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么是客观真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事物、辩证分析事物的本质就是客观真实吧!</span></h3><h3> </h3><h3><br></h3><h3>我是一九六五年五月下乡知青、先插队农村、后收归兵团、最后移交农场、历经十二年知青生活、和所有知青一样、苦活、累活都干过、挖过大渠、赶过大车、割过小麦、种过水稻、睡过茅草房、住过地窝子、尝过农民的辛劳、经历过军人的拉练、当过班长、排长、司务长、会计、入了团、入了党、整个青春献给了广阔天地,直至而立之年才回到城市。</h3><h3><br></h3><h3>回城后的艰辛不压于农村、当过采购员、业务员、统计员、管理员、提了干、34岁才考入大学、其后、当过教师、开过商店、办过工厂、开过煤矿,私企、国企、外企当过老总,复杂的经历、艰辛的人生。<span style="line-height: 1.8;">要问本人出身、工、农、兵、学、商、都干过!但让我最难忘的还是十二年的知青生活!</span></h3><h3><br></h3><h3>舟过江心望对岸、回首方见浪涛翻。回顾知青之路、加以社会分析、谈点认知、与似曾相识者共同探讨。</h3><h3><br></h3><h3>一,知青下乡是国民经济形势的需要、不是文革组成部分</h3><h3><br></h3><h3>全國解放后、由于生活稳定、人口剧增、20年间、由1949年的4万万5千万人到1969年增长一倍达到近9亿人口、特别是城市人口增长3倍、在帝国主义的封锁下、沒有化肥和优良品种、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粮食欠收、城市供应紧张的情况下、1960年陈云、李富春副总理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作为过度时期总路线。从此开始定量供应、压缩城市人口、大批家属和城市闲散人员迁往农村、充实农业生产、到1962年达到高潮(简称62压)。经过调整仍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特別是城市苏联专家撤走、很多工厂下马、就业困难、于是早在1961年时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的邓小平就向周总理和毛主席提出建议、动员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充实农业生产、缓解城市供应和就业压力。</h3><h3><br></h3><h3>从开始时间上看、文革只搞了十年、而知青运动搞二十多年。解放后国家提倡鼓励知识分子(当时高中生就算知识分子)充实农业第一线。从50年代开始就鼓励城市青年移居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h3><h3><br></h3><h3>最早的知青女名人是山东的徐建春、1950年15岁的徐建春放弃升学和城市就业返乡务农 、16岁担互助组组长、17岁任农业合作社社长、之后任人民公社社长、山东省团委书记、曾受毛主席接见。<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5年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市团委的批准与鼓励。当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真正意义上的知青下乡运动始于1955年。而且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直至1982年中央及各地知青办公室撤消、标志27年的中国知青下乡运动结束</span></h3><h3><br></h3><h3>最早的艺术作品、见于美术家朱宣咸1958年创作的作品《知识青年出工去》。再如戏剧《朝阳沟》、即有返乡知青栓宝、又有下乡知青銀环、这是当时国家鼓励和支持的行动。</h3><h3><br></h3><h3>1962年国家开始大规模动员知青上山下乡、知青下乡运动持续20多年。知青运动早于文革(1966年)10年、晚止于文革(l976年)5年。 <span style="line-height: 1.8;">1976年粉碎四人邦、文革宣布结束、但知青下乡还在进行、直至1981年才基本结束知青运动。</span></h3><h3><br></h3><h3>从性质上看、文革运动是以《516通知》为总纲的政治运动、而知青下乡主要是经济、国防、文化策略、虽然有联糸但不是一会事。把知青下乡说成文革的组成部分、纯属牵强附 会。<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981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十年文革、但几万字的决议中只字未提知青二字、长达20多年遍及全国的知青运动、至今中央从未否定过!因为知青运动即是当时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策略、又是改革人邓小平的主张、也是国家经济、文化、战备发展的大政方针。因此说、知青下乡运动、不是文革组成部分、更不是文革的产物。</span></h3><h3><br></h3><h3>当前有些人只看到知青下乡给部分知青和家庭造成的不幸、而没有研究知青下乡对国家的经济、文化、国防及社会作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主观地彻底否定、特别可气的是有个别知青、沒有立足于国家和社会的立场、自以为下乡吃了不少苦、影响了个人前途、把知青下乡强行纳入文革、借否定文革之势、否定知青下乡、从而也否定了自己和全体知青对国家的贡献及社会意义、这就是有悔的知青自我否定论。</h3><h3><br></h3><h3>二,知青对国防、国民经济、农村文化的巨大贡献!</h3><h3><br></h3><h3>1,对国防的巨大贡献、</h3><h3>大家还记的吧、六十年代中苏关糸紧张、随时有发生核战的可能、中央己做好迁都三线的准备、城市要疏散人口、知青下乡是必然。当时苏联百万现代化军队大兵压境、中国在中苏、中蒙驻军不足百万、装备落后、为了集中优势兵力、动员大批知青屯垦戊边是伟大的战略决策、北部新疆、内蒙、黑龙江以知青为主体的三大兵团总数己超过二百万人、<不含插队知青民兵>对苏联己形成足够的威胁、珍宝岛战役黑龙江兵团己直接参加战斗,因此说、知青在保卫边疆、巩固国防、制止中苏战争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h3><h3><br></h3><h3>以转业军人为骨干、以知青为主体的新疆建设兵团对维护新疆的完整统一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疆人和去过新疆的人都知道、东突分子最怕的是兵团、如果没有新疆建设兵团、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还是中國的吗?为什么后来只保留新疆兵团的存在?</h3><h3><br></h3><h3>因此说、知青下乡对建设边疆、维护国家统一据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h3><h3><br></h3><h3>2,知青对繁荣农村、边疆的经济、文化贡献</h3><h3><br></h3><h3>当年农村的代课教师、赤脚医生、文艺宣传队、会计、很多由知青担任、知青把城市文化带到农村、对农村的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刚去内蒙时、当地人听不懂普通话、由于知青代课老师对普通话的推广、现在内蒙大多数人不但能听懂普通话、而且中年以下的人还会用普通话交流。至今黑龙江、内蒙、新疆部分地在还保留着兵团的地名和当年知青的建筑和水利工程、知青下乡运动对缩小城乡文化差别、对农村的文化发展有着促进作用!</h3><h3><br></h3><h3>知青下乡促进了农村和边疆经济发展、仅举几例:<span style="line-height: 1.8;">北大荒是当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所在地之一、在知青及几代人开发下、荒凉的北大荒现己成为中国的主要粮仓之一、从知青开始、北纬41度外农村才开始种植水稻、结束了中国北方大米紧缺的历史。</span></h3><h3><br></h3><h3>内蒙古霍林郭勒市、是1969年3月内蒙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五一团一个连在荒野中开发的煤矿、现在己成为内蒙古第二大煤城、工业产值近400个亿、是中国新型工业城市!</h3><h3><br></h3><h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己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省部级国有企业、单棉花产量就占全国的一半、保证了国内需求、还出口创汇。<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朝鲜旅游时曾想到、如果把知青建的乌拉山化肥厂搬到朝鲜、朝鲜人民就不会受餓了。</span></h3><h3><br></h3><h3>又如、邢燕子妇女突击队的冬渔作业、董加耕带领农民沤田改旱田、水乡种棉花。赵耘的畜牧场,习近平的沼气池等等、都是知青为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所做的贡献!</h3><h3><br></h3><h3>3,知青下乡解决了城市就业、难题、缓减了城市供应压力</h3><h3><br></h3><h3>解放后的高出生率给新生的共和国带来严重的就业困难和城市供给困难、落后的农业生产力根本无法供养三亿城市人口,再加上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制裁更是雪上加霜、为此、党中央不得不想尽各种过度办法来缓解压力、知青下乡也是这一过度的方法之一、也是必然采取的措施。</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三,知青的社会作用和个人成长、</span></h3><h3><br></h3><h3>1,曾有一位美国进步人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人类历史上中国知青是最勤劳和最有创造力的最后一代"!陈佩斯曾说过、"能吃了下乡的苦、什么样的苦都难不倒我"。是的、知青通过艰苦的磨练、在身体、思想、创新和觉悟上都得到锻炼成长、继老一辈革命家之后成为最有高贵品质的又一代人!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知青在当今中国的人口中只占千分之一点二、但在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的中央委员中有三分之一是知青、三届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中知青均占半数。但这么多知青出身的官员中腐败分子却极其少有、而且是反腐败的主要领导力量、如果沒有知青出身的领导人力主反腐败,会不会党将不党、国将不国、这是铁的事实。这难道不是知青运动的伟大作用之一吗!</h3><h3><br></h3><h3>除此外、大多知青在退休前很都是单位的领导、更多的是先进工作者和技术骨干、这能说与知青经历无关吗?不得不承任、尽管知青的文化基础低、但知青的能力、素质、觉悟及文化水平都高人一筹!、什么原因?无人总结、笔者认为、这和艰苦的知青经历、以及曾接受的思想教育有直接关糸、无愧于毛泽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不是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这完全能证明知青下乡对培养革命接班人的作用吧!仅此一点、给那些否定知青运动的人一个明确的答复、知青对社会、对国家、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知青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一代人!</h3><h3><br></h3><h3>2,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两千年前的西汉王朝在西域开始设校尉70多处、实行屯田制统一了西域、扩展了疆土。三国时曹操曾有过屯兵之策、减轻国家负担、最终统一了全国。唐贞观时期也主要靠屯兵的办法巩固扩充了边疆。大清帝国早期设江东64屯、边墙72堡、西域四大屯、发展了经济、巩固了边疆。历代英**主都会采取这一良策。</h3><h3><br></h3><h3>毛主席通今博古、在国家危难之际、应用屯垦戍边的策略、动员知青到边疆、到农村、巩固建设了边疆、疏散城市人口、避免了中苏核战、减轻城市压力、知青得到锻炼、对国家而言、还有比这意义更大事吗?习近平也曾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于肯定为、稳定器、大溶炉的全新概念!</h3><h3><br></h3><h3>3,关于自愿、动员和被迫下乡</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知青中约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出于激情或理想主动申请下乡、有百分之五十是经动员后下乡、还有百分之二十因各种原因被逼下乡。无论什么原因,当年多数知青都存有狂热心理和较高的政治素养、是继老红军、八路军之后又一代具有政治热情的新生力量。</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就老红军、八路军而言,也不完全是自愿当兵的,大多数是通过动员才成为革命军人、由于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才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可这样说、由于知青的牺牲、充进了新中国的安全、完整和发展!</span></h3><h3><br></h3><h3>可悲的是个别知青、一方面否定知青对国家的贡献和作用、而另一方面又强烈要求国家对知青曾经艰苦和损失给于补偿、自相矛盾。知青对社会、国家的贡献沒有得到进一步认可和肯定、其中很大的因素是知青的自我否定!</h3><h3><br></h3><h3>四、关于无悔和有悔</h3><h3><br></h3><h3>否定知青的历史地位、否定知青的社会作用、否定知青对国家的贡献、否定知青的锻炼成长、都是极其错误的认识!<span style="line-height: 1.8;">知青下乡是当时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需要、对国家而言利大于弊、对知青个人而言弊大于利、同意一种说法、"苦的是知青个人、利的是国家人民!站在为国的立场上是无悔的、站在个人利益的立场是有悔的。</span></h3><h3><br></h3><h3>五、历史地位和政治定位</h3><h3>知青下乡是当时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需要、硬把知青下乡说成是文革原因,或文革的组成部分是错误论调!<span style="line-height: 1.8;">知青下乡有重大的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是必要的方针策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在一定意义上讲、沒有当年的知青运动、沒有广大知青的牺牲精神、就无法度过六十年代的国家经济困难、也很难面对军事力量强大的苏联威胁。沒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完整的中国国土吗?或许最早解体的不是苏联、而是中国!</span></h3><h3><br></h3><h3>因此说、否定知青下乡运动、否定知青对国家和社会所做的牺牲和贡献,否定知青的历史地位、否定知青的社会作用、否定知青一代人的锻炼成长都是极其错误的谬论、更是对一千七百万知青的污蔑!</h3><h3><br></h3><h3>文章作者:富林</h3><h3>照片:和平 网络</h3><h3>美篇制作:和平 2019年1月9日</h3>