晶体还真的算不上花。</h3> <p class="ql-block">第五: 永不再陷落的马萨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萨达Masada位于犹地亚沙漠与死海谷底交界处的一座岩石顶,是古代犹太国的象征,公元一世纪晚期被突然彻底摧毁,犹太人就此散居在世界各地。马萨达的希律王宫殿是早期罗马帝国奢华宫殿的代表,至今保存完好;当初犹太人借助王宫周围地势成功地抵御了迄今时间最长的,著名的“罗马围攻”。躲避在马萨达古堡希律王宫的犹太难民在城池被攻破前全部集体自杀的悲剧事件不仅仅描述了犹太人的历史,更是人类自古以来寻求自由,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的历史写照。马萨达是犹太人的圣地,联合国世界遗产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萨达城堡是1963-1965 由希伯来大学教授带领考古工作者挖掘出来的,古堡内有宫殿城堡,浴场,剧场,蓄水池,这是希律王城堡的复原模型。</p> <h3>当年反抗罗马军队坚持了三年的抵抗,除了犹太人顽强的精神,坚固的防御系统,他们的科学的供水系统也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可以让游人演示了解的供水模型。</h3> <p class="ql-block">使马萨达扬名的不是高山上的一座城堡,而是犹太人以坚毅与勇气写成的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惨烈历史。马萨达是2000年前犹太人在这片土地上陷落的最后一座城堡,公元70年,罗马人占领了耶路撒冷后幸存的犹太人携家带口投奔马萨达。抵抗坚持了三年,罗马人最终切断了他们的水源,城塞被攻破前犹太人决定集体殉难。殉难前犹太领导人发表了演说:“我们是最先起来反抗罗马,也是最后停止抗争的人。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当我们从容就义时,我们是自由人,不论敌人多么希望我们做活俘虏,但他们没有办法阻止我们。遗憾的是我们没能打败他们,但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与所爱的人一起去死。让我们的妻子没有受到蹂躏而死,孩子没有做过奴隶而死吧!……我们宁愿为自由而死,不为奴隶而生!”这次殉难总计960人。</p> <h3>马萨达在犹太历史上的特殊意义,使这里成为了军事教育基地,一代代的以色列新兵训练就从这里开始。</h3> <p class="ql-block">平日时尚漂亮的女孩,战时就是彪悍勇猛的战士</p> <p class="ql-block">在马萨达巧逢新兵誓师大会,漫步在以色列街头,持枪待命,但军容不整的军人也处处可见。以色列军队有着不注重形式主义只重作战能力的务实作风。以色列全国人口700万,却有着18.6万的常备军,一次可以动员60万以上的军力投入战斗,18小时内全体预备役领取武器,24小时机动到位,36小时投入战斗。历史上马萨达希律王国的灭亡,二战中600万犹太人被杀,1948年建国后六次阿拉伯联军的围攻,是这些历史渊源和战斗中的磨砺使得以色列军队成为历年战争中的永不服输的常胜军。</p> <h3>接过新兵递给我的以色列国旗,也跟着感受一下他们保家卫国的荣誉和自豪。<br></h3> <p class="ql-block">第六: 伯利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城中的圣城伯利恒是属于巴勒斯坦的。伯利恒是个有人口三万人的小城,位于犹太山地顶部,在耶路撒冷以南。伯利恒的日常行政管理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进行管理,但以色列控制着伯利恒的出入口。我手上有一份以色列人给的以色列国家地形图,按一般的地图绘制常规,以海拔区分绿色为平原,棕色为高原丘陵,但除这些颜色之外,狭长的以色列中间部位分散着无规则零碎的灰色和淡紫色,支离破碎,没有规则。这种颜色通常不出现在地形图上,这是行政管理区分的特征。在地图图标处有清楚的注脚,紫色为A区领域:巴勒斯坦自负民政、内部安全及公共秩序之责任。灰色为B区领域:巴勒斯坦自负民政与其人民公共秩序之则,以色列负责以色列人的安全。略有一般政治常识的人都会意识到,这是何等的复杂和混乱的管理方式?对了,不可能有人懂,所以有了这句进一步的注解:打算进入上述区域的人最好咨询相关当局。伯利恒就恰恰处在这片灰紫交界处。这样的行政管理方式放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会引起冲突甚至战争,这是常理。我们乘坐着以色列的大巴驶入了巴勒斯坦,没有边检的复杂程序,巴勒斯坦导游在过了边界时上了大巴,和以色列导游坐在一起互通情况愉快交谈,没有一丝违和感。</p> <h3>以色列导游和礼品店的巴勒斯坦店员谈笑风生。</h3> <h3>直到来伯利恒的当天我才反应过来,伯利恒如今在巴勒斯坦国。重温一下世界现代史;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伯利恒,1995年圣诞前夕根据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达成的过渡自治协议,伯利恒回到了巴勒斯坦。这座城市历史上曾经被众多帝国所统治,而就单独的历史事件来看,往往不会让人联想是发生在哪一个国家。来到巴勒斯坦国也让我觉得有点儿意外的小惊喜,只要有巴勒斯坦标记的我都如获至宝,拍照留念。</h3> <h3>伯利恒是巴以交界的地方,以色列为阻止巴勒斯坦激进派成员渗透到以色列境内袭击,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在巴以边界修筑了约700公里的安全隔离墙。这是巴勒斯坦这边墙上画满的反对战争希冀和平内容的涂鸦。</h3> <h3>其实让伯利恒名闻世界应该是耶稣基督的出生地,对基督教来说意义非同一般。犹太人最伟大的君主大卫也是伯利恒人,人们称这里为“圣城中的圣城”。坐落于马槽广场的圣诞教堂建在伯利恒之星洞遗址上,其使用权归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教会东正教等基督教派。</h3> <h3>马槽广场上的耶稣教堂。</h3> <h3>圣诞洞是耶稣诞生时的山洞,长12.3米、宽3.5米。走到洞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呈半圆形的大理石低矮壁龛,地面上有颗闪闪发亮的银星,用来标识耶稣诞生的地方,银星就是“伯利恒之星”,呈齿轮状共有十四个齿,中间是个口,银星上镶刻着的拉丁文意思为:“在这里圣母玛利亚诞生了耶稣”。圣坛上悬挂着15盏属于基督教各派不同时期点燃的油灯,昼夜不灭地照亮着牵动十亿基督徒的神圣角落。</h3> <h3>教堂的们和进入圣诞星洞的门都很矮小,人们必须弓身而入。有人说这是为了让人们在耶稣诞生之地俯首谦卑,感到主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h3> <h3>教堂内的局部。</h3> <h3>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东正教一直共同管理着圣诞教堂。2012年巴勒斯坦外交部长以伯利恒古迹正因以色列占领和犹太人定居点而受到威胁为由,希望国际社会协助巴勒斯坦保护古迹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并首次申遗成功。伯利恒的历史和现状我先讲到这里,读者是否能了解了它的纷繁和混乱。</h3> <p class="ql-block">第七:橄榄山-圣殿山-锡安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橄榄山是一条多山峰的石灰岩山脊,在耶路撒冷旧城的东面,是耶稣布道的地方,周围遍植橄榄木,该山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山,在《圣经》及以后的宗教文献中屡次记载。我们只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黎明登上了这座山,向着耶路撒冷城中眺望,此时不可能进到苦闷大教堂,圣玛丽神女教堂等有意义的基督教遗址,但灯火通明中的耶路撒冷城内的圣殿山圆顶清真寺尽收眼底,天亮之后也可以看到千百年来埋葬犹太人的古老墓园。</p><p class="ql-block"><br></p> <h3>灯火阑珊处的圆顶清真寺。</h3> <h3>犹太人喜欢把墓地放在这里,他们相信葬在耶路撒冷意味着能够在审判日首先复活,并且越接近圣殿山,越能尽快复活。还有一种说法来自《塔木德》:“对一个人来说,居住在以色列,即使城里没有犹太人,也比居住在非以色列,但城里全都是犹太人来得好。埋葬在以色列的人,仿佛诞生在耶路撒冷,埋在耶路撒冷的人,仿佛诞生在荣耀的座位之下。不仅是犹太人,后来的耶路撒冷的统治者也埋在那里。</h3> <h3>耶路撒冷城中的圣殿山是宗教圣地,这里的敏感性在于不同反响的历史,保存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众多宗教遗址。因为目前的圣殿山已没有公元前1010年兴建用以朝拜和祭奠犹太教主神的圣殿,取而代之的是公元628年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建起的金色岩石圆顶清真寺。在圣殿山上比较明显的建筑还有位于南部和灰顶阿克萨清真寺。前者岩石圆顶清真寺有一座神龛,原址圣殿中的约柜(十戒的两块石板)也在里面,这不是真正的清真寺。后者才是后来为周五做礼拜的普通信众建造的清真寺。<br></h3> <h3>圆顶清真寺。</h3> <h3>阿克萨清真寺。还有后面是橄榄山上的主祷文教堂和升天教堂。</h3> <p class="ql-block">对于这两座清真寺,最好的展现是将是将它们同框。</p> <h3>耶路撒冷南门锡安门外的锡安山Mt Zion。“锡安”用于隐喻耶路撒冷和以色列的全景。,大卫王墓,最后的晚餐的房间和圣母安眠堂都位于锡安山上。</h3> <h3>大卫王墓是在大卫死后2000年由十字军建起来的,大卫冢其实不是埋葬大卫的地方,是十字军误以为锡安山为大卫山所致。</h3> <h3>不管大卫在与不在,这里仍然被犹太人祭拜着,如今是作为祷告厅使用,这里是男宾祷告室。</h3> <h3>马可楼的正门。马可楼的拉丁语Cenaculum意思为用餐处,是耶稣与门徒们最后的晚餐发生地。</h3> <h3>圣母安眠堂。</h3> <p class="ql-block">第八:哭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哭墙又称Wailing Wall or Western Wall.公元前十世纪犹太王所罗门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建立了犹太教圣殿所罗门圣殿,宏伟华丽的圣殿成为古犹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公元586年,巴比伦人攻占耶路撒冷,圣殿付之一炬。以后重建,公元一世纪希律王扩建,又于公元70年和135年毁于罗马人之手。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绝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地区,流落到欧洲各地,圣殿始终未能重建。后来在圣殿断垣残壁的遗址上修建起了围墙,也是伊斯兰圣地围墙的一部分,但是犹太人仍然珍惜它,这段墙成为犹太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据说从罗马人占领时期就有犹太人在这里哭泣,此后的千百年常有各地的犹太人来此哭嚎,以寄托故乡之思,他们把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留在墙壁的缝隙里,并相信上帝定会让他们的愿望成真。千百年来对故土的思念和对信仰的坚持也许真的打动了上帝,为犹太人换来了1948年在巴勒斯坦人居住的地方成立了以色列国,将耶路撒冷这一联合国管辖区的一部分西耶路撒冷定为自己的首都,在中东这个火药桶里越战越勇成为中东第一军事强国和中东地区唯一一个有完整工业体系和先进科技的发达国家。</p> <p class="ql-block">在哭墙前的广场上遇到了一队执勤上岗荷枪实弹的士兵,相比几天前马萨达古堡军事训练的新兵,他们的军容军姿明显严谨整齐,背对哭墙面带自信的微笑,对国家复国强盛充满的希望已经被他们尽情展现。也与身后哭诉历史的人们形成强烈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九 :苦路十四站和圣墓教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苦路VIA DOLOROSA在耶路撒冷老城,是当年耶稣被罗马人判死刑后,背着十字架走过的路,路上停留了十四次,这十四处地方就是苦路十四站。</p> <h3>第三站;耶稣第一次摔倒,十字架压在了他的身上。</h3> <h3>第四站;耶稣在人群中看见了自己的母亲。</h3> <h3>第八站;耶稣走行走的路上遇到很多妇女为他哭泣,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子女哭...”有人说耶稣因此预言了犹太人的悲惨命运。</h3> <h3>第九站;耶稣在这里第三次摔倒的地方,后面是如今的圣墓大教堂。</h3> <h3>第十二站;耶稣十字架站立的地方。</h3> <h3>第十三站;圣墓教堂进门处耶稣尸体被清洗和用细麻布包好的石板,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圣徒们在这里顶礼膜拜。</h3> <h3>第十四站;耶稣被圣徒们抬进这里,其实这是耶稣的空坟墓,据说耶稣三天后复活四十天后上天。</h3> <h3>这是圣墓教堂外景,圣墓教堂(Sanctum Sepulchral 拉丁文/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 英文)的基址是被许多基督徒认为《新约》中描述基督被钉死的地方,其实圣墓教堂的原址是哈德良时期修建的一座阿芙罗狄蒂神庙,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后派其母亲海伦娜前往巴勒斯坦查访圣迹,海伦娜发现了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就认为此地为耶稣受难地。苦路十四站和圣墓教堂的建筑都是耶稣受难后圣徒和后人们基于圣经新约的描述和老教会的传说建起来的。海伦娜在《耶路撒冷三千年》这本书中被标榜为“第一个考古学家”“古往今来,没有一个考古学家曾想她那样成功”,海伦娜发现十字架的故事可能是被后人杜撰的,但她永远改变了这座城市。</h3> <h3>在耶路撒冷,真相永远不如神话。历史学家们也常常说:“在耶路撒冷不要问我事实的真相,若拿走虚构的故事,耶路撒冷就一无所有了。”以前我一直怀疑中国的历史古迹-因为苏轼的《赤壁怀古》确定了东汉赤壁之战的地点;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北京出了个大观园;因为金庸的《射雕英雄转》华山多了块论剑石。原来世界历史也是靠这样的方法编纂和描述,历史很难,过往的事情不容易还原,只能根据故事和想象让人们去缅怀。<br></h3> <p class="ql-block">第十:特拉维夫-雅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拉维夫Tel-Aviv 在希伯来语中是春天的小丘,雅法yafo名字原意是美丽, 特拉维夫和雅法的的名字是被连在一起的,正如其名,这是地中海沿岸的一座民风开放的美丽城市,驻有外交官,阿拉伯基督徒等个各样阿拉伯人和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犹太教派的犹太人。人们都说去以色列祈祷在耶路撒冷,休闲在特拉维夫。</p> <p class="ql-block">在舒适宜人特拉维夫-雅法结束了我们六天的以色列行。古往至今,文化和宗教,史实与传说,现实加想象让我完成了一次三千年的穿越,之后用两个多星期的时间翻阅浏览了《耶路撒冷三千年》的部分有关章节,尝试了解更多的真实历史和想要看清当今世界的混乱模样。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走访太多的地方,很多古迹也被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统治者和三大宗教交替占有诠释。一部随笔,几十张照片,加之粗浅的历史知识不能系统勾勒出三大宗教的起源演化和关系,特从网上转载部分内容抄录和学习。公元前15世纪,犹太先祖摩西创立了犹太教,以“旧约”为圣经。基督教是耶稣在公元30年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创立,其经典的主体是直接从犹太教移植过来的,废除了犹太教严格的戒律和烦琐的礼仪,实行较为简便的宗教仪式,基督的追随者将耶稣的话编成“新约”。基督教和犹太教同为旧约宗教所派生,共同相信一神论、创世论、旧约的先知。基督教和犹太教的不同之处在于 ,基督教相信耶稣是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犹太教不信仰耶稣是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犹太教认为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还未来临,他应该是一个能把犹太人从外族人统治之下解救出来的犹太先知、祭司、君王。以色列人是亚伯拉罕和妻子撒拉生的儿子以撒的后代,而阿拉伯人是亚伯拉罕与妾夏甲(Hagar)的儿子以实玛利 的后代。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初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立。穆罕默德参照基督教和犹太教的经典,将其中他认为阿拉伯人能够接受的教义和阿拉伯原始宗教中的一些教义设法结合起来,于610年创建了伊斯兰教。据说当年有位天使经常跑到穆罕默德面前,向穆罕默德说话,他把这些话记在心里,传给他的门徒们,门徒一一记录下来,形成了《古兰经》。《新约》和《古兰经》对《旧约》的教义都有所继承,它们都相信一神论和神创造万物。</p><p class="ql-block">这次行程也在约旦停留四天,接触了解伊斯兰教起源和教义,用穆斯林人的角度变换看待文明冲突,其中涉及古罗马和阿拉伯历史,受益匪浅,随后整理写出。以上照片有个别来自同行影友杰作,特此感谢。</p><p class="ql-block">2019 年1月</p> <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